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银 王静 +1 位作者 张明旭 秦晓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20-22,29,共4页
综述了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纳米材料 X射线衍射仪 机械-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在纳米储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培 刘博古 +2 位作者 张倩倩 陈海鹏 周仕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机械球磨法是纳米储氢材料制备和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的材料具有纳米化、合金化和非晶化等优良特性,储氢材料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机械球磨法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使其成为制备纳米储氢材料的理... 机械球磨法是纳米储氢材料制备和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的材料具有纳米化、合金化和非晶化等优良特性,储氢材料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机械球磨法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使其成为制备纳米储氢材料的理想方法之一。简要介绍了机械球磨法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机械球磨法在制备纳米储氢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影响机械球磨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机械球磨法在制备纳米储氢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储氢材料 纳米材料 助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HMX/HNS共/混晶炸药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毅 宋小兰 +1 位作者 赵珊珊 李凤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93.2nm的奥克托金/六硝基茋(HMX/HNS)纳米共/混晶炸药;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及DSC-IR分析了其热分解性能,并进行了机械感度测试。结...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93.2nm的奥克托金/六硝基茋(HMX/HNS)纳米共/混晶炸药;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及DSC-IR分析了其热分解性能,并进行了机械感度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炸药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度呈正态分布;机械球磨作用并未改变炸药原有的分子结构和表面元素,但XRD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的HMX/HNS有新晶相生成;HMX/HNS的热分解活化能为328.7kJ/mol,较原料HMX和HNS分别高45.09和125kJ/mol,说明HMX/HNS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HMX/HNS热分解的主要产物为CO2和N2O,并有少量的NO和H2O;特性落高(H50)大于90cm,摩擦感度爆炸百分比(P)为8%,机械感度低于HMX和HNS,显示HMX/HN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炸药 HMX/HNS 共/混晶炸药 热分解 机械球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添加Fe、Co及Al制备镁基储氢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燕莉 张旭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60,65,共4页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方式细化ZK60合金晶粒,再利用机械球磨法分别添加Fe、Co及Al制备了3种储氢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储氢特性测试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储氢材料的高周期吸/放氢性能及其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ZK60-Fe、ZK60-Co和...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方式细化ZK60合金晶粒,再利用机械球磨法分别添加Fe、Co及Al制备了3种储氢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储氢特性测试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储氢材料的高周期吸/放氢性能及其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ZK60-Fe、ZK60-Co和ZK60-Al的吸氢速率均随着吸/放氢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其中ZK60-Al的吸氢速率增大最快,第200次吸/放氢循环的5min内吸氢量接近60min内总的吸氢量;随着吸/放氢循环次数增加,储氢材料中会生成MgH2而导致储氢量递减,其中ZK60-Fe吸氢量递减速率减缓最快,仅吸/放氢循环了50次就开始减缓;这3种储氢材料经多次吸/放氢循环后均会出现微粉化,微粉化增多和吸氢量减少主要发生在循环吸/放氢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储氢材料 等通道转角挤压 机械球磨法 循环吸/放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WO_3粉及球磨参数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本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3-35,共3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WO3陶瓷粉末,系统研究了球磨参数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法可以制取纯度较高的WO3细粉;球磨时间和球料比以颗粒尺寸趋于稳定的范围为佳,盲目延长时间、增大球料比起不到细化作用,相反会增加WC杂质...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WO3陶瓷粉末,系统研究了球磨参数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法可以制取纯度较高的WO3细粉;球磨时间和球料比以颗粒尺寸趋于稳定的范围为佳,盲目延长时间、增大球料比起不到细化作用,相反会增加WC杂质的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陶瓷 纳米粉末 机械球磨法 球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控制剂对机械球磨法制备壳聚糖微细粉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传杰 颜超 +2 位作者 刘云 崔莉 朱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60,共7页
分别以蒸馏水、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壳聚糖微细粉体,研究过程控制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其产率、粒径分布、微观形貌、黏均分子量、化学结构、结晶结构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效果最好,... 分别以蒸馏水、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壳聚糖微细粉体,研究过程控制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其产率、粒径分布、微观形貌、黏均分子量、化学结构、结晶结构以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效果最好,当乙醇用量为0.75mL/g时,壳聚糖粉体的产率最高,从25%提高到94.7%,而且得到的壳聚糖粉体的粒径分布集中,D50为824nm,D90为1629nm。采用乙醇为过程控制剂制备的壳聚糖微细粉体未发生衍生化反应,但是其黏均分子量下降了23%,结晶结构受到部分破坏,热稳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细粉体 机械球磨法 过程控制剂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复相Nd_2Fe_(14)B/α-Fe永磁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磁性能
7
作者 石刚 王尔德 +1 位作者 胡连喜 郭斌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278,共6页
通过在氩气保护下对成分为Nd8Fe86B6(原子数比)铸态合金机械球磨,随后进行真空晶化处理,制备了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分析方法研究... 通过在氩气保护下对成分为Nd8Fe86B6(原子数比)铸态合金机械球磨,随后进行真空晶化处理,制备了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及晶化处理温度对Nd8Fe86B6合金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Nd2Fe14B相及α-Fe的晶粒尺寸迅速减小,球磨25 h后粉末由一些晶粒尺寸约为10 nm的Nd2Fe14B/α-Fe复相组织以及非晶相组成,非晶相通过随后的晶化处理可转变成Nd2Fe14B/α-Fe复相组织。球磨及晶化处理工艺参数对Nd8Fe86B6合金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优化球磨以及晶化处理工艺,可制备出较高性能的粘结磁体。球磨25 h,在700℃下晶化处理30 min,获得Nd8Fe86B6磁体最佳磁性能为:Br=0.63 T;Hci=449 kA/m;(BH)max=62 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晶化处理 Nd2Fe14B/α—Fe纳米复合 Nd8Fe86B6合金 磁性能 ND2FE14B 机械球磨法 复相组织 微观组织 永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CL-20/HMX共晶炸药及其表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珊珊 宋小兰 +4 位作者 王毅 刘双 张俊 张诗敏 冯凯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在磨球直径为0.3 mm条件下,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1.6 nm的CL-20/HMX共晶炸药。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Raman)、红外(IR)以及撞击感度试验对CL-20/HMX样品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样品的微观... 在磨球直径为0.3 mm条件下,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1.6 nm的CL-20/HMX共晶炸药。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Raman)、红外(IR)以及撞击感度试验对CL-20/HMX样品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球磨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度呈正态分布;机械球磨作用并没有改变原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但XRD测试表明,球磨后的CL-20/HMX有新的晶相生成,拉曼和IR测试表明CL-20/HMX部分衍射峰发生偏移的原因是产生了C—H…O氢键。CL-20/HMX共晶的撞击感度较原料和CL-20/HMX共混物均降低了,在5 kg落锤下的特性落高H50为32.6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球 共晶 机械球磨法 撞击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法在稀土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昝苗苗 何志宏 +2 位作者 曾昕鸣 陈金发 肖燕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稀土材料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机械球磨法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该方法在超细稀土氧化物粉体、稀土功能材料以及稀土合金化材料制备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对该技术在稀土材料的制备领域进行了展望,指... 稀土材料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机械球磨法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该方法在超细稀土氧化物粉体、稀土功能材料以及稀土合金化材料制备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对该技术在稀土材料的制备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机械球磨法在稀土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稀土材料 超细粉体 稀土功能粉体 稀土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S基含能复合微粒的机械球磨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宏彪 叶宝云 +6 位作者 李敏杰 冯宸赫 王轶楷 耿浩瑞 谭凯鑫 安崇伟 王晶禹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0,共6页
为了得到高能钝感炸药,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2种六硝基芪(HNS)基复合炸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并测试了其机械感度;采用EXP... 为了得到高能钝感炸药,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2种六硝基芪(HNS)基复合炸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并测试了其机械感度;采用EXPLO5软件计算了其爆轰参数。结果表明,球磨后复合炸药微粒的表观形貌呈类球形,颗粒大小符合正态分布,晶型保持稳定,HNS/CL-20复合微粒的活化能较原料CL-20和HNS分别提高了37.71kJ/mol和60.05kJ/mol,说明HNS/CL-20复合微粒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机械球磨法制备的HNS/CL-20和HNS/HMX复合微粒的临界撞击能量较原料CL-20和HMX分别提高了1.75J和0.25J,临界摩擦能量较原料CL-20和HMX分别提高了96N和180N,表明摩擦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机械球磨法 六硝基芪 HNS CL-20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球磨法的钛系储氢合金性能优化
11
作者 徐睿 程涛 +1 位作者 李朝宇 荣峻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针对传统钛系储氢合金(TM)储氢量低、成分分布不均、易氧化等问题,采用机械球磨法向钛系储氢合金中引入多种单质金属(Co,Ni,V,Cu,Mg)进行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荧光光谱(SEM-EDX)、X射线衍射光谱(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 针对传统钛系储氢合金(TM)储氢量低、成分分布不均、易氧化等问题,采用机械球磨法向钛系储氢合金中引入多种单质金属(Co,Ni,V,Cu,Mg)进行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荧光光谱(SEM-EDX)、X射线衍射光谱(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以及储氢动力学性能测试和氧毒化试验,表征了制备改性合金材料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分布、晶相结构、表层和体相元素含量、材料储氢能力和储氢速率、改性金属赋存化学状态以及改性金属对TM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改性使合金的最大储氢量(w,下同)明显提高,从1.70%提高至2.15%;Co改性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储氢速率,使其30 min储氢量从1.67%增加至1.71%;Co的引入同时增强了合金的抗氧中毒能力,使合金氧毒化后的最大储氢量下降率从41.8%降为1.74%。改性合金引入的Co主要分布在材料表面层,不但能替代储氢活性位点优先氧化而减少其氧化比例,而且能形成致密氧化层,抑制氧从表面层向体相扩散,从而保护了体相的储氢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储存 钛系储氢合金 掺杂金属元素 机械球磨法 抗氧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方法在表面薄膜涂层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立甲 查五生 +1 位作者 吴开霞 吕先竞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介绍了机械球磨法的最新应用——机械球磨涂覆技术(MCT)。对其工艺理论、球磨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机械球磨涂覆技术在机械镀层和在球磨介质上制备薄膜材料领域的应用,讨论了机械涂覆技术在涂层制备中表现出的优势和存在的... 介绍了机械球磨法的最新应用——机械球磨涂覆技术(MCT)。对其工艺理论、球磨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机械球磨涂覆技术在机械镀层和在球磨介质上制备薄膜材料领域的应用,讨论了机械涂覆技术在涂层制备中表现出的优势和存在的弊端。基于研究现状,展望了该技术的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涂覆 机械球磨法 薄膜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球磨法制备超细铜锌粉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拉俊 刘毅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本文将热喷涂法与机械球磨法相结合 ,提出一种新的超细铜锌粉末的制备方法。讨论了热喷涂工艺参数、球磨时间、球磨助剂、热处理条件对粉末性质的影响 ,并采用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筛分法对粉末的粒度、形貌、成分等进行了分析 ,... 本文将热喷涂法与机械球磨法相结合 ,提出一种新的超细铜锌粉末的制备方法。讨论了热喷涂工艺参数、球磨时间、球磨助剂、热处理条件对粉末性质的影响 ,并采用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筛分法对粉末的粒度、形貌、成分等进行了分析 ,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粒度为 2 0 0~ 5 0 0nm的超细铜锌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机械球磨法 超细铜锌粉 粉末性质 表面导电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表面包覆CoOOH的氢氧化镍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峰 李顺阳 夏同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6-18,共3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直接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包覆CoOOH,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CoOOH呈条状,均匀聚集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同时保持了β-Ni(OH)2的结构.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表明,... 采用机械球磨法直接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包覆CoOOH,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其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CoOOH呈条状,均匀聚集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同时保持了β-Ni(OH)2的结构.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表明,与混合加入CoO的镍电极相比,表面包覆CoOOH能有效提高镍电极反应活性,改善其大电流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机械球磨法 羟基氧化钴 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坤 罗运军 +2 位作者 李国平 王鲁 郑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分别采用超声共混法、机械球磨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l/Fe2O3纳米铝热剂。研究了3种制备方法对纳米铝热剂晶型、平均粒径、形貌、比表面积和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共混法只能使两组分简单地混合在一起;机械球磨法通过机械作... 分别采用超声共混法、机械球磨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l/Fe2O3纳米铝热剂。研究了3种制备方法对纳米铝热剂晶型、平均粒径、形貌、比表面积和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共混法只能使两组分简单地混合在一起;机械球磨法通过机械作用力使两组分混合均匀,但部分Al颗粒破裂,平均粒径减小;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2O3凝胶均匀包裹着Al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Al/Fe2O3纳米铝热剂,有效地保护了Al颗粒,同时纳米铝热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固—固反应放热量为896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纳米铝热剂 铝热反应 超声共混 机械球磨法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法制备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凌 范彦涛 +2 位作者 王晓敏 李天保 许并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8-268,共1页
关键词 纳米洋葱状富勒烯 制备方 CVD 化学气相沉积 真空热处理 直流电弧 高能电子束 机械球磨法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Zn-CoDMC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琥珀酸酐的三元共聚反应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祺东 石佳 +7 位作者 宋煌旺 赵洁 颜慧琼 王向辉 史载锋 韩艾龙 林强 朱林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5-180,共6页
通过添加不同的共聚络合剂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聚四氢呋喃(PTMEG)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PEG-PPG-PEG),以快速高效的球磨法合成了Zn-Co双金属催化剂(DMC)体系。采用红外(IR)、元素分析(EA)、扫描电镜(SEM)和多晶X射... 通过添加不同的共聚络合剂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聚四氢呋喃(PTMEG)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PEG-PPG-PEG),以快速高效的球磨法合成了Zn-Co双金属催化剂(DMC)体系。采用红外(IR)、元素分析(EA)、扫描电镜(SEM)和多晶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征Zn-Co DMC的结构和形貌。在此基础上,证明了Zn-Co DMC有效地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琥珀酸酐的三元共聚反应,并通过IR、核磁共振谱(1 H NMR和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中,添加了共聚络合剂的DM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且聚合物含量较高。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琥珀酸酐(PPCSA)的数均分子量可达到2.2~3.9K,分子量分布指数PDI较窄为1.05~1.08。在聚合物分子链中引入丁二酰基致使PPCSA的热分解温度相比PPC提高了60.9~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双金属氰催化剂 琥珀酸酐 机械球磨法 三元共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辅助海藻酸钠降解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其产物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正月 李东泽 +5 位作者 孙秀英 蔡沛文 廖雨青 陈秀琼 颜慧琼 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了促进海藻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采用机械球磨法辅助海藻酸钠(SA)的降解,以获得低分子量SA。以降解SA的质均分子量(M_(W))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考察球磨时间、CuCl_(2)浓度和溶液pH值对响应值的影响,进而采用凝胶... 为了促进海藻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采用机械球磨法辅助海藻酸钠(SA)的降解,以获得低分子量SA。以降解SA的质均分子量(M_(W))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考察球磨时间、CuCl_(2)浓度和溶液pH值对响应值的影响,进而采用凝胶色谱仪(GPC)、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降解S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响应值与三因素关系对二次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试验范围内,该数学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预测最佳工艺参数为:球磨时间94.38 min、CuCl_(2)浓度4.00 mmol/L、溶液pH值1.43。同时,对降解SA的结构和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在H_(2)O_(2)的强氧化作用和金属铜离子的配位作用下,SA分子链发生裂解,分子量降低,分子内氢键遭受破坏,作用力减弱,使得部分分子骨架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分子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海藻酸盐 降解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双金属氰催化剂催化CO_2/环氧丙烷/四氯苯酐三元共聚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佳 宋煌旺 +4 位作者 朱祺东 林强 朱林华 刘英豪 钟万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9-664,共6页
由于共聚配合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双金属氰催化剂(DMC)的催化活性,因此本文通过加入不同的共聚配合剂,采用绿色高效的机械球磨法制备了Zn-Co DMC催化剂体系,然后将DMC用于制备CO2、环氧丙烷和四氯苯酐(THPA)的三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四... 由于共聚配合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双金属氰催化剂(DMC)的催化活性,因此本文通过加入不同的共聚配合剂,采用绿色高效的机械球磨法制备了Zn-Co DMC催化剂体系,然后将DMC用于制备CO2、环氧丙烷和四氯苯酐(THPA)的三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四氯苯酐(PPCP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多晶X射线衍射(XRD)、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催化剂和PPCPA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配合剂辅助球磨Zn-Co DMC催化聚合反应转化数25.67~141.80,PPCPA数均相对分子量2.21×10~3~3.15×10~3,多分散指数1.04~1.24,呈现窄分布。PPCPA的热稳定性要高于聚碳酸亚丙酯(PPC),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Zn-Co双金属催化剂 共聚络合剂 四氯苯酐 三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季铵盐类多孔材料的合成及氨气吸附性能
20
作者 杨玉婷 丛明晓 +1 位作者 景晓飞 刘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氨气是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开发高效的氨气吸附材料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选用4,4′-联吡啶、α,α′-二溴-对二甲苯和1,2,4,5-四(溴甲基)苯作为构筑单元,利用无需催化剂且操作简便的季铵化反应,原位合成了具有路易斯酸活性位点... 氨气是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开发高效的氨气吸附材料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选用4,4′-联吡啶、α,α′-二溴-对二甲苯和1,2,4,5-四(溴甲基)苯作为构筑单元,利用无需催化剂且操作简便的季铵化反应,原位合成了具有路易斯酸活性位点的多孔材料PAF-C1和PAF-C2.得益于骨架中路易斯酸位点的存在,这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氨气吸附性能.其中,PAF-C2骨架中含有更多的路易斯酸位点,因此具备更优异的氨气吸附性能,在298 K和1×10^(5)Pa条件下其氨气吸附量可达5.5 mmol/g.此外,探究了材料的合成条件(温度、溶剂和保护气体)、原料用量及合成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不同反应条件制备的材料均保持优良的氨气吸附性能,从而使实现工业化合成高效氨气吸附材料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季铵化反应 路易斯酸位点 机械球磨法 氨气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