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机器算法的MRI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丹丹 李曼 +1 位作者 李兵 杜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3-692,共10页
目的:比较基于不同机器算法的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模型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能,以找到最佳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7例拟诊NAFLD并接受MRI检查者资料,其中包括89例NAFLD患者和11... 目的:比较基于不同机器算法的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模型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能,以找到最佳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7例拟诊NAFLD并接受MRI检查者资料,其中包括89例NAFLD患者和118例非NAFLD对照者,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5,71例NAFLD、94例非NAFLD对照)和测试集(n=42,18例NAFLD、24例非NAFLD对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脂肪肝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基于MRI中同相位(OP)-反相位(IP)序列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选择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运用6种机器算法联合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6种影像组学联合诊断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精确度和F1评分,运用校准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的一致性,运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甲胎蛋白(AFP)、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精神病分别为NAFLD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基于6种机器算法的MRI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中,除基于高斯过程及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模型的诊断效能较差,基于其余4种机器算法(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及梯度提升)的模型诊断NAFLD的效能均较好,但梯度提升机器算法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整体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精确度、F1分数在训练组中分别为0.999、1.000、1.000、0.999、0.999、1.000,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999、0.994、1.000、0.976、1.000、0.971。校准曲线结果示梯度提升机器算法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临床效能最高的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值的一致性最好。DCA的结果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中,梯度提升机器算法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临床效能最高。结论:在基于MRI影像组学-临床联合模型中,梯度提升机器算法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诊断NAFLD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机器算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算法在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俊卿 陈雅婷 李斯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70-3377,共8页
机器算法应用于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已愈来愈广泛。因其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进一步恶化对电网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机器算法主要有:误差反向传播... 机器算法应用于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已愈来愈广泛。因其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进一步恶化对电网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机器算法主要有: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深度学习[包括: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等。首先,对机器算法的发展及基本理念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各种机器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其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应用;最后,对深度学习在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算法 电气设备 故障预警及诊断 深度学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线性变化与多学习机器算法的矿山下沉估算比选模型
3
作者 何雨森 邓家豪 李骅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5-180,共6页
研究矿山地表最大下沉值的估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安全生产意义,该研究的核心及关键问题在于提高估算的精度。本研究基于岩移数据决策、双线性变化及多种学习机器算法,对比筛选估算效果最优的矿山下沉估算方法。首先基于岩移数据决策方法,... 研究矿山地表最大下沉值的估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安全生产意义,该研究的核心及关键问题在于提高估算的精度。本研究基于岩移数据决策、双线性变化及多种学习机器算法,对比筛选估算效果最优的矿山下沉估算方法。首先基于岩移数据决策方法,确定了采厚、倾角、平均采深、走向长度、倾向长度和覆岩岩性为最大下沉的影响参数;随后基于双线性变化的反推算模型,将倾角项转化为与其他参数相同时域数据以求提高估算精度;最后建立了C&RT、CHAID、Boosting Tree、Random Forest、BPNN和SVR等6种学习机器算法的估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CHAID和Random Forest方法返回了最差的估算结果,Boosting Tree和C&RT方法的估算结果会出现局部大残差值,BPNN估算时间数倍于其他方法,而SVR模型具有易于操作、耗时较短、精度较高的特点。故本研究认为SVR方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最大下沉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采最大下沉 岩移数据决策 双线性变化 学习机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DAS数据和机器算法模型的大清河流域地表土壤湿度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颖菊 朱奎 +1 位作者 鲁帆 岳小雨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4,共7页
土壤水分是“四水”转换的纽带,农业生产的基础,传统的野外定点测量土壤水分的方法难以实现空间上的展布,现代微波遥感数据可以得到大尺度的土壤水分,但分辨率低。本文利用CLDAS数据,将机器算法应用到遥感影像指数运算中,开展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四水”转换的纽带,农业生产的基础,传统的野外定点测量土壤水分的方法难以实现空间上的展布,现代微波遥感数据可以得到大尺度的土壤水分,但分辨率低。本文利用CLDAS数据,将机器算法应用到遥感影像指数运算中,开展土壤水分的降尺度研究。论文分别采用OLS算法、Bagging算法、BRT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建立MODIS光学遥感数据(LST、Albedo、NDVI、ET)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算法中随机森林算法的拟合效果更优(R 2=0.96128,RMSE=0.00699)。利用该算法算出降尺度后的土壤体积水分,可以得到大尺度且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土壤水分数据。大清河流域西北部土壤含水量高于东南部,土壤含水量差异可达0.2 mm 3/mm^3,在流域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显著,3月土壤水分低至0.16mm 3/mm^3,9月土壤水分高达0.33mm^3/m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尺度 机器算法 MODIS CL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维空间相似理论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山区铁路桥梁智能选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媛 韩峰 +1 位作者 白如博 魏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1,共9页
为充分挖掘既有桥梁案例知识与专家经验,模拟专业工程师进行桥梁选型,提高桥梁选型水平和效率,提出融合多维空间相似理论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山区铁路桥梁智能选型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工程资料、地形地质、水文气象3个层面,选取11个特征属... 为充分挖掘既有桥梁案例知识与专家经验,模拟专业工程师进行桥梁选型,提高桥梁选型水平和效率,提出融合多维空间相似理论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山区铁路桥梁智能选型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工程资料、地形地质、水文气象3个层面,选取11个特征属性构建山区铁路桥梁选型的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历史桥梁案例资料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入库规则与案例表征方法进行案例表征。应用GIS划分既有案例的属性单元并设计入库规则,融合多维空间相似理论建立山区铁路桥梁GIS案例库,计算目标案例与既有案例的相似度,设计案例的相似性判别准则,进行案例的检索与推荐应用。将最近邻检索策略引入案例检索过程中,以检索得到的既有案例为样本数据集,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人脑训练和学习,进行铁路桥型智能选择研究。同时采用决策树、K近邻与支持向量机3种回归预测方法进行铁路桥梁的智能选型,选型结果与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对比。以某山区铁路大桥为工程实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选型结果与实际桥型一致,方法可用于西部艰险山区铁路桥梁选型,同时为智能化选线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空间相似理论 机器学习算法 桥梁智能选型 GIS案例库 相似性判别准则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烟叶烘烤过程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孟杨 蔡宪杰 +8 位作者 陈广晴 卢晓华 王远辉 曾强 李秋英 陈祖销 张恒 过伟民 闫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9-197,共9页
为明确机器学习算法在烘烤过程烟叶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效果,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烟叶烘烤过程定期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烟叶Lab颜色空间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机器... 为明确机器学习算法在烘烤过程烟叶化学成分估测中的应用效果,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烟叶烘烤过程定期取样分析的方法,研究烟叶Lab颜色空间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岭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烟叶化学成分的回归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烘烤进行烟叶颜色的明度值L^(*)、黄度值b^(*)和色饱和度值C^(*)值先增大后减小,红度值a^(*)和色相角H^(*)持续增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不大;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颜色值均呈显著相关,淀粉含量与除b^(*)值和C^(*)值之外的颜色值均呈极显著相关;使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烟碱和总氮含量估测模型精度较低,而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估测模型验证集的R^(2)均超过0.74,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精度和泛化性能相对较好,验证集的R^(2)超过0.90,RPD值大于2.0,跨产区验证集的R^(2)也超过0.73。综上,可基于Lab颜色空间指标和随机森林算法,实现烘烤过程烟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烘烤 Lab颜色空间 机器学习算法 回归估测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吕壮 黄金 +7 位作者 兰梓溶 代婷玉 许宙 陈茂龙 焦叶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4,89,共8页
市场上存在利用低价食用植物油掺伪或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机器学习算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鉴别中。旨在为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及其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 市场上存在利用低价食用植物油掺伪或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机器学习算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鉴别中。旨在为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及其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用的流程,并对国内外机器学习算法在橄榄油、山茶油及其他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探讨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逻辑回归、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等机器学习算法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特点、模型的性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以提高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机器学习算法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冀慧敏 柏亚妹 +3 位作者 宋玉磊 张薛晴 徐桂华 王晓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28,F0003,共4页
综述机器学习算法在ICU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树的模型、决策树模型、贝叶斯算法、循环神经网络及集成模型,旨在为制订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方法,以提升ICU护理水平。
关键词 ICU 压力性损伤 机器学习算法 模式识别 预测分析 逻辑回归 基于树的模型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土壤液化判别研究进展综述
9
作者 耿铭屿 李兆焱 +1 位作者 张升 袁晓铭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土壤液化是一种常见于地震中的次生灾害,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生产生活都造成过严重破坏。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都是源于地震液化灾害现场数据,受到原位测试方法和场地区域性等条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 土壤液化是一种常见于地震中的次生灾害,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生产生活都造成过严重破坏。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都是源于地震液化灾害现场数据,受到原位测试方法和场地区域性等条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计算算法的兴起和发展,其在土壤液化研究方面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以土壤液化判别相关研究成果及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部分报告为基础,本文阐述了研究土壤液化判别方法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相关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本原理,列举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液化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机器学习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具备灵活、稳定和泛化性强等诸多优异性能,提出了当前机器学习算法存在的缺陷,展望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液化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机器学习算法 土壤液化 液化判别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牛奶中β-乳球蛋白快速检测方法
10
作者 邹慧颖 王东薇 +5 位作者 樊懿楷 刘维华 杨俊华 余文莉 SABEK Ahmed Abdalla Ahmed Ibrahim 张淑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中红外光谱数据(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以MIRS为预测变量,β-乳球蛋白含量为因变量,将1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连续2次的随机组合,并手动选取特征波段,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作为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交叉验证集和测试集的RC2和RP2分别为0.812 9、0.768 8,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0.476 2、0.524 9 g/L,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2.076 6,达到畜禽生产性能的测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MIRS建立模型预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牛奶 Β-乳球蛋白 机器学习算法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的科研审计系统安全漏洞识别方法
11
作者 李俊奕 肖亚纳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1,81,共5页
为解决科研审计系统存在安全性较差、精确率和召回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的科研审计系统安全漏洞识别方法。采集科研审计系统用户数据,对用户节点数据进行分簇,并引入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概念建立... 为解决科研审计系统存在安全性较差、精确率和召回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的科研审计系统安全漏洞识别方法。采集科研审计系统用户数据,对用户节点数据进行分簇,并引入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概念建立科研审计系统网络分布式结构模型,将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的安全漏洞特征进行组合并分类,基于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安全漏洞识别。通过2种传统的安全漏洞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安全漏洞,且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 科研审计系统 安全漏洞识别 分布式结构模型 安全漏洞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在稀土供应链金融中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中辉 饶振远 +2 位作者 黄晓东 姜馨圳 马艳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研究解决稀土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做强我国稀土产业链,更好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当务之急。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授信的一种主要手段,...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研究解决稀土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做强我国稀土产业链,更好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当务之急。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授信的一种主要手段,但其中信用风险问题成为融资决策中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首先采用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改进的海洋捕食者算法(IMPA)对支持向量机算法(SVM)进行优化,再采用AdaBoost算法对优化后的SVM进行集成,建立AdaBoost-IMPA-SVM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评价,重新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特效选取,并从计算机通信及其他制造业选取52家中国上市中小企业2019—2021年期间140个样本作为特征变量输入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相较于其他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评价 混合增强型机器学习算法 海洋捕食者算法 支持向量机算法 AdaBoo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滑坡土壤含水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小平 段生锐 +1 位作者 蒋力 刘光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针对滑坡体内部土壤水分信息难以准确感知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树突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DDNN),通过分析土壤水分垂向变化特征和数据相关性确定关键的影响因子后,将... 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针对滑坡体内部土壤水分信息难以准确感知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树突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DDNN),通过分析土壤水分垂向变化特征和数据相关性确定关键的影响因子后,将水分预测模型DDNN与GA-BP、RF、RBFNN三种算法进行对比试验。发现DDNN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2最高为0.998,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0.091、0.059,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算法。并采用关系谱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壤含水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温、降水、初始水分、风速、地温,研究结果可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树突神经网络 滑坡体 土壤含水率预测 相关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端惯性信息辅助的四足机器人惯性导航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永乐 苏胜 +2 位作者 罗毅 徐晓东 车移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8,共10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卫星信号缺失和环境感知退化时定位精度陡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足端惯性信息辅助的四足机器人惯性导航算法。首先,基于足端惯性信息和关节编码器数据构建腿部里程计观测模型,以补偿因接触静止假设导致的速度损失;然后,通...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卫星信号缺失和环境感知退化时定位精度陡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足端惯性信息辅助的四足机器人惯性导航算法。首先,基于足端惯性信息和关节编码器数据构建腿部里程计观测模型,以补偿因接触静止假设导致的速度损失;然后,通过时域卷积网络(TC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提取足端惯性信息和关节数据的长短时域特征,实现鲁棒的平稳区间接触事件估计。将所提出的里程计观测模型作为不变扩展卡尔曼滤波器(InEKF)的量测信息,在平稳区间内修正惯性导航误差。最后,在室外场景进行了长距离定位实验,数据显示,所提算法的平稳区间估计准确率超过96%,无闭环实验的终点误差仅为总里程的0.93%,混合地形闭环实验的东、北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07和0.74 m,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不依赖外部信息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端惯性信息 腿部里程计 不变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四足机器人导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双能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对弥漫型胃腺癌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李敏 秦洪涛 +4 位作者 高磊 张霞 尤杨 石佳宝 杨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3-881,共9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影像组学联合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术前预测弥漫型胃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疗中心209例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分为训练集(中心1,122例)、内部验证集(中心1,53例)和外部验证集(中心2,34例)。使用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影像组学联合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术前预测弥漫型胃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疗中心209例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分为训练集(中心1,122例)、内部验证集(中心1,53例)和外部验证集(中心2,34例)。使用单因素逻辑回归筛选与弥漫型胃癌相关的传统特征(P<0.1),构建临床模型。基于静脉期融合图像和碘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0.8)、稳定性特征限定及LASSO方法筛选特征,应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DeLong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效能及临床收益,并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是弥漫型胃癌的预测因素,以其建立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599(95%CI:0.509~0.691)、0.625(95%CI:0.474~0.762)和0.495(95%CI:0.306~0.661)。从融合图像和碘图中共筛选出18个影像组学特征,以其构建的LR模型、SVM模型、RF模型在训练集中AUC分别为0.869(95%CI:0.806~0.926)、0.847(95%CI:0.772~0.916)和0.838(95%CI:0.764~0.905),均优于临床模型(P<0.05),其中LR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内部验证集中LR模型AUC为0.833(95%CI:0.701~0.938),优于临床模型(P<0.05);外部验证集中LR模型AUC为0.682(95%CI:0.476~0.856),优于临床模型(P>0.05)。相比于其他模型,LR模型校准曲线最接近参考线,且临床收益较高。结论:采用LR算法的双能量CT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区分弥漫型胃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弥漫型 机器学习算法 双能量CT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系统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排水管道堵塞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超群 姜涛 +2 位作者 范鹏辉 王德贵 陈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49-10456,共8页
为了简便有效地诊断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排水管道堵塞问题,通过设计管道装置并完成堵塞通水试验并,在线监测水位数据,寻优机器学习算法并以Python代码开发基于最优算法的管道堵塞诊断程序。结果表明:排水管道发生堵塞且流量相同时,堵塞越严... 为了简便有效地诊断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排水管道堵塞问题,通过设计管道装置并完成堵塞通水试验并,在线监测水位数据,寻优机器学习算法并以Python代码开发基于最优算法的管道堵塞诊断程序。结果表明:排水管道发生堵塞且流量相同时,堵塞越严重,上游水位线抬升越高;堵塞物距上游监测点越近,上游水位线抬升越高;下游水位几乎只与流量相关。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比选发现,K-最近邻算法对数据集的分类展现出较高的准确率,经过网格交叉法优化后其诊断准确率在98%左右。可见,该诊断方法能够实现对管道堵塞的快速诊断,可以优化派工调度流程,降低管网运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堵塞试验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亚平 王璇 +1 位作者 沈玢 王登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老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为肌少症的诊治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648例中老年PD...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老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为肌少症的诊治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648例中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169例和无肌少症组479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别采用极限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构建不同PD患者发生肌少症风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共采集患者26项指标,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筛选出9项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测试集上验证后的XGBoost、Logistic、RF、SVM模型构建的预测中老年P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7、0.788、0.804、0.791,准确度分别为0.829、0.813、0.855、0.819,F1分数为0.733、0.659、0.728、0.653。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预测模型在敏感性与准确度上优于RF、Logistic、SVM模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务人员识别PD发生肌少症高风险患者,有利于临床尽早制定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肌少症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GSAT-1 TIS的机器学习算法岩性分类
18
作者 张昭 刘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1-352,共2页
造岩矿物在热红外(TIR)大气窗口(7~14μm)中显示出特定的光谱特征为利用TIR影像进行岩性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代晶晶等,2020)。然而,传统TIR遥感岩性分类数据源有限,且常用的基于光谱相似性和光谱特征的方法很难对类似的岩石类型进行分类... 造岩矿物在热红外(TIR)大气窗口(7~14μm)中显示出特定的光谱特征为利用TIR影像进行岩性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代晶晶等,2020)。然而,传统TIR遥感岩性分类数据源有限,且常用的基于光谱相似性和光谱特征的方法很难对类似的岩石类型进行分类,光谱吸收位置特征很容易受到矿物复杂化学成分的影响。2021年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在TIR区域具有3个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影像 机器学习算法(MLAs) 岩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水平、降低其籽粒损失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理念,针对其控制系统展开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为基础,恰当地选择对象与目标明确的机器学习算法为应用核心,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同步实...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水平、降低其籽粒损失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理念,针对其控制系统展开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为基础,恰当地选择对象与目标明确的机器学习算法为应用核心,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同步实施系统的硬件配置以满足机器学习算法在进行收获作业时各功能要求的实现,并展开此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下的玉米收获机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后对比,应用后的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相对可提升7.92%,在保证了秸秆切断合格率与苞皮去除率的前提下,实现了籽粒损失率相对降低2.32%的良好控制作业效果,整机作业效率比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提升了5.12%,并提高了收获控制精度及收获籽粒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机器学习算法 控制精度 籽粒损失率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的拮抗关系研究
20
作者 石智勇 徐异宁 顾耀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基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中的身体姿势变化设计其拮抗训练动作——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与量化不同重量的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的拮抗关系。招募有经验的综合体能训练爱好者10名,通过线性传... 基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中的身体姿势变化设计其拮抗训练动作——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与量化不同重量的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的拮抗关系。招募有经验的综合体能训练爱好者10名,通过线性传感器计与惯性测量单元采集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和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数据,使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SPM1D)和动态时间规整(DTW)机器学习算法,验证与量化两者之间的拮抗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动作在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屈曲伸展以及肘关节内旋外旋上,存在拮抗关系。当杠铃重量约60%1RM(1次最大重量)时,两个动作的动力学数据拟合度最佳;当杠铃重量低于60%1RM时,两个动作的关节运动的拮抗关系更加显著。研究认为: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动作与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存在拮抗关系,可用其来优化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的训练效果,但杠铃配重需要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者能力进行调整。当训练目标为提升上肢爆发力时,可使用约60%1RM的杠铃配重,而当训练目标为提升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技巧时,则可用低于60%1RM的杠铃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拮抗动作 运动训练 杠铃高悬垂位实力抓举 借力单杠双力臂动作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