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杂技考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朱杰勤
-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3-38,共16页
-
文摘
我国杂技艺术源远流长,从文献来看,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可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把劳动人民创造而为人民喜见乐闻的杂技艺术,视为“奇技淫巧”,摒不纪载;或者视为“小道”,语焉不详。所以中国古籍关于杂技的材料是相当贫乏的。作者认为有必要从群书中把分散的材料集中整理,表而出之,以明其源远正变,供爱好杂技艺术的人和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人参考。这是本文撰述目的之一。关于杂技艺术的起源,有以为始于秦汉,亦有人认为从外国输入的。二者都不符合历史真相,不可不明辩。这是本文撰述目的之二。新的艺术是从旧的艺术发展而来,杂技艺术亦无例外,旧的杂技有它的民主性的精华,也夹杂了一些封建性的糟粕。今天要求它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才能古为今用。毛泽东同志说:
-
关键词
杂技表演
地主阶级
中国古籍
劳动人民
汉武帝
角抵
封建社会
公元前
散乐
封建制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综合艺术创作与杂技改革创新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沈松宝
-
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技巧(杂技)教师专科班
-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56-59,共4页
-
文摘
改革和创新,是促进杂技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许多编导、老师和演员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杂技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杂技艺术创造的各个方面。
-
关键词
艺术创作
杂技演员
杂技表演
技巧表演
创作方法
杂技艺术
改革创新
综合运用
节目
艺术形式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吴桥杂技
- 3
-
-
作者
赵文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4期64-64,共1页
-
文摘
吴桥县位于冀州南部,古黄河下游,西有运河,东临四女寺河,钩盘河从西南边流过。由于河流纵横,占去大片土地,在历史上“每遇秋涝,汪洋无际”,加之封建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吴桥人民难以靠土地为生。《吴桥县志》卷中十二中有诗写到:“去年辛苦事西畴,水旱萦心望有秋,城南赤地城北涝,多少迁移在外州。”“菜熟瓜香枣离离,正是农家快乐时,官苦征逋私苦债,隔邻含泣卖妻儿。”迫于生计,吴桥人只好外出卖艺。
-
关键词
杂技表演
吴桥县
黄河下游
封建官府
农家
运河
冀州
西畴
杂技艺术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汉代角抵戏与体育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刘秉果
-
机构
徐州师院体育系
-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21-24,共4页
-
文摘
一、汉代角抵戏的大发展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说:“春秋之后,火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谣乐中矣”。东汉人文颖的《汉书注》说:“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梁朝任昉在《述异记》中,叙述了角抵戏源出于民间的游戏:“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其后传入宫廷,并有了专业的艺人。“(秦)二世在甘泉。
-
关键词
角抵戏
杂技艺术
武打戏
戏乐
游戏
杂技表演
宫廷
汉代
娱乐生活
艺人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戏剧与游戏
被引量:3
- 5
-
-
作者
耘耕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5,共3页
-
文摘
戏剧与游戏耘耕戏剧之戏与游戏之戏,是同一个字。英文也一样,play,翻译成戏剧或游戏皆可。游戏的范围很广,比如象棋、打球、杂耍、魔术、谜语一直到集体游戏和小孩子的“过家家”等等,都称为游戏。其中有的是竞技,有的是斗智,有的是表演,但不是戏剧舞台上以人...
-
关键词
游戏
西方现代戏剧
杂技表演
戏曲舞台
审美心理
代言体
小孩子
戏剧演员
元杂剧
造型艺术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观《天脉传奇》有感
- 6
-
-
作者
王金懿
-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02年第10期38-38,共1页
-
文摘
不久前在电影院里很虔诚地看了《天脉传奇》,这部1忆5600万港元的影片有着一个极魅力的英文名:《TheTouch》,据说源自于那个“脉”字,使得影片挂上了中国式的神秘。
-
关键词
影片
印第安纳
主人公
电脑特效
英文名
中国式
浙江工业大学
杂技表演
电影院
克隆人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杨成武的政治宣传
- 7
-
-
作者
侯书云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8-29,共2页
-
文摘
在1945年冬绥东战役时,我第三纵队司令部队及警卫营驻在陶卜齐车站附近的一个村庄。一天,张家口市杂技团来前线慰问演出,我们的部队整齐地坐在村中心的戏楼前兴致勃勃地准备看杂技表演。
-
关键词
政治宣传
杨成武
杂技表演
慰问演出
张家口市
部队
-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飞飞飞”
- 8
-
-
作者
崔金生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0,共1页
-
-
关键词
曹鹏飞
北京
天桥
杂技表演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缺新招 少绝活——九七春节联欢晚会追评
- 9
-
-
作者
周锋
-
机构
浙江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26,共1页
-
文摘
有人作过比喻,说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道文化大菜,我以为是盆汤,汤较之菜,容量更丰富些,回味也久远些;只是,往往又有“清水寡汤”一说。 九六年春节联欢晚会,因为“三地互传、共演直播”,多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今年春节晚会4个多钟点的演出却无奈地表白:总体框架,大部构件,依旧走回老套路。节目板块中,歌舞、相声、小品“排排坐,分果果”;戏曲借着弘扬传统艺术的春风已呈“向荣”之势;魔术仅仅一个(偏偏又是老掉牙的把戏);杂技继续光头。事实上,优秀的魔术、杂技表演,恰恰是最扣人心弦,吊人胃口的。团结,是今年晚会的一大主题,与之呼应的是主题歌《手拉手,心连心》加上两组民歌联唱。单一的形式,加之缺少必要的场面烘托,使原本厚重的主题表现得很单薄。
-
关键词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晚会
总体框架
杂技表演
弘扬传统
道文化
主持人
劳动创造美
民俗景观
主题歌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
- 10
-
-
作者
微言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期42-43,共2页
-
文摘
在流行的武侠小说中,时常有一两个独臂大侠或独脚武师,他们虽然缺胳膊少腿,却有着令肢体齐全的侠客们见而生畏的高技绝艺。他们能够如此,完全是靠用顽强的毅力和比常人更多的汗水练出来的。这种大侠、武师,自然都是作者的虚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比这种大侠。
-
关键词
现实生活
杂技演员
杂技表演
苏联作家
三分之一
科学思维方法
登高望远
精神危机
体力充沛
世界纪录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 11
-
-
作者
И.沃尔科夫
施小珍
-
机构
[苏]莫斯科省列乌托沃市第二学校
-
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4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我在学校工作近三十年,近三十年里几乎都在研究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无论在课外活动中,还是在低年级的创造性课程中,我都在进行这项研究。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面临着一个“干哪一行?”的问题。职业有许许多多,而他仅仅是一个人。大家都知道。
-
关键词
近三
十年
《人民教育》
全部力量
工作方法
尤利娅
一本
杂技表演
安德烈
中起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