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6M杂质通量和杂质循环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伟 万宝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7-420,共4页
利用多道光学分析仪和可见多道光谱探测系统测量了HT┐6M两种主要杂质的朝内的通量,分析了它们产生的机制和循环途径。
关键词 杂质通量 杂质循环 等离子体 托卡马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边界杂质循环的研究
2
作者 徐伟 万宝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多道可见光谱探测系统测量了Hα、CⅢ (4 6 4.7nm)和OⅡ (4 41.5nnm)谱线的时间行为 ,得出了碳、氢和氧元素的入射通量。在简化模型下算出了氧碳间的化学溅射率 ,结果表明HT 6M托卡马克边界杂质产生机制主要是氢氧间的化学溅射和氧... 利用多道可见光谱探测系统测量了Hα、CⅢ (4 6 4.7nm)和OⅡ (4 41.5nnm)谱线的时间行为 ,得出了碳、氢和氧元素的入射通量。在简化模型下算出了氧碳间的化学溅射率 ,结果表明HT 6M托卡马克边界杂质产生机制主要是氢氧间的化学溅射和氧碳间的化学溅射 ,因此控制氧杂质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通量 溅射率 杂质循环 TH-6M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紫外-可见谱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伟 万宝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44-1246,共3页
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 (OMA)拍摄了HT 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近紫外可见谱 系统分析了杂质行为 ,给出了主要杂质碳和氧的朝内的通量 ,在简化模型下计算了碳氧的化学溅射率 ,并由此得出碳氧杂质产生机制和可能的循环途径 结果表明 ,氧杂质... 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 (OMA)拍摄了HT 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近紫外可见谱 系统分析了杂质行为 ,给出了主要杂质碳和氧的朝内的通量 ,在简化模型下计算了碳氧的化学溅射率 ,并由此得出碳氧杂质产生机制和可能的循环途径 结果表明 ,氧杂质在循环途径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杂质通量 杂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