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覆盖措施下龙廷杏梅园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克长 任中兴 +2 位作者 李申安 杨吉华 王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对龙廷杏梅树盘进行不同材料及不同组合方式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覆白膜的冠下反射率较大,各覆盖处理保水效果均好于对照,多重措施好于双层措施,双层措施又好于单一措施。地表覆膜使土壤温度明显上升,覆草处理土壤温度虽然上升慢,但保... 对龙廷杏梅树盘进行不同材料及不同组合方式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覆白膜的冠下反射率较大,各覆盖处理保水效果均好于对照,多重措施好于双层措施,双层措施又好于单一措施。地表覆膜使土壤温度明显上升,覆草处理土壤温度虽然上升慢,但保温效果好,土壤施入保水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进行覆草和覆膜加保水剂的多重处理则可以扬长避短。各处理均可改善土壤区域环境的水热条件,提高杏梅的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廷杏梅 树盘覆盖 小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杏梅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瑞金 彭兴芝 +1 位作者 张丽丽 张传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金光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6-BA、2,4-D能促进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最适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浓度范围是...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金光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6-BA、2,4-D能促进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最适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浓度范围是赤霉素25~100mg/L、6-BA12.5~25mg/L、2,4-D0.5~5mg/L。NAA和多效唑对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其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多效唑在0~50mg/L浓度范围内对花粉管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梅与杏梅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永红 张启翔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49-151,共3页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原产我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而以川、滇、藏为中心.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在北京露地越冬困难.80年代北京引进抗寒性强的杏梅系品种,结束了北京地区梅花越冬困难的历史.但是,由于杏梅的枝姿、花期。
关键词 杏梅 长江流域 西南地区 品种群 杂交结实率 中国梅花 露地越冬 山杏 北京地区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的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贾文庆 刘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275-3275,共1页
以金光杏梅为材料,用碘-碳化钾染色法(I-KI)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琼脂培养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TTC染色法和I-KI染色头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时都不理想,染色率仅为9.47%和23.6%;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 以金光杏梅为材料,用碘-碳化钾染色法(I-KI)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琼脂培养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TTC染色法和I-KI染色头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时都不理想,染色率仅为9.47%和23.6%;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浓度分别为20、1.5mg/L时,花粉的萌发均达到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花粉 生活力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旱作保水措施对龙廷杏梅园地土壤水环境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宗萍萍 杨吉华 +1 位作者 史秀娟 耿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对龙廷杏梅树盘进行不同材料及不同组合方式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多重处理由于保水剂吸附土壤径流,覆草增加土壤贮水量,覆膜阻隔水分蒸发,蓄水保墒效果最好,其次是双层处理,而单一处理较差。覆膜处理下土壤水分都有向表层聚集的现象;各... 对龙廷杏梅树盘进行不同材料及不同组合方式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多重处理由于保水剂吸附土壤径流,覆草增加土壤贮水量,覆膜阻隔水分蒸发,蓄水保墒效果最好,其次是双层处理,而单一处理较差。覆膜处理下土壤水分都有向表层聚集的现象;各深度测定点都以多重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不同覆盖物由于保蓄水分的能力不同,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较为明显,各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2 027.27 kg/hm2,平均增加净收入21 649元/hm2,产量与土壤含水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r=0.689),不同旱作保水措施对龙廷杏梅园地具有良好的土壤水环境调控效应,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廷杏梅 旱作保水措施 水环境调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传来 常金学 +2 位作者 刘遵春 张亚强 贾朝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45-1846,1848,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形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形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1、2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果实纵、横、侧径、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体积均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是同步增长的。果核的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停”的近“厂”形曲线,谢花后31d前是迅速生长期;31d后进入缓慢生长期并开始硬化、变色;至59d达到固有大小和颜色,硬化结束;59d后停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果实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和硼酸浓度对金光杏梅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余义和 李桂荣 +1 位作者 王新娟 刘宇 《山西果树》 2006年第4期7-8,共2页
本试验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对于维持金光杏梅花粉外界环境渗透压的作用很明显,蔗糖的浓度为20g/L时,金光杏梅花粉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添加适... 本试验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对于维持金光杏梅花粉外界环境渗透压的作用很明显,蔗糖的浓度为20g/L时,金光杏梅花粉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添加适量的硼酸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但随着硼含量的增加,硼对发芽的影响相对减小。当蔗糖的浓度为20g/L、硼酸的浓度为0.3%时,金光杏梅花粉的离体萌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花粉萌发 蔗糖 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传来 扈中林 +1 位作者 刘遵春 周增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0-2731,2755,共3页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呈“3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 以金光杏梅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呈“3峰”型曲线,幼果时、硬核后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果实发育状况基本相吻合,果实发育速度快时含量较高,慢时较低;在谢花后59d以前,可溶性糖以还原糖为主,之后以非还原糖为主;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在谢花后45d以前两者呈高度相关,且与果实生长速度相吻合,谢花后45~59d是胚和胚乳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果实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优质早丰产试验总结 被引量:10
9
作者 苗卫东 晋新生 +2 位作者 扈惠灵 宋建伟 马利明 《山西果树》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金光杏梅”为杏、李自然杂交后代 ,综合性状优良。试验通过选壮苗建园、加强树体及肥水管理、合理调整花果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使 3年生幼树株产平均达 2 0 kg,高接树第 3年株产平均达 6 0kg。
关键词 “金光杏梅 试验 自然杂交 综合性状 壮苗培育 树体 肥水管理 花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梅系梅花品种育苗技术
10
作者 葛朝红 闵卓 +3 位作者 刘旭 李梦喆 郭鑫丽 李伟明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11期47-48,共2页
杏梅系梅花指以杏和梅为亲本杂交而成的梅花品种。该系梅花品种枝叶略似杏,开杏型花,花托肿大,常无香味或有微香,抗寒性强,花期较晚。1圃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灌溉条件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
关键词 亲本杂交 灌溉条件 杏梅 育苗技术 中性土壤 梅花品种 微酸性 花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梅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琳 张雄峰 +2 位作者 许丽敏 王京开 姜微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7-340,375,共5页
本实验以杏梅果实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贮藏温度(0、2、4、6℃),以杏梅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为参考指标,研究贮藏温度对杏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梅贮藏品质的影响效... 本实验以杏梅果实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贮藏温度(0、2、4、6℃),以杏梅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为参考指标,研究贮藏温度对杏梅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梅贮藏品质的影响效果不同。与4℃和6℃贮藏相比,0℃和2℃可以显著降低杏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和失重率,同时较好地维持杏梅果实贮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滴定酸含量(TA),也有效抑制了杏梅果肉总酚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使其抗氧化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贮藏温度 采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杏梅采后货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丽敏 韩艳文 +3 位作者 姜微波 王宝刚 李文生 王云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0-284,共5页
为研究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杏梅采后货架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异抗坏血酸钠(0.5%、1.0%、1.5%),在-20 k Pa负压状态下,对杏梅处理2 min,然后于(25±1)℃,85%~90%湿度(RH)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杏梅在货架期间的品质指标来比较不同... 为研究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杏梅采后货架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异抗坏血酸钠(0.5%、1.0%、1.5%),在-20 k Pa负压状态下,对杏梅处理2 min,然后于(25±1)℃,85%~90%湿度(RH)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杏梅在货架期间的品质指标来比较不同浓度异抗坏血酸钠处理下杏梅的生理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异抗坏血酸钠处理有效延缓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腐烂的发生,其中1.0%浓度的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采用常压浸泡和-20 k Pa负压渗透处理杏梅,结果表明,-20 k Pa负压渗透处理杏梅有效延缓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果实的腐烂发生率。得出结论,1.0%异抗坏血酸钠结合-20 k Pa负压渗透处理杏梅,杏梅的贮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异抗坏血酸钠 负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山杏-杏梅嫁接树流胶病调查
13
作者 颜子涵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9-31,共3页
山杏-杏梅嫁接树观赏价值高,但受流胶病危害而观感不良。以兰州市城关区行道树和公园观赏树为对象,调查山杏-杏梅嫁接树流胶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山杏-杏梅嫁接树流胶病主要发生在山杏砧木部分,发病率5%左右,病死率0.2%,总体... 山杏-杏梅嫁接树观赏价值高,但受流胶病危害而观感不良。以兰州市城关区行道树和公园观赏树为对象,调查山杏-杏梅嫁接树流胶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城区山杏-杏梅嫁接树流胶病主要发生在山杏砧木部分,发病率5%左右,病死率0.2%,总体病情轻微。参考杏树流胶病防治,提出5条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山杏 嫁接 山杏-杏梅嫁接树 流胶病 观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杏梅凉果感官评分方程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彤 陈恺 +4 位作者 董卓群 李焕荣 生曼丽 闫雪 靳玉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3-188,共6页
探究煮制渗糖、真空渗糖、超声波渗糖3种渗糖方式对杏梅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分方程。以新疆赛买提杏经盐渍后的杏坯为原材料,探究3种渗糖方式制备杏梅的含糖量、剪切力、色差间的差异性,并利用逐步回归法拟合杏梅感官评分方程。结... 探究煮制渗糖、真空渗糖、超声波渗糖3种渗糖方式对杏梅品质的影响,并建立感官评分方程。以新疆赛买提杏经盐渍后的杏坯为原材料,探究3种渗糖方式制备杏梅的含糖量、剪切力、色差间的差异性,并利用逐步回归法拟合杏梅感官评分方程。结果表明:杏梅含糖量随煮制次数、真空度、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剪切力反之,色差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模糊数学计算得出煮制渗糖的感官评分最高;逐步回归方程为:感官评分值=0.02×糖含量+0.02×总色差-0.04×剪切力+0.82。由此可知剪切力、含糖量、色差总值是影响杏梅感官评分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渗糖工艺 品质 模糊数学法 逐步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梅旱作保水措施的蓄水保温效应及蒸腾速率研究
15
作者 田文书 李申安 +1 位作者 吴落霞 杨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6,90,共6页
对低山丘陵区水平梯田上栽植的龙廷杏梅进行不同旱作保水技术的研究,系统测定园内的水文效应、温度效应与蒸腾速率的关系,并进行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盘覆草加盖白膜、树盘覆草加盖黑膜、树盘土壤施入保水剂加覆盖白膜... 对低山丘陵区水平梯田上栽植的龙廷杏梅进行不同旱作保水技术的研究,系统测定园内的水文效应、温度效应与蒸腾速率的关系,并进行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盘覆草加盖白膜、树盘覆草加盖黑膜、树盘土壤施入保水剂加覆盖白膜、树盘土壤施入保水剂加覆草加覆盖白膜和树盘土壤施入保水剂加覆草加覆盖黑膜等5种处理更能有效地调节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提高土壤湿度、改善土壤温度,促进杏梅根系生长发育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增加杏梅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保水措施 龙廷杏梅 蓄水保温效应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龙廷杏梅中的铅和镉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峰 任启明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龙廷杏梅中铅和镉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杏梅试样用HNO3-H2O2微波消解,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铅和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 ng/m L及0.0~2.5 ng/m 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9和0.99989;铅的平均... 建立了一种测定龙廷杏梅中铅和镉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杏梅试样用HNO3-H2O2微波消解,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铅和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 ng/m L及0.0~2.5 ng/m 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9和0.99989;铅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1%,检出限为0.002 mg/kg;镉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9%,相对标准偏差(n=6)为2.23%,检出限为0.0003 mg/kg。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可准确测定龙廷杏梅中铅和镉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龙廷杏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光杏梅叶片中氮与磷含量年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利用叶分析的原理,对新乡市优选品种金光杏梅叶片中氮磷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光杏梅从5月14日至10月23日的叶片中氮、磷含量动态为:5月氮、磷含量均高,随着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氮、磷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氮的变化幅度远大于磷的变化... 利用叶分析的原理,对新乡市优选品种金光杏梅叶片中氮磷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光杏梅从5月14日至10月23日的叶片中氮、磷含量动态为:5月氮、磷含量均高,随着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氮、磷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氮的变化幅度远大于磷的变化幅度。氮的最高含量是2.799 536%,最低含量为1.439 215%,在生长期有2个较为明显的小高峰和1个较低值,分别是2.137 853%、1.655 540%、1.562 047%。磷的含量变化较为平缓,最高含量为0.235 580%,最低含量是0.120 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杏梅 叶片 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梅叶片中4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战勤 张传来 《山西果树》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以杏梅为材料,采用HNO_3-HClO_4进行湿法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叶片中的Zn、Mn、Cu、Na 4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金光杏梅叶片中Zn、Mn、Cu 3种元素在展叶初期含量较高,Na在7... 以杏梅为材料,采用HNO_3-HClO_4进行湿法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叶片中的Zn、Mn、Cu、Na 4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金光杏梅叶片中Zn、Mn、Cu 3种元素在展叶初期含量较高,Na在7月12日含量最高。4种元素均在6月底至7月初即果实成熟期之前变化较为平缓,之后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ICP-AES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梅的栽培技术
19
作者 田朝阳 《河南科技》 1989年第7期28-28,共1页
杏梅,又称杏李,属蔷微科李属植物,是杏与李的杂交种。杏梅为落叶小乔木,树高7米左右,树冠头形,大枝开张,树势中庸,耐一定的修剪。春分开花,花期8~12天,果实6月下旬成熟。成熟的果实呈圆形、金黄色、果肉松软多汁,别具风味。单果重40克... 杏梅,又称杏李,属蔷微科李属植物,是杏与李的杂交种。杏梅为落叶小乔木,树高7米左右,树冠头形,大枝开张,树势中庸,耐一定的修剪。春分开花,花期8~12天,果实6月下旬成熟。成熟的果实呈圆形、金黄色、果肉松软多汁,别具风味。单果重40克左右,栽培条件好的可达60克。杏梅果实营养全面,含量丰富。鲜果含折光糖18.2%,蔗糖4.8%,均高于杏的含量。Vc含量为每100克12.54毫克,高出杏、李的3~4倍。另外还含有大量的V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梅 栽培技术
全文增补中
杏梅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燕贲恭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144-144,148,共2页
介绍了杏梅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嫁接培育、适时栽植、加强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杏梅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杏梅 苗木培育 适时栽植 肥水管理 花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