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3年河南省审定青贮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威 李豪远 +4 位作者 彭星星 吴占清 许海良 李雪松 陈东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2,29,共3页
河南省青贮玉米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种质基础较为薄弱,选育方向大多数仍以选育普通玉米为主,青贮玉米的杂优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河南省近些年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杂优模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良Reid类群与黄改、黄旅... 河南省青贮玉米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种质基础较为薄弱,选育方向大多数仍以选育普通玉米为主,青贮玉米的杂优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河南省近些年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杂优模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良Reid类群与黄改、黄旅或美杂类群材料组配,选配的组合能较好地适应河南的气候条件,该结果可为当地青贮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河南省 2020—202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优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2 位作者 傅骏骅 李连城 黄长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1-717,共7页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RAPD分析技术及试验材料的多点田间鉴定,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RAPD分类与杂种优势分类、系谱追踪的比较研究,认为RAPD技术在玉米...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RAPD分析技术及试验材料的多点田间鉴定,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RAPD分类与杂种优势分类、系谱追踪的比较研究,认为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上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对杂优类群间F_1产量,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7个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APD技术 类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鲜食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锦根 胡加如 +1 位作者 薛林 印志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分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迄今江苏省自育的14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及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群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和其它类群,其中通系5类群和衡白522类群为主要杂种优势群;②杂优模... 分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迄今江苏省自育的14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及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江苏省鲜食糯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群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和其它类群,其中通系5类群和衡白522类群为主要杂种优势群;②杂优模式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通系5类群×其它类群、衡白522类群×其它类群、其它类群×其它类群,其中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是主要杂优模式。江苏需要不断挖掘新的优良种质,加强种质的收集、整理、改良和创新,创造新的杂种优势群,以拓宽杂优模式,育成突破性新品种,提高糯玉米生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势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4 位作者 雷开荣 蔡治荣 鲜红 易红华 陈荣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 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势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4年广西审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灿 林秀芳 +1 位作者 陈勤平 袁维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根据广西近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所属杂种优势群,分析杂优模式类型及比例,为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和整理2008~2014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玉米品种的亲本自交... [目的]根据广西近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所属杂种优势群,分析杂优模式类型及比例,为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和整理2008~2014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玉米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根据其来源构建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分析其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结果]在不同品种的来源亲本中,含Suwan群血缘的自交系最多,F06、F502、S37和S1161为主要骨干自交系;PA血缘的自交系主要有7922、5003、478及其衍生系,其中多个衍生系是审定玉米品种的亲本来源;含墨黄9号群血缘的自交系较多,M9、墨9B是主要的骨干自交系;PB群的自交系数量较少,以178及其衍生系为主。Suwan×(亚)热带群类型是最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在广西玉米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Suwan、PA和墨黄9号等种质资源的利用,依据Suwan×(亚)热带群、Suwan×PA、Suwan×墨黄9号等杂优模式进行杂交组配,可提高组配强优势组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玉米 自交系 势群 杂优模式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及连续改良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才 刘治先 +7 位作者 孙琦 赵勐 李文兰 于彦丽 丁照华 张发军 陈波 孟昭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31-34,共4页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是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杂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围绕“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连续改良,选育出鲁单981、鲁单9088等一批玉米新品种,并扩大了该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群体。本文...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是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杂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围绕“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连续改良,选育出鲁单981、鲁单9088等一批玉米新品种,并扩大了该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群体。本文分析阐述了“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的特点、改良成果,并就其利用中存在问题及改良方向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N78599群 塘四平头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林 印志同 +2 位作者 胡加如 陈国清 陆虎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旅大红骨种质为主导的‘丹玉’杂优模式概述 被引量:5
8
作者 丰光 景希强 +4 位作者 于兵 李妍妍 陈增齐 姚永祥 白向历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48-50,共3页
旅大红骨群是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最重要的五大类群之一。几十年来,以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创建了旅大红骨种群,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和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概述了旅系研究发展历程、突出特点、应用情况、杂... 旅大红骨群是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最重要的五大类群之一。几十年来,以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创建了旅大红骨种群,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和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概述了旅系研究发展历程、突出特点、应用情况、杂优模式等,并对今后旅系的进一步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旅大红骨种质 丹玉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冀玉228’选育及新杂优模式讨论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炜 王立伟 +10 位作者 张全国 李荣改 张动敏 王宝强 郭瑞 宋粮 魏剑锋 李兴华 高增玉 张文英 王江浩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6-9,共4页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交种 ‘冀玉228’ 选育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启柏 李杰文 +1 位作者 郭风法 李圣福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18-21,共4页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玉米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洋 王金君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33-36,共4页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国外血缘×旅黄改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国外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国内种质群体间的相互改良研究得到重视。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应不断创新杂种优势群核心种质,构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及其利用模式,不断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旭 何晶 +2 位作者 高洪敏 赵文媛 郑君海 《中国种业》 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eid 旅大红骨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家林 于兵 +3 位作者 高洪敏 苏娟 杨坡 吕春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0-22,共3页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基于这一分析,提出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交模式配对构建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优模式 交种 种质基础 势群 利用 配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夏玉米杂优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动敏 宋炜 王宝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67-69,共3页
玉米是河北省夏播主要栽培作物,并对河北省的农业生产起主导作用。玉米育种和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玉米单产和稳产性,主要途径是在种质利用和杂优模式上进行改良与选择。概述了河北省主要的玉米种质资源、杂优模式及其优缺点;根据种质... 玉米是河北省夏播主要栽培作物,并对河北省的农业生产起主导作用。玉米育种和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玉米单产和稳产性,主要途径是在种质利用和杂优模式上进行改良与选择。概述了河北省主要的玉米种质资源、杂优模式及其优缺点;根据种质改良的原则,针对不同种质体系的特点提出了改良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玉米 种质 杂优模式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旅系丹598与丹99长遗传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文媛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68,共2页
丹598与丹99长均为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成的玉米自系.为丹玉旅系的突出代表.在玉米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丹东农业科学院位于北纬40^o28’.东经124^o08’.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的凤凰山下。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900~1200mm... 丹598与丹99长均为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成的玉米自系.为丹玉旅系的突出代表.在玉米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丹东农业科学院位于北纬40^o28’.东经124^o08’.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的凤凰山下。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900~1200mm.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重发区。为抗病鉴定、抗病育种的理想场所。这个特殊的环境.为玉米育种提供了独特的天然条件.是中国玉米育种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598 杂优模式 遗传基础 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病虫害 玉米生产 玉米育种 丹玉旅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及杂优模式的浅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德峰 袁延东 马毅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7期7-9,10,共4页
由于目前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的匮乏,给玉米育种带来极大的影响。外来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狭窄的重要途径;而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又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从种质的改良利用、引进及创新方... 由于目前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的匮乏,给玉米育种带来极大的影响。外来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狭窄的重要途径;而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又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从种质的改良利用、引进及创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我国的杂种优势群体及模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种质改良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晚熟玉米新组合筛选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馨 姚永祥 +4 位作者 卢秉生 陈增齐 夏瑞琪 王玉环 白向历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83-85,共3页
本研究以丹玉39为对照品种,对14个优秀晚熟组合的产量及性状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9个增产组合中丹8014产量最高,但是由于发生轻微倒伏,而存在风险隐患,不建议大面积种植;丹8022增产显著,且抗倒性、稳产性等性状表现突出,适合继续... 本研究以丹玉39为对照品种,对14个优秀晚熟组合的产量及性状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9个增产组合中丹8014产量最高,但是由于发生轻微倒伏,而存在风险隐患,不建议大面积种植;丹8022增产显著,且抗倒性、稳产性等性状表现突出,适合继续大面积推广示范。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是影响当地玉米实现高产最大因素,因此抗倒伏应是当地选择的高产品种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增产因素中,晚熟组合穗长、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育种家今后应给予充分重视。对杂优模式进行分析,旅系仍是晚熟材料重要种质资源,近年来利用黄改资源对旅系进行改良,已经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晚熟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玉9585等系列玉米品种杂优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学玲 张健 +4 位作者 许正学 康恒 马艺文 罗瑶 姜立雁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1期3-4,共2页
利用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与丹340杂交,从玉米野生近缘水平上对通玉9585、通玉9582、通玉糯9592和通玉9591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以通玉系列和通科A系列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将成为... 利用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与丹340杂交,从玉米野生近缘水平上对通玉9585、通玉9582、通玉糯9592和通玉9591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以通玉系列和通科A系列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将成为东北早熟玉米生产杂优模式。吉林省早熟玉米品种少,野生近缘属大刍草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将大刍草与玉米近缘进行杂交,对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及选育玉米新品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玉米 玉米品种 杂优模式 育种实践 大刍草 野生近缘种 良性状 玉米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主要玉米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艳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24-25,共2页
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玉米产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黑龙江省主要的种质和杂优模式在此地区都有应用。通过对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的代表品种的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
关键词 牡丹江地区 玉米种质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及杂优模式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曾广莹 李丛斌 +5 位作者 杜章华 王文章 王志荣 谢世学 罗长安 郭绪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44-46,59,共4页
玉米是秦巴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饲料来源。玉米的高产稳产对当地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和适宜的生育期是该区育种必须考虑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秦巴山区玉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概述了... 玉米是秦巴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饲料来源。玉米的高产稳产对当地农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和适宜的生育期是该区育种必须考虑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秦巴山区玉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概述了秦巴中高山区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及地方种质改良创新的情况等,对地方种质改良创新的对策及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交种 选育 杂优模式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