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的杀虫机制及配套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顾正远 刘贤金 +1 位作者 韩丽娟 肖英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对吡虫啉的生物活性、药理机制、作用方式和药效途径以及配套使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在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杀虫机制 应用技术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米满的杀虫机制及在国内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玉红 刘国光 +1 位作者 吕文英 陈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19,共3页
新型杀虫剂米满是第一代昆虫蜕皮加速剂类仿生农药,由于其具有药效高、持效长、对作物安全,对人畜、天敌、鱼类和鸟类无毒害等优点,故从1997年进入中国农药市场至今已在全国普遍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米满的杀虫机制及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米满 杀虫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线虫活性因子分析及杀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艳 闵勇 +3 位作者 黄大野 方伟 王开梅 杨自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718,共6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线虫等具有高特异杀虫活性,是迄今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总结了杀线虫Bt菌株的活性因子种类以及不...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线虫等具有高特异杀虫活性,是迄今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总结了杀线虫Bt菌株的活性因子种类以及不同类的活性物质杀线虫机制的分析,能够为生物杀线剂的研究与创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线活性因子 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源新型高效广谱杀虫蛋白可有效防控鳞翅目害虫
4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6期18-18,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棉花中发现了一个新型高效广谱杀虫蛋白,可以高效毒杀鳞翅目害虫。该研究在棉花中鉴定到一个天然的新型杀虫蛋白,对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表现出显著抗虫性,且该蛋白的杀虫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棉花中发现了一个新型高效广谱杀虫蛋白,可以高效毒杀鳞翅目害虫。该研究在棉花中鉴定到一个天然的新型杀虫蛋白,对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表现出显著抗虫性,且该蛋白的杀虫机制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的杀虫机制完全不同,两种蛋白具有良好互补性,其杀虫谱更广。该研究创制了过表达该杀虫蛋白的棉花、玉米、水稻、烟草新种质,展现出了对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烟草天蛾、大蜡螟、甜菜夜蛾、二化螟、斜纹夜蛾等在内的鳞翅目害虫的高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杀虫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广谱杀虫性,可作为绿色生物农药用于防控多种类型的鳞翅目害虫且对环境友好无残留,可替代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发展抗鳞翅目害虫作物,将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害 苏云金芽孢杆菌 蛋白 杀虫机制 生物农药 大蜡螟 斜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
5
作者 吕印谱 赵卫 《河南农业》 1996年第4期14-14,共1页
吡虫啉是国内外新近开发出的一种硝基亚甲基杀虫剂,国内目前已有几家生产并投放市场。吡虫啉属含吡啶环的杂环类杀虫剂,以其高效、低毒、广谱、内吸、长效及独特的杀虫机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 新型 可湿性粉剂 梨木虱 杀虫机制 植保植检 持效期 防治效果 活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的杀虫剂
6
作者 刘海涛 《花卉》 2011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前的杀虫剂种类很多,按照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植物性杀虫剂、混合杀虫剂等。这几个类杀虫剂的杀虫机制不同,可轮换使用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另外要注意的是,同一种有效成分的杀虫剂... 目前的杀虫剂种类很多,按照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植物性杀虫剂、混合杀虫剂等。这几个类杀虫剂的杀虫机制不同,可轮换使用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另外要注意的是,同一种有效成分的杀虫剂,经常有多个商品名称,购买时必须看标签上的说明,不要买重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菊酯类 组成成分 有机磷类 杀虫机制 轮换使用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类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全玉东 吴孔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2-682,共11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是由5个结构域组成的四聚体,其N-端主要控制结构的稳定,C-端为潜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域,共有14个模式样本,超过110种蛋白。与晶体蛋白(crystal proteins, Cry蛋白)一样,V...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是由5个结构域组成的四聚体,其N-端主要控制结构的稳定,C-端为潜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域,共有14个模式样本,超过110种蛋白。与晶体蛋白(crystal proteins, Cry蛋白)一样,Vip3经蛋白酶消化后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中肠组织,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肠道穿孔或细胞溶解,从而导致昆虫死亡。由于Vip3与Cry蛋白具有不同的杀虫机制和很强的杀虫谱互补性,国内外多采取这2类基因叠加的策略来研发新型转基因抗虫作物。Vip3Aa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已经在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商业化种植,成为治理草地贪夜蛾等靶标害虫对Cry蛋白产生抗性的主要手段。实验室的选择压汰选表明,多种靶标害虫也可对Vip3产生较高的抗性,田间监测已证实其抗性的存在。因此,对靶标害虫的抗性监测与治理对Vip3类转基因抗虫作物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期蛋白 转vip3基因作物 结构和功能 杀虫机制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庞蕊 高振珅 +1 位作者 王慧 王悦尚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的疾病,吡喹酮是抗血吸虫病的关键药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关于吡喹酮的理化性质、杀虫机制,以及相关常规制剂和新制剂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吡喹酮的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吡喹酮 常规制剂 新制剂 杀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对寄生虫病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岩 王迪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3期136-136,共1页
1 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 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如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 1 抗寄生虫药物的杀虫机制 目前开发的抗寄生虫中药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虫体来抑制和杀灭寄生虫,如麻痹杀死虫体、分解虫体蛋白、阻断虫体营养吸收通路、抑制虫体能量代谢等,又可以通过强烈的泻下攻积作用,使虫体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免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清除寄生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中兽药 抗寄生药物 应用 免疫调节机制 机体免疫力 杀虫机制 营养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果灵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生 万里翔 +1 位作者 贺新生 侯大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99-3499,3505,共2页
[目的]认识宋果灵具体的杀虫机制,为开发此类植物源农药以及进行酶法筛选提供毒理学参考。[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0、0.005、0.01、0.020、.0350、.05 mg/ml的宋果灵,研究宋果灵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随着宋... [目的]认识宋果灵具体的杀虫机制,为开发此类植物源农药以及进行酶法筛选提供毒理学参考。[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0、0.005、0.01、0.020、.0350、.05 mg/ml的宋果灵,研究宋果灵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随着宋果灵浓度的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说明宋果灵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线性回归方程为:y=-0.118 9x+99.387,R2=0.934 4,IC50=0.412 mg/ml。宋果灵含有N原子,与质子结合后,带正电,NH4+正离子与Trp84、Phe330的侧链芳环形成阳离子-π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酶活性。[结论]宋果灵可以作为农药先导化合物,用于合成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新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果灵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杀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11
作者 刘雨晴 薛明 +1 位作者 周方园 徐华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3-50,共8页
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 采用酸水溶液提取法获得黄荆(Vitex negundo L.)种子总生物碱粗品,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触杀毒力较高,对单头棉蚜无翅成蚜的LD50为0.073μg;用质量浓度0.500、1.000、2.000、4.000和8.000g.L-1总生物碱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24、48和72 h的忌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1.256、1.720和3.923 g.L-1,具有一定的忌避和持续控制作用;用总生物碱LD30剂量(每头0.045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其存活时间较对照缩短7 d,单头雌成蚜的繁殖力较对照降低了30.43%;单头棉蚜无翅成蚜每天的平均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6滴和27.10μg,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离体条件下,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78、1.901和4.216 g.L-1;但对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激活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用总生物碱LD50剂量(每头0.073μg)处理棉蚜无翅成蚜后3、6、12和24 h,成蚜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而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则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子总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作用机制与其对几种酶活力的影响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种子 总生物碱 棉蚜 毒力 酶活力 杀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菜类蔬菜上慎用丁硫克百威 被引量:2
12
作者 植保 《农家致富》 2008年第6期37-37,共1页
江苏邳州农民来电询问,丁硫克百威能不能用于大蒜田防治地下害虫? 回复 丁硫克百威在昆虫体内代谢为有毒的克百威(呋喃丹),起杀虫作用。其杀虫机制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酯酶,使昆虫的肌肉及腺体持续兴奋,导致昆虫死亡。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叶菜类蔬菜 地下害 体内代谢 作用 神经系统 杀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诞红与浆果之星草莓种植手册》
13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4,共1页
《圣诞红与浆果之星草莓种植手册》是韩国著名草莓专家、圣诞红与浆果之星的育种者郑钟道博士编著,由张运涛、李纲、王桂霞、常琳琳等主译。全书共14.5万字,定价80元。书中介绍了草莓的基本知识、韩国草莓生产概况、韩国培育的新品种及... 《圣诞红与浆果之星草莓种植手册》是韩国著名草莓专家、圣诞红与浆果之星的育种者郑钟道博士编著,由张运涛、李纲、王桂霞、常琳琳等主译。全书共14.5万字,定价80元。书中介绍了草莓的基本知识、韩国草莓生产概况、韩国培育的新品种及特性、育苗技术等,同时也介绍了韩国草莓生产上登记的农药种类及防病杀虫机制等内容。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种植 圣诞红 草莓生产 农药种类 杀虫机制 中国农业出版社 育苗技术 育种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缨丹提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骊珠 罗兰 袁忠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外切-β-1,4-葡萄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在6~72 h对黄胸散白蚁体内6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而言,氯仿提取物对EG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CBH和BG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对CBH酶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抑制率最大,达17.6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对EG和BG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强,在48 h时对EG的抑制率最大,为27.18%,在24 h时对BG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为29.28%;石油醚萃取物对CBH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2种酶抑制作用显著,对EG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对此酶的抑制作用最大,为39.89%。对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而言,3种提取物对Car E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对GSTs酶的影响主要在12~48 h,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36 h时抑制率最大,为39.54%;对FMO酶的抑制作用呈波动式变化,其中以12 h、36 h抑制作用较强。【结论】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和解毒酶,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散白蚁 马缨丹提取物 纤维素酶 解毒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