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朱天辉
黄宗超
+3 位作者
高强章
李芳莲
罗力嘉
李晓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2,31,共4页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孢节菱孢菌
杂交竹梢枯病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菌蛋白AMP对杂交竹梢枯病防治效果及其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丽娜
朱天辉
+2 位作者
彭艳
郑磊
赵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89,共8页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PPO,POD和CAT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SOD和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
杂交竹梢枯病
抗菌蛋白
抗性相关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竹抗梢枯病诱导因子筛选及其持续期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倩倩
刘雨欣
+4 位作者
方馨玫
朱天辉
谯天敏
韩珊
李姝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9,共9页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梢枯病
暗孢节菱孢菌
诱导因子
抗
病
性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宗超
朱天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C50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 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C50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竹
枯
梢
病
竹长喙壳菌
杀菌剂
毒力
EC50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
21
1
作者
朱天辉
黄宗超
高强章
李芳莲
罗力嘉
李晓东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天全县林业局
雅安市林业局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2,31,共4页
文摘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关键词
暗孢节菱孢菌
杂交竹梢枯病
发生规律
Keywords
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 M. B. Ellis
hybrid bamboo blight
occurrence regularity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菌蛋白AMP对杂交竹梢枯病防治效果及其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丽娜
朱天辉
彭艳
郑磊
赵芳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8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2005DKA21207-13)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文摘
从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PPO,POD和CAT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SOD和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关键词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
杂交竹梢枯病
抗菌蛋白
抗性相关酶活性
Keywords
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 YSSPG3
hybrid bamboo blight
antifungal protein
defense-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竹抗梢枯病诱导因子筛选及其持续期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倩倩
刘雨欣
方馨玫
朱天辉
谯天敏
韩珊
李姝江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9,共9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6M602705)
文摘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关键词
杂交竹梢枯病
暗孢节菱孢菌
诱导因子
抗
病
性
孢子萌发
Keywords
B.pervariabilis×D.grandis blight
Arthrinium phaeospermum
inducing factor
resistance
spore germination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
8
4
作者
黄宗超
朱天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摘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美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C50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 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C50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
杂交竹
枯
梢
病
竹长喙壳菌
杀菌剂
毒力
EC50
筛选
Keywords
hybrid bamboo blight
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
fungicide
toxicity
EC50
screening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朱天辉
黄宗超
高强章
李芳莲
罗力嘉
李晓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抗菌蛋白AMP对杂交竹梢枯病防治效果及其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张丽娜
朱天辉
彭艳
郑磊
赵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杂交竹抗梢枯病诱导因子筛选及其持续期研究
何倩倩
刘雨欣
方馨玫
朱天辉
谯天敏
韩珊
李姝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黄宗超
朱天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