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白背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金剑雪 金道超 +5 位作者 李文红 程英 李凤良 周宇航 曾义玲 刘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65,共8页
[目的]通过与相对敏感基线比较,监测贵州省不同地理区域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了解贵州省各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现状和地区差异,为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田间采集的白背飞虱成虫或若虫于... [目的]通过与相对敏感基线比较,监测贵州省不同地理区域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了解贵州省各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现状和地区差异,为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田间采集的白背飞虱成虫或若虫于室内饲养一代后,取3龄若虫进行生物测定。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8个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玉屏、黔西、平塘、播州、平坝、花溪、务川和兴仁)对7种杀虫剂(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毒力,并与报道的相对敏感基线比较,分析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结果]兴仁县、玉屏县、平坝县、务川县和播州区种群对噻嗪酮均有较高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7.6、128.7、123.6、93.5和53.9倍,抗性均已达到高抗水平;花溪、平塘和黔西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25.0、17.1和11.4倍,为中等水平抗性。花溪、平坝、务川和平塘种群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4.7、78.4、68.9和51.0倍,均属高抗水平;玉屏、播州、黔西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29.5、22.6和20.8倍,抗性为中等水平。兴仁、平塘、花溪、玉屏和播州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4、15.9、12.8、12.3和10.6倍,抗性均为中等水平;黔西、平坝和务川种群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下。对于吡虫啉,抗性倍数最高为务川种群(30.0倍);平塘和玉屏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13.0和11.9倍,为中等抗性水平;其余5地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异丙威的LC50值均变化不大,抗性倍数均小于3倍。对噻虫嗪而言,除务川、平塘种群的抗性倍数稍高(16.3、5.5倍),抗性为中、低等水平外,其余6种群的抗性倍数均低于3倍。平坝(7.9倍)和务川(6.6倍)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稍高,为低水平抗性,其余种群的抗性倍数均低于3倍,基本属敏感状态,其中播州、花溪、兴仁种群对烯啶虫胺的LC50值甚至低于相对敏感基线值。[结论]2015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吡蚜酮2种杀虫剂均已产生中等以上抗药性,因此,防治白背飞虱应避免使用这2种药剂。多数地区白背飞虱对毒死蜱与吡虫啉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少部分地区仍然敏感,因此这2种杀虫剂的使用应因地而异,在中等水平抗性地区,要避免使用或采取轮用和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性进一步发展。多数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异丙威、噻虫嗪、烯啶虫胺仍然敏感,可作为防治白背飞虱的推荐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抗药性 贵州省 相对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东和湖南地区烟粉虱抗药性及CYP4v2和CYP6CX1 mRNA水平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鑫 谢文 +4 位作者 王少丽 吴青君 徐宝云 周小毛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5,共6页
于2011年采集北京、山东和湖南三地的烟粉虱,进行B、Q隐种鉴定,并测定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YP4v2和CYP6CX1两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北京、湖南和长沙烟粉虱均为Q隐种。抗药性监测表明,北京和湖南... 于2011年采集北京、山东和湖南三地的烟粉虱,进行B、Q隐种鉴定,并测定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YP4v2和CYP6CX1两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北京、湖南和长沙烟粉虱均为Q隐种。抗药性监测表明,北京和湖南种群对阿维菌素敏感,山东种群抗性水平较低,而对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湖南地区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药性达到49.08倍的高抗水平,北京和山东地区也达到中抗水平。另外,这3个地区的种群对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抗性水平都较低。通过qRT-PCR分析三地的CYP4v2和CYP6CX1基因表达量,发现相对于敏感种群CYP4v2基因在北京、山东和湖南3个地理种群中分别过量表达3.85倍、19.57倍和10.78倍,而CYP6CX1基因在北京种群中过量表达20.55倍。结果提示田间烟粉虱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v2和CYP6CX1过量表达可能会是烟粉虱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杀虫剂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机理:行为和生理改变及解毒代谢增强(英文)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喃喃 朱芳 +2 位作者 徐强 Julia W.PRIDGEON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1-679,共9页
杀虫剂抗性是指“生物的一个品系发展了对该生物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具有致死作用剂量的杀虫药剂的能力”。行为改变、生理学上的变化或代谢解毒等抗性机制能够降低毒物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行为抗性是指减少昆虫与毒物接触或使昆虫能... 杀虫剂抗性是指“生物的一个品系发展了对该生物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具有致死作用剂量的杀虫药剂的能力”。行为改变、生理学上的变化或代谢解毒等抗性机制能够降低毒物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行为抗性是指减少昆虫与毒物接触或使昆虫能够存活于对大多数对正常个体致死(或有害)的环境中的任何行为。生理学改变的机制包括杀虫剂对表皮的穿透性降低、增加对药剂阻隔(sequestration)或储存和加速杀虫剂的排泄。细胞色素P450、水解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杀虫药剂代谢解毒的主要3大酶系。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超基因家族,是生物体内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解毒代谢或活化最重要的酶系。在许多害虫中发现P450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加导致了对杀虫药剂抗性的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可溶性的二聚体蛋白,与代谢解毒、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排泄有关,许多昆虫中证明其抗药性与该酶活性增加有关。水解酶实际上是一组异源的酶类,其对抗药性的作用包括通过基因扩增增加酶量,作为结合蛋白隔离杀虫药剂或通过增加酶的活性加强对药剂的水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抗药性 行为改变 生理变化 解毒代谢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