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史杂传为体,地理博物为用——论《拾遗记》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兴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文体特征 杂史杂传 地理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术概念到文学文体的迁移——文类语境下古代小说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先秦至汉代,小说是一种学术概念;汉末至唐,小说是一种广义的文类概念;由宋至清,小说不仅是一种文类概念,更是一种文体概念。这三种小说概念的演进契机是时代与文风的丕变。在中国古代的文类语境下,概念小说通过向各散文文体的迁移,最终... 先秦至汉代,小说是一种学术概念;汉末至唐,小说是一种广义的文类概念;由宋至清,小说不仅是一种文类概念,更是一种文体概念。这三种小说概念的演进契机是时代与文风的丕变。在中国古代的文类语境下,概念小说通过向各散文文体的迁移,最终形成了小说的各种子文体:向笔记文体迁移,形成了笔记体小说;向杂史杂传迁移,形成了传记体小说。这是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类语境下的独特演进逻辑,也是小说文体在演进过程中自我扬弃、创新的本质体现,这对于我们思考古代文学中其他文体迁移现象或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笔记 杂史杂传 文体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