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酰胺类化合物MC-1100的合成及杀虫、杀螨活性研究
1
作者 杨文焕 裴鸿艳 +4 位作者 刘东东 王锋 余裕奎 张静 张立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17-2723,共7页
为了开发结构新颖的高效杀虫剂或杀螨剂,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策略,以邻氨基三氟甲苯和2-氟-3-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8步反应,合成了双酰胺类化合物MC-1100。其结构经^(1)HNMR、碳谱以及HR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MC-1100的活... 为了开发结构新颖的高效杀虫剂或杀螨剂,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策略,以邻氨基三氟甲苯和2-氟-3-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8步反应,合成了双酰胺类化合物MC-1100。其结构经^(1)HNMR、碳谱以及HR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MC-1100的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溴虫氟苯双酰胺。测试昆虫为二化螟时,化合物浓度设置为0.125mg·L^(-1)的条件下,化合物MC-1100具有86.67%的防治效果;测试昆虫为小菜蛾时,化合物浓度低至0.025mg·L^(-1)的条件下,化合物MC-1100也具有56.67%的防治效果;此外,10mg·L^(-1)下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仍达97.40%。化合物MC-1100在杀虫剂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酰胺 溴虫氟苯双酰胺 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吡唑丙烯腈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螨活性
2
作者 张雅婷 高占宇 +3 位作者 徐婧 刘秉知 秦培文 纪明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6-723,共8页
为了获得活性更好的吡唑丙烯腈类杀螨剂,采用1,3-二甲基-1H-吡唑-5-羧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布兰克氯甲基化、脱卤、缩合和酯化4步反应合成了17个新型吡唑丙烯腈酯类衍生物,并采用浸虫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为了获得活性更好的吡唑丙烯腈类杀螨剂,采用1,3-二甲基-1H-吡唑-5-羧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布兰克氯甲基化、脱卤、缩合和酯化4步反应合成了17个新型吡唑丙烯腈酯类衍生物,并采用浸虫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杀螨活性,计算死亡率和致死中浓度(LC_(50))。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螨活性,其中化合物5q和5k相比于商品化杀螨剂腈吡螨酯(LC_(50)=0.61 mg/L)具有更高的杀螨活性,其LC_(50)值分别为0.17和0.2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丙烯腈 合成 朱砂叶 杀螨活性 腈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氯-18-烷(苄)氧亚胺基次甲基槐定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杀螨活性
3
作者 周义蒙 丁海霞 +3 位作者 李璐璐 郝春阳 徐晖 吕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068,共8页
槐定碱是一种从苦参和苦豆子中分离得到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抗炎等医用活性,在农药上的研究较少。为提高槐定碱的农用价值,在其C-14、C-15位上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15-氯-18-烷(苄)氧亚胺基次甲基槐定碱类衍生物... 槐定碱是一种从苦参和苦豆子中分离得到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抗炎等医用活性,在农药上的研究较少。为提高槐定碱的农用价值,在其C-14、C-15位上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15-氯-18-烷(苄)氧亚胺基次甲基槐定碱类衍生物。结果表明,化合物4i(R=4-NO2Bn)72 h LC_(50)值为0.408 mg/m L,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的杀螨活性是槐定碱(LC_(50)=3.487 mg/m L)的8.5倍;在1 mg/m 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4f(R=4-Br Bn)对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杀虫活性最强,其35 d校正死亡率可达62.3%。这些研究结果为创制槐定碱类衍生物作为杀螨剂和杀虫剂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结构修饰 肟醚 虫/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丁烯酸内酯基三氟乙基硫醚(亚砜)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杀螨活性
4
作者 罗时燕 陈锦彪 +3 位作者 林健 田平义 刘祈星 周海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14,共7页
为寻找高活性杀螨化合物,以sulfiflumin为先导化合物,保留4-甲基-2-氟-5-(2,2,2-三氟乙硫基)苯胺活性基团,通过其与氯乙酰乙酸乙酯成环合成三氟乙基硫醚丁烯酸内酯的核心骨架C1,再对核心骨架进行氧化、氯代或溴代,以及将内酯环改造为硫... 为寻找高活性杀螨化合物,以sulfiflumin为先导化合物,保留4-甲基-2-氟-5-(2,2,2-三氟乙硫基)苯胺活性基团,通过其与氯乙酰乙酸乙酯成环合成三氟乙基硫醚丁烯酸内酯的核心骨架C1,再对核心骨架进行氧化、氯代或溴代,以及将内酯环改造为硫内酯环及二硫代酮酯环得到C2~C87个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试数据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尤其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卵孵化的抑制活性较高(校正孵化抑制率67%~93%);此外,化合物C3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成虫的的校正死亡率达100%。该研究可为丁烯酸内酯基三氟乙基硫醚(亚砜)衍生物和氟吡呋喃酮衍生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研究思路,对探究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酸内酯 三氟乙基硫醚(亚砜)类化合物 氟吡呋喃酮 朱砂叶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提取物杀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侯辉 赵莉蔺 +1 位作者 师光禄 李照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 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本试验还对该种植物的杀螨活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氯仿萃取物经柱层分离得到流分112个,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相同成分者合并,最终得流分11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F9活性最高,其对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达到了0.390 3、0.298 1、0.256 8 mg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理学 地肤 提取方法 杀螨活性 二斑叶 朱砂叶 山楂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植物丁香杀虫杀螨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永强 丁伟 +2 位作者 赵志模 王进军 刘丽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系统研究了中药植物丁香的杀虫和杀螨活性。采用正己烷、苯、乙醚、甲醇和水对丁香进行顺序提取,分别测定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和玉米象等供试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丁香的正己烷提取物24h和72h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5333和0.... 系统研究了中药植物丁香的杀虫和杀螨活性。采用正己烷、苯、乙醚、甲醇和水对丁香进行顺序提取,分别测定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和玉米象等供试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丁香的正己烷提取物24h和72h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5333和0.5796g/L;苯的提取物24h和72h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4393和1.3537g/L;丁香的正己烷提取物熏蒸处理7d,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9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植物 丁香 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杀螨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梁为 成军 +3 位作者 卜春亚 靳永胜 师光禄 王有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1-185,共5页
我国农业害螨的抗药性越发严重,在防治过程中害螨的天敌也受到杀伤,造成害螨的再猖獗,严重影响农作物及经济林的产量和品质(Kalaisekar et al.,2003;Shi et al.,2004)。瑞香狼毒(Stellera
关键词 瑞香狼毒 超临界萃取 GC/MS 朱砂叶 杀螨活性 角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异噁唑和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螨活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金香 丁伟 +2 位作者 张永强 杨振国 李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80,共9页
为了寻求和开发新的基于天然产物的杀螨剂,在明确姜黄素具有杀螨活性,且其结构中的双羰基并非杀螨活性关键基团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5个姜黄素异噁唑和吡唑衍生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为了寻求和开发新的基于天然产物的杀螨剂,在明确姜黄素具有杀螨活性,且其结构中的双羰基并非杀螨活性关键基团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5个姜黄素异噁唑和吡唑衍生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均表现出了比先导化合物姜黄素更优异的触杀活性,其中化合物4和11的活性最为突出。处理48 h后,化合物4对朱砂叶螨和柑橘全爪螨的LC50值分别为333.0和156.0 mg/L,其毒力是姜黄素的6.35和4.56倍,11的LC50值分别为478.4和144.7 mg/L,毒力是姜黄素的4.42和4.92倍;相应地处理72 h后,4的LC50值分别为115.0和84.9 mg/L,其毒力是姜黄素的5.02和1.43倍,11的LC50值分别为91.0和68.7 mg/L,毒力是姜黄素的6.35和1.77倍。化合物4和11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异噁唑 吡唑 合成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肼酯悬浮剂的杀螨活性测试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谢道燕 沈雪凤 +3 位作者 杨振国 柴建萍 倪婧 罗雁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1-637,共7页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48 h LC_(50)值分别为4.93和3.38 mg/L、0.75和1.90mg/L、18.61和11.85 mg/L,其中对朱砂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分别为其对螨卵毒力的3.78和24.81倍,对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则分别是对螨卵毒力的3.51和6.24倍。43%联苯肼酯SC对家蚕3龄起蚕48 h的LC_(50)和LC_(90)值分别为1 063.36和3 523.77 mg/L,属于低毒级农药(LC_(50)>200 mg/L);桑树喷施143.33~573.33 mg/L药液后14 d采摘桑叶养蚕,对家蚕的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43%联苯肼酯SC可以用于桑园内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治,建议田间施用联苯肼酯14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0 d,286.67~57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肼酯 杀螨活性 朱砂叶 二斑叶 安全性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波 张绍勇 +3 位作者 陈振 黄隽 王继栋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0.05);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得天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LC50值分别为0.005 1和0.008 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维菌素 阿维菌素 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种植物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杀螨活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新华 邓业成 朱燕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室内测定了采自桂东北46种植物的54种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银杏等19种植物的活性高,24h校正死亡率大于90%;狭叶十大功劳等15种植物的活性中等。校正死亡率为60%~90%,其余植物提取物的校正死亡率在60%... 室内测定了采自桂东北46种植物的54种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银杏等19种植物的活性高,24h校正死亡率大于90%;狭叶十大功劳等15种植物的活性中等。校正死亡率为60%~90%,其余植物提取物的校正死亡率在60%以下。进一步测定了8种植物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的触杀毒力,表明:银杏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1.9248g/L。8种植物提取物对试虫的毒力顺序为:银杏〉黄柏〉广西地不容〉厚果鸡血藤〉扛板归〉常山〉江南星蕨〉鱼腥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植物提取物 柑橘红蜘蛛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建军 师光禄 +2 位作者 王建文 谷继成 王有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2,共6页
为测定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毒力,分离鉴定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利用甲醇、氯仿和石油醚3种溶剂在常温下进行提取后,用液-液萃取法萃取,并用硅胶层析和薄层层析(TLC)结合碘显色法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用玻片浸渍法对活性物质跟踪;最后采用紫... 为测定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毒力,分离鉴定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利用甲醇、氯仿和石油醚3种溶剂在常温下进行提取后,用液-液萃取法萃取,并用硅胶层析和薄层层析(TLC)结合碘显色法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用玻片浸渍法对活性物质跟踪;最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色谱(RI)和质谱(MS)等技术对该物质进行鉴定。研究发现薄荷地上部分的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当浓度为1mg.mL-1时,24h内对成螨的致死率为87.05%,卵为93.16%。经Duncans检验,3种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对成螨及卵的致死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薄荷地上部的甲醇、氯仿提取物杀螨效果相对较差,24h致死率仅为28.51%与10.73%。用甲醇对石油醚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后发现,杀螨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极性较弱的石油醚中,其对成螨24h的触杀率高达93.75%。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离,共得到8段流分。利用生物活性跟踪,得到一种具有较高杀螨活性的样品V,其对成螨触杀的LC50值为0.5464mg.mL-1,95%置信区间为0.3268~0.9134mg.mL-1。经紫外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该样品纯度达到89.16%;质谱检测该物质的分子离子峰为414,数据库显示该物质为甾醇环状结构。红外分析显示该物质在1160,1450,1380,1700cm-1等处有明显特征峰,初步确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分离鉴定 杀螨活性物质 朱砂叶 Β-谷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HNPC-A3066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裴晖 欧晓明 +3 位作者 王永江 喻快 林雪梅 柳爱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HNPC-A3066{(E,Z)2-[2-[[[[1-甲硫基-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亚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螨剂。采用农药生物技术测定了HNPC-A3066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杀... HNPC-A3066{(E,Z)2-[2-[[[[1-甲硫基-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亚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螨剂。采用农药生物技术测定了HNPC-A3066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杀螨活性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HNPC-A3066对棉红蜘蛛具有良好的触杀、杀卵作用,但内吸活性很低。采用浸渍法和浸玻片法处理后48h,对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3.33和4.02mg/L;浸玻片法处理后24h,对若螨的LC50值为0.74mg/L,浸渍法处理后7d,对卵的LC50值为2.02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浓度为80~160mg/L时,施药后1、3、7和14d,HNPC-A3066对棉红蜘蛛、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和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的防效分别大于77.88%、75.33%和72.65%,且对作物和天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HNPC-A3066 杀螨活性 作用方式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酮酸类新化合物HNPC-A9012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德良 裴晖 +5 位作者 欧晓明 龙楚云 于伟丽 易正华 白建军 喻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3,共7页
HNPC-A9012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设计并合成出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季酮酸类化合物。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HNPC-A9012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成螨的毒力,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若螨和卵的毒力,并进行... HNPC-A9012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设计并合成出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季酮酸类化合物。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HNPC-A9012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成螨的毒力,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若螨和卵的毒力,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试验、作物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玻片浸渍法测得HNPC-A9012对朱砂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4.73 mg/L,叶片浸渍法测得其对朱砂叶螨卵、若螨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10.91、1.95和3.82 mg/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有效成分60和80 mg/L下,施药21 d后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分别达81.64%和92.12%。陕西省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有效成分45和60 g/hm2下,施药21 d后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分别为92.59%和95.64%;河南省的田间防效总体偏低,但仍与对照药剂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同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此外,本研究还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80、160、320 mg/L剂量下对供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酮酸类化合物 HNPC-A9012 朱砂叶 杀螨活性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阿维菌素(Avermectin)杀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尹可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的恒温条件下,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毒力越强;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二斑叶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阿维菌素 杀螨活性 朱砂叶 二斑叶 致死作用 毒力测定 花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杀螨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岗 张静 +1 位作者 白军 彭正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3-1897,共5页
为了探讨百里香的杀螨活性成分,以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为供试对象,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从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5种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经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百里香酚、香芹酚、松油... 为了探讨百里香的杀螨活性成分,以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为供试对象,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从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5种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经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百里香酚、香芹酚、松油烯-4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采用玻片浸渍法测试了5种化合物对山楂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对山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活性,12 h和24 h的触杀LC50值分别为0.103、0.135 mg.mL-1和0.0480、.096 mg.mL-1;松油烯-4-醇也有一定的杀螨活性,12 h和24 h的触杀LC50值分别为0.320和0.231 mg.mL-1;而两种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山楂叶螨没有明显的触杀作用。分析认为百里香酚可能是百里香的主要杀螨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 杀螨活性 山楂叶 百里香酚 香芹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中杀螨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 被引量:18
17
作者 侯辉 赵莉蔺 +2 位作者 曹挥 李照会 师光禄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采用多种溶剂与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并对杀螨活性最高的提取物(地肤氯仿提取物)进行了萃取,同时测定了地肤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 采用多种溶剂与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并对杀螨活性最高的提取物(地肤氯仿提取物)进行了萃取,同时测定了地肤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越强,提取率越高;对该植物而言,温浸法的提取率最高,超声波提取法次之;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且对朱砂叶螨的活性显著高于二斑叶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 提取方法 二斑叶 朱砂叶 杀螨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杀螨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丽娜 胡军华 +5 位作者 冉春 李鸿筠 刘浩强 姚廷山 贺磊 雷慧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室内测定了31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小茴香等4种植物的活性较高,24h校正死亡率大于90%;藁本等7种植物的活性中等,校正死亡率为60%-90%;其余植物提取物的校正死亡率在60%以下。进一步测定了4种... 室内测定了31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小茴香等4种植物的活性较高,24h校正死亡率大于90%;藁本等7种植物的活性中等,校正死亡率为60%-90%;其余植物提取物的校正死亡率在60%以下。进一步测定了4种植物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雌成螨和卵的触杀毒力,表明:小茴香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0.0658g/L和144.1805g/L,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柑橘全爪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兰肉桂的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岗 张静 +3 位作者 曲晓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74-479,共6页
室内测定锡兰肉桂提取物对几种害螨的杀螨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其中叶和树皮的提取物... 室内测定锡兰肉桂提取物对几种害螨的杀螨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其中叶和树皮的提取物活性最高。叶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皮氏叶螨、比哈小爪螨均有毒杀作用,其24h的LC50值分别为0.885、0.641、1.308g/L;对皮氏叶螨和朱砂叶螨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LC50分别为0.604、1.167g/L。从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活性成分丁香酚和松油烯-4-醇。丁香酚对皮氏叶螨表现出较高的毒杀活性,24h的LC50值为0.243g/L。而松油烯-4-醇则对皮氏叶螨的毒杀作用低于丁香酚,24h的LC50值为0.639g/L。分析认为,丁香酚可能为锡兰肉桂叶中主要的杀螨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兰肉桂 杀螨活性 朱砂叶 皮氏叶 比哈小爪 丁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花杀螨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其杀螨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灵 胡冠芳 +2 位作者 牛树君 余海涛 赵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5,共7页
以马铃薯花乙酸乙酯粗提物为分离对象,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4种叶螨为供试靶标,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分离得到2种具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6a和2′a)。依据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 以马铃薯花乙酸乙酯粗提物为分离对象,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4种叶螨为供试靶标,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分离得到2种具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6a和2′a)。依据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江户樱花苷(5,7, 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a)和α-卡茄碱(2′a),前者系首次从茄科植物马铃薯中分离得到。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2个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等4种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a(江户樱花苷)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T. urticae和山楂叶螨T. viennensis 24 h LC_(50)值分别为461.98、338.76和732.08 mg/L,其触杀活性强于对照药剂鱼藤酮,相对毒力分别为鱼藤酮的1.17、1.52和3.07倍;化合物2′a(α-卡茄碱)对二斑叶螨和山楂叶螨24 h LC_(50)分别为480.79和834.98 mg/L,相对毒力分别为鱼藤酮的1.07和2.69倍。可见,江户樱花苷和α-卡茄碱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马铃薯花 活性成分 分离鉴定 江户樱花苷 卡茄碱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