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自习室中青年的陪伴行动与空间权力实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晔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5,66,共10页
在社会竞争加剧和现实时空压缩的背景下,青年基于数字媒介开展陪伴学习行动,旨在缓解孤独和焦虑,通过联结空间中新的陪伴和监督机制提升行动效果。文章以D平台“陪伴学习”直播为例进行了14个月的网络民族志,发现青年在自习室中利用“... 在社会竞争加剧和现实时空压缩的背景下,青年基于数字媒介开展陪伴学习行动,旨在缓解孤独和焦虑,通过联结空间中新的陪伴和监督机制提升行动效果。文章以D平台“陪伴学习”直播为例进行了14个月的网络民族志,发现青年在自习室中利用“全景敞视”和“独景窥视”两种模式开展了创新性的空间权力实践。“全景敞视”下,青年通过部署非人行动者来装潢行动空间、传达学习行动志向,实现“睹物思人”和“托物言志”,建构了多元的、流动的、参与式的空间权力关系网络。在“独景窥视”下,青年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实践方式进行盗猎式的挪用,将权力关系建立在了行动逻辑、行动规则以及契约精神上,提升学习效率,其基于数字媒介的缓冲带也可以良好地应对空间中出现的越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习室 陪伴学习 青年 行动者网络理论 空间权力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权力实践与狂欢精神——基于民国青羊宫花会“打金章”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龚茂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作为武术根底的民间武术的文化特质与变迁逻辑,深入理解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及探寻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为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主要运用... 为进一步揭示作为武术根底的民间武术的文化特质与变迁逻辑,深入理解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及探寻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为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权力实践与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研究指出: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的融合历史悠久且普遍存在,民间武术丰富了民俗生活,同时也成为民俗生活的结构性要素。在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中,不同主体围绕"利益"进行了权力实践。藉由民俗生活,"打金章"完成了对自身日常生活化的叙事,并在"释放欲望,超越‘日常’""突破秩序,创造新生""挑战规约,颠覆旧俗"的过程中塑造了尚武狂欢精神。这体现了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社会历史生成与狂欢精神实质。基于日常生活中民间武术的基础性地位,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变革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应对融入生活世界的民间武术予以应有的重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武术 民俗生活 青羊宫花会 打金章 权力实践 狂欢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农村的阶层分化与权力实践:一个研究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松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0,共6页
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有研究围绕社会分层背景下的乡村权力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但由于持守实体主义的权力观,将研究重心置于先富能人群体与村庄政治前台,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阶层互动与权力的结构化过程。如果... 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已有研究围绕社会分层背景下的乡村权力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但由于持守实体主义的权力观,将研究重心置于先富能人群体与村庄政治前台,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阶层互动与权力的结构化过程。如果立足于微观的村庄权力场域,以关系主义视角审视权力,从人情交换、面子竞争等本土文化现象入手,在阶层间的符号资本争夺、关系网络建构及阶层博弈的均衡变化中把握村庄权力的结构化机制,将有助超越静态的结构主义框架,在动态的阶层关系中理解当前发达地区农村乡村权力的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权力实践 乡村治理 基层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实践与政治象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淼 金林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39-45,共7页
政治生活中权力的争夺不局限于取得物质利益的支配权,在更深的层面是追求精神领域的支配权。精神上的联系使大家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成员间共享相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广泛存在于大众生活中的政治象征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社会和精神需要... 政治生活中权力的争夺不局限于取得物质利益的支配权,在更深的层面是追求精神领域的支配权。精神上的联系使大家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成员间共享相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广泛存在于大众生活中的政治象征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社会和精神需要。从权力的角度,透过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揭示出政治象征的实质是政治在精神领域的权力实践,其研究向度是政治权力本身。权力精英们通过政治象征的运用塑造了政治领袖、掌握着政治话语的解释权、操纵着各类政治仪式。通过意义的阐述和价值的构建,实现了为权力提供合法性论证和辩护的核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象征 精神领域 权力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主体多元化与网络流行语的话语权力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魏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35,共7页
语言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网络流行语是当下传播主体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它突破了交际工具的范畴,走向了文化资本的内涵之中。而传播主体多元化改变了生产力要素的占有格局,更进一步地带来了网络空间中权力格局的转变。网络流行语... 语言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网络流行语是当下传播主体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它突破了交际工具的范畴,走向了文化资本的内涵之中。而传播主体多元化改变了生产力要素的占有格局,更进一步地带来了网络空间中权力格局的转变。网络流行语早已超脱单纯的网络交际语言的范畴,也挣脱了网络亚文化的身份枷锁,不再是草根网民的专属物,而成为各网民群体之间话语权力实践的工具。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存在致使公共事件频发,草根话语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产生冲击,但并非一直以一种抵抗和对立的冲突姿态存在,而具有娱乐消遣的历时性转变,草根话语的权力实践从极端走向多元。面对草根话语在意见市场中“一家独大”的格局,主流话语“下场”参与,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借用和主动性生产,实现对草根话语的积极调适,引导网民情绪和社会心态走向积极的正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主体多元化 网络流行语 权力格局 权力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阐释与权力实践:国家公园的理论旅行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正欢 赵宇辰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共16页
文章以“理论旅行”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国家公园理念从诞生到全球范围传播与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各国在构建本国的国家公园理念之时,结合了本国的自然、民族、文化及各方面条件,对美国创造的国家公园理念进行了新的话语重构与知识生... 文章以“理论旅行”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国家公园理念从诞生到全球范围传播与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各国在构建本国的国家公园理念之时,结合了本国的自然、民族、文化及各方面条件,对美国创造的国家公园理念进行了新的话语重构与知识生产。以此为线索,梳理出了国家公园理念在全球范围传播的4条路径,即实用主义游憩路径、风景民族主义路径、景观民主主义路径及自然生态保育路径。文章指出了主导各国国家公园话语变迁及理念差异的因素是国家意志的权力实践,其中既有权威制度话语的权力规制,也有通过话语赋予意义来实现权力的隐喻表达。最后回归理论旅行工具本身,批判性地思考中国应该如何对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接受、抵抗与超越,从而实现国家公园在中国的落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理论旅行 话语阐释 权力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实践与构造——一个马路市场的权力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恩青 王小章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2期87-93,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马路市场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一种独特权力结构的存在。国家权威执行的有限性和马路市场的脆弱性,共同催生了代理人的社会角色,代理人通过自身的中间地位维持了与其他两者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由此生成了市容队、代理人与马路... 本文通过对一个马路市场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一种独特权力结构的存在。国家权威执行的有限性和马路市场的脆弱性,共同催生了代理人的社会角色,代理人通过自身的中间地位维持了与其他两者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由此生成了市容队、代理人与马路市场三者之间的相对稳定的权力构成。笔者意图把这样一种独特的权力构成作为理解权力运行和社会利益组织化的特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路市场 代理人 权力实践 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与实践权力——精准扶贫中的国家基层治理秩序 被引量:69
8
作者 王雨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5,共20页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权力 村干部 基层治理 乡土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实践权力内卷化问题研究——基于鲁中谷镇的田野发现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圣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5-108,共4页
作为重要的治村主体,村干部通过其实践权力的运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实效产生较大影响。通过鲁中谷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村干部的实践权力往往陷入一种内卷化样态:一方面,村干部的实践权力呈现为一种衰退困局;另一方面,村干部实践权... 作为重要的治村主体,村干部通过其实践权力的运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实效产生较大影响。通过鲁中谷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村干部的实践权力往往陷入一种内卷化样态:一方面,村干部的实践权力呈现为一种衰退困局;另一方面,村干部实践权力的运作过程趋于复杂化。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间场域位置的相对偏离、村干部多元资本优势的衰落以及农民由服从管理到当家做主的惯习演进等是村干部实践权力内卷化的主要生产机制。村干部实践权力内卷化可能诱发村干部队伍不稳定性增加、乡村治理失灵以及政策执行偏差等多方面问题,从而成为乡村振兴的梗阻因素。基层政权适当下沉、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探索新乡贤治村的制度化路径等是应对村干部实践权力内卷化问题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干部 实践权力 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的视角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0,共8页
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慈善资源动员的手段、策略和方式,不能隔断权威主义动员传统的延续,更不能脱离总体社会结构转型的语境。时下以政府民政部门、工青妇等准政府组织以及各级慈善总会构成的慈善救助主体框架,继承了全能体制下执政... 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慈善资源动员的手段、策略和方式,不能隔断权威主义动员传统的延续,更不能脱离总体社会结构转型的语境。时下以政府民政部门、工青妇等准政府组织以及各级慈善总会构成的慈善救助主体框架,继承了全能体制下执政党的国家动员能力的传统资源,作为国家治理和政权建设的辅助性工具,仍然具有较强的公益资源的动员能力。从权力建构的角度来说,慈善资源的动员过程展现了权力的实践形态,国家动员下的公众慈善参与可以划分为身体表演型参与、依附回报型参与、自愿响应型参与。慈善资源的政府动员过程,使公益行动暴露在外来力量或隐或现的强制之下,由此,自然地引发出对资源动员的政府权限与施惠主体的自由意志之理论关怀。政府部门应当自觉树立公益活动领域的权力边界意识,使公共权力“驾行于制度供给领地而止步于私人道德门槛”,从而避免重蹈过去慈善捐赠行动偏向政府动员一端的单纯形式主义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资源 社会动员 政府动员 权力实践 边界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邻里政治的动员路径与二重维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0,共8页
将后单位时代都市街区中的"邻里政治"置于多元行动者的论域之中,讨论国家-社会在持续绵延的日常生活层面的遭遇,旨在将国家-社会的研究范式切换至"邻里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以此为切口,考察社区居委会在邻里空间的... 将后单位时代都市街区中的"邻里政治"置于多元行动者的论域之中,讨论国家-社会在持续绵延的日常生活层面的遭遇,旨在将国家-社会的研究范式切换至"邻里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以此为切口,考察社区居委会在邻里空间的权力操作策略和运作逻辑,居委会动员群众参与、争取居民认同的技术与手段,以及国家权力如何通过代理人的行动和话语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邻里政治展现的不同行动形式和实践逻辑,从根本上彰显了邻里政治的二重维度,即以居委会为中心的"情理政治"和以物业运作为中心的"法理政治"。由居委会运作的"情理政治"是国家出于政权建设需要的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安排,呈现出"居委会—典型群众(积极分子)—居民"的传统二次动员路径,贯穿于其中的重要因子是面子、人情、互惠、信任等地方性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政治 社区居委会 日常生活 权力实践 二次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