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德昌电影中的“杀人事件”——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赵阳
|
《电影评介》
|
2011 |
2
|
|
|
2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成长的伤痛 |
康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3
|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的极简美学 |
魏春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4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文化表征研究 |
李亚玲
曾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5
|
一个爱稀缺的时代——谈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
张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6
|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叙事技巧 |
袁佳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7
|
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思考 |
魏瑞娟
|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8
|
从沉迷到惊醒:《一一》后现代创作美学与接受审美之探 |
胡丁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9
|
血案频发暴露高等教育的“致命”问题 |
刘晓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0
|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精神成人”教育 |
朱雯云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