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2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和PaCO_(2)动态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拔管中的价值探讨
1
作者 石代辉 周达坤 +2 位作者 黄小倩 何立术 洪允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动态监测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脱机后拔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拔管评估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成功拔管的7...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动态监测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脱机后拔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拔管评估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成功拔管的75例患者为观察组,未成功拔管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前、脱机后30 min~1 h、脱机后1~2 h的RI、OI、PaCO_(2),脱机后30 min~1 h、1~2 h的RI增加率、OI降低率及RI增加≥50%、RI增加≥100%、OI降低≥50%以及PaCO_(2)降低≥50%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脱机前的RI、OI、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机后RI均升高;观察组脱机后30 min~1 h、1~2 h的RI(1.66±0.08)、(1.65±0.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0.35)、(3.0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机后OI均降低;观察组脱机后30 min~1 h、1~2 h的OI(242.06±9.33)、(247.23±10.81)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66±9.30)、(146.87±6.6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PaCO_(2)降低,对照组脱机后PaCO_(2)先升高而后下降;观察组脱机后30 min~1 h、1~2 h的PaCO_(2)(37.29±0.88)、(37.17±1.03)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41.18±1.49)、(39.17±1.5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脱机后30 min~1 h、1~2 h相比,对照组RI增加率、OI降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的变化相对更低更平稳。两组患者脱机后30 min~1 h、1~2 h RI增加≥50%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1~2 h的RI增加≥100%的比例29.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30 min~1 h、1~2 h OI降低≥50%的比例4.00%、9.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机后30 min~1 h、1~2 h PaCO_(2)降低≥50%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RI、OI、PaCO_(2)对评估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能否成功拔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拔管成功者的RI、OI变化相对更加平稳,脱机后30 min~1 h的OI降低1/2及以上(≥50%)或(和)脱机后1~2 h的RI增加1倍及以上(≥100%)均不适宜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拔管评估 呼吸指数 氧合指数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2
作者 张成果 孙小玲 +6 位作者 黄萍 陶金 付逸超 卢山 张宁 刘才琪 孟芳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 目的:编制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为测量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的舒适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整合、焦点小组讨论,并参考既往量表,构建量表维度和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预调查形成初始量表。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最终选取28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包括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18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3,折半信度为0.841,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成人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舒适体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重症监护单元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状况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量表 信度 效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姚园场 胡长新 肖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6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6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换点的选择分为对照组43例,选择PIC确定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机,实验组43例选择PIC-W+SBT确定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值、PaCO_(2)、SaO_(2)显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aO_(2)值、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耐受性好,降低再次插管率、病死率,且在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控制窗 自主呼吸试验 序贯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神经刺激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辉密 屈小元 +2 位作者 张选国 魏姬 席莉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在提供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尤为显著,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1]指出,在机械通气24 h后,超过60%的患者可能面临...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在提供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尤为显著,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1]指出,在机械通气24 h后,超过60%的患者可能面临膈肌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刺激 机械通气 膈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武雪 徐思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醒在机械通气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在对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准确把握及严密监测上下功夫。本研究分别从ARDS患者的NIPPV治疗、ETI-MV治疗、NIPPV切换为ETI-MV的影响因素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等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胡菲菲 王芳 +2 位作者 王永妮 黄诗倪 明瑶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脱机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PROBAS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含44个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因子数量在3~21个之间,最常见的预测因子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纳入模型AUC范围为0.689~0.926。模型总体预测性能较好,但整体偏倚风险高。结论目前机械通气脱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较好,但由于多数研究未进行外部验证且结局指标的定义存在差异,因此模型的临床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机失败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胡小路 胡煜 +2 位作者 王倩 李平 刘河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 目的 探究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本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分别对应为对照组(n=40)、观察1组(n=40)、观察2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深度、临床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2组各时间点的浅镇静达标率及Dt浅镇静达标率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HR、RR、MAP、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时间点HR、RR、MAP、一次拔管.成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阶梯管理联合信息化识别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浅镇静达标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阶梯管理 信息化识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赵森伟 华明磊 高培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系统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 目的探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系统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H]。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20.54±2.27)次/min、心率(84.31±2.06)次/min较对照组的(26.53±3.16)、(95.47±5.46)次/min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O_(2)、SaO_(2)、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_(2)(91.36±4.62)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6.00±0.07)%、PaO_(2)/FiO_(2)(401.37±18.51)mm Hg较对照组的(82.43±5.03)mm Hg、(86.00±0.05)%、(382.66±18.63)mm Hg更高,PaCO_(2)(38.21±6.37)mm Hg较对照组的(49.05±6.54)mm Hg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不仅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气指标,还能改善肺部呼吸,临床疗效显著,可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泡灌洗 血气指标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维雪 刘洁琼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 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标准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时,给予标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标准化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艳秋 郭秀荣 +2 位作者 方娜娜 姜宇辉 张飞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回抽法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予以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胃肠超声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行营养治疗。观察两组反流、误吸、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其喂养中断率、达目标喂养时间及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反流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达目标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两组血清前清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GRV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率,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营养治疗 超声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康复效果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阳 王淑敏 +1 位作者 许琰 邵春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康复效果、创伤后成长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康复效果、创伤后成长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康复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呼吸指标(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康复情况、PTGI评分、SCSQ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干预前(P<0.01),氧合指数均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CSQ的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及PTGI的人生感悟、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ICU入住时长、机械通气时长短于对照组(P<0.01),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康复干预可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呼吸状态,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缩短康复进程,转变其应对疾病的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康复干预 重症 机械通气 康复效果 创伤后成长 应对方式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总结
12
作者 李墨 范玲 +1 位作者 贺琳晰 王思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队列研究2篇以及类实验性研究2篇。从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前期准备、照顾者培训、设备与安全、家庭护理技术、随访监测以及长期发展6个方面共形成28条证据。结论:儿童由医院过渡到家庭是一个烦琐、复杂的过程,临床应该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以及后续随访计划,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延长儿童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庭机械通气 长期机械通气 家庭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曾慧志 曾广志 +1 位作者 梅林 陈海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治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撤机成功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S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_(2)(73.03±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2.46±4.60)%高于对照组的(66.24±4.97)mm Hg、(85.18±3.79)%,PaCO_(2)(41.09±0.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98±0.63)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EV1(3.21±0.34)L、FVC(3.89±0.29)L、PEF(3.35±0.60)L/s高于对照组的(2.29±0.24)L、(2.74±0.21)L、(2.90±0.71)L/s(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7±1.21)、(8.70±1.53)、(12.33±1.82)d,比对照组的(11.46±1.77)、(11.46±1.77)、(18.64±2.35)d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NE、E、ATⅡ水平分别为(122.80±17.92)ng/ml、(94.52±8.52)ng/ml、(31.05±2.98)pg/ml,比对照组的(209.59±21.06)ng/ml、(164.45±11.67)ng/ml、(55.69±4.13)pg/ml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88.21±4.87)次/min、呼吸频率为(15.98±0.81)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70±6.13)、(19.59±1.25)次/min(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再次插管率2.33%(1/4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20.93%(9/43)(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改善,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撤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推广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组合式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梅 柳小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组合式吸痰管对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苏省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采用组合式吸... 目的研究组合式吸痰管对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苏省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采用组合式吸痰行口腔护理,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50例),分析两组患者改良菌斑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改良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合式吸痰管可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清洁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吸痰管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时机及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李燕玲 林乐 +4 位作者 梁莉莉 陈瑞康 王野 陈妙莲 李建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分析肺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时机及安全性,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长,将患者... 目的分析肺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时机及安全性,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长,将患者分为早期组(48 h内开始,n=121)和晚期组(48 h后开始,n=141)。所有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并根据个体情况实施阶段性肺康复治疗。观察指标包括ICU入住时长、总住院时长、医疗总费用、机械通气持续时长、28 d内生存率、镇静药物使用时机、升压药物使用时长、康复1周后的肌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组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医疗总费用、机械通气时长及镇静药物使用时长均低于晚期组。此外,早期组的28 d内生存率及康复后的肌力评分高于晚期组。安全性评价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医疗成本,并提高康复后肌力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早期干预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人机不同步自动检测算法综述
16
作者 张华青 王丽竹 +2 位作者 徐剑锋 向艳 张召才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该研究总结了患者与呼吸机非同步性(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自动识别技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在早期阶段,规则及阈值的设定方法依赖于呼吸机参数及波形的人为解析,虽然这类方法直观并易于操作,但在阈值设定和规则选择... 该研究总结了患者与呼吸机非同步性(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自动识别技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在早期阶段,规则及阈值的设定方法依赖于呼吸机参数及波形的人为解析,虽然这类方法直观并易于操作,但在阈值设定和规则选择上相对敏感,不能很好地适应患者状态的微小变动。随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开始出现并发展。这些技术通过算法自动提炼和学习数据特性,使PVA的检测更具鲁棒性和通用性。其中,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隐马尔可夫模型、卷积自编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都被成功地用于PVA的识别。尽管深度学习方法在特性提取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它们对标签数据的需求较大,可能会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强化学习与自监督学习的结合可能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算法的验证大多基于单一的数据集,未来对于跨数据集验证的需求将是一个重要且充满挑战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患者-呼吸机不同步 自动检测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案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对比
17
作者 张姗姗 丁婧 +1 位作者 秦好奇 张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40-3142,共3页
目的对比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方案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PHN患儿,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成两组,每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 目的对比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方案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PPHN患儿,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成两组,每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2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2 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下降,且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2 d后NT-proBNP、CK-M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频振荡通气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于PPHN患儿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机械通气 多巴酚丁胺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黄金凤 韦克 +1 位作者 刘俊福 陈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资料,从中选取常规机械通气麻醉方案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麻醉方案基础上应...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资料,从中选取常规机械通气麻醉方案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麻醉方案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5min、15min、30min、1h、2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_(2))、血压、心率、血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的变化情况,机械通气1d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及氧化炎性反应指标: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通气5min时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时观察组患者ET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后2h两组患者ETCO_(2)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2h时观察组患者SBP、DBP、心率、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时观察组患者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后2h两组患者ETCO_(2)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AaDO_(2)、RI、OI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d,两组患者AaDO_(2)与RI均低于本组通气前、OI均高于本组通气前,观察组患者AaDO_(2)与RI均低于对照组,OI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各项炎性与氧化反应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两组患者血清MDA、IL-8、CRP水平均低于本组通气前、SOD水平高于本组通气前,观察组患者血清MDA、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进一步维持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控制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炎性反应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重症监护室护士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现状
19
作者 杜小利 文丹 +1 位作者 胡莉霞 杨秀茹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2期958-962,共5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1月3日—2023年12月28日自行设计的ICU护士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调... 目的:调查四川省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1月3日—2023年12月28日自行设计的ICU护士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四川省7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ICU的14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四川省ICU护士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百分制得分分别为(64.52±15.34)分、(87.10±13.77)分、(77.40±17.37)分,合格率分别为60.77%,100.00%和86.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称和是否参加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培训是ICU护士雾化吸入治疗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积极,但理论知识相对较差,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知识、临床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重症监护室护士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曾丽云 罗春霞 邓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148-151,194,共5页
目的 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探究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提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 目的 通过随机试验设计,探究持续腹内压监测联合前馈控制理论在提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持续腹内压监测与前馈控制理论。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干预后第1、3、7、14天的腹内压变化情况、营养状态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以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7、14天,试验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良好耐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等耐受和不耐受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合持续的腹内压监测和前馈控制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在早期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化患者营养状态并减少营养缺乏的风险,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前馈控制理论 早期肠内营养耐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