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芝多糖增强人NK细胞杀伤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飞 陶正中 +4 位作者 周忠海 吕小婷 陈娜云 陈玲 姚仁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PSK)对体外培养的人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含白细胞介素(IL)-2的NK细胞培养液。培养第10天时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75、50、25、10、5μg/m L)的PSK诱...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PSK)对体外培养的人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含白细胞介素(IL)-2的NK细胞培养液。培养第10天时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75、50、25、10、5μg/m L)的PSK诱导NK细胞48 h,收集细胞检测。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NKG2D受体表达(PSK诱导为实验组,同时设不加药物及无细胞的空白对照孔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取质量浓度25μg/m L PSK诱导48 h后NK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作为效应细胞;调整红白血病肿瘤细胞株K562细胞浓度至5×10~7/L,按效靶比为5∶1、10∶1、20∶1、40∶1、80∶1的比例混合培养于96孔板内,同时设单独效应细胞孔、单独靶细胞孔(实验组)和空白孔(对照组)。结果培养10 d后NK细胞纯度达到78.70%左右。经PSK诱导48 h后,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PSK质量浓度在25μg/m L对NK细胞的增殖率(51.62%±3.20%)最为明显(P<0.01),之后逐渐下降。在质量浓度0~100μg/m L可以促进NK细胞的生长和增加NK细胞表面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NKG2D受体表达,以及增强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尤其是当PSK质量浓度为25μg/m L时,颗粒酶B、穿孔素、NKG2D和CD107a表达为55.42%±2.34%、70.49%±1.87%、83.45%±1.77%和85.00%±2.02%,显著高于对照组(25.83%±1.31%、40.79%±1.59%、70.66%±2.39%和72.79%±2.31%)(P<0.01)。在效靶比80∶1时,实验组杀伤活性为57.63%±3.42%,高于对照组(24.78%±2.47%)(P<0.01)。结论 PSK在一定质量浓度下能促进NK细胞的生长,且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多糖 NK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标记且实时检测CD19 CAR-T细胞杀伤功能的方法
2
作者 徐溪悦 刘庶慈 +4 位作者 汤安群 马文 郑骏年 刘丹 施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4-849,共6页
目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 Cr释放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等方法体外检测CD19 CAR-T细胞操作繁琐,可重复性低,稳定性差。文章拟建立一种无标记、实时检测CD19 CAR-T细胞杀伤功能的方法。方法应用过表达CD19的慢病毒载体感染贴壁生长肿... 目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 Cr释放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等方法体外检测CD19 CAR-T细胞操作繁琐,可重复性低,稳定性差。文章拟建立一种无标记、实时检测CD19 CAR-T细胞杀伤功能的方法。方法应用过表达CD19的慢病毒载体感染贴壁生长肿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贴壁生长肿瘤细胞中过表达CD19的效果,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术建立稳定过表达CD19的贴壁生长肿瘤细胞株。以该细胞为靶细胞,以CD19 CAR-T细胞和BCMA CAR-T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系统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后,99.03%的MDA-MB-231/CD19细胞为CD19阳性表达,而母本MDA-MB-231细胞为CD19阴性表达。SKBR3/CD19细胞中CD19阳性细胞为83.10%,存在17%的CD19阴性细胞。单克隆细胞株CD19阳性细胞为98.91%左右,而母本SKBR3细胞为CD19阴性表达。以MDA-MB-231和MDA-MB-231/CD19细胞为靶细胞时,在效靶比为5∶1、1∶1和1∶5的情况下,CD19 CAR-T细胞可有效杀伤MDA-MB-231/CD19细胞,但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MDA-MB-231或SKBR3均不表达BCMA。将MDA-MB-231/CD19作为靶细胞,CD19 CAR-T作为效应细胞的数据单独分析,在靶细胞数量一致的情况下,RTCA检测到的杀伤效应随CD19 CAR-T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增加。RTCA检测结果显示,以SKBR3和SKBR3/CD19为靶细胞,在效靶比为5∶1和1∶1时,CD19 CAR-T细胞可显著杀伤SKBR3/CD19细胞,而BCMA CAR-T细胞对SKBR3/CD19细胞无显著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1:5时,CD19 CAR-T细胞对SKBR3/CD19细胞无明显的杀伤效应。将SKBR3/CD19作为靶细胞,CD19 CAR-T作为效应细胞的数据单独分析,在靶细胞数量一致的情况下,RTCA检测到的杀伤效应随CAR-T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建立了一种体外检测CD19 CAR-T细胞杀伤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实时、无标记、简便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CAR-T 杀伤功能 实时 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抗凝剂对外周血培养的NK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玲 吕小婷 +2 位作者 徐涛 周忠海 姚仁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72-57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经3种不同抗凝剂处理后培养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率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集10例年龄(35±5)岁健康志愿者15 m L外周血,分别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EDTA组)、细胞保存液(细胞保存液组)和肝素钠(... 目的探讨外周血经3种不同抗凝剂处理后培养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率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集10例年龄(35±5)岁健康志愿者15 m L外周血,分别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EDTA组)、细胞保存液(细胞保存液组)和肝素钠(肝素钠组)的抗凝管中。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单个核细胞,在NK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单个核细胞12 d,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第4、6、8、10、12天时,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细胞增殖最明显的第12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颗粒酶、穿孔素和CD107a。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活性。结果通过细胞增殖发现,EDTA组NK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增殖明显。第12天时检测发现,肝素钠组增殖倍数为128.15±6.38,细胞保存液组增殖倍数为107.51±5.70;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6.20,P=0.00)。肝素钠组NK细胞纯度表达为(84.49±2.35)%,也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NK细胞表达[(77.63±1.37)%]。经台盼蓝染色检测,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活性率均为100%。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12.76、17.76、5.67,P=0.00、0.00、0.00)。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结果显示,肝素钠组NK细胞杀伤活性(50.12%±3.42%)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41.88%±2.47%)(t=4.78,P=0.001)。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NK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组NK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NK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细胞保存液 肝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剂对外周单个核细胞增殖影响比较、γδ T细胞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飞 陶正中 +3 位作者 周忠海 吕小婷 陈玲 姚仁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 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 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 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中(即肝素钠组、细胞保存液组、EDTA组),并立即处理培养细胞,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0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结果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程中,EDTA组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增殖明显,在第14天细胞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137.00%±1.44%和99.00%±1.45%,且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2.7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3.871,P=0.003;t=2.744,P=0.021;t=2.261,P=0.047)。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γδT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保护γδT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ΓΔT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肝素钠 细胞保存液 乙二胺四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37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5
作者 赵瑞雪 贺孝良 +1 位作者 潘国权 李昌崇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5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转归 儿童 体内免疫 高细胞因子 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6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付玮 张静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0,共4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主要表达于T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包括肺癌、黑色素瘤、卵...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主要表达于T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包括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肾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与PD-1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迁移、增殖和杀伤功能,实现肿瘤免疫逃逸。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攻击,PD-1/PD-L1信号通路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功能 口腔鳞状细胞癌 DEATH 肿瘤免疫逃逸 免疫系统 黑色素瘤 免疫细胞 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骁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肝癌免疫治疗失效之谜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87,共1页
2023年1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徐骁教授团队在《肝病学》(Hepatology)发表了题为“SULT2B1-CS-DOCK2 axis regulates effector T cell exhaus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DOI:10.1097/HEP.0000000000... 2023年1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徐骁教授团队在《肝病学》(Hepatology)发表了题为“SULT2B1-CS-DOCK2 axis regulates effector T cell exhaus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DOI:10.1097/HEP.0000000000000025),报道了效应T细胞的胞质分裂蛋白(DOCK)2是维持效应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关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肝病学 杀伤功能 效应T细胞 团队研究 D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ort-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on Cardiac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被引量:2
8
作者 Can Jiang Dong Zheng +3 位作者 Yun-lu Feng Jun Guo Hai-rui Li Ai-dong Zh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2-148,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MSCs)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metaanalysis.Methods Randomiz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MSCs)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metaanalysis.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rom Pub Med,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 up to December 2014.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s(MSCs groups) were injected MSCs intravenously,the control groups were injected Delubecco'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 or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Subgroup analysis for each outcome measure was performed for the observing time point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of MSCs.Weighted mean differences(WMD)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CI) were calculated for outcome parameters including ejection fraction(EF) and fractional shortening(FS),which were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m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and analyzed by Rev Man 5.2 and STATA 12.0.Results Data from 9 studies(190 rat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s,the cardiac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not improved at day 7(EF:WMD=0.08,95%CI-1.32 to 1.16,P>0.01; FS:WMD=-0.12,95%CI-0.90 to 0.65,P>0.01) until at day 14 after MSCs' transplantation(EF:WMD=10.79,95%CI 9.16 to 12.42,P<0.01; FS:WMD=11.34,95%CI 10.44 to 12.23,P<0.01),and it lasted 4 weeks or more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MSCs(EF:WMD=13.94,95%CI 12.24 to 15.64,P<0.01; FS:WMD=9.64,95%CI 7.98 to 11.31,P<0.01).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of MSCs in rats with myocardid infarction become increasing apparent as time advances since 2 weeks afte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A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