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共混制备ABS/PANI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政 闫善涛 +1 位作者 李瑞琦 陈征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PANI),并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电学性能优良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PANI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PANI含量、偶联剂、混合条件等因素对PANI分散性及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PANI),并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电学性能优良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PANI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PANI含量、偶联剂、混合条件等因素对PANI分散性及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SZ-82数字式四探针测试电导率分析得出PANI在ABS中的逾渗阈值约为40%,混炼4次后消除团聚,相对于PANI添加20%的偶联剂导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I ABS 机械共混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共混中的力化学反应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孝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63-67,共5页
机械共混是塑料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机械共混过程中主要的力化学过程及其对共混改性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根据不同共混体系的特征及各种力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条件,以期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
关键词 机械共混 力化学反应 改性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加工理论在聚合物机械共混过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石海 盛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66,共3页
应用矿物加工理论对聚合物机械共混过程中的结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分散相粒径与共混时间在双对数坐标中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矿物加工理论对聚合物机械共混过程中宏观粒子的分散动力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 矿物加工理论 聚合物 机械共混 宏观粒子 分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M/MVQ的共混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纯清 张巧莲 刘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2,共4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EPDM/MVQ)并用的配方和工艺对共混胶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从并用MVQ改性来提高EPDM耐热性方面考虑,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以过氧化物DCP硫化为主,加少量硫磺或N,N-间... 采用机械共混法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EPDM/MVQ)并用的配方和工艺对共混胶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从并用MVQ改性来提高EPDM耐热性方面考虑,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以过氧化物DCP硫化为主,加少量硫磺或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HVA-2)有助于二者的共硫化;填充高耐磨炭黑同时并用部分快压出炉炭黑综合性能较好;防老剂RD和MB能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通过分别制备二者的母炼胶进行混炼,并加入少量硅烷偶联剂改善了两者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机械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运生 史铁钧 张志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采用 DSC、TGA、DMA等现代分析技术 ,研究了 CPE/AS机械共混物与 CPE接枝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 ( Tg) ,受热分解状态以及内耗。实验结果表明 ,CPE、AN与 St三元接枝共聚物中有接枝成分存在 ,呈微相分离的结构 ,相间作用力较强 ,接枝物分... 采用 DSC、TGA、DMA等现代分析技术 ,研究了 CPE/AS机械共混物与 CPE接枝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 ( Tg) ,受热分解状态以及内耗。实验结果表明 ,CPE、AN与 St三元接枝共聚物中有接枝成分存在 ,呈微相分离的结构 ,相间作用力较强 ,接枝物分离所得橡胶相和塑料相与其原组分相比 ,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升高 .而 CPE/AS机械共混物中 ,相间作用力弱 ,呈相分离状态 ,共混物中各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原组分相比无变化。CPE接枝共聚物热分解速率与内耗小于机械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接枝聚物 热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研究 相结构 相容性 机械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的绝热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忠强 武德珍 +2 位作者 齐胜利 金日光 吴战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硅橡胶共混改性,制备了硅橡胶/EPDM。对其烧蚀、力学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EPDM的线烧蚀率随EPDM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当硅橡胶/EPDM为60/40时,由于材料烧蚀后表层形成了更加致密、坚实炭化层,其...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硅橡胶共混改性,制备了硅橡胶/EPDM。对其烧蚀、力学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EPDM的线烧蚀率随EPDM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当硅橡胶/EPDM为60/40时,由于材料烧蚀后表层形成了更加致密、坚实炭化层,其线烧蚀率达到0.09 mm/s。EPDM/硅橡胶热性能高于EPDM,其力学性能优于硅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 机械共混 烧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增强二聚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妍婷 黄雪 +2 位作者 尹垚骐 陈曼 冯光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249-3254,共6页
分别通过原位聚合法和机械共混法,将含环氧基的有机蒙脱土(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T)与C36二聚脂肪酸(Dimer fatty acid,DFA)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UPR)结合,制备了OMT/DFA/UPR杂化材料和OMT/DFA/UPR复... 分别通过原位聚合法和机械共混法,将含环氧基的有机蒙脱土(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T)与C36二聚脂肪酸(Dimer fatty acid,DFA)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UPR)结合,制备了OMT/DFA/UPR杂化材料和OMT/DFA/UPR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材料结构、OMT分散程度、拉伸断面形貌及断面元素含量。研究发现,OMT通过化学键接枝到DFA/UPR主链上,且材料呈韧性断裂。通过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拉伸、弯曲和硬度试验,研究了OMT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材料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OMT添加量为0.6%(质量分数)时,OMT/DFA/UPR杂化材料性能最佳,初始热分解温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及弯曲强度分别较DFA/UPR提高了11.3%、30.6%、88.7%和26.9%,而OMT/DFA/UPR复合材料除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2.8%外,其余性能提高较少,甚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二聚脂肪酸 不饱和聚酯树脂 原位聚合 机械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对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盛 杨眉 +4 位作者 田大听 周红艳 胡卫兵 谭远斌 曹贞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1,68,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M-ANRC)和改性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M-MANRC),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C-ANRC)和改性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C-MANR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M...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M-ANRC)和改性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M-MANRC),采用乳液共混共凝法制备了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C-ANRC)和改性凹凸棒石/天然橡胶复合材料(C-MANR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M-ANRC的力学性能相比,C-ANRC的扯断强度、撕裂强度、200%定伸强度分别提高了77.5%、35.9%、125.6%;C-MANRC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SEM分析结果显示,C-ANRC和C-MANRC中的凹凸棒石比M-ANRC和M-MANRC中的凹凸棒石在天然橡胶基体中分散得更加均匀且棒径更小;C-MANRC结构致密,凹凸棒石基本上都呈纳米棒状,且较均匀地分布在天然橡胶基体中,与天然橡胶基体结合良好。同时,对乳液共混共凝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天然橡胶 乳液凝法 机械共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法制备聚酰亚胺杂化材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营堂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8-23,共6页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及4,4′-二氨基二苯基醚(ODA)为基本原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聚酰胺酸(PAA)溶液。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很大,易团聚和二次团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超声机械共混法,使球型nano-SiO2...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及4,4′-二氨基二苯基醚(ODA)为基本原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聚酰胺酸(PAA)溶液。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很大,易团聚和二次团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超声机械共混法,使球型nano-SiO2和孔型nano-SiO2均匀分散在聚酰胺酸胶液中,按照一定工艺要求制备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薄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杂化材料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测试与表征。并对超声波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法制备聚酰亚胺杂化材料,高聚物与纳米粒子之间有相互作用,杂化薄膜中无机纳米粒子分散均匀,且平均粒度在3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无机纳米 超声机械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再生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云龙 张青海 欧阳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以顺丁再生胶和聚丙烯为原料,分别采用机械共混法和动态硫化法制备顺丁再生胶/聚丙烯机械共混物和顺丁再生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分析两种材料的硫化过程,比较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对材料的结晶/相转变化和材料断面形貌进行研究。结... 以顺丁再生胶和聚丙烯为原料,分别采用机械共混法和动态硫化法制备顺丁再生胶/聚丙烯机械共混物和顺丁再生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分析两种材料的硫化过程,比较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对材料的结晶/相转变化和材料断面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能形成均相,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再生胶 聚丙烯 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 机械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合成及其电性能研究
11
作者 严伟兴 邹敏 +2 位作者 张飞 李晓奋 胡大宁 《航天制造技术》 2014年第1期45-46,52,共3页
制备均苯型聚酰亚胺/纳米三氧化二铝复合薄膜,通过超声机械共混法对纳米颗粒进行物理分散,使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研究,通过介电谱测试系统对PI复合材料进行电性能方... 制备均苯型聚酰亚胺/纳米三氧化二铝复合薄膜,通过超声机械共混法对纳米颗粒进行物理分散,使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研究,通过介电谱测试系统对PI复合材料进行电性能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纳米颗粒分散均匀,超声波对纳米颗粒有很好的分散效果;频率在102~105Hz之间, PI复合薄膜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随纳米Al2O3含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纳米三氧化二铝 超声机械共混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吸声丁基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雪雪 彭子童 +1 位作者 彭磊 姚楚 《胶体与聚合物》 2021年第4期168-170,共3页
本文以丁基橡胶为原料、氧化铈(CeO_(2))和白炭黑(WCB)为填料,采用机械共混和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得到丁基橡胶吸声复合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O_(2)和WCB复配后能够提高吸声橡胶的热分解温... 本文以丁基橡胶为原料、氧化铈(CeO_(2))和白炭黑(WCB)为填料,采用机械共混和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得到丁基橡胶吸声复合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O_(2)和WCB复配后能够提高吸声橡胶的热分解温度;低频下,CeO_(2)的填充可以提高丁基橡胶吸声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其阻尼因子最大值约为1.31;在75~120 Hz范围内,WCB和CeO_(2)能提高丁基橡胶吸声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橡胶 氧化铈 机械共混 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制造商推出全新石墨烯复合橡胶轮胎 被引量:1
13
《中国自行车》 2016年第5期32-32,共1页
意大利制造商维多利亚(VITTORIA)近期推出了一款能满足诸多要求的轮胎——石墨烯复合橡胶轮胎。VITTORIA公司将现有的橡胶与「石墨烯微片」(2-8层原子厚度)进行了机械共混,合成出这种全新材料,让轮胎可硬可软,满足各种要求——... 意大利制造商维多利亚(VITTORIA)近期推出了一款能满足诸多要求的轮胎——石墨烯复合橡胶轮胎。VITTORIA公司将现有的橡胶与「石墨烯微片」(2-8层原子厚度)进行了机械共混,合成出这种全新材料,让轮胎可硬可软,满足各种要求——直行时变硬,减小滚动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轮胎 制造商 意大利 石墨 复合 维多利亚 机械共混 滚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