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1981—2006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红生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3,共6页
经过修正的财政主导型制度和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可以分别对1981—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史进行解释,其中前者源于对既有经济学文献的综合分析,后者源于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推理和最新正式经验研究。一个重要的现实... 经过修正的财政主导型制度和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可以分别对1981—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史进行解释,其中前者源于对既有经济学文献的综合分析,后者源于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推理和最新正式经验研究。一个重要的现实政策含义是,要实现价格稳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国务必要进行第二次制度变革,其方向是以积极型货币政策与被动型财政政策搭配为基础的货币主导型的李嘉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主导型制度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 自主性货币政策 货币主导型的李嘉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体制识别及财政政策的产出稳定效应——基于周期调整的财政政策
2
作者 张柏杨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7-86,共10页
本文把中国财政政策的变化分解为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两个维度,以结构性变化作为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代理变量,周期性变化作为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代理变量,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识别,并分别评估了不同财政体制... 本文把中国财政政策的变化分解为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两个维度,以结构性变化作为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代理变量,周期性变化作为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代理变量,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识别,并分别评估了不同财政体制下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功能对产出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的财政政策本身的变化和产出效应均主要由政府部门的主动财政行为决定,即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影响不大;中国的财政体制并不稳定,而是在李嘉图制度和非李嘉图制度之间不断变化;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在不同的财政体制下表现出了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非李嘉图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相对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政策 财政收支结构 自动稳定器 经济周期 周期调整 李嘉图制度 相机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由财政政策决定吗? --对FTPL理论的实证检验
3
作者 万晓莉 傅雄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7,共11页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但自20世纪90年以来,价格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FTPL)引起了人们对价格决定的重新思考。该理论强调财政政策对于价格水平的影响。如果财政盈余与政府的名义债务是独立的,价格水平由财政...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但自20世纪90年以来,价格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FTPL)引起了人们对价格决定的重新思考。该理论强调财政政策对于价格水平的影响。如果财政盈余与政府的名义债务是独立的,价格水平由财政政策决定,这种财政制度称为非李嘉图制度;如果价格水平仍由货币政策决定,财政盈余对政府的名义债务做出调整以确保预算约束成立,此为李嘉图制度。本文结合FTPL理论的推论,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冲击的外生性假定和不同变量顺序下得到的脉冲响应所蕴含的不同经济学前提,对中国1979~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李嘉图制度更符合中国实际,物价水平仍然是由货币当局决定,但财政政策对价格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价格水平 李嘉图和非李嘉图制度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