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研究
1
作者 何荣军 田淑杰 +2 位作者 朱洲谊 刘世柱 孙培龙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3-772,共10页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分析硬脂酸淀粉酯的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60℃、球磨时间60 min、球磨转速400 r·min^(-1)、酸粉比0.8∶1,所制备的硬脂酸淀粉酯取代度为0.0445。改性淀粉形成了酯羰基,晶体结构被破坏,结晶度降低,糊化温度降低,黏度和疏水性提高。本研究可为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淀粉基材料的改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机械化学法 硬脂酸 结构特征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泡腾-机械化学法提取竹叶中七种酚类成分
2
作者 高赫然 张道褀 +1 位作者 王进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毛竹叶为原料,采用原位泡腾-机械化学(SEMC)法提取7种酚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利用高分辨质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中7种供试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子... 以毛竹叶为原料,采用原位泡腾-机械化学(SEMC)法提取7种酚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利用高分辨质谱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中7种供试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研磨前后竹叶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研磨时间180 s、提取时间180 s、碳酸氢钠150 mg、液料比12∶1(mL∶g)。在优化条件下,毛竹叶和毛竹实生苗叶中7种供试酚类成分的提取总得率分别为6.00和7.12 mg/g。机械研磨可以使大颗粒样品变为小尺寸颗粒,造成细胞结构破坏,促进酚类物质的释放。本研究建立的原位泡腾-机械化学法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优于传统冷浸(CME)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UAE)法,适合于竹叶样品中主要酚类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酚酸 机械化学法 泡腾 提取工艺 竹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分相联用机械化学法脱除废旧含铅玻璃中重金属铅
3
作者 邢明飞 吴小芳 +1 位作者 刘元杰 赵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111,共8页
传统分相法采用热酸浸提工艺脱除CRT锥玻璃分相产物中重金属铅,酸浸过程强酸消耗量大,废酸无法回用,易引发酸污染。目的 为了绿色、高效回收CRT锥玻璃分相产物中重金属铅,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浸提剂,通过机械化学法研究锥... 传统分相法采用热酸浸提工艺脱除CRT锥玻璃分相产物中重金属铅,酸浸过程强酸消耗量大,废酸无法回用,易引发酸污染。目的 为了绿色、高效回收CRT锥玻璃分相产物中重金属铅,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浸提剂,通过机械化学法研究锥玻璃中重金属在快速分相和机械活化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影响重金属脱除率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 结果表明:在分相处理过程中锥玻璃所含Pb,K,Ca等元素主要富集在呈连通结构的富B_(2)O_(3)相中。在随后湿法球磨浸提过程中,分相产物中富B_(2)O_(3)相在机械活化作用下快速溶解到水中,同时富B_(2)O_(3)相中所含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可溶络合物,且可从分相产物中脱除。锥玻璃所含Pb,K,Ca等金属脱除率随EDTA添加量增大、球磨转速提高、球磨时间延长等不断提升,但随液固比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EDTA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80%,球磨转速500 rpm,液固比0.8时,球磨处理30 min,分相产物中Pb,K,Ca,Al脱除率分别达到98.79%,94.92%,95.17%,65.71%,获得SiO_(2)质量分数超过92%的高硅氧玻璃粉末。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含重金属玻璃绿色、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锥玻璃 玻璃分相 机械化学法 铅回收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及其吸附苯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玉洁 苗晋朋 +4 位作者 孙雪娇 肖静 夏启斌 奚红霞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3-799,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新兴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研究出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和活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方法对于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机械化学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并提出采用乙醇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活化和纯化,讨论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新兴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研究出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和活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方法对于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机械化学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并提出采用乙醇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活化和纯化,讨论不同溶剂(氯仿、乙醇)活化对合成的HKUST-1的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水热法合成时间(24 h),无溶剂机械化学法反应时间缩短为30 min;活化溶剂对HKUST-1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较大的影响,乙醇比氯仿更容易置换出HKUST-1孔道中残留的前驱物,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乙醇活化得到的HKUST-1比表面积高达1442.7 m2·g-1。在298 K、8 k Pa条件下,乙醇活化得到的HKUST-1对苯的吸附容量高达6.90 mmol·g-1,比氯仿活化和水热法合成的HKUST-1对苯的吸附量高约25%,而且高于同等温度压力条件下活性炭、碳分子筛、沸石等常规吸附剂对苯的平衡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HKUST-1 活化 吸附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N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金淑 邢朋飞 +1 位作者 李莉莉 周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3-637,共5页
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N掺杂纳米TiO_2粉末,对所获得的N掺杂TiO_2粉末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六次甲基四胺(HMT)为N源,将原料TiO_2和HMT混合物经过高能球磨处理后,合成的N掺杂TiO_2主要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相,与原料相... 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N掺杂纳米TiO_2粉末,对所获得的N掺杂TiO_2粉末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六次甲基四胺(HMT)为N源,将原料TiO_2和HMT混合物经过高能球磨处理后,合成的N掺杂TiO_2主要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相,与原料相比具有小的晶粒度和大的比表面积,对波长大于400nm的可见光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其吸收边红移至5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杂 机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合成纳米ZnO粉体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元华 翟俊宜 +2 位作者 王海峰 蔡宁 南策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3-676,共4页
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单相ZnO粉体,XRD分析结果表明,ZnSO_4/NaOH(mol比)在1/2.1~1/3.0之间均可合成ZnO粒子,ZnO产率在ZnSO_4/NaOH为1/2.5时最大,TEM分析表明,ZnO粒子的粒径在40~80nm范围,对于反应机理,认为是固-固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的... 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单相ZnO粉体,XRD分析结果表明,ZnSO_4/NaOH(mol比)在1/2.1~1/3.0之间均可合成ZnO粒子,ZnO产率在ZnSO_4/NaOH为1/2.5时最大,TEM分析表明,ZnO粒子的粒径在40~80nm范围,对于反应机理,认为是固-固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的热,使Zn(OH)_2直接转化为ZnO粒子,光吸收性能表明,纳米ZnO粉体的紫外吸收性能(200~400nm)较普通ZnO粉体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纳米ZNO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ZrO_2纳米粉体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连水 张林 +3 位作者 陈萍华 周雪珍 赵夫健 李永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3-1446,共4页
以ZrOCl_2·8H_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ZrO_2纳米粉体。研究了前驱体不同处理方法对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经500℃煅烧后出现t-Z... 以ZrOCl_2·8H_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ZrO_2纳米粉体。研究了前驱体不同处理方法对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经500℃煅烧后出现t-ZrO_2,且随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型逐渐完整。采用机械化学法可制备分散均匀、粒径为10 nm的ZrO_2粉体,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是先将前驱体500℃煅烧后再将NaCl洗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机械化学法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ZnO纳米粉体制备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廉舒 黄炎 +1 位作者 史桂梅 李英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3期278-280,299,共4页
以ZnSO4.7H2O与NaOH为反应初始材料,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NaCl作稀释剂,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ZnO.纳米ZnO粒子的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了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粒子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紫外谱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ZnO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很... 以ZnSO4.7H2O与NaOH为反应初始材料,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NaCl作稀释剂,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ZnO.纳米ZnO粒子的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了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粒子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紫外谱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ZnO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峰,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其吸收峰在峰宽、峰位及强度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对称的变化.此方法也可以用来合成其它氧化物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氧化锌 透射电镜 纳米粒子 可见-紫外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铌镁酸铅机械化学法低温快速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皓 陈诚 +1 位作者 蒋丹宇 李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1-545,共5页
采用一种新型螺杆研磨机,以氧化物为原料,仅需3h的研磨,即可得到钙钛矿相结构的纳米铌镁酸铅(PMN)粉体.并研究了原料粉质量、研磨功率、研磨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于合成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提高研磨功率,可以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物纯... 采用一种新型螺杆研磨机,以氧化物为原料,仅需3h的研磨,即可得到钙钛矿相结构的纳米铌镁酸铅(PMN)粉体.并研究了原料粉质量、研磨功率、研磨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于合成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提高研磨功率,可以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物纯度、减小粉体粒径.通过原料交叉反应实验,确定剪切力机械化学法合成铌镁酸铅的反应机理为:MgO与Nb2O5反应生成MgNb2O6,然后与PbO反应获得铌镁酸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铌镁酸铅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降解2,4,6-三氯苯酚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虹 陈洪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以金属氧化物为磨料,在常温常压,行星式球磨机转速500r/min条件下,通过机械化学法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用气相色谱测定产物中剩余TCP含量,电位滴定法测定各反应阶段产物中游离氯离子含量,X射线衍射仪检测各金属氧化物磨料的晶粒尺... 以金属氧化物为磨料,在常温常压,行星式球磨机转速500r/min条件下,通过机械化学法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用气相色谱测定产物中剩余TCP含量,电位滴定法测定各反应阶段产物中游离氯离子含量,X射线衍射仪检测各金属氧化物磨料的晶粒尺寸和形状。结果表明磨料对TCP的摩尔配比越大,TCP降解率越高,当MgO与TCP摩尔配比为80:1时,TCP降解率达98.36%;6h后游离氯离子含量占投料TCP中总氯含量的76%,有>2/3的有机氯已转化为无机氯;不同磨料中,碱土金属氧化物对TCP降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氯苯酚 降解 机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降解聚氯乙烯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雪 张承龙 +4 位作者 杨义晨 李英顺 苑文仪 白建峰 王景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0-193,210,共5页
目前,废旧聚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该工作对聚氯乙烯的机械化学法降解影响因素(球料比、转速、脱氯时间、质量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球磨产物进行了SEM、XRD、IR检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球磨转速为550 r/m... 目前,废旧聚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该工作对聚氯乙烯的机械化学法降解影响因素(球料比、转速、脱氯时间、质量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球磨产物进行了SEM、XRD、IR检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球磨转速为550 r/min,球料比为35,CaO、PVC、SiO_2的质量比为14∶1∶1时,球磨1 h后聚氯乙烯的脱氯率即可达到100%左右。PVC在球磨过程中发生断链与氧化反应,长链逐渐断裂形成短链,并最终形成小分子物质,并随着球磨时间增加而逐渐碳化;氯离子可能以无定形形态存在;球磨过程中PVC上的C—Cl键断裂,Cl从PVC上脱除下来,从有机Cl转化为无机Cl,从而达到脱氯除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机械化学法 脱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有机物机械化学法脱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雪 张承龙 +3 位作者 苑文仪 白建峰 王景伟 李英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难降解含氯有机物的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难点,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降解技术是目前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以含氯有机物四氯苯醌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机械化学法(球磨)对其进行脱氯降解试验,研究了四氯苯醌的脱氯速率与还原剂种类... 难降解含氯有机物的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难点,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降解技术是目前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以含氯有机物四氯苯醌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机械化学法(球磨)对其进行脱氯降解试验,研究了四氯苯醌的脱氯速率与还原剂种类(铁酸锌、烟尘、锌粉、石灰)及添加比例、球磨时间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石灰作为还原剂脱氯效果最好,当四氯苯醌与石灰质量比为1∶11、球磨时间为4h时,其脱氯率接近100%。通过对球磨产物进行XRD、IR、GC-MS分析,结果发现球磨后产物大部分是CaO和Ca(OH)2,氯从四氯苯醌上脱除并形成了碳氢键,氯离子可能以无定形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苯醌 机械化学法 脱氯试验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含氢硅油机械化学法改性SiO_2粉体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亚 陈洪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8,83,共4页
以含氢硅油为改性剂,用机械化学法对Si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接触角和TGI、R、TEM等手段表征改性效果,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磨机转速、球料比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可以将含氢硅油负载到SiO2表面,... 以含氢硅油为改性剂,用机械化学法对Si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接触角和TGI、R、TEM等手段表征改性效果,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磨机转速、球料比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可以将含氢硅油负载到SiO2表面,负载机制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改性剂用量50%、改性时间3 h、磨机转速300 r.min-1、球料比20条件下改性后SiO2的时接触角可达150.58°,改性后的SiO2粉体颗粒呈现较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含氢硅油 机械化学法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合成二氧化锡纳米晶(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敖伟琴 李均钦 杨华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机械化学法,以SnCl2、Na2CO3为反应物,以NaCl为稀释剂合成SnO2纳米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制备的SnO2纳米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球磨时间、稀释剂的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SnO2纳米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球磨时间和稀释剂... 采用机械化学法,以SnCl2、Na2CO3为反应物,以NaCl为稀释剂合成SnO2纳米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制备的SnO2纳米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球磨时间、稀释剂的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SnO2纳米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球磨时间和稀释剂的用量可以有效降低SnO2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利用该法制备的SnO2纳米晶粒径均匀,较优条件下晶粒尺寸可达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二氧化锡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Mg-Al-CO_3 LDHs及其合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洪波 徐冰 +1 位作者 边令喜 高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9-833,共5页
采用XRD、SEM、FT-IR和TG-DTA等,研究了机械化学法合成了Mg-Al-CO3LDHs的反应机理。合成以Mg(OH)2,Al(OH)3和NaHCO3为原料,分为机械活化和水洗两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机械活化反应体系晶粒尺寸减小、晶格缺陷增加,转变为无定形态,... 采用XRD、SEM、FT-IR和TG-DTA等,研究了机械化学法合成了Mg-Al-CO3LDHs的反应机理。合成以Mg(OH)2,Al(OH)3和NaHCO3为原料,分为机械活化和水洗两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机械活化反应体系晶粒尺寸减小、晶格缺陷增加,转变为无定形态,使体系内能增加。在水洗处理过程中由于扩散系数的增加,使反应顺利进行。晶体形成经历了机械活化和扩散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水滑石 机械化学法 活化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合成纳米氧化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伟刚 崔学民 陈拥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4-277,共4页
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纳米ZnO粉体,利用DTS,XRD。FTIR。TEM等检测手段对纳米ZnO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AA—NH。分散处理的ZnO粉体的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范围窄,在60-80nm范围之间;XRD分析确认本实验所得粉体为纤锌矿结构... 采用机械化学法合成了纳米ZnO粉体,利用DTS,XRD。FTIR。TEM等检测手段对纳米ZnO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AA—NH。分散处理的ZnO粉体的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范围窄,在60-80nm范围之间;XRD分析确认本实验所得粉体为纤锌矿结构的六方相ZnO。其纯度高,结晶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PAA—NH4 纳米ZNO XRD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提取荷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梦祥 郭珊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25-5828,共4页
试验以荷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荷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溶剂,以Na2CO3/Na2B4O7(1∶2,m/m)为助剂,助剂用量(占物料干重)... 试验以荷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荷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溶剂,以Na2CO3/Na2B4O7(1∶2,m/m)为助剂,助剂用量(占物料干重)为18%,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时间为25min,提取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荷叶总黄酮提取率较乙醇法提高了61.1%。机械化学提取法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无需有机溶剂、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提取荷叶总黄酮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荷叶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合成多配体MOF填料用于高效CO_(2)分离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新 乔志华 +2 位作者 孙玉绣 郭翔宇 仲崇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6,25,共7页
以ZIF-8为母体材料通过机械化学手段引入苯并咪唑(Bim)和咪唑-2-甲醛(Ica)两种配体,得到多配体的MOF材料ZIF-8-Bim-Ica.与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混合制得混合基质膜(MMMs).利用XRD、FT-IR、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确定了ZIF-8-Bim-Ica的... 以ZIF-8为母体材料通过机械化学手段引入苯并咪唑(Bim)和咪唑-2-甲醛(Ica)两种配体,得到多配体的MOF材料ZIF-8-Bim-Ica.与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混合制得混合基质膜(MMMs).利用XRD、FT-IR、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确定了ZIF-8-Bim-Ica的化学结构,利用SEM对混合基质膜的断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Bim和Ica配体后,ZIF-8的结构没有被破坏,ZIF-8-Bim-Ica颗粒均匀分散于Pebax聚合物中.加入ZIF-8-Bim-Ica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通量和对CO_(2)/CH_(4)的选择性.与纯膜相比,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通量可达269.3Barrer,提高了29.3%,CO_(2)/CH_(4)的选择性由18.5提高到43.8,并且膜性能至少可保持40h的稳定性.由本方法制备的ZIF-8-Bim-Ica/Pebax混合基质膜对CO_(2)的选择性较高,在CO_(2)气体分离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法 ZIF-8-Bim-Ica 多配体 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超级电容器材料MnO_2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莹 张伟 刘开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1-443,共3页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MnO2粉末,用XRD、SEM和BET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研究,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产物为微米级(5~10μm)的单相弱结晶α-MnO2,比表面积为241m2/g。MnO2电极比电容下降...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MnO2粉末,用XRD、SEM和BET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研究,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产物为微米级(5~10μm)的单相弱结晶α-MnO2,比表面积为241m2/g。MnO2电极比电容下降的原因有两种:前60次循环中,是双电层不稳定引起的;经过780次循环后,是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生成引起的。MnO2电极在200mA/g和500mA/g的电流下,首次循环的比电容分别为524F/g和404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二氧化锰(MnO2) 机械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降解甲基红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虹 陈洪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甲基红分解为探针反应,以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磨料,研究了球磨速度、球磨时间、投料比等因素对甲基红分解的影响.将甲基红质量分数为2.5%和0.25%的MgO、CaO磨料分别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共磨,诱发其发生化学降解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 以甲基红分解为探针反应,以碱土金属氧化物为主要磨料,研究了球磨速度、球磨时间、投料比等因素对甲基红分解的影响.将甲基红质量分数为2.5%和0.25%的MgO、CaO磨料分别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共磨,诱发其发生化学降解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剩余甲基红质量分数.分析表明:甲基红初始浓度越低,降解率越高;随着转速和时间的增加,降解率不断提高,6 h后球磨甲基红质量分数为0.25%的MgO、CaO磨料,降解率分别可达78%和65%;此外,添加TiO2和(NH4)2S2O8,分别利用其热催化效应和氧化性可提高甲基红的降解程度,最高降解率可达91%.利用气-质连用检测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甲基红降解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红 降解 机械化学法 MGO C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