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机典型机身框段垂直入水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牟浩蕾 高飞 +3 位作者 王子龙 肖培 冯振宇 解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07,共11页
为了研究民机典型机身框段垂直入水冲击特性,采用入水冲击试验系统开展不同高度下的圆柱体入水冲击试验,研究其入水冲击响应;基于LS-DYNA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方法建立流体域均匀网格及局部加密网格模型,通... 为了研究民机典型机身框段垂直入水冲击特性,采用入水冲击试验系统开展不同高度下的圆柱体入水冲击试验,研究其入水冲击响应;基于LS-DYNA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方法建立流体域均匀网格及局部加密网格模型,通过对比圆柱体入水冲击试验结果验证网格收敛性及流体域模型;基于验证的流体域模型及机身框段模型,研究机身框段在6.02 m/s速度下的入水冲击特性,并分析与刚性地面冲击特性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入水冲击速度下的机身框段冲击响应特性。结果表明:ALE方法在结构入水冲击方面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且采用局部加密网格时可以极大减少流体域模型网格数量和入水冲击计算时间。机身框段入水冲击时的失效模式与刚性地面冲击时的失效模式较为一致,但机身框段结构整体变形程度减小,客舱地板横梁变形程度增大;机身框仍是吸能最多的部件,但水也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使得地板导轨处的加速度始终小于刚性地面冲击时的加速度;随着机身框段入水冲击速度的增大,机身框发生弯折和上翘的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机机身框段 入水冲击试验 结构冲击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机身框段垂向坠撞响应及乘员腰椎伤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江 谢威威 +1 位作者 崔书瑞 牟浩蕾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分析垂向坠撞试验中大飞机机身框段的坠撞响应、结构吸能及乘员伤害情况,首先,建立大飞机典型机身框段-座椅-乘员有限元模型;其次,对比分析了该有限元模型与试验件机身框段的失效模式和乘员响应等;最后,对机身框段不同部件进行了坠撞... 为分析垂向坠撞试验中大飞机机身框段的坠撞响应、结构吸能及乘员伤害情况,首先,建立大飞机典型机身框段-座椅-乘员有限元模型;其次,对比分析了该有限元模型与试验件机身框段的失效模式和乘员响应等;最后,对机身框段不同部件进行了坠撞吸能分析,并从腰椎压缩载荷和骨盆加速度两方面分析了乘员损伤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机身框段-座椅-乘员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机身框段失效模式、货舱地板下部结构中间支撑件区域的1处塑性铰以及两侧客舱地板支撑立柱与机身隔框连接处的2处塑性铰,乘员响应得到有效验证;从吸能情况来看,6.02 m/s垂直坠撞速度下,机身隔框、蒙皮及其连接角片都是主要吸能部件;从乘员伤害情况来看,仿真获得的乘员腰椎压缩载荷小于6672 N,骨盆加速度在人体损伤可接受区域内;由地板加速度所得的动态响应指数(DRI,dynamic response index)值相比由骨盆加速度所得的DRI值更低;某机型在6.02 m/s坠撞速度下,机身框段客舱区域生存空间得到保持,乘员腰椎压缩载荷及骨盆加速度伤害风险较小。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大型民机机身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坠性 机身框段坠撞响应 乘员坠撞响应 坠撞吸能 乘员伤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仲奇 聂晓乐 +3 位作者 李佳伟 王安洋 赵阳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58,93,共12页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从而驱动虚拟模型,利用测量数据和虚拟模型进行了机身对接仿真,确定了对接过程位姿参数,为调姿平台参数修正提供数据基础。之后为提升数据求解效率,根据求解机身变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变形量并转化成机身位置变化量,将机身姿态角和位置变化量作为输入输出值构建代理模型,并验证方法有效性。最后开发了机身对接过程仿真系统,以机身试验件的对接过程为例,验证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对接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复合材料机身壁板装配技术分析与展望
4
作者 陈文亮 李奕星 冯素玲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9-73,共15页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其应用范围逐渐从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扩展,包括在机身结构的组成方面,传统的金属组装壁板逐渐被复合材料整体壁板所取代。由于复合材料壁板具有不同于传统金属材料壁板的...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其应用范围逐渐从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扩展,包括在机身结构的组成方面,传统的金属组装壁板逐渐被复合材料整体壁板所取代。由于复合材料壁板具有不同于传统金属材料壁板的装配工艺特点,因此对其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圆筒状机身复合材料机身壁板的装配过程,分别介绍了复合材料机身壁板大尺寸测量技术、复合材料机身壁板装配定位调姿技术和复合材料机身壁板的先进制孔连接技术,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指出了飞机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装配技术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复合材料 机身壁板 测量 柔性工装 定位调姿 机械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身气动特性CFD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龙海斌 吴裕平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3期1-5,10,共6页
机身气动特性结果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重要的设计输入,目前主要通过风洞试验和CFD计算两种方法来获得,两种方法得到的机身气动特性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对三种直升机机身模型的CFD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之后分别采用增量法... 机身气动特性结果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重要的设计输入,目前主要通过风洞试验和CFD计算两种方法来获得,两种方法得到的机身气动特性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对三种直升机机身模型的CFD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之后分别采用增量法和比例法两种方法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小角度时两者的差值基本不变,大角度时两者的比值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提高CFD计算的可靠性和改进CFD计算结果修正方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机身 气动特性 CFD计算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机身室内指纹定位研究
6
作者 毕杨 张杨梅 +1 位作者 刘坤 李军芳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2期54-59,共6页
飞机结构强度测试地面试验是飞机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保障人员安全、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室内测试环境中提高测试效率并获取较高的机身定位精度性能,本文将双变异粒子群优化(DMPSO)算法融入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提出... 飞机结构强度测试地面试验是飞机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保障人员安全、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室内测试环境中提高测试效率并获取较高的机身定位精度性能,本文将双变异粒子群优化(DMPSO)算法融入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飞机机身室内指纹定位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极大似然估计(MLE)算法,本文所提出的DMPSO定位方案在平均定位误差方面表现出色,平均定位误差为0.4341m,显著优于PSO的0.7263m和MLE的0.8089m。因此,DMPSO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飞机结构强度测试地面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位精度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结构强度测试 室内定位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DMPSO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弯喷管与飞机后机身一体化构型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7
作者 是介 周莉 +1 位作者 史经纬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93,共14页
为研究采用S弯喷管翼身融合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性,本文采用离散传递法计算了S弯喷管与翼身融合飞机后机身一体化构型的壁面、燃气和总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一体化构型不同部件的红外贡献度分解,获取了一体化构型的红外成像... 为研究采用S弯喷管翼身融合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性,本文采用离散传递法计算了S弯喷管与翼身融合飞机后机身一体化构型的壁面、燃气和总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一体化构型不同部件的红外贡献度分解,获取了一体化构型的红外成像特征。结果表明:S弯喷管与飞机后机身一体化构型的红外辐射主要来自高温部件的壁面辐射,燃气辐射相对较小,总红外辐射分布特征和红外成像特征主要由壁面辐射决定;后机身部分影响了原有S弯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总辐射峰值出现在了垂直探测面10°探测角,垂直探测面正负探测范围的积分非对称相对差值达到了56%;后甲板受到高温喷流加热成为一体化构型新的主要辐射源,与S弯喷管壁面共同贡献了95%以上的壁面红外辐射,其中垂直探测面上后甲板的红外贡献度达到了35.6%;红外图像中的高辐射亮度区集中在喷管喉道、喷管侧壁和后甲板;S弯喷管与后机身一体化构型的喷流出现了5°的矢量角,燃气辐射峰值出现在垂直探测面5°探测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喷管 翼身融合 机身一体化 红外辐射特性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300/700-WD2型窄机身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恩洋 董超 +1 位作者 马军 王振乾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主要针对目前可配套SGZ630刮板输送机的中厚煤层电牵引采煤机截割功率偏低、牵引力偏小及智能化功能欠缺等不足,通过整机扩容和优化、配套性能、可变机面高度、智能化系统、带负载敏感比例阀液压系统和防转防松型铰接销轴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针对目前可配套SGZ630刮板输送机的中厚煤层电牵引采煤机截割功率偏低、牵引力偏小及智能化功能欠缺等不足,通过整机扩容和优化、配套性能、可变机面高度、智能化系统、带负载敏感比例阀液压系统和防转防松型铰接销轴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了最小可配套SGZ630刮板输送机的MG300/700-WD2型窄机身大功率智能化电牵引采煤机,为经济性开采的中小矿井提供了一款新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大功率 可变机面高度 防转防松销轴 经济性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半悬机身牵引机构设计
9
作者 吴肇峰 高冠顺 《煤矿机械》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针对适应于开采煤和矸石混合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设备,研制了一种新型采煤机半悬机身牵引机构,着重牵引机构机体的布局与设计;介绍了直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配置、参数选用及齿轮传动的优化设计,确定了牵引机构主要参数。该牵引... 针对适应于开采煤和矸石混合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设备,研制了一种新型采煤机半悬机身牵引机构,着重牵引机构机体的布局与设计;介绍了直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比配置、参数选用及齿轮传动的优化设计,确定了牵引机构主要参数。该牵引机构在实际应用中运行良好,为采煤机正常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半悬机身牵引机构 壳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是手机行业的主流,金属机身为何淡出了视野?
10
作者 刘明鹏 《消费电子》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你有多久没见过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手机?尽管现在很少见到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手机,但它却曾是手机行业的主流设计方案。最近华为Mate60系列的发布,让我们想起了那个被金属机身所“支配”的年代。金属机身为何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关键词 手机 主流设计 淡出 一体化 华为 金属机身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机机身位姿精确控制技术
11
作者 王凯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大、能见度低而导致掘进机机身位姿监测精确性差,影响自动截割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组激光束的掘进机机身位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激光光点最小内接圆结合,确定了激光光束聚焦特性,然后通过空间坐标矩阵...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大、能见度低而导致掘进机机身位姿监测精确性差,影响自动截割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组激光束的掘进机机身位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激光光点最小内接圆结合,确定了激光光束聚焦特性,然后通过空间坐标矩阵转换技术实现了对掘进机机身位姿的精确定位。实际应用表明,新的机身位姿控制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井下低能见环境下的机身姿态调控难题,将机身定位误差控制在20 mm以内,将姿态角误差控制在0.45°以内,满足精确截割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机身位姿 激光束 单目视觉 矩阵转换 精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动钻铆机的机身壁板模块化工装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巍 俞鸿均 +1 位作者 高雪松 穆志国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21期34-38,共5页
基于对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的结构特点与自动钻铆机钻铆工艺性的深入分析,针对某型号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研究某型飞机机身壁板装配工艺基础上,设计一套能够适应自动钻铆机机身壁板装配模块化工装。该工装可实现不同型号飞机机身壁板定位装配... 基于对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的结构特点与自动钻铆机钻铆工艺性的深入分析,针对某型号飞机机身壁板装配,研究某型飞机机身壁板装配工艺基础上,设计一套能够适应自动钻铆机机身壁板装配模块化工装。该工装可实现不同型号飞机机身壁板定位装配,可与自动钻铆机良好结合,为提高不同型号机身壁板装配二次定位精度和装配质量的稳定性与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供了保障,同时结合人机仿真技术与动态测量技术验证该工装在某型机身壁板装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结构 工装设计 飞机机身 动态测量 仿真技术 定位精度 预装配 制孔 飞机装配 装配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机身收缩方式对通航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璐 刘威威 +1 位作者 徐向博 祝顺顺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4期37-47,共11页
通航飞机是民用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特征对气动阻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采用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典型通航飞机阻力极曲线的桶形特征以及机身上表面轮廓线曲率对阻力的影响;研究机身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3种收缩方式下... 通航飞机是民用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特征对气动阻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采用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典型通航飞机阻力极曲线的桶形特征以及机身上表面轮廓线曲率对阻力的影响;研究机身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3种收缩方式下,通航飞机气动特性的差异,并对基础外形和改进外形气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收缩率增大时,对于下表面和侧面收缩,其压差阻力和摩擦阻力均减小;而上表面收缩时,压差阻力增大;合适的机身收缩,可使机身压差阻力减小29.76%,全机最大升阻比增大6.34%。合理的收缩方式不仅能提高升阻比,还能够改善纵向静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飞机 气动特性 机身设计 机身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机身截形的圆弧拟合设计方法
14
作者 张昌明 李志峰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飞机的机身截形是不规则曲线,最大曲率半径达到5 m,在设计飞机机身蒙皮切割装置时,需要为切割装置提供导轨,但是不规则形状的导轨加工困难。为此,对飞机机身截形进行了圆弧化拟合设计,并设计了运行导轨,从而降低了导轨制造难度,保证了... 飞机的机身截形是不规则曲线,最大曲率半径达到5 m,在设计飞机机身蒙皮切割装置时,需要为切割装置提供导轨,但是不规则形状的导轨加工困难。为此,对飞机机身截形进行了圆弧化拟合设计,并设计了运行导轨,从而降低了导轨制造难度,保证了多段圆弧导轨之间的光滑过渡。采用新型导轨的蒙皮切割机对某型号飞机机身进行了切割,切割质量达到飞机部件对接装配的要求,实现了我国飞机机身蒙皮的切割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机身 机身截形 圆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站仪的掘进机机身位姿参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43
15
作者 朱信平 李睿 +2 位作者 高娟 杜毅博 吴淼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的掘进机机身位姿参数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案原理及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所提出的新方法可对掘进机机身位姿信息实现有效、快速、准确地获取,从而为实现掘进机自动定向掘进奠定坚实的...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站仪的掘进机机身位姿参数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案原理及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所提出的新方法可对掘进机机身位姿信息实现有效、快速、准确地获取,从而为实现掘进机自动定向掘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掘进机 全站仪 机身位姿参数 煤巷定向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上翘角机身后体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孔繁美 华俊 +2 位作者 冯亚南 邱栋 邓学蓥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31,共6页
通过对圆截面上翘 1 6°的后体的数值计算 ,研究了上翘后体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 ,上翘后体引起横向流动 ,使横向逆压梯度增大、下表面边界层增厚 ,导致后体出现三维开式分离流动 ;由分离形成一对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旋涡向下游拖... 通过对圆截面上翘 1 6°的后体的数值计算 ,研究了上翘后体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 ,上翘后体引起横向流动 ,使横向逆压梯度增大、下表面边界层增厚 ,导致后体出现三维开式分离流动 ;由分离形成一对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旋涡向下游拖至尾迹区 ;这种分离流动是导致大上翘角后体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流动 旋涡 上翘后体 飞机 机身 数值模拟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机身结构纵向裂纹转折与止裂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生楠 张妮娜 秦剑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2-477,共6页
对某试验型整体机身壁板纵向裂纹损伤容限试验件的止裂特性和裂纹转折现象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 S,计算了不同蒙皮纵向裂纹长度下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和T-应力等,在此数据基础上,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和线弹性断... 对某试验型整体机身壁板纵向裂纹损伤容限试验件的止裂特性和裂纹转折现象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 S,计算了不同蒙皮纵向裂纹长度下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和T-应力等,在此数据基础上,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和线弹性断裂力学加塑性修正准则,计算了剩余强度特征曲线,对2种准则做了对比分析,对两跨裂纹时的止裂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裂纹转折的二阶线弹性理论,对两跨内纵向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裂纹转折现象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机身壁板 剩余强度 应力强度因子 T-应力 裂纹转折 裂纹止裂 ABAQUS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红外抑制器隐身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任利锋 张靖周 +1 位作者 王先炜 单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1-2097,共7页
为了降低直升机的红外辐射特征,针对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的红外抑制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外抑制器排气出口形状、旋翼下洗气流速度以及机身蒙皮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管波瓣出口与矩形... 为了降低直升机的红外辐射特征,针对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的红外抑制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外抑制器排气出口形状、旋翼下洗气流速度以及机身蒙皮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管波瓣出口与矩形出口相比,喷流核心区温度大幅度降低,采用波瓣出口混合管,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10%以上;旋翼下洗气流速度的增加,降低了喷流核心区和后机身蒙皮的温度,同时大幅降低了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随着机身蒙皮发射率的减小,机身蒙皮在3—5μm和8~14μm波段的辐射强度大幅降低。结果表明:波瓣出口混合管有利于喷流的强化混合,降低了喷流的温度和辐射强度;旋翼下洗气流速度对降低喷流、蒙皮温度和喷流辐射强度非常有效;机身蒙皮发射率对其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直升机后机身 红外辐射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喷管与后机身组合结构的红外特性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明东 吉洪湖 +2 位作者 黄伟 蔡旭 高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背负式安装的轴对称喷管与具有双尾翼的飞机后机身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特性,在几个典型平面内测量了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并且将测量结果与单纯的轴对称喷管的红外辐射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后下...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背负式安装的轴对称喷管与具有双尾翼的飞机后机身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特性,在几个典型平面内测量了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并且将测量结果与单纯的轴对称喷管的红外辐射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后下方平面内,由于后机身对喷管和喷流的遮挡,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强度低于单纯的轴对称喷管,并且随喷口相对机身的内缩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在某些方向上,如后上方平面内,组合结构的红外辐射强度高于单纯的轴对称喷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辐射强度 机身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红外辐射特性(英文)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顶国 冯维林 桑建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随着红外探测和红外制导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的生存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何降低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成为提高隐身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排气系统是飞行器后半球的主要红外辐射源。为了研究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的红外辐射特性,针对飞行... 随着红外探测和红外制导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的生存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何降低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成为提高隐身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排气系统是飞行器后半球的主要红外辐射源。为了研究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的红外辐射特性,针对飞行器的后机身蒙皮,结合涡扇发动机引射喷管的CFD计算,采用离散传递法计算了典型作战飞行器在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在红外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发动机固体壁面的发射和反射,飞机蒙皮的发射,燃气内CO2、H2O和CO的吸收与发射作用;并通过冷却、隔热等措施降低后机身发动机热影响区蒙皮的温度对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后机身发动机热影响区温度降低70 K,在红外探测的主要威胁方位头向5°范围内可以降低整机红外辐射强度9.1%,30°可以降低15.4%,60°可以降低17.5%,在正下方90°,可以降低18.9%;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反射率可以在各个方向上进一步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强度,除了正后向及附近排气系统喷管腔体影响强烈扇区间以外,都能降低到20%以内。计算结果和方法为飞行器红外隐身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机身 离散传递法 引射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