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远韬 骆礼福 +2 位作者 秦仙蓉 张氢 赵坤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9-334,共6页
以近海施工的液压冲击打桩锤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动力学、牛顿碰撞理论以及液压-气动理论,建立某型海洋打桩锤机械冲击系统和液压系统模型,并通过AMESim和ADAMS软件,建立了打桩锤的虚拟样机,完成了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的多次沉桩过... 以近海施工的液压冲击打桩锤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动力学、牛顿碰撞理论以及液压-气动理论,建立某型海洋打桩锤机械冲击系统和液压系统模型,并通过AMESim和ADAMS软件,建立了打桩锤的虚拟样机,完成了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的多次沉桩过程的仿真分析.沉桩仿真结果与现场沉桩记录充分接近,验证了所建立模型仿真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冲击打桩锤 -系统联合仿真 刚体动力学 牛顿碰撞理论 械冲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90全液压铁钻工夹持定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昊轩 王清岩 +3 位作者 钟蔚岭 盛洁 李苓豪 金赠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5-1315,共11页
铁钻工为先进的钻井辅助作业设备,但国内铁钻工在自动化程度、夹持定位精度和工作平稳性方面有较多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铁钻工结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机-液联合仿真分析,研究了铁钻工上卸扣过程中钻杆轴... 铁钻工为先进的钻井辅助作业设备,但国内铁钻工在自动化程度、夹持定位精度和工作平稳性方面有较多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铁钻工结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首先通过机-液联合仿真分析,研究了铁钻工上卸扣过程中钻杆轴线的偏移角度和径向力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铁钻工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采用同步分流马达和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进一步分析液压缸增加输入流量对固定钳和动钳的液压缸同步性能、夹持定位精度及接头螺纹径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控制时比同步分流马达夹持效果更好,当单个液压缸输入流量为18 L/min时,固定钳夹紧钻杆时钻杆轴线绕x、y轴偏角能控制在0.10°和0.06°以内,响应速度在6.8 s左右,上下钻杆重心沿x和y轴方向的距离可以分别控制在1.93和2.85 mm之内,保证了固定钳和动钳的夹持定位精度以及动作快速性和稳定性。接头螺纹径向力曲线也表明了铁钻工冲扣时钻杆接头间产生的不平衡径向力(17.2 kN)远大于旋扣时(641.0 N),更易导致钻头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钻工 定位精度 机-液联合仿真分析 不平衡径向力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液压系统热平衡建模仿真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凯波 谷正钊 +1 位作者 冯克温 权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为了分析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热平衡特性,基于SimulationX软件构建挖掘机机械模型、液压系统模型、热交换模型三者耦合建立挖掘机液压系统机-液-热联合仿真模型。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液压阀产生的... 为了分析大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热平衡特性,基于SimulationX软件构建挖掘机机械模型、液压系统模型、热交换模型三者耦合建立挖掘机液压系统机-液-热联合仿真模型。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液压阀产生的热量约占系统总产热量的64%,是液压系统最大的产热源;散热器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77%,系统热平衡时进出口的油液温差约为11℃;环境温度越高,系统热平衡温度越高。研究结果证明,现有挖掘机热平衡温度满足工作要求,并对挖掘机液压系统热管理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挖掘 压系统 热平衡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感知的工程机械铰接式液压转向系统性能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小玮 岑跃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了提高工程车辆铰接式转向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转向油缸行程差最小和最大压力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基于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了包含同轴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感觉功能的机-液联合仿真模型,研究... 为了提高工程车辆铰接式转向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转向油缸行程差最小和最大压力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基于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了包含同轴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感觉功能的机-液联合仿真模型,研究了优化后转向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满载工况下优化使转向油缸最大压力减小了15.5%,油缸最大行程差减小了22.2%,优化效果明显。试验研究了优化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分析了转向过程的油缸压力变化和行程差。研究结果对于减小铰接转向系统的压力振摆问题,降低转向能耗、提高转向稳定性和转向路感,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转向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转向系统 粒子群算法 虚拟样 机-液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载工况的装载机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云超 刘春 黄素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为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装载机工作装置在偏载工况下的动臂受力和变形规律,利用ADAMS和EASY5软件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刚-柔、机-液耦合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样机测试数据对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行分析验证,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升油缸的... 为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装载机工作装置在偏载工况下的动臂受力和变形规律,利用ADAMS和EASY5软件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刚-柔、机-液耦合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样机测试数据对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行分析验证,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升油缸的连通式和独立式连接方式对动臂受力的影响。对比分析发现:极限偏载崛起工况下,连通式的动臂最大应力很接近许用应力,因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裂纹;而独立式连接方式既可以防止动臂过载,也提高了动臂的抗扭能力。这为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 提升油缸的连接方式 -柔、机-液联合仿真 偏载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