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1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1
作者 沈建勋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加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推广,提高新品种制种产量,文章介绍了浙优77的亲本特性及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7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 高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杂交稻结实率和产量影响研究
2
作者 方文英 陈佳麒 +9 位作者 楚岱蔚 丁梦佳 姚平 金益民 罗天子 沈兴连 莫红华 黄玉英 郑孝孝 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2022年余杭区出现异常高温,分析该区4个镇街气象站的温度资料,研究高温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12、春优590、春优161、江两优7901等品种结实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日数为65 d,较常年同期偏多34... 针对2022年余杭区出现异常高温,分析该区4个镇街气象站的温度资料,研究高温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12、春优590、春优161、江两优7901等品种结实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日数为65 d,较常年同期偏多34 d;40℃以上的高温日数达32 d。在单季杂交稻集中抽穗开花期间的8月10日至8月23日,除1 d为36.7℃外,其余均高于38.0℃。杂交稻因抽穗开花期不同,遇到高温的结实率较常温下降13.9~43.3百分点。抽穗开花期遇到高温,结实率波动较大,且随总粒数变大结实率下降幅度增大。单季杂交稻抽穗开花期遇到38.0~41.0℃的异常高温,较常温结实率下降,导致产量下降28.8%~53.8%。单季杂交稻抽穗开花期遇到异常高温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结实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高温 抽穗开花 结实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鹏 周兴兵 +6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徐富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0-803,共14页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高产点)和泸州市(中产点)两个生态点进行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不同生态点间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利用特性差异显著。高产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较中产点分别增加8.3%~23.2%、8.3%~23.1%。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播种(SO)—幼穗分化(PI)、PI—齐穗(HD)阶段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吸收速率(除2018年幼穗分化—齐穗外)均高于中产点,HD—成熟(MA)阶段仍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量。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成熟期氮素总吸收量较中产点增加15.6%~33.7%。尽管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氮素收获指数较中产点平均增加4.6%(2018年除外),但成熟期仍有大量氮素滞留在超级杂交稻的秸秆中,造成高产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中产点平均减少11.3%。方差分析表明,盆栽条件下土壤、土壤×地点、土壤×品种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高产点盆栽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与大田试验相似。高产点SO—PI平均温度高于中产点,HD—MA平均温度低于中产点;高产点SO—PI、PI—HD和HD—MA太阳辐射积累量(除2018年PI-HD外)均高于中产点。相关分析表明,高产点籽粒产量与PI—HD氮素吸收量、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的氮素吸收量和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中产点籽粒产量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总吸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和HD—MA的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差异主要与不同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和太阳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吸氮量 产量水平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4
作者 王建军 宋建 +2 位作者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146.5~156.5 d,比嘉优5号早熟0.3~0.9 d。202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915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选育 超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对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魏中伟 马国辉 金文雨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为探寻提高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栽培调控措施,对甬优4949、玮两优8612和乔两优17开展早、晚稻栽培试验,研究S-诱抗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齐穗期SPAD值、光合参数及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各品种S... 为探寻提高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栽培调控措施,对甬优4949、玮两优8612和乔两优17开展早、晚稻栽培试验,研究S-诱抗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齐穗期SPAD值、光合参数及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各品种S-诱抗素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提高,增产7.8%~11.1%,乔两优17的增产效果更显著。S-诱抗素提高了各品种加工品质中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及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胶稠度,同时降低了外观品质中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及蒸煮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早稻季各品种S-诱抗素处理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及碱消值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S-诱抗素对早稻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晚稻。综合结果表明,施用S-诱抗素能够有效提高杂交稻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诱抗素 杂交稻 产量 品质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南县双季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军晖 田琴琴 +5 位作者 罗谷林 刘冠 罗召国 王水怀 刘颖成 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2021—2023年,衡南县组织实施了较大面积的双季杂交稻高产技术攻关与示范。本文在总结衡南县双季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成效的基础上,集成了一套双季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针对该模式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双季稻生产效益、提高科... 2021—2023年,衡南县组织实施了较大面积的双季杂交稻高产技术攻关与示范。本文在总结衡南县双季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成效的基础上,集成了一套双季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针对该模式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双季稻生产效益、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当地双季杂交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杂交稻 示范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浩晶 周巧钰 +2 位作者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5-789,共5页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70064),2020—2022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20202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2022093号)、江西省(赣审稻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72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禾优7245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浩晶 曹郁青 +3 位作者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0-784,共5页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001号]、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丰优3号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杈肥与功能肥复配对杂交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廖雪环 张坷塬 +4 位作者 阿尔力色 周林 杨尔倮 邓俊 张荣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7-2455,共9页
为探明柯杈肥与功能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开展裂-裂区试验,其中,主区为普通复合肥(F1)和柯杈肥(F2);裂副区为喷清水(P1)和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功能肥)(P2);再裂区为6个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柯杈肥与功能肥复配使用能有效促... 为探明柯杈肥与功能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开展裂-裂区试验,其中,主区为普通复合肥(F1)和柯杈肥(F2);裂副区为喷清水(P1)和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功能肥)(P2);再裂区为6个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柯杈肥与功能肥复配使用能有效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叶面积指数增加。在6个品种中,隆两优1813在F2P2处理下的产量最高,达12 512.04 kg·hm^(-2)。对6个品种来说,均以F2P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显著(P<0.05)高于F1P1处理,增产幅度在30.02%~70.48%。总的来看,柯杈肥与功能肥复配使用通过提高各品种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柯杈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单季杂交稻在中高海拔山区的综合性状比较试验
10
作者 常志远 刘景淼 +1 位作者 张永鑫 李道品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为了提升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高山水稻生产水平,引进籼粳、籼型三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3种不同类型共6个杂交水稻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取样测定和实收测产,以筛选出适宜中高海拔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的优质高... 为了提升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高山水稻生产水平,引进籼粳、籼型三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3种不同类型共6个杂交水稻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取样测定和实收测产,以筛选出适宜中高海拔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结果表明,籼型两系杂交稻整体表现偏好,籼粳杂交稻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次之。其中泰两优217和深两优689产量分别为573.0 kg/亩、567.4 kg/亩,分别比对照增产25.69%、24.46%,表现出综合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温州同生态类型中高海拔山区示范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杂交稻 综合性状 比较试验 中高海拔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冬水田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筛选与评价
11
作者 邹红梅 邓丽 +5 位作者 吕强 肖结 贾敏 钟习兵 张林 杨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90-94,201,共6页
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措施之一。强再生力品种是保证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20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以宜香优2115为对照,在川南冬水田宜机化水肥管理模式下,研究调查其再生力及头季和再... 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措施之一。强再生力品种是保证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20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以宜香优2115为对照,在川南冬水田宜机化水肥管理模式下,研究调查其再生力及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再生力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头季和再生季的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差异显著;再生季产量与出鞘率、发苗率和穗茎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再生芽出鞘率、再生稻发苗率和再生稻穗茎比高,再生季产量就越高。本试验筛选出再生能力强、头季和再生季产量优势兼具的品种有双优573、内6优103,头季分别较对照增产15.60%、8.30%,再生季分别较对照增产0.24%、14.63%,可在该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稻 再生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7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支新中 陈中林 +1 位作者 应巧红 龙启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9-2022,共4页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引进展示示范,春优87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后期青秆黄熟,具有转色好、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等优点。文章对其展示示范种植表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春优87在永康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春优87 栽培技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不同形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3
作者 让学娜 董翼飞 朱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稻米,6个月开始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常规仓储,12个月后脂肪酸值显著优于常规仓储,而采用稻谷或糙米形态贮藏显著优于精米贮藏(12个月);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不同处理的稻米挥发性成分时发现,相对于新鲜稻米,经贮藏6~12个月稻米中醛酮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中,贮藏6个月的样本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相对较小,贮藏12个月的样本间差异相对较大,常温样本中的2-甲基丁醇、戊醛、己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含量高于低温贮藏,环己酮、2-丁酮、丁醛、3-羟基-2-丁酮等物质含量低于低温贮藏。综上,相对于常规贮藏,稻谷或糙米低温贮藏可以更好地维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可为籼粳杂交稻米采后贮运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储存形态 储存品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33
14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1 位作者 万宜珍 王学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 ,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 ;超级杂交稻齐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 ,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 ;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 ,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 ,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纤维素 抗倒伏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杂交稻IQS974的选育及在乌干达的应用
15
作者 周旭升 朱晓波 +2 位作者 苏中想 陈耀东 彭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阐述了中国杂交稻IQS974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在乌干达的试种效果,以及用绳直播技术的具体流程,结果表明,杂交稻IQS974高产、优质、株型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抗逆性强,发根力强,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好,千粒重高,后期转色好... 阐述了中国杂交稻IQS974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在乌干达的试种效果,以及用绳直播技术的具体流程,结果表明,杂交稻IQS974高产、优质、株型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抗逆性强,发根力强,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好,千粒重高,后期转色好,2023年采用绳直播的产量达8.45 t/hm^(2),比同期Vita-9(单产4.52 t/hm^(2))增产86.95%,试验田基本未发生黄斑驳病毒病,该品种适宜在乌干达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IQS974 选育 黄斑驳病毒病 绳直播技术 应用 中国 乌干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16
作者 孙建龙 张新城 +4 位作者 任韵 王丰颖 陆鸿英 钱伟红 马善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23-829,共7页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比较了产量、粒型、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与贮藏蛋白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施氮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但品种间对氮素响应存在差异。甬优12在低氮下就能获得较高产量,且其蛋白质积累对氮素响应也较稳定,能实现高产优质的平衡。低氮对粒型无显著影响,高氮显著降低长宽比,导致粒重轻微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过程存在此起彼伏的现象,从而维持总蛋白的相对平衡。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强势粒,但因其粒重小导致总积累量仍然低于强势粒。贮藏蛋白主要富集在籽粒外层胚乳中,甬优17对氮素响应较甬优12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蛋白组分 粒型 强弱势粒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T香优557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17
作者 王玲莉 黄培英 +4 位作者 黎小冰 黄佑岗 龙江辉 陈惠查 王际凤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优质杂交稻T香优557的高产潜力,利用2年8个生态区域点试验资料,对全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T香优557有... 为了进一步探究优质杂交稻T香优557的高产潜力,利用2年8个生态区域点试验资料,对全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T香优557有效穗数、产量、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共4个变量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对T香优557产量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稻 T香优557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引领重点突破实现杂交稻精量机插秧
18
作者 阮贤萍 赵懿懿 +3 位作者 俞城 沈叶剑 冯科达 郎春晓 《现代农机》 2024年第5期7-9,共3页
绍兴市上虞区依托科研院校“外脑”加持和借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优势,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团队,通过杂交稻宜机化壮秧与栽培农艺技术研究、杂交稻育秧流水线技术与装备研发、杂交稻机插秧技术与装备研发、杂交稻精量育秧与机插秧... 绍兴市上虞区依托科研院校“外脑”加持和借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优势,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团队,通过杂交稻宜机化壮秧与栽培农艺技术研究、杂交稻育秧流水线技术与装备研发、杂交稻机插秧技术与装备研发、杂交稻精量育秧与机插秧技术示范应用,落地杂交稻精量机插秧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入选2022年浙江省首批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2023年初续建项目再次入选2023年浙江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秧中心 插秧机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9
作者 张玉珍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7-21,共5页
为研究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024年在福建省南安市进行大田试验,以红米杂交稻神农优红丝苗为材料,设置0(CL1,CK)、150(CL2)、165(CL3)、180(CL4)、195(CL5)kg·hm^(−2) 5个施氮量水平,测定不同处理下红米杂交... 为研究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024年在福建省南安市进行大田试验,以红米杂交稻神农优红丝苗为材料,设置0(CL1,CK)、150(CL2)、165(CL3)、180(CL4)、195(CL5)kg·hm^(−2) 5个施氮量水平,测定不同处理下红米杂交稻产量、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结果表明:红米杂交稻的稻谷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肥处理水平对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均有影响。当氮肥用量为18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水稻氮肥利用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显示红米杂交稻神农优红丝苗施氮量为180.0 kg·hm^(−2)时,在种植时可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杂交稻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旱种栽培
20
作者 赵红梅 白秀芳 马江璐 《云南农业》 2024年第7期89-89,共1页
1 播前准备1.1 选地整地落实栽种地块,3月中旬人工或机械整地、平地、耙地,耕地时施入底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140 kg、普通过磷酸钙70 kg。地块要求做到深、平、细、松,平墒理沟,墒面宽2.5~3 m、沟深15 cm、沟宽20 cm。1.2 种子选择及处... 1 播前准备1.1 选地整地落实栽种地块,3月中旬人工或机械整地、平地、耙地,耕地时施入底肥,每亩施商品有机肥140 kg、普通过磷酸钙70 kg。地块要求做到深、平、细、松,平墒理沟,墒面宽2.5~3 m、沟深15 cm、沟宽20 cm。1.2 种子选择及处理根据元江县气候特点,选择宜香优2115、滇禾优615等为主推品种。播种期确定后作播种准备,基本程序为晒种→洗种→浸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机械整地 普通过磷酸钙 主推品种 播前准备 播种期 杂交稻 选地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