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中异步电动机的机-网解耦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庞博涵 刘文焯 +5 位作者 汤涌 连攀杰 许克 郁舒雁 王璐 禹海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04-3814,I0005,共12页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中,常用异步电动机模型来代表动态负荷模型。然而,由于异步电动机数量众多和电机-电网接口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异步电动机模型很难兼顾仿真效率和数值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的...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中,常用异步电动机模型来代表动态负荷模型。然而,由于异步电动机数量众多和电机-电网接口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异步电动机模型很难兼顾仿真效率和数值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的异步电动机负荷解耦(induction motor load decoupling,IMLD)模型。该模型结合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和LC传输线时延,构造出具有天然时延的电机-电网解耦接口,从而将异步电动机与外部电网解耦,异步电动机的迭代求解过程无需与外部电网同步求解。根据负荷节点给定的潮流有功和无功功率,通过求解等效电路方程并配置IMLD模型参数,使仿真功率结果与潮流计算给定负荷节点功率相匹配。测试算例结果表明,所提IMLD模型可有效减少网络方程迭代次数,同时具备较高准确性和仿真效率,且具备良好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磁暂态仿真 异步电动 -解耦模型 动态负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机-网暂态仿真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8
2
作者 贺仁睦 周庆捷 郝玉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电网结构的二维拓扑并行模型和常微分方程组的并行预测-校正算法,并用此算法在四CPUTransputer并行机系统上实现了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机-网暂态的仿真。文章对计算复杂性进行了分析,且对其并行性进行... 本文提出了基于电网结构的二维拓扑并行模型和常微分方程组的并行预测-校正算法,并用此算法在四CPUTransputer并行机系统上实现了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机-网暂态的仿真。文章对计算复杂性进行了分析,且对其并行性进行了评估。本文算法移植到高速、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机系统上即可实现机-网暂态实时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 计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c坐标系统的机-网暂态仿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庆平 陈超英 陈礼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3,共4页
机-网暂态仿真中, 通常采用的ab0坐标系统建模较为复杂,在模拟不对称故障和开关操作时尤为困难。利用受控源理论和综合友模的方法建立可双向计算的Y,d类型变压器模型,解决了变压器两侧的变量变换不可逆的问题,使网络可在abc坐标系下求... 机-网暂态仿真中, 通常采用的ab0坐标系统建模较为复杂,在模拟不对称故障和开关操作时尤为困难。利用受控源理论和综合友模的方法建立可双向计算的Y,d类型变压器模型,解决了变压器两侧的变量变换不可逆的问题,使网络可在abc坐标系下求解。文中讨论了电力系统其他元件在abc坐标系下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ab0坐标系统相比,abc坐标系统使模型得到简化,适用于任意对称和不对称系统的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坐标系统 -暂态仿真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火电机组OPC保护模型的电力系统机电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夏德明 侯凯元 +3 位作者 安宁 徐兴伟 岳涵 邵广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49,共5页
首先论证了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程序中考虑火电机组OPC保护模型的必要性。通过对东北典型火电机组超速保护OPC动作特性的实际调研,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搭建了OPC保护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东北电网典型事故实际仿真对比验... 首先论证了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程序中考虑火电机组OPC保护模型的必要性。通过对东北典型火电机组超速保护OPC动作特性的实际调研,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搭建了OPC保护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东北电网典型事故实际仿真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结合东北电网实际的频率稳定问题案例对火电机组OPC机网协调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整改措施。针对具有较大孤网风险的局部地区电网,建议采取调整火电机组OPC保护动作定值、优化OPC保护在系统频率上升和下降阶段的控制策略等措施,以提高其孤网运行成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速保护 协调 电力系统 动态仿真 频率稳定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舰载机动态调度仿真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冯强 曾声奎 康锐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97-1501,1506,共6页
针对舰载机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及动态特征,给出了基于多主体技术的舰载机动态调度仿真与优化方法。定义了不确定条件舰载机动态调度的概念模型。基于多主体技术描述了概念模型中变量与目标、约束之间的隐函数关系。为降低不确定因素中能... 针对舰载机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及动态特征,给出了基于多主体技术的舰载机动态调度仿真与优化方法。定义了不确定条件舰载机动态调度的概念模型。基于多主体技术描述了概念模型中变量与目标、约束之间的隐函数关系。为降低不确定因素中能够引发重调度的各类系统扰动(故障或新任务到达)的影响,给出了主体之间的交互协商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合同网与遗传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以提高模型的求解能力。最后以舰载机的典型任务模式为例,测试了混合优化算法的能力,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故障扰动的影响进行了描述,验证了仿真模型与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调度 多主体 仿真 合同协议 遗传算法 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动态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危银涛 冯希金 +2 位作者 冯启章 刘源 何园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11-323,共13页
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需要的所有驱动、转向和制动力。轮胎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精确的轮胎动态模型技术。该文综述了轮胎动态模型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包括:汽车操稳仿真... 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需要的所有驱动、转向和制动力。轮胎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精确的轮胎动态模型技术。该文综述了轮胎动态模型发展历史与现状,这包括:汽车操稳仿真模型、汽车舒适性仿真模型和汽车疲劳载荷仿真模型。从建模方法的角度,即基于物理的、基于实验的和基于结构的三类方法,对轮胎动态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可以预计:轮胎动态模型的未来发展将以基于结构的先进轮胎模型为主,与汽车动力学仿真、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深度融合,并最终走向汽车—轮胎—道路相互作用定量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动态模型 汽车动力学仿真 疲劳载荷分析 先进轮胎模型 汽车-轮胎-道路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空压机用同步电机逆功率保护延时研究
7
作者 戴松岩 张焰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9期35-37,共3页
针对宝钢现有的制氧设备用空压机同步电动机在瞬时低电压情况下脱网的问题 ,利用电力系统机—网相互作用、数字仿真及电动机轴系疲劳寿命评估程序 ,研究了大型空压机用同步电机的逆功率保护延时问题 ,从而为在设备安全和简化经济运行之... 针对宝钢现有的制氧设备用空压机同步电动机在瞬时低电压情况下脱网的问题 ,利用电力系统机—网相互作用、数字仿真及电动机轴系疲劳寿命评估程序 ,研究了大型空压机用同步电机的逆功率保护延时问题 ,从而为在设备安全和简化经济运行之间寻求最佳逆功率保护整定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空压 同步电 逆功率保护延时 机-网相互作用动态仿真 轴系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直通甲板舰船空气流场的结构化建模
8
作者 李海旭 王金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6,I0002,共11页
舰船空气流场是舰载机起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结构化建模是研究舰载机起降安全边界和起降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支撑。直通甲板舰船的空气流场结构化建模问题已于20世纪80年代解决,并纳入MIL-F-8785C军用规范,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非直通甲... 舰船空气流场是舰载机起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结构化建模是研究舰载机起降安全边界和起降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支撑。直通甲板舰船的空气流场结构化建模问题已于20世纪80年代解决,并纳入MIL-F-8785C军用规范,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非直通甲板舰船的空气流场结构形式更为复杂,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数值模拟、风洞试验或实船测量等方法开展了研究,但其结构化建模问题仍有待解决。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非直通甲板舰船空气流场的结构化建模方法。通过对其流场结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采用流场特性频域分析和数据拟合方法,解析了流场的稳态、周期和随机分量,成功构建了流场结构化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初步解决了非直通甲板舰船空气流场结构化建模问题,得出了较为实用的结构化模型,有望为舰载直升机起降安全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大幅减少机-舰动态配合试验的工作量,使机-舰组合风限图的制定更加高效,并为机-舰动态配合实时仿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配合 舰船空气流场 频谱分析 结构化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