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移植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大鹏 李小杉 +4 位作者 轩晨昊 胡春晓 张锋 王逸峰 许红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术后机械通气延长(PM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为PMV组(通气时间>48 h,30例)和对照组(通气时间≤48 h,60例)。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前指...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术后机械通气延长(PM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为PMV组(通气时间>48 h,30例)和对照组(通气时间≤48 h,60例)。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前指标[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中指标(供肺冷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指标[首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氧合指数、eGFR、入重症监护室(ICU)平均动脉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层次回归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PMV的危险因素。结果PMV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为62(53,67)μmol/L,高于对照组受者的57(47,62)μmol/L;PMV组受者术前eGFR为97(93,107)mL/min,低于对照组受者的106(102,116)mL/min;PMV组受者术后首次氧合指数为196(157,286)mmHg,低于对照组受者的250(199,354)mmHg(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首次总胆红素升高、术后首次氧合指数和术前eGFR降低是肺移植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首次总胆红素升高、术后首次氧合指数和术前eGFR降低是肺移植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机械通气延长 机械通气时间 肝功能 肾功能 危险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慧颖 唐嘉忠 +3 位作者 尚文媛 黄继红 鲁亚南 陈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儿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6月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时间将其分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72小时)和对照组(<...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儿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6月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时间将其分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72小时)和对照组(<72小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接受手术的先心病患儿119例,男64例、女55例,中位年龄47.0(17.0~81.0)天,营养不良(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1的54例(45.4%),其中33例WAZ<-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29例、对照组9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营养不良、先心病手术风险分级(RACHS-1)评分升高是预测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是预测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所有先心病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在先心病手术患儿中,对于术前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和高RACHS-1评分的患儿,应警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机械通气延长 营养不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预测因素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翰 左祥荣 曹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8-1662,共5页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受体预后不良。其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PMV导致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住ICU和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近年已有较多研...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受体预后不良。其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PMV导致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住ICU和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近年已有较多研究肝移植术后PMV的文献报道,但尚无总结性统计归纳,也无预防术后PMV的措施。整理归纳了肝移植术后PMV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可干预手段,以期为临床减少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受体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预后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延迟拔管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3 位作者 章淬 陶和 王翔 祁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延迟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按照标准的拔管程序超过8h仍不能拔管的患者30例。临床出现有创-无创通气切换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延迟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按照标准的拔管程序超过8h仍不能拔管的患者30例。临床出现有创-无创通气切换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5例。Ⅰ组立即拔除气管导管,应用口鼻面罩正压通气逐步撤机。Ⅱ组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及费用等方面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Ⅰ组在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费用等方面低于Ⅱ组(P<0.05);VAP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延迟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撤机,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早期拔管,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拔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时限延长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