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剂农药怎样混用才增效
1
作者 万惠恩 《农家科技》 2003年第9期29-29,共1页
在混配杀虫药液时,要注意如下5点: 一是增效作用。农药之间会相互增效,特别是那些杀虫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增效更加显著,这样就提高了杀虫防治效果。杀虫混剂增效不增效怎样来判断呢?通常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得出的数据,再按一定... 在混配杀虫药液时,要注意如下5点: 一是增效作用。农药之间会相互增效,特别是那些杀虫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增效更加显著,这样就提高了杀虫防治效果。杀虫混剂增效不增效怎样来判断呢?通常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得出的数据,再按一定的公式计算,算出一个数字,叫“共毒系数”。共毒系数大于1,说明增效,数字越大,效果越好,共毒系数小于1,说明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类 共毒系数 增效作用 混配 农药 杀虫作用机理 防治效果 抗药性 棉铃 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燕 刘瑞瑞 +1 位作者 马志卿 张雅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0-875,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12,24,36和48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12,24,36和48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P450Ο-脱甲基酶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斑蝥素可显著激活羧酸酯酶,处理后48h酶比活力最大,为同期对照的1.68倍;酸性磷酸酯酶在处理后6和12h活性变化不明显,处理24h后逐渐被激活,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酯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Ο-脱甲基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离体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可见,斑蝥素可明显影响昆虫的代谢酶系,且其对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代谢酶 多酚氧化酶 杀虫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