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超 肖小平 +5 位作者 唐海明 汤文光 程凯凯 郭立君 汪柯 唐友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51-2459,共9页
为推动稻草焚烧、高氮低密等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在稻草还田下设置:常氮常密(T1)、常氮增密(T2)、减氮常密(T3)、减氮增密(T4)4种双季机插栽培模式,研究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结... 为推动稻草焚烧、高氮低密等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在稻草还田下设置:常氮常密(T1)、常氮增密(T2)、减氮常密(T3)、减氮增密(T4)4种双季机插栽培模式,研究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下,T4通过早、晚稻基肥减施总氮量的20%,增密27.3%,显著提高了成穗率、有效穗及结实率(P<0.05),早、晚稻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重较T1仅分别减少3.3%、1.3%,早稻产量较T1增加1.6%,晚稻仅降低0.5%,周年产量增加0.4%。稻草还田下,早、晚稻T4的生育期较T1缩短2 d,有利于保障晚稻适龄机插;早、晚稻的个体SPAD及净光合速率(Pn)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群体叶面积衰减率、群体表观转运率、SPAD衰减率及Pn衰减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以T4最低。综上,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虽然抑制了机插双季稻的个体生长,但提高了抽穗期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及转运能力,增加了产量库容量而获得高产,为双季稻区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机插双季稻 减氮增密 生物学特性 周年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商庆银 吕伟生 +5 位作者 曾勇军 黄山 杨秀霞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分蘖肥的施用对促进水稻分蘖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机插条件下分蘖肥的最佳施用时期还不够明确。本试验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材料,研究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试验处理分别为... 分蘖肥的施用对促进水稻分蘖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机插条件下分蘖肥的最佳施用时期还不够明确。本试验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材料,研究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试验处理分别为移栽后第7天、第10天和第13天施用分蘖肥,即D07、D10和D13处理。结果表明:与D07处理相比,D10和D13处理早稻产量分别降低9.4%和3.8%,晚稻产量分别降低4.5%和12.6%,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早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D10处理每穗粒数显著低于D07处理,D13处理结实率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晚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其中D13处理有效穗数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与D07处理相比,D13和D10处理各生育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均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机插秧苗返青后尽早施入分蘖肥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从而发挥机插双季稻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双季稻 分蘖肥 施肥时期 产量 群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才硕 时红 +4 位作者 潘晓华 徐涛 谢亨旺 刘方平 曹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40,共10页
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肥(CK)、不施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NPK+GM+RS)机插双... 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肥(CK)、不施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论CK还是NPK模式下,GM+RS处理均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的产量;与NPK相比,NPK+GM+RS处理显著增加了早、晚稻的有效穗(增幅1.75%和1.51%)、每穗粒数(增幅1.82%和1.46%)和产量(增幅5.39%和2.56%),显著增加了成穗率(增幅10.44%和2.07%)、总干物质量(增幅5.69%和7.01%)、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增幅5.10%和7.10%)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增幅5.21%和4.51%)。综上所述,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促进机插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早发,改善生长中后期群体质量,最终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稻草 机插双季稻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国龙 康敏 +1 位作者 殷勤 陈献忠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3-35,38,共4页
以株两优729和桃优香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采用"分次施肥",运用肥料养分后移技术,减少基蘖肥用量,看苗增施穗肥,能有效控制机插稻后发无效分蘖数,保蘖增穗,提高... 以株两优729和桃优香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采用"分次施肥",运用肥料养分后移技术,减少基蘖肥用量,看苗增施穗肥,能有效控制机插稻后发无效分蘖数,保蘖增穗,提高成穗率及穗型整齐度,增加总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单产。早、晚机插稻单产均以"分次施肥"(N、K_2O各40%作基肥,35%作蘖肥,25%作穗肥)处理最高,以一次性全层施肥处理最低,并就机插稻科学施肥提出了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双季稻 施肥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蘖肥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黄国龙 罗建国 +1 位作者 康敏 谢中良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8-30,共3页
以中早39、H优518为供试品种,采用对比法,研究了蘖肥插后第5天1次施、按4︰6比例分插后第5天和第12天2次施、插后第10天1次施3种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且等量施用基、蘖、穗肥条件下,3种蘖肥运... 以中早39、H优518为供试品种,采用对比法,研究了蘖肥插后第5天1次施、按4︰6比例分插后第5天和第12天2次施、插后第10天1次施3种运筹方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且等量施用基、蘖、穗肥条件下,3种蘖肥运筹方式对双季稻盛蘖期的同期茎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较小。早晚两季产量均以按4︰6比例分插后第5天和第12天2次施处理最高,其次是插后第5天1次施处理,2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插后第10天1次施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早季)或极显著(晚季)。并就如何根据机插双季稻生育特性、及田间禾苗生长实况科学施用蘖肥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蘖肥运筹 机插双季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稻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才硕 时红 +3 位作者 潘晓华 陈昱 徐涛 万绍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目的】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化肥(CK)、不施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 【目的】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化肥(CK)、不施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早晚稻不同处理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稻谷产量、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PK+GM+RS、NPK、CK+GM+RS、CK,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和碱消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K、CK+GM+RS、NPK、NPK+GM+RS。与NPK相比,早晚稻NPK+GM+RS处理幼穗分化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8.03%和10.71%、55.21%和24.49%、10.26%和9.91%,成熟期叶片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0.36%和12.78%,氮磷钾养分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15%和5.95%、8.16%和5.93%、8.13%和5.93%,产量分别增加5.39%和2.56%。【结论】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提高机插双季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稻草 机插双季稻 光合作用 养分吸收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机插稻对水稻品种及育秧技术的要求
7
作者 罗丽芳 程旭权 +1 位作者 胡江 艾明 《江西农业》 2019年第6期2-3,共2页
双季稻区早晚稻接茬紧凑,农村劳动力缺乏,采用水稻双季机插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对品种的选择、秧苗的培育是水稻机插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总结双季机插稻对水稻品种及育秧技术的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选择 秧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