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李瑞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第一人”说的辨析——兼与陈振濂先生等人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公丕普 谢建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目前学术界大都将李瑞清看做是中国近代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人,认为李瑞清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创办图画手工科期间开设书法课,将书法作为专业课带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课堂。但是,持该观点的研究者都没有拿出产生这一论断的具体材料,据所... 目前学术界大都将李瑞清看做是中国近代高等书法教育的第一人,认为李瑞清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创办图画手工科期间开设书法课,将书法作为专业课带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课堂。但是,持该观点的研究者都没有拿出产生这一论断的具体材料,据所见关于李瑞清以及图画手工预科的资料来看,都没有关于李瑞清开设书法课的记录。学界之所以产生这一论断一方面是由于将李瑞清作为教育家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混淆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李瑞清私人授徒与课堂教学两种形式未加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 高等书法教育 两江师范学堂 图画手工科 姜丹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瑞清教育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9-110,共2页
李瑞清是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主张废科举办新学,认为教育是救国的唯一途径,他尊师重教,重视教科书的编写,他仿照海外教育体制,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创设了图画手工科,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李瑞清 教育思想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秉金石李瑞清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民 《书画世界》 1996年第1期14-19,13,共7页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光绪二十年登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苏候补道,后擢江宁藩司,为二品大员,居官廉正,颇负时望。清亡后,李瑞清隐居上海,自署清道人,鬻书画,...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光绪二十年登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江苏候补道,后擢江宁藩司,为二品大员,居官廉正,颇负时望。清亡后,李瑞清隐居上海,自署清道人,鬻书画,书名大震,有「南曾(农髯)北李」之称。张大干、胡小石出其门下。李瑞清是我国近现代金石大师,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 胡小石 美术教育 宋四家 碑学 二十年 师范学堂 金石书派 金石书风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瑞清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被引量:2
4
作者 苏迟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滥觞于1902年创立的两江师范学堂。从该年起,学堂开始延聘外籍教师(主要是日本籍教师),授图域、手工和音乐等艺术共同课。
关键词 师范学堂 李瑞清 学校艺术教育 工科 图画 外籍教师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木有荣枯,臣心终不死——关于李瑞清的基本认识
5
作者 王东林 杨树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清末民初,既是一个时代的转折,也是李瑞清个人命运的转折。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李瑞清,巧妙选择了一种"死法"——不死之死,以表达对清王朝的"忠",以及对中华民国的"顺"... 清末民初,既是一个时代的转折,也是李瑞清个人命运的转折。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李瑞清,巧妙选择了一种"死法"——不死之死,以表达对清王朝的"忠",以及对中华民国的"顺"。这是笔者对李瑞清的一个基本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 清末民初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瑞清教育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和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守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三江师范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前身)创建伊始即将图画、手工列入课程设置,严格来说,这是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滥觞。晚清教育家、书画家、诗人李瑞清任学堂监督时创设了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是美术专业教学体制的开始,... 三江师范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前身)创建伊始即将图画、手工列入课程设置,严格来说,这是学校制度下中国美术教育的滥觞。晚清教育家、书画家、诗人李瑞清任学堂监督时创设了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是美术专业教学体制的开始,他的远见卓识,使中国美术教育具有较高的起点,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教育思想 图画手工科 中国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瑞清:二十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韬 《书画世界》 2003年第4期55-56,共2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桩桩触目惊心。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教育领域,亦发生了一桩惊心动魄的『革命』——一九○一年四月十四日(光绪...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桩桩触目惊心。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教育领域,亦发生了一桩惊心动魄的『革命』——一九○一年四月十四日(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发了《兴学诏书》。全国废除『八股文』,实行科举改策论,要求全国广设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李瑞清 二十世纪初 师范学堂 图画手工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书法 清政府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瑞清鬻艺生涯中的书画润格
8
作者 沈淑琦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1期75-79,共5页
清末民初重要书家、教育家李瑞清(1867—1920),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他断然拒绝民国官职而葬送官俸,所以只能鬻书沪上。但是,关于他具体的书画润格、广告发行及形成的书画圈,学界知之有限。因此,本文探讨目前流传在世的李瑞清润例,并... 清末民初重要书家、教育家李瑞清(1867—1920),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他断然拒绝民国官职而葬送官俸,所以只能鬻书沪上。但是,关于他具体的书画润格、广告发行及形成的书画圈,学界知之有限。因此,本文探讨目前流传在世的李瑞清润例,并分为四部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 润格 鬻书沪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瑞清的书法说起——兼析“愚忠”与“高古”
9
作者 孙洵 《书画艺术》 2008年第5期64-67,共4页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夏,在江宁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遵奉谕旨,酝酿创设新式学堂。首先是邀约知名学者与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名人讨论怎么办学。参与此类具体事项的有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江苏南通人。
关键词 李瑞清 愚忠 书法 两江总督 新式学堂 教育事业 知名学者 刘坤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书风与士人传统的遗存——以李瑞清的书法实践为中心
10
作者 何丕山 《书画世界》 2023年第9期75-76,共2页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的精神文化传统。“士人精神”源自先秦“百家争鸣”,历经汉代尊崇儒术,稳定于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儒家”为中心的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体系。李瑞清身处晚清中西交汇、新旧交替之时...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的精神文化传统。“士人精神”源自先秦“百家争鸣”,历经汉代尊崇儒术,稳定于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儒家”为中心的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体系。李瑞清身处晚清中西交汇、新旧交替之时代,其书法实践以“碑学”呈现革新精神,但其精神深处蕴含中国长久以来的“士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传统 李瑞清 儒家 晚清书风 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传承,汲古为新——胡小石对李瑞清"颤掣"笔法的继承与改良
11
作者 高云飞 《书法教育》 2020年第4期95-100,共6页
李瑞清是民国时期碑派书家的代表人物,独创的"颤掣"书风饱受争议.胡小石作为李瑞清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颤掣"笔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李瑞清"颤掣"笔法形成的原因和胡小石对"颤掣"笔法的继承与... 李瑞清是民国时期碑派书家的代表人物,独创的"颤掣"书风饱受争议.胡小石作为李瑞清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颤掣"笔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李瑞清"颤掣"笔法形成的原因和胡小石对"颤掣"笔法的继承与改良,分析胡小石对"颤掣"笔法的取舍,探究其中反映出的书法观,以期带给当代书坛一点启示. 民国时期的书法受到多重风尚的影响,既有"乾嘉学派"朴学余绪带来的崇古、重考证之学风,又有"扬州八怪"以来书法上的变革创新风尚,还有"西学东渐"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李瑞清(1867-1920)在碑学兴盛的大背景下,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书风.他所创立的"金石书派"由胡小石(1888-1962)继承发扬,成为自19世纪末至今薪火相传不绝的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小石 李瑞清 书法观 书风 金石书派 扬州八怪 碑学 乾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高等书法教育漫谈——从李瑞清、胡小石的书法教育经历说开去
12
作者 罗朝璨 《书法教育》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认识20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绕不开"金石书派"的代表人物李瑞清、胡小石师徒,已有学者对其书法作品、书学思想和为书法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做过相应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爬梳二人所留下的书学文献,对比二人书学思想,在书法教... 认识20世纪高等书法教育,绕不开"金石书派"的代表人物李瑞清、胡小石师徒,已有学者对其书法作品、书学思想和为书法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做过相应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爬梳二人所留下的书学文献,对比二人书学思想,在书法教育的视野下思考胡小石对李瑞清书学思想的承袭,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书法教育 李瑞清 胡小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帖妙解八分书——新见李瑞清三幅书法真迹
13
作者 陈礼荣 《书法艺术》 1995年第5期25-26,共2页
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写于80年前的三幅书法作品,不久前在湖北沙市被重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瑞清在题款中要言不繁地将他多年来悉心研究的八分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摹写碑帖分别予以归纳和总结,从而使... 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写于80年前的三幅书法作品,不久前在湖北沙市被重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瑞清在题款中要言不繁地将他多年来悉心研究的八分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摹写碑帖分别予以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出现于汉代,且在书法史上一直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的八分书,在分行布白、结体笔势等作书要诀上,有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分书 李瑞清 心得体会 重新发现 书法作品 书法家 布白 题款 真迹 出现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明
14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141-141,共1页
本刊2022年11期第75-79页刊载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沈淑琦副教授《李瑞清鬻艺生涯中的书画润格》一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民国时期江苏艺术研究;项目号:18YSB002。
关键词 润格 李瑞清 东南大学 民国时期 研究成果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熙所绘书斋山水释读
15
作者 刘金库 《书画艺术》 2009年第5期51-56,共6页
曾熙(1861年-1930年),初字嗣元,更字子缉,一作子辑,又字季子,号俟园,晚年更号为农髯,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主讲于石鼓书院。1915年应挚友李瑞清邀请至上海,鬻诗文书画,以劳易食,兼收门徒,著名的画... 曾熙(1861年-1930年),初字嗣元,更字子缉,一作子辑,又字季子,号俟园,晚年更号为农髯,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主讲于石鼓书院。1915年应挚友李瑞清邀请至上海,鬻诗文书画,以劳易食,兼收门徒,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即为他的门徒之一。曾氏与李瑞清有“北李南曾”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熙 释读 山水 书斋 李瑞清 张大千 门徒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书法中的“金石气”
16
作者 倪文东 《书法教育》 201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金石气'的'金'指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如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钟、鼎、彝、簋、盘、镜等。'石'则指古代的石刻书迹,如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量碑刻、墓志、造像、经幢等。
关键词 金石气 书法作品 书法风格 何绍基 李瑞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川入海——二十世纪海上书坛散论(下)
17
作者 韩天衡 《书画艺术》 2022年第2期57-77,共21页
(三)碑帖兼融,别出机杼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家大多沿袭着碑派的时风,虽然在个人成就上体现出较强烈的碑体面目,但习书经历或起步于帖而后续于碑,或以碑立本补给于帖,如沈寐叟的以碑入帖,李瑞清的以帖法入碑,其实碑帖互济一直是不废的潜流... (三)碑帖兼融,别出机杼清末民初的海上书家大多沿袭着碑派的时风,虽然在个人成就上体现出较强烈的碑体面目,但习书经历或起步于帖而后续于碑,或以碑立本补给于帖,如沈寐叟的以碑入帖,李瑞清的以帖法入碑,其实碑帖互济一直是不废的潜流。到民国中期,碑帖之争的影响已逐渐消弭,书家们走出“碑学笼罩”,以完全开放的眼光审视碑帖的各自优劣,将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如春在花,如盐在水”,形成琢物无痕的全新游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清 碑帖 个人成就 碑学 民国中期 碑派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意识形态中的游寿书法风格简论
18
作者 傅爱国 《书画世界》 2007年第5期15-21,共7页
  在艺术活动中,尤其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是存在的,或者说,性别意识形态肯定是一个富有意味且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正如有研究艺术文化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性别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度浸透和预设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而性别的多维存...   在艺术活动中,尤其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是存在的,或者说,性别意识形态肯定是一个富有意味且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正如有研究艺术文化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性别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度浸透和预设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而性别的多维存在与互摄交流,则是这种作用关系的基础."①"性别的多维存在与互摄交流"的理念,对于讨论游寿这样一位有师承门户的学者型女性书家及其书法艺术风格,是有特殊意义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风格 李瑞清 性别意识形态 碑学 书法艺术 书风 金石书派 胡小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石书派的理论与风格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建华 《书画艺术》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清末民初以来书坛流派纷呈,其中著名的碑学大师、金石学家李瑞清在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优级学堂任监督(校长)期间,不仅在高等学校最早创设艺术教育的“图画手工科”,而且还在学生中发现并培养了一批书法创作和金石研究的专门人才。... 清末民初以来书坛流派纷呈,其中著名的碑学大师、金石学家李瑞清在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优级学堂任监督(校长)期间,不仅在高等学校最早创设艺术教育的“图画手工科”,而且还在学生中发现并培养了一批书法创作和金石研究的专门人才。辛亥革命后,他遁居上海以书法为业,潜心书学,开创了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金石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书派 风格特色 清末民初 艺术教育 高等学校 专门人才 书法创作 辛亥革命 李瑞清 金石学 书法史 近现代 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书赶快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仲明 《书画艺术》 2000年第5期34-35,共2页
以往中国人喜读书,尤其是穷人喜读书。清人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读书者有几?”
关键词 书法界 林散之 李瑞清 王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