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中东地区安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联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52-6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概念及其政治意涵的考察,关注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分析了利比亚、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和伊朗等国的核计划和核政策,以及外部大国对中东地区核扩散的基本立场,指出在当前局势下中东地区无核区的提出和建设... 本文通过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概念及其政治意涵的考察,关注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分析了利比亚、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和伊朗等国的核计划和核政策,以及外部大国对中东地区核扩散的基本立场,指出在当前局势下中东地区无核区的提出和建设,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该地区日趋恶化的安全形势。公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地区冲突,真正实现阿以和解,在有关国家间确立相互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问题 中东和平 地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民警卫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民事保障队的能力建设
2
作者 邹仲敏 杨振中 +9 位作者 林海 叶枫 程晋 赵远鹏 但国蓉 余文珮 赵吉清 赛燕 张玺 欧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1246,共6页
美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民事保障队由国民警卫队多兵种人员组成,每个州都至少有1支队伍。作为州属的应急救援力量,这些队伍有非常高的专业性、即时响应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其组队、训练、认证、行动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民事保障队/CST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 训练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联合国与中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的作用
3
作者 夏立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8-57,共10页
几十年来,联合国在核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履行在这一领域职责的主要途径有:作为核裁军与不扩散的论坛;促进核裁军谈判并审议国际不扩散机制;抑制核扩散的负面影响;发挥核查与监督... 几十年来,联合国在核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履行在这一领域职责的主要途径有:作为核裁军与不扩散的论坛;促进核裁军谈判并审议国际不扩散机制;抑制核扩散的负面影响;发挥核查与监督作用;推动核裁军与不扩散研究、咨询与训练等。在推动消除生化武器与防止生化武器和导弹扩散方面,联合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联合国在削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防止其扩散方面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和极其复杂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或相关机构在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防止其扩散方面的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中国 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原因和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光媛 《阿拉伯世界》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在受美国遏制、制裁的国家中,利比亚的转变最为明显。2003年12月,利继与英、美就洛克比空难事件达成协议后,又宣布放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使利、美关系上的最大障碍得以解除,但利、美关系在短期内要得以恢复仍很难。
关键词 利比亚 美国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外交政策 反恐战争 国际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件的两个标准
5
作者 赵婷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标准 事件 消防协会 危险物品 国土安全部 美国 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武器核查及前景
6
作者 程星原 《亚非纵横》 1999年第4期32-35,共4页
近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叠起、危机频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12月"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伊称负责销毁伊违禁武器工作的特委会已"被美英飞机炸死",核查被迫中断。目前,安理会在核查问题上意见不一,美... 近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叠起、危机频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12月"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伊称负责销毁伊违禁武器工作的特委会已"被美英飞机炸死",核查被迫中断。目前,安理会在核查问题上意见不一,美国、伊拉克双方态度强硬,将核查与反核查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武器核查陷入僵局。但问题久拖不决,将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核查 伊拉克 联合国安理会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联合国秘书长 国际原子能机构 销毁 化学武器 武器 军事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政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安惠侯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1,共6页
3月20日美国和英国不顾席卷全球的反战浪潮,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为此布什总统发表讲话宣称:“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国际政治 中东问题 美国因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扩散安全倡议”评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青海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访问波兰时宣布发起"防扩散安全倡议".经过一年多时间,该倡议已有多国参与和支持,并从最初的概念构想,进入到具体操作和实施阶段.倡议的出现成为国际防扩散领域的一个颇受争议的新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 “防扩散安全倡议” 美国 杀伤性武器 国家安全 国际关系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应对化学战剂突发事件的紧急公共卫生保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耿煜 刁天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本文通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公众的威胁问题,阐述了美国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突发事件中的急救医学以及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问题,以期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给予参考。
关键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化学战剂 突发事件 急救医学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69,72,共3页
核危机的出现是伊朗与美国霸权长期对抗的必然 ,也有伊朗企图通过获取核武器寻求安全自助的因素。从战略行为方式判断伊朗核危机中的动向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照 ,理解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手段间平衡互动 ,探寻化解核危机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核危机 伊朗 美国 霸权主义 武器 双重标准核政策 中东局势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伊拉克门”到“情报门”——美国对萨达姆政权政策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雪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91,共6页
美国当代有两次所谓"伊拉克门"丑闻:一次发生在海湾战前,以美国纵容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借以改善美伊关系为特征;另一次又称"情报门",发生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以美国政府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 美国当代有两次所谓"伊拉克门"丑闻:一次发生在海湾战前,以美国纵容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借以改善美伊关系为特征;另一次又称"情报门",发生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以美国政府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度和紧迫性,为发动伊战寻求借口为特征。两次"伊拉克门"特征迥异,却都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紧密相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美国处理对伊关系、制定对伊政策的核心因素。两次"伊拉克门"期间,随着国际环境以及战略重心的改变,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对伊外交政策的务实主义本质在两次"伊拉克门"丑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贷款担保 情报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扎菲“变脸”的前因后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承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卡扎菲 利比亚 政治态度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反对恐怖主义 政治主张 政治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话语分析的霍顿司法调查证据研究
13
作者 张彤 李佐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2011年1月21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再次接受了英国“伊拉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对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对伊战争的公开质疑最早是由联合国武器核查委员会生物武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DavidKelly)提出的。凯利博士生前受聘于英国国... 2011年1月21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再次接受了英国“伊拉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对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对伊战争的公开质疑最早是由联合国武器核查委员会生物武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DavidKelly)提出的。凯利博士生前受聘于英国国防部,参与起草了政府2002年9月24日发布的《英国政府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评估》(Iraq’s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The Assessm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调查 话语分析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英国国防部 调查委员会 证据 霍顿 政府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性恐怖主义:预言与现实
14
作者 龚洪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4,共6页
“9 11”事件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了灾难性恐怖主义的新阶段 ,灾难性恐怖主义具有不同于传统恐怖主义的特征。在“9 11”事件之前 ,西方学界还有着灾难性恐怖主义是否可能的争论 ,“9 11”事件的爆发不仅平息了这场争论 ,而且应验... “9 11”事件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了灾难性恐怖主义的新阶段 ,灾难性恐怖主义具有不同于传统恐怖主义的特征。在“9 11”事件之前 ,西方学界还有着灾难性恐怖主义是否可能的争论 ,“9 11”事件的爆发不仅平息了这场争论 ,而且应验了学者们对灾难性恐怖主义的许多预测 ,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应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WMD)这一类型的恐怖主义。本文对比了“9 11”事件发生前后西方学界对灾难性恐怖主义的论述 ,并据此总结了灾难性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事件 灾难性恐怖主义 国际安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1号决议与美伊关系走势
15
作者 黄培昭 《人民论坛》 2002年第12期42-44,共3页
今年11月18日,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督、核查与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的核查先遣组飞抵巴格达,27日,核查小组成员正式开始工作,这标志着中断了4年之久的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进程得以恢复。根据日程,核... 今年11月18日,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督、核查与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的核查先遣组飞抵巴格达,27日,核查小组成员正式开始工作,这标志着中断了4年之久的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进程得以恢复。根据日程,核查小组将在60天内就伊拉克是否拥有生化、核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报告,其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战争还是和平。舆论普遍认为,即使如此,美下一步难免找茬,不会轻易放过萨达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伊拉克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武器核查 萨达姆 和平 决议 走势 小组成员 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什的核革命 不扩散制度要实现“制度更迭”
16
作者 乔治.帕考韦奇 陈万新 《国际展望》 2003年第12期28-30,共3页
美国布什政府去年12月公布了《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国家战略》报告,其中有一些观点是明智的,有一些观点需要小的修正,而另外一些观点则是相当危险和激进的。最重要的是,该战略在核问题上看起来是注定要削弱国际社会在核不... 美国布什政府去年12月公布了《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国家战略》报告,其中有一些观点是明智的,有一些观点需要小的修正,而另外一些观点则是相当危险和激进的。最重要的是,该战略在核问题上看起来是注定要削弱国际社会在核不扩散方面合作的承诺,而不是增强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合作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扩散制度 杀伤性武器 美国 布什政府 《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国家战略》 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国家安全战略中“伊斯兰威胁”的分析
17
作者 高祖贵 《亚非纵横》 2005年第3期13-18,79,共6页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 威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斯兰极端势力 布尔什维主义 恐怖主义 石油安全 现实利益 意识形态 认定 反恐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关于安全战略、世界力量划分和对外政策的新调整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以敏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20+64,共8页
美国认定,2015年前不受任一大国的直接军事威胁,无主要对手,但面临现实的非对称性威胁,亦即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电子黑客的威胁。现有军事联盟的作用相对下降。美国正以是否属于世界稳定力量作为划分世界力量的主要标准,... 美国认定,2015年前不受任一大国的直接军事威胁,无主要对手,但面临现实的非对称性威胁,亦即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电子黑客的威胁。现有军事联盟的作用相对下降。美国正以是否属于世界稳定力量作为划分世界力量的主要标准,力求逐步扩大运用融合战略。对中国的中近期定位是:非敌人,非主要对手,主要新兴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对外政策 非对称性威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恐怖主义 国际体系 世界稳定 军事联盟 新兴大市场 转轨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式空中打击体系的克星 超远程猎杀 追踪俄罗斯KS-172空空导弹深度新闻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军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69,共8页
KS-172导弹的射程为300-400公里,并没有超过国际导弹管理条约对出口导弹的射程上限,而且也不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范畴,从法律上,美国无法挑剔,但鉴于其技术的超前性以及将对西方在空中作战制信息权领域构成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 空空导弹 空中打击 俄罗斯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新闻 追踪 猎杀 远程 美式 潜在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冷战后美国反扩散政策的强化及内在矛盾
20
作者 李伟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7,共6页
冷战后,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伴随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美国的不扩散政策也由防扩散发展为反扩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不扩散政策的基本特点是“防反结合、以防为主”,但已经开始向积极主动... 冷战后,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伴随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美国的不扩散政策也由防扩散发展为反扩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不扩散政策的基本特点是“防反结合、以防为主”,但已经开始向积极主动的反扩散政策转变。2 0 0 1年布什政府执政开始,特别是“9·1 1”事件后,美国的不扩散政策实现了向反扩散的转变。在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出台后,美国的反扩散政策不断的得到强化。美国已经将反扩散政策纳入它谋求霸权的总体战略框架。美国反扩散政策和反扩散战略的霸权属性使之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内在矛盾,对国际不扩散机制和国际社会防扩散的努力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反扩散政策 强化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