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祭祀音乐中的权力文化与社会秩序——以麻山苗族地区丧葬仪式中《亚鲁王》演唱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曾雪飞 马静 王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4期98-102,共5页
祭祀是一种民间信仰,代表了一种社会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权力、社会秩序与生活理念。音乐作为传递人情感文化的媒介和工具,在祭祀活动的展演中同样发挥着对国家及社区文化解读的功能。丧葬作为重大的人生礼仪,... 祭祀是一种民间信仰,代表了一种社会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权力、社会秩序与生活理念。音乐作为传递人情感文化的媒介和工具,在祭祀活动的展演中同样发挥着对国家及社区文化解读的功能。丧葬作为重大的人生礼仪,活动中的祭祀音乐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本文通过对麻山地区丧葬中祭祀音乐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折射出了这个社区对权力的崇拜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语境 权力文化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文化与权力文化
2
作者 刘太平 《城建档案研究》 1999年第3期72-72,71,共2页
人类在其文化的发展中,最早是探究自身以外的客观世界并寻其规律。随着人类的发展,继而认识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但主要是探究其抽象的普遍理念。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认为影响我们行为的是普遍的理念而非尘世间的制度、风俗,更不是人的... 人类在其文化的发展中,最早是探究自身以外的客观世界并寻其规律。随着人类的发展,继而认识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规律,但主要是探究其抽象的普遍理念。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认为影响我们行为的是普遍的理念而非尘世间的制度、风俗,更不是人的本能和私欲。到了现代尼采的出现,第一次把权力这个范畴引入人类的思考中。尼采把一切历史、社会及自然现象归结为权力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权力文化 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客》:权力文化的迷思与自省
3
作者 高俊林 《南腔北调》 2018年第2期11-13,共3页
李佩甫先生的最新长篇小说《平原客》,我是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的。这在我个人的当代作家作品阅读经验史上,算是比较罕见的一次。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小说独特的选材(小说的题材显然是来源于十多年前那桩轰动全国的河南省... 李佩甫先生的最新长篇小说《平原客》,我是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的。这在我个人的当代作家作品阅读经验史上,算是比较罕见的一次。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小说独特的选材(小说的题材显然是来源于十多年前那桩轰动全国的河南省副省长杀妻大案),使读者为情节所吸引而欲罢不能;同时,这也不完全在于其精巧的结构形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多头并进地反映了李德林、刘金鼎与郝连东山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兴衰际遇、升沉起伏;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并不局限于以一个曲折离奇的侦探故事来满足普通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能够继续深入下去,努力开掘人物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背景与悠久历史基因。显然,这部小说已经远远地脱离开了传统的公案类小说“好看”、“热闹”的肤浅层次,包含了作者以现代化视角来审视为人情伦理所笼罩的传统中国时所表现出的文化批判立场与文明自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一个严肃的当代写作者对于我们民族未来前途与命运的认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文化 自省意识 平原 长篇小说 迷思 主要人物 普通读者 写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文化网络视角下的新乡贤返乡困境及对策——基于H省G村的调查和实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万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9,共9页
借用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理论视角,结合H省G村的调查和实验,分析和解释新乡贤返乡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社会背景影响及新乡贤返乡引发的乡村文化网络中,旧象征符号的弱化及异化,新象征符号的产生及扩张,造成了权力失衡的状况,即... 借用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理论视角,结合H省G村的调查和实验,分析和解释新乡贤返乡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社会背景影响及新乡贤返乡引发的乡村文化网络中,旧象征符号的弱化及异化,新象征符号的产生及扩张,造成了权力失衡的状况,即:乡村文化网络权威多元化、权力博弈以及原子化乡村受权威影响的不确定性。文章借用G村的乡村建设实验提出了文化、政治、经济三方面的对策:"再解释"文化象征符号、"合法化"新乡贤身份、培养集体经济主体。以期为新乡贤融入乡村建设,重塑乡村文化网络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文化网络 象征符号 新乡贤 乡村治理 乡村精英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徽州士绅的文化权力与乡村自治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力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5,共9页
16至20世纪中叶,徽州乡村社会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局面。宗族是徽州乡村自治的组织形式,徽商为乡村自治提供经济基础,而士绅则为乡村自治的领导力量。徽州社会系统三要素的良性互动,造成了数量庞大的正途与异途士绅。士绅的文化权力无所不... 16至20世纪中叶,徽州乡村社会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局面。宗族是徽州乡村自治的组织形式,徽商为乡村自治提供经济基础,而士绅则为乡村自治的领导力量。徽州社会系统三要素的良性互动,造成了数量庞大的正途与异途士绅。士绅的文化权力无所不在,主要表现为文会、乡评,以及编纂族谱、地方志两个方面。士绅还交通官宦,参与诉讼活动,这表明士绅是乡村自治的领导力量,具有相当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士绅 文化权力 乡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权力与外交解读——读《德国对外文化政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文化权力 外交政治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 书刊评介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外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文化权力看魏晋书学场域的生成与建构
7
作者 陈培站 《电影评介》 2011年第5期88-90,共3页
书学在东汉已产生,其中也产生了以张芝为代表的书家群,但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学场域却是在魏晋时期才形成,至齐梁之际达到顶点,这是"书学自觉"的深层内涵。书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书学自觉 书学场域 文化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还是理性?文化衍生的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江红艳 张婧 +1 位作者 孙配贞 江贤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4-702,I0001,I0002,共21页
广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广告诉求之间的一致性。以往研究忽略了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作为关键心理特征与不同诉求广告之间的匹配性效应。本文探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个人权力感vs.社会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及... 广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广告诉求之间的一致性。以往研究忽略了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作为关键心理特征与不同诉求广告之间的匹配性效应。本文探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个人权力感vs.社会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其中唤醒度发挥中介作用。当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时,个体更加强调满足自我需要和寻求挑战以不断提高地位与声望,更容易激发兴奋等高(vs.低)唤醒度,从而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此外,合理化需要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在不启动合理化需要时,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发挥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当启动合理化需要时,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基于文化取向的视角揭示了权力感影响广告诉求偏好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为企业根据文化衍生的权力感差异制定广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衍生的权力 广告诉求 唤醒度 合理化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应该支持谷阿莫?——互联网“速食电影”与文化权力空间开拓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8-53,共6页
2018年1月3日,B站的著名up主“木鱼水心”在他的“木鱼微剧场”栏目上传了一个时长达50多分钟的视频,借助苏联1966年版的电影画面,较全面地讲解了托尔斯泰的原著《战争与和平》。令人惊讶的是,不到20天时间,视频在B站的点击就达38万,854... 2018年1月3日,B站的著名up主“木鱼水心”在他的“木鱼微剧场”栏目上传了一个时长达50多分钟的视频,借助苏联1966年版的电影画面,较全面地讲解了托尔斯泰的原著《战争与和平》。令人惊讶的是,不到20天时间,视频在B站的点击就达38万,8541人收藏了该视频,获得5205条弹幕和2126条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画面 空间开拓 文化权力 互联网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权力空间化视角下的街道空间设计伦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楠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街道不仅是客观中立的物质空间,更是表征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权力阶层通过街道空间组织形态、符号象征等空间要素的生产,对民众实施了隐性支配,完成了权力关系的再生产,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权力的空间化。本文通过对街道文化... 街道不仅是客观中立的物质空间,更是表征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权力阶层通过街道空间组织形态、符号象征等空间要素的生产,对民众实施了隐性支配,完成了权力关系的再生产,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权力的空间化。本文通过对街道文化权力空间化的批判,意图重构街道空间设计的伦理原则,并探索“公众参与”街道规划以及合法合规的实施“战术城市主义”街道空间实践等策略,以丰富街道空间的多元性、公共性,繁荣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空间表征 文化权力空间化 街道空间设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文化权力之争
11
作者 周亭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1,共5页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普鲁弗洛克以精致时髦的纨绔风格引领着时尚,而女士们则谈论高雅艺术炫耀自己的品位,这说明无论是在"地位革命"中失去优势地位的老派新英格兰世家还是新贵的工业资产阶级都将"品味"作为阶...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普鲁弗洛克以精致时髦的纨绔风格引领着时尚,而女士们则谈论高雅艺术炫耀自己的品位,这说明无论是在"地位革命"中失去优势地位的老派新英格兰世家还是新贵的工业资产阶级都将"品味"作为阶级区隔的手段,而"审美"活动则成了阶级斗争的焦点。诗歌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中的老派新英格兰世家同工业资产阶级新贵的文化权力之争,透露了艾略特审美主义转向背后的目的和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味 文化权力 审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与青年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权力分析
12
作者 史历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期419-419,共1页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青年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本文对新媒介下青年亚文化的现象、特点,以及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对新媒介技术...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青年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本文对新媒介下青年亚文化的现象、特点,以及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对新媒介技术下的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青年 文化表达 文化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看乡村社会权力的文化网络
13
作者 王牵云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9期52-54,共3页
聚焦于清末国家政权的建设,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分析模型,提出其概念,同时通过政治网络、经济网络、宗教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来分析乡村社会的权力生成过程,龙王祭祀仪式和封建国家对关羽的加封则表明权力... 聚焦于清末国家政权的建设,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分析模型,提出其概念,同时通过政治网络、经济网络、宗教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来分析乡村社会的权力生成过程,龙王祭祀仪式和封建国家对关羽的加封则表明权力文化网络的功能在于沟通中央与地方,构建稳定的内外秩序,对于乡村治理中构建“治理性团结”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力与国家》 杜赞奇 权力文化网络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秩序的瓦解与消遁——新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小说中的权力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显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5,共4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共同体被彻底打破,原本同质性强的中国乡土社会秩序不断瓦解。新世纪之交的中国乡土小说直面乡村社会现实,直击乡村治理危机,从多个层面对中国乡村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刻剖...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共同体被彻底打破,原本同质性强的中国乡土社会秩序不断瓦解。新世纪之交的中国乡土小说直面乡村社会现实,直击乡村治理危机,从多个层面对中国乡村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刻剖析,真实地展现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政治生态的图景,凸显政治文化浸染下的权力异化、乡村秩序解构下的权力式微、乡村治理脱序下的权力质变,传达出新世纪之交时的中国作家对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关注与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权力叙事 权力文化 村庄秩序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之后的文化改良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国庆 《新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WTO 中国 制度文化 诚信文化 法治文化 权力文化 管理文化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施旭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国际主流的交际学(Communication Studies)包括演说、修辞、话语、媒体等研究,其从普世的立场出发,叙述西方的概念、理论、价值、原则、方法及问题,又依托西方的经济、科学、教育、传媒优势,构建了一套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它不仅遮蔽... 国际主流的交际学(Communication Studies)包括演说、修辞、话语、媒体等研究,其从普世的立场出发,叙述西方的概念、理论、价值、原则、方法及问题,又依托西方的经济、科学、教育、传媒优势,构建了一套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它不仅遮蔽了人类交际的文化(差异、争夺)性,而且抑制了文化多元对话创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展示一种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交际学新思潮、新范式和新平台——文化话语研究(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作为新思潮,它关注人类交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权力关系;作为新范式,它筹划和提供文化多元主义研究体系的建设方略;作为新平台,它助力关于文化话语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话语研究 交际学 文化差异 文化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电影节的本体文化功能及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运用媒介考古学对国际电影节从本体角度审视,它具有文化权力、话语叙事、公共领域及建构影史的本体文化功能,重视国际电影节的文化建构模式和国际影响机制,在当前国际秩序新格局的形势下,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且极具现实意义,它关乎中国... 运用媒介考古学对国际电影节从本体角度审视,它具有文化权力、话语叙事、公共领域及建构影史的本体文化功能,重视国际电影节的文化建构模式和国际影响机制,在当前国际秩序新格局的形势下,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且极具现实意义,它关乎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影响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中国的国际电影节能够通过国际间电影交流合作在世界图景的多元建构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视听中国”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电影节 本体价值 文化权力 话语叙事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馆如何实现全民艺术普及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小河 霍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350-351,共2页
文章通过对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思考,结合目前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指出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应体现的态度。强调只有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实行总分馆制,切实有效地实现全民艺术普及,方能确保公民基本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权利。
关键词 全民艺术普及 基本文化权力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技术创新对消费意向的塑造作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乃歌 张建琴 袁舒格 《传媒论坛》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大众传媒作为文化权力通过影响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选择和态度。大众传媒利用广告和符号消费渲染消费欲望,使个体成为只关注物质生活的“单向度的人”。同时,大众传媒通过“沉默的螺旋”效应和集体无意识的共享,有效地影响和... 大众传媒作为文化权力通过影响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选择和态度。大众传媒利用广告和符号消费渲染消费欲望,使个体成为只关注物质生活的“单向度的人”。同时,大众传媒通过“沉默的螺旋”效应和集体无意识的共享,有效地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此外,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和大数据驱动力,通过提供吸引人的娱乐内容和消费模式,麻醉观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削弱了人们关注重要社会问题和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通过符号象征的塑造和议程设置,实现对消费意向的塑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娱乐和消费的过度追求。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和批判的思维,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审慎对待自身消费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力 集体无意识 数据驱动 消费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科学置于地方”:近代都市空间视野下的大众科学传播--读张邦彦《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20
作者 刘伊琳 范继忠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从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高举“赛先生”旗帜到“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科学”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之一。本文从都市空间结构的视野重新梳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著相关内容,探讨近代中国都市空间、知识分子与大众... 从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高举“赛先生”旗帜到“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科学”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之一。本文从都市空间结构的视野重新梳理《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一著相关内容,探讨近代中国都市空间、知识分子与大众科学的相互关系,并借以剖析近代中国科学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与话语差异性,从而为当下科学传播媒介建设提供历史认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大众科学 权力文化网络 催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