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权的构成及人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建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共8页
法权不是权利主体单方面的行为自由,而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既涉及与权利对应的义务人及义务,也涉及国家保护及救济的责任。法权有其特殊的构成。法权总是按自己的构成来回应社会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如要转化为法权,也必须适应法权的结构... 法权不是权利主体单方面的行为自由,而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既涉及与权利对应的义务人及义务,也涉及国家保护及救济的责任。法权有其特殊的构成。法权总是按自己的构成来回应社会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如要转化为法权,也必须适应法权的结构特点。在人权的法律保护中,法权正是以其特有结构来回应人权要求的。法权一方面需要以基本人权为自己的内容和自己的正当性根据,另一方面,法权的实现又受到经验领域条件的制约。要能确保人权的实现,法权应当是价值与现实,理性与经验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 法律权利 人权 权利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产业走出去的版权经济权利实现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旷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5-40,共6页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电影作品在海外市场获得经济回报率低,是电影版权人的版权经济权利实现不充分的表现,也是目前电影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面对电影产业国际化的潮流,依据版权权利逻辑框架梳理电影产业链条,探究其版权经济权...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电影作品在海外市场获得经济回报率低,是电影版权人的版权经济权利实现不充分的表现,也是目前电影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面对电影产业国际化的潮流,依据版权权利逻辑框架梳理电影产业链条,探究其版权经济权利实现不充分的成因,总结如何在坚持电影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将国家政策规定与法律制度建设相配合,进一步保障电影产业在海外市场中版权经济权利的充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 走出去 版权权利构成 版权经济权利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救助权的本土塑造——以法律与政策的互动为视角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5,共8页
通过对法律与政策的解释,塑造出具有本土色彩的社会救助权对于统摄社会救助制度,解决社会救助碎片化、随意化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从"扶贫"到"共享"的政策目标调整,需要社会救助权的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上物质帮... 通过对法律与政策的解释,塑造出具有本土色彩的社会救助权对于统摄社会救助制度,解决社会救助碎片化、随意化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从"扶贫"到"共享"的政策目标调整,需要社会救助权的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上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人格尊严为基点。现有法律体系中社会救助权具有"低于基本生活水平""穷尽其他帮助"两个要件,政策文件增设了"值得帮助"的要件,政策文件对社会救助权的要件构造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司法保护是加强社会救助权规范性,减少其政策意味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给付判决与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两项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目前能发挥的作用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公法权利 社会政策 权利构成 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高校产权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换兵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产权问题 民办高校 财产所有权 财产权利 教育产权 财产占有权 产权概念 权利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
5
作者 张劲 冼宇航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62,共3页
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所作的司法解释,在适用中可能产生诱发发包人与承包人串通而损害第三人利益,尤其是损害对我国房地产业支持最大的商业银行的利益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在现行立法的框架内对法律与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所作的司法解释,在适用中可能产生诱发发包人与承包人串通而损害第三人利益,尤其是损害对我国房地产业支持最大的商业银行的利益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在现行立法的框架内对法律与司法解释进行合理解构的方式,详尽分析该权利的构成要件,以期减低司法解释在适用中的负面效应。并且对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中如何规避新的法律风险提出具体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价款 优先受偿权 权利构成 商业银行 第三人利益 法律风险 房地产抵押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权益滥用的私法规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佐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个人信息保护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但呈现保护有余而限制不足的现象。个人信息权益限制存在权利构成限制和权利行使限制两种模式,现行法主要采取的权利构成限制模式面临现实困境。以《民法典》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为依据的权利行... 个人信息保护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议题,但呈现保护有余而限制不足的现象。个人信息权益限制存在权利构成限制和权利行使限制两种模式,现行法主要采取的权利构成限制模式面临现实困境。以《民法典》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为依据的权利行使限制模式对于限制个人信息权益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优越性。个人信息权益滥用情形包括违反目的、利益失衡、矛盾行为、滥用形式瑕疵以及滥用诉权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合理构建个人信息权益滥用的判断标准,应将利益相关第三人纳入信息主体行使权益侵害对象之范围,将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公共利益限定在合理范围,并构建以合理性和合法性为要素的权利行使行为的可苛责性分析框架,严格遵循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并采取区分判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权益 个人信息限制 权利滥用 权利构成限制 权利行使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