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详细水机电模型的水电系统动态过程仿真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慧敏 刘宪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9-471,485,共4页
水力系统与电力系统模型精度失配、缺乏合理全面的水机电数学模型是制约水电系统动态过程仿真质量提高和应用范围扩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水机电联合仿真的详细水机电整体模型,该模型包括基于管道结构特征自动建立的复杂水系... 水力系统与电力系统模型精度失配、缺乏合理全面的水机电数学模型是制约水电系统动态过程仿真质量提高和应用范围扩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水机电联合仿真的详细水机电整体模型,该模型包括基于管道结构特征自动建立的复杂水系统弹性水击模型,差动式、阻抗式和圆筒式调压井通用模型,水轮机非线性解析模型,调速器模型,计及阻尼绕组作用的同步发电机与电网模型,励磁系统模型等,提出了联合求解弹性水击波过程和并网机组机电动态过程的数值算法。对具有复杂水系统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短路扰动过程进行仿真,结果合理可信,证实了水机电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系统 动态过程 仿真 数学模型 机电模型 水轮发电机组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偏斜对齿轮机电耦合系统电流特征影响
2
作者 何泽银 何亮 +1 位作者 杨金 彭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不同轴线误差对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定子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定子电流频谱,阐明齿轮轴线误差对应的电流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轴线误差下电机定子电流频谱显现电源基频与齿轮副啮合频率相关边频带。啮合平面角度误差对电流频谱频率的影响较中心距误差和垂直啮合平面角度误差更明显,为齿轮非入侵式啮合状态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误差 齿轮动力学 机电耦合模型 电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压电驱动机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3
作者 黄涛 王迎斌 +1 位作者 林志成 凌明祥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Hammerstein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并相应提出模型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方法。其次,提出综合反馈线性化、控制分配算法、上层控制律的总体过驱动控制策略,尤其是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分配控制量实现误差序列二范数最小。最后,对所提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参数估计实验与过驱动控制实验。其中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输出曲线能够很好拟合多压电驱动机构实验输出曲线,能够有效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迟滞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准确估计模型参数。过驱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轨迹跟踪性能优于直接分配和最优分配,特别是期望轨迹为幅值130μm、频率10 Hz的正弦信号时,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精度比直接分配算法提高了56.63%,比最优分配算法提高了4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压电驱动 迟滞非线性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过驱动控制 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驱动器的机电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仲明 张勇斌 方元坤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为深入研究压电驱动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建立了压电驱动器的机电动力学模型,画出了机电模型的信号流图,解释了压电驱动器产生非线性滞环现象的成因;研发了压电式二维微动平台和电荷反馈式驱动电源,对模型及其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为深入研究压电驱动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建立了压电驱动器的机电动力学模型,画出了机电模型的信号流图,解释了压电驱动器产生非线性滞环现象的成因;研发了压电式二维微动平台和电荷反馈式驱动电源,对模型及其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表明,压电驱动器外部电荷反馈回路的作用与正压电效应所形成的内部电荷反馈回路的作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器 电荷反馈 机电模型 非线性滞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二):机电暂态建模及系统强度支撑验证
5
作者 杜毅 孙华东 +1 位作者 郑超 吕思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6-947,I0011,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电子变流器泛在的系统,变流器电网支撑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典型构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性能;其次,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电子变流器泛在的系统,变流器电网支撑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典型构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性能;其次,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h supported flexible converter,SSS FC),提出一种基于内电势矢量重塑(potential vector remodeling,PVR)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具备参数整定容易、限流策略简单、短路电流可控、功率调节灵活等诸多优点;再次,设计其参与大电网稳定控制的系统架构,并基于PSASP-UD功能建立SSS FC结构化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最后,面向修改后的CEPRI-36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以及某交直流混联实际大电网,验证SSS FC多功能稳定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强度支撑 可塑变流器 控制策略 机电暂态模型 用户自定义 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浩 张曼 +3 位作者 陈志刚 刘志文 谢小荣 姜齐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磁暂态模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该模型不包含电器元件及高频开关器件,由纯粹的数学计算完成,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在PSCAD/EMTDC中对该机电暂态模型进行... 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磁暂态模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该模型不包含电器元件及高频开关器件,由纯粹的数学计算完成,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在PSCAD/EMTDC中对该机电暂态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电磁暂态模型的仿真结果吻合,且仿真时间大大减少,从而验证了该机电暂态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该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为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的仿真建模等提供了模型参考,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并网 机电暂态模型 电磁暂态模型 仿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机机电暂态模型及规模化风光并网系统受扰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超 李顺昕 +2 位作者 李惠玲 杨金刚 侯俊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3-1033,共11页
双馈风机是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之一,建立其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是研究规模化风电与电网交互作用的基础。首先依据风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控制,以及风机与交流电网交互接口等不同功能划分,建立了双馈风机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总体架构;详... 双馈风机是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之一,建立其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是研究规模化风电与电网交互作用的基础。首先依据风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控制,以及风机与交流电网交互接口等不同功能划分,建立了双馈风机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总体架构;详细解析了对应各功能的模型结构及关联关系,指明其特点和适用性。研究了风电场并网系统受扰功率特性,以及电压反馈控制、电压波动速率和波动幅度等因素对功率特性的影响。针对青海海西规模化风光新能源并网系统,提出利用风电场汇集线无功电源特性降低光伏低电压脱网威胁的措施,仿真结果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机电暂态模型 功率特性 影响因素 脱网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机电耦合模型研究转子系统的非平稳过程 被引量:18
8
作者 熊万里 段志善 闻邦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2,共6页
建立恰当的转子系统模型,对非平稳过程进行正确完备的描述是进行转子系统设计、实施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关键。通过考虑驱动电机的影响,建立了异步电机-受驱转子系统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机电转子系统由串联补偿电容... 建立恰当的转子系统模型,对非平稳过程进行正确完备的描述是进行转子系统设计、实施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关键。通过考虑驱动电机的影响,建立了异步电机-受驱转子系统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机电转子系统由串联补偿电容和负载波动引起的两种机电耦合非平稳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机电耦合模型可以多方位地研究转子系统在非平衡过程中的机电耦合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耦合模型 转子动力学 非平稳过程 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速率仿真和简化离散牛顿法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直流电网机电暂态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丁平 安宁 +4 位作者 李亚楼 田芳 江涵 赵敏 徐希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809-6819,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速率仿真和简化离散牛顿法的,适用于大规模电网稳定分析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直流电网机电暂态模型。对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和直流电网采用小于交流电网的仿真步长。在多速率仿真流程中采取抑制... 提出一种基于多速率仿真和简化离散牛顿法的,适用于大规模电网稳定分析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直流电网机电暂态模型。对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和直流电网采用小于交流电网的仿真步长。在多速率仿真流程中采取抑制输出波动,每次小步长迭代调整dq坐标,管理故障操作的影响等措施考虑VSC的特性。提出一种称为简化离散牛顿法的拟牛顿类非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以提高大扰动时VSC大功率注入交流网络的迭代收敛性,减小计算用时。给出快慢时步交直流侧仿真流程,构建完整的VSC和直流电网机电暂态模型。通过与PSCAD电磁暂态模型的对比验证所提模型的正确性与效率,用国家电网公司规划数据等算例说明算法的价值,并分析限制该模型精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直流电网 多速率法 简化离散牛顿法 机电暂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机电暂态模型crowbar保护仿真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訾鹏 周孝信 +4 位作者 安宁 侯俊贤 田芳 张石 李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提高双馈式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机电暂态模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各种类型故障的模拟,如何在对称故障机端电压跌落中等幅度或不对称故障机端电压跌落较深等工况下,建立准确的撬棒电阻(crowbar)保护模型是DFIG... 提高双馈式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generator,DFIG)机电暂态模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各种类型故障的模拟,如何在对称故障机端电压跌落中等幅度或不对称故障机端电压跌落较深等工况下,建立准确的撬棒电阻(crowbar)保护模型是DFIG机电暂态模型故障模拟的难点。提出一种提高DFIG机电暂态模型crowbar保护仿真精度的方法。首先,建立DFIG感应电机5阶数学模型,以保留转子电流基频分量作为故障下crowbar保护的动作依据;其次,基于动态相量法,提出5阶感应电机模型与机电暂态电力网络的接口算法;最后,在crowbar控制器机电暂态模型中引入转子负序电流补偿,以模拟严重不对称故障下crowbar保护持续投入,恶化系统电压的情况。以华锐1.5 MW DFIG机组为例,分析了两种工况下的运行特性,仿真结果与实测曲线一致,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模拟crowbar保护的动作过程,提高了DFIG机电暂态模型仿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 机电暂态模型 撬棒电阻 低电压穿越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机电暂态与电磁暂态模型在低频振荡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天钰 李龙源 +1 位作者 和鹏 王晓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7-23,共7页
对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进行低频振荡分析时,直流系统通常采用机电暂态仿真模型。介绍了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两种仿真模型,在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平台上建立了EPRI36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和机电-电磁暂... 对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进行低频振荡分析时,直流系统通常采用机电暂态仿真模型。介绍了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两种仿真模型,在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平台上建立了EPRI36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和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模型,分别用于低频振荡分析。采用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的信号参数估计(TLS-ESPRIT)算法,分析故障后的振荡功率信号。提取低频振荡主导振荡频率、阻尼比等信息进行模态分析,并对分别利用两种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的低频振荡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流线路分别采取两种仿真模型时,仿真结果较为吻合,低频振荡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同,机电暂态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低频振荡分析 机电暂态模型 电磁暂态模型 ADPSS 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电接口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波 苏岩 +1 位作者 施芹 周百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5期49-53,57,共6页
建立了某种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寄生电容对接口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接口电路不仅消除了大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的衰减幅度,抑制了大部分的耦合信号和噪声信号。最后对接口电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 建立了某种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寄生电容对接口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接口电路不仅消除了大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的衰减幅度,抑制了大部分的耦合信号和噪声信号。最后对接口电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以上的一些优点外,还减小了载波信号的变化和电源变化对电容分辨率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机械陀螺仪 机电接口模型 寄生电容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电接口模型分析
13
作者 施芹 王寿荣 杨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6期90-94,共5页
为提高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信噪比,分析了陀螺仪机电接口中的电容和电阻。文中以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模型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寄生电容和电阻对有用信号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寄生电容会削弱有用信号... 为提高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信噪比,分析了陀螺仪机电接口中的电容和电阻。文中以Z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理论模型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寄生电容和电阻对有用信号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寄生电容会削弱有用信号,且布线与活动结构间的电容对输出有很大的影响,而寄生电阻会产生噪声。最后,提出了采用新工艺和合理的布线方法以减小寄生电容和电阻,从而提高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机械陀螺仪 机电接口模型 寄生电容 电阻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机电接口模型的电容分析
14
作者 叶甫 王寿荣 程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0-482,共3页
以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结构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模型中杂散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并用电路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陀螺仪活动结构与衬底、引线间的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很大,最后提出了减小杂散电... 以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仪结构为对象,建立了陀螺仪机电接口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模型中杂散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并用电路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陀螺仪活动结构与衬底、引线间的电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很大,最后提出了减小杂散电容,提高信噪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机械陀螺仪 机电接口模型 杂散电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的通用型机电暂态模型及其电磁暂态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其辉 韩贤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9-94,共6页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该模型不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由纯粹的数学计算完成,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该机电暂态模型分为风速模型、风力机及其控制模型、发电...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该模型不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由纯粹的数学计算完成,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该机电暂态模型分为风速模型、风力机及其控制模型、发电机/变流器模型、电气控制模型四部分。在PSCAD对该机电暂态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的结果与电磁暂态模型的仿真结果吻合,且仿真时间大大减少,验证了该模型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该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为大规模并网风电场的仿真建模提供了模型参考,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电磁暂态模型 机电暂态模型 PSCAD 仿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逆变器机电暂态模型的控制模式及参数一体化辨识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潇桐 王彤 +1 位作者 邓俊 王增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7-3556,共10页
光伏逆变器的稳态功率控制及电压穿越控制环节均包含多种控制模式和多个参数,不同控制模式下逆变器的运行特性有较大差别。提出了针对光伏逆变器机电暂态模型控制模式及参数的一体化辨识策略。首先,确定稳态运行、故障穿越期间主要控制... 光伏逆变器的稳态功率控制及电压穿越控制环节均包含多种控制模式和多个参数,不同控制模式下逆变器的运行特性有较大差别。提出了针对光伏逆变器机电暂态模型控制模式及参数的一体化辨识策略。首先,确定稳态运行、故障穿越期间主要控制模式及重要参数;其次,利用功率、电压、电流等测量值,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辨识电压穿越环节控制模式及参数,采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辨识稳态功率控制环节控制模式及参数;最后,使用光伏逆变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对比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的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模式及参数一体化辨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一体化辨识策略 机电暂态模型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机电暂态模型参数校核误差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涛 吴国旸 +4 位作者 戴汉扬 苏志达 宋新立 肖雄 郝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31,共9页
以电网换相换流器为核心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以下简称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普遍采用机电暂态模型及参数,但其参数校核缺乏实用的误差评价方法。基于电力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的相似度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 以电网换相换流器为核心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以下简称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普遍采用机电暂态模型及参数,但其参数校核缺乏实用的误差评价方法。基于电力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的相似度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思想,针对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机电暂态模型和部分关键参数,提出了划分区间独立计算和配置权重总体校验的误差评价方法,并给出较为合理的误差评价标准。该方法将直流输电系统仿真与试验的时间序列划分为多个区间,采用AHP法对各区间配置权重系数,进而计算各区间及总体的误差指标。通过实际直流工程试验数据验证了误差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评价整个时间序列各阶段的仿真准确度及总体仿真效果,为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机电暂态模型的参数校核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机电暂态模型 参数校核 层次分析法 误差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用新能源场站模型结构及建模方法研究(二):机电暂态模型 被引量:27
18
作者 孙华东 李佳豪 +3 位作者 李文锋 郭剑波 安宁 张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0-2201,共12页
机电暂态仿真是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主要工具,合理的场站分群等值是研究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的基础。该文首先分析新能源场站在大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并将其划分为3个时段,对比分析目前新能源场站单机倍乘模型的不适应... 机电暂态仿真是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主要工具,合理的场站分群等值是研究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的基础。该文首先分析新能源场站在大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并将其划分为3个时段,对比分析目前新能源场站单机倍乘模型的不适应性。然后,分别从新能源场站的功率分布和电压分布特性分析大扰动的3个时段过程中对等值建模误差的影响。基于功率和电压分布特性的误差分析,提出新能源场站等值模型结构,并给出等值原则及模型参数聚合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新能源场站仿真和大电网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分布 电压分布 新能源场站等值模型 新能源场站等值原则 机电暂态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规模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分层布局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海林 史华勃 +2 位作者 王顺亮 马俊鹏 刘天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厂站节点和网络拓扑的自动布局是实现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布局方法多局限于交叉点数和布局均匀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厂站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导致每... 厂站节点和网络拓扑的自动布局是实现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布局方法多局限于交叉点数和布局均匀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考虑厂站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导致每次布局结果极不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弹簧电子力模型用于大规模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自动转化的分层布局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节点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厂站节点逐层布局,解决了传统方法每次布局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不仅可以用于绘制机电暂态地理接线图,还可以提供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节点坐标信息。对美国西部电网3机9节点、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以及某地区输电网络系统进行算例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电磁暂态仿真模型 大规模电力系统 节点间相对位置 弹簧电子力模型 分层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的机电动力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经纬 祝后权 +2 位作者 黄振华 杨高 戴勇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8期190-195,206,共7页
建立了基于多回路理论的多相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的机电动力系统模型,并从绕组的空间排布出发推导出各互感参数的计算方法。这一模型可考虑转子的槽数,同时具有简洁的参数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传统建模方法中的折算处理,而且能充分反映各次... 建立了基于多回路理论的多相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的机电动力系统模型,并从绕组的空间排布出发推导出各互感参数的计算方法。这一模型可考虑转子的槽数,同时具有简洁的参数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传统建模方法中的折算处理,而且能充分反映各次谐波的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准确性,适合对多相电机在非正弦供电方式下的仿真分析研究。通过与样机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路理论 多相整距绕组异步感应电机 机电动力系统模型 非正弦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