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伯安“太行系列”人物画意象造型研究
1
作者 杨嘉琪 常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二十世纪初西画的传入致使中国人物画的笔墨和造型之间的矛盾成为艺术家们探索的重点,“写实”的造型和“写意”的笔墨该如何取舍是每一个艺术家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李伯安“太行系列”人物画中的意象造型特征,结合作品分析此... 二十世纪初西画的传入致使中国人物画的笔墨和造型之间的矛盾成为艺术家们探索的重点,“写实”的造型和“写意”的笔墨该如何取舍是每一个艺术家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李伯安“太行系列”人物画中的意象造型特征,结合作品分析此时期人物造型的意象造型的变化和特点,以此揭示李伯安在长期以来对中国人物画笔墨与造型方面的问题所做出的探索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太行系列 人物画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
2
作者 龚圆圆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6期70-72,共3页
目的:文章从艺术语言层面深入探讨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分别从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两个角度分析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可汲取的绘画语言。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走出巴颜喀拉... 目的:文章从艺术语言层面深入探讨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分别从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两个角度分析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可汲取的绘画语言。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走出巴颜喀拉》的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的分析,揭示艺术语言形式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圣山之灵》《开光大典》《藏戏》《赛马》等案例的艺术元素和画面构成,深入思考和学习画家对画面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建构能力。结果:无论从线条表现还是从空间构成来看,《走出巴颜喀拉》的艺术创作语言都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有重要启示。要从中吸收精华,获得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大胆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要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用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表现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结论:《走出巴颜喀拉》给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带来了多重启示。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应学习、借鉴和吸收不同的艺术形式,寻求用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等增强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完成对作品的结构塑造和画面处理,深化主题思想的表达,创作出有艺术高度、饱含生命力且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 线条表现 空间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的艺术语言解读
3
作者 倪天辰 《艺术家》 2024年第5期17-19,共3页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意笔人物画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抒情奔放的特色独树一帜。李伯安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家,他用生命最后十年创作的巨作《走出巴颜喀拉》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末...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意笔人物画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抒情奔放的特色独树一帜。李伯安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家,他用生命最后十年创作的巨作《走出巴颜喀拉》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人物画的辉煌代表。这幅史诗性水墨人物长卷凝聚了李伯安的大量心血,传达出的民族精神震撼人心。《走出巴颜喀拉》不仅在构图、造型和笔墨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还对藏族同胞神秘而虔诚的精神世界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探索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中国人物画 意笔人物画 当代中国画 水墨人物 《走出巴颜喀拉》 史诗性 传统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墨苍生图——感悟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
4
作者 韩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中国人物画创作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彩墨人物画创作以单一模式而向多样性、象征性形象转化。但优秀的写实主义的人物画作品仍然不多见,河南籍画家李伯安的彩墨人物画巨作《走出巴颜喀拉》的出现,对当代彩墨人物画呈现多元发展的风... 中国人物画创作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彩墨人物画创作以单一模式而向多样性、象征性形象转化。但优秀的写实主义的人物画作品仍然不多见,河南籍画家李伯安的彩墨人物画巨作《走出巴颜喀拉》的出现,对当代彩墨人物画呈现多元发展的风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绘画 徐蒋体系 李伯安人物画 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绘画中的传承与创新
5
作者 王伟 《艺海》 2013年第8期87-88,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历程依然蓬勃发展,其主要是因为一代代中国画家不断推陈出新,在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上殚精竭虑。李伯安的绘画作品表现手法既有传统绘画线条和笔墨的继承,又融汇了西方艺术的创作语言,并对传统的线... 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历程依然蓬勃发展,其主要是因为一代代中国画家不断推陈出新,在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上殚精竭虑。李伯安的绘画作品表现手法既有传统绘画线条和笔墨的继承,又融汇了西方艺术的创作语言,并对传统的线条和笔墨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中国画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绘画艺术的题材选择
6
作者 黄英 《艺术科技》 2013年第7期123-123,共1页
题材是作品共性与社会审美的结果,因为有社会审美的类别区分,有画家“术业有专攻”的精力取舍,题材才成为约定俗成的关于绘画门类的区分标识。
关键词 李伯安 题材 作品主题 藏民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家性命水墨中─—感悟李伯安 被引量:2
7
作者 乙丙 《中国艺术》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李伯安 水墨 中国人物画 巴颜喀拉山 职权玛尼木占木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的视野--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西方艺术和传统线描的借鉴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飒 《书画艺术》 2022年第5期77-89,共13页
我的父亲李伯安已经去世21年了,他在很多方面都对我产生了影响。在艺术上,对我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他的艺术作品中持有的“开放性”。在他的艺术实践和观念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隔膜,无论是哪一个中西艺术家的作品,只要觉得有所帮助,他都毫... 我的父亲李伯安已经去世21年了,他在很多方面都对我产生了影响。在艺术上,对我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他的艺术作品中持有的“开放性”。在他的艺术实践和观念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隔膜,无论是哪一个中西艺术家的作品,只要觉得有所帮助,他都毫不犹豫地拿来,认真地学习不同艺术种类、不同艺术家、不同的颜色风格,借鉴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因而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始终没有把风格完全固定下来,而是不断地进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艺术作品 中西艺术 开放性 艺术家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家李伯安的笔墨特点浅析
9
作者 张阳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2期57-59,共3页
艺术史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艺术形式的演进。画家李伯安以“笔墨服务于绘画主题”为原则,主动寻找自己的形式语言,创作出既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又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 李伯安 绘画作品 画家 美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绘画艺术研究
10
作者 王永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3期69-70,共2页
李伯安的写意人物画充分展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本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李伯安的人物创作汲取了多种形式的绘画语言,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兼顾时代风貌。他的人物画创作对当今画坛的人物画发展... 李伯安的写意人物画充分展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本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李伯安的人物创作汲取了多种形式的绘画语言,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兼顾时代风貌。他的人物画创作对当今画坛的人物画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其塑造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雄浑的气势、刚健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绘画艺术 影响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走出巴颜喀拉》——论李伯安水墨人物画
11
作者 张西霜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157-157,共1页
《走出巴颜喀拉》全长121.5米、高1.88米,共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圣山之灵》、《开光大典》、《朝圣》、《哈达》、《玛尼堆》、《劳作》、《歇息》、《藏戏》、《赛马》、《天路》。整幅画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最初的创作母体... 《走出巴颜喀拉》全长121.5米、高1.88米,共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圣山之灵》、《开光大典》、《朝圣》、《哈达》、《玛尼堆》、《劳作》、《歇息》、《藏戏》、《赛马》、《天路》。整幅画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最初的创作母体,从黄河之源的自然环境到藏民的生活、宗教、信仰、劳动、文化、精神状态等各方面对黄河作了一个全方位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 李伯安 水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珂勒惠支到李伯安——试论如何走出“巴颜喀拉”
12
作者 吴帅威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文章以中国人物画家李伯安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为主要载体,通过他作品中凸显的民族情怀与现代手法的结合,分析其艺术的发展脉络,并通过研究其对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创作手法的借鉴,探讨中国当代绘画与西方绘画结合并形成自身风格的方... 文章以中国人物画家李伯安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为主要载体,通过他作品中凸显的民族情怀与现代手法的结合,分析其艺术的发展脉络,并通过研究其对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创作手法的借鉴,探讨中国当代绘画与西方绘画结合并形成自身风格的方法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安 珂勒惠支 民族情怀 现代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崇高感、现代性与士人的理想--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与蒋北和《流民图》比较分析
13
作者 李飒 《书画艺术》 2022年第5期69-76,F0002,共9页
2019年9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李伯安捐赠作品展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女士提出一个观点,她认为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和李伯安先生的《走出巴颜喀拉》,分别是20世纪上下两个半期中国画最重要的两件史诗性水... 2019年9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李伯安捐赠作品展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女士提出一个观点,她认为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和李伯安先生的《走出巴颜喀拉》,分别是20世纪上下两个半期中国画最重要的两件史诗性水墨人物作品。我非常认同她的观点,并把这两件作品放在一起分析和比较,认为它们共同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史诗、崇高感、现代性和士人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兆和 艺术博物馆 崇高感 李伯安 《流民图》 史诗性 现代性 四个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魂系巴颜喀拉——记著名画家李伯安
14
作者 黄天奇 王国钦 冯骥才 《创新科技》 2003年第4期4-9,共6页
李伯安画展在北京、上海和郑州等地展出时,引起了石破天惊的轰动,因而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中国美术界乃至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它带来的思考是:李伯安生前是画坛上的盲点,去逝之后却惊动天下.
关键词 艺术成就 《走出巴颜喀拉》 画家 李伯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安先生,您在天国还好吗?——李伯安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15
作者 李国强 《美术之友》 2008年第4期6-8,共3页
斯人已去,其画尤在,其魂尤在。"正是在十年前,伯安先生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珍贵的遗物——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那尚未最后完成的巨幅水墨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感受这位伟大而纯粹的艺术家的心路历... 斯人已去,其画尤在,其魂尤在。"正是在十年前,伯安先生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珍贵的遗物——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那尚未最后完成的巨幅水墨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感受这位伟大而纯粹的艺术家的心路历程的时候,怎能不感慨万千?如果伯安先生真的在天有灵,我也想问一句:伯安先生,您在天国还好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国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 逝世 艺术作品 心路历程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伯安作品
16
《中国艺术》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李伯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逝者如斯
17
作者 王佩 刘龙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22期23-23,共1页
巨幅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威震画坛,李伯安亦随之扬名艺苑。学习、研究李伯安其人其画对于当下的人物画创作意义非凡。
关键词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 人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园楼书话(九) 新中国美术进程中的出版队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新 《美术之友》 2004年第5期44-55,共12页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 美术创作 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李伯安 于化鲤 华三川 王叔晖 刘锡永 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砚泽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1期10-12,共3页
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是千百年来一直被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术之于社会,是一个微缩世界。中国人物画最大的画谱,即在亘古不变的精神性。文章先从中国画的方法论探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号召水墨人物画家... 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是千百年来一直被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术之于社会,是一个微缩世界。中国人物画最大的画谱,即在亘古不变的精神性。文章先从中国画的方法论探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号召水墨人物画家紧跟党、国家和时代的步伐,响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作品。文章通过分析美术史与李伯安、袁武、任惠中三位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创作中表现藏族人民精神性的实际案例,探讨水墨人物画创作如何在同一民族的精神性中区别体现。同时,通过黎小强的少数民族水墨人物画创作探讨一位画家如何表现不同民族的精神性。画家首先应该熟悉掌握自己的技法语言,其次要在实际生活中深入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用心体会他们的精神气质,最后根据自身的艺术诉求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精神性 李伯安 袁武 任惠中 黎小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 求变 求超越——小议全国七届美展中国画部分
20
作者 缪迪飞 《艺苑(美术版)》 1990年第1期60-62,共3页
每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展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有权威性和学术性的展览,今年是第七次了。在七届美展上,作为东方艺术系列的代表之一的中国画更是大放异彩,显现出勃勃生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关键词 美术展览会 东方艺术 美术工作者 扬州八怪 艺术形式 我自用我法 李伯安 美术领域 中国美术 外师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