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型地下隧洞群控排烟策略优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安瑞楠 林鹏 +4 位作者 夏勇 王鑫 张伟锋 张超 张帅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41-1051,共11页
针对网络型地下隧洞群结构烟气控制难题,建立了“四穿六”网络型隧洞群全尺寸模型,对竖井自然散烟、机械通风排烟、挡烟垂壁防烟3种典型策略下的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特性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竖井自然散烟策略下,烟气蔓延路径与构... 针对网络型地下隧洞群结构烟气控制难题,建立了“四穿六”网络型隧洞群全尺寸模型,对竖井自然散烟、机械通风排烟、挡烟垂壁防烟3种典型策略下的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特性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竖井自然散烟策略下,烟气蔓延路径与构筑物断面尺寸直接相关,主要沿水工隧洞传播;非竖井区烟气与空气分层明显,高温烟气沿顶部稳定传播,中下部低温新鲜空气传输至火源位置补给,竖井区域烟气与空气分层破坏,烟气卷吸程度加大,温度降低;在竖井下游区域具有一定的排烟能力,但范围有限,隧洞群整体控烟能力弱。②机械通风排烟策略下,火源上游区域烟气层高度升高,烟气抑制区沿水工隧洞蔓延能力减弱,大部分烟气向火源下风向蔓延,竖井内部温度升高,竖井下游出现烟气“低温区”;机械通风排烟与竖井散烟路径一致,竖井自然散烟能力增强,安全救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整体控烟能力较弱。③挡烟垂壁防烟策略下,烟气蔓延减缓,在单隧洞蔓延阶段,改变了烟气主要沿水工隧洞传播的特性,该阶段烟气整体可控性强;在烟气网络未贯通阶段,存在较强的烟气逆转现象,竖井及挡烟垂壁的耦合控烟作用明显削弱火源下游烟气抑制区域的蔓延强度,竖井散烟和机械通风排烟能力增强,整体可控性较高;在烟气网络已贯通阶段,烟气大范围蔓延,挡烟垂壁防烟效果不明显,但提升机械通风速度可直接削弱烟气经由施工支洞向上游水工隧洞蔓延的能力,烟气整体可控性一般。在安全救援路径设计上,火源下游烟气促进区域为竖井散烟和通风排烟的主要路径,考虑人烟路径分离,设计施工支洞主通道和旁侧通道分别为安全救援与烟气蔓延通路,水工隧洞中可经由横通道向远离火源通道逃生。本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防排烟策略及安全救援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型隧洞群 排烟策略 竖井自然散烟 机械通风排烟 挡烟垂壁防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