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机器人加工位姿精度的误差补偿策略研究
1
作者 沈涛 朱维兵 +1 位作者 王强 廖璘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5-83,共9页
针对机器人串联配置导致的加工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视觉导引的误差补偿控制策略。分析视觉传感器跟踪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对姿态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对建立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机器人传感器接口与控制器集成,实时引导... 针对机器人串联配置导致的加工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视觉导引的误差补偿控制策略。分析视觉传感器跟踪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对姿态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对建立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机器人传感器接口与控制器集成,实时引导机器人到达期望姿态。最后,分别在空载运动、钻孔和铣削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对提高机器人位姿精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空载点对点运动中,补偿后位置误差最大值由1.11 mm降至0.04 mm(降幅96.4%),均方根误差(RMS)从0.78 mm降至0.03 mm(降幅96.2%);x、y、z轴角度误差最大值分别降低66.7%、99.5%、66.7%。线性轨迹实验中,位置误差最大值由0.48 mm降至0.05 mm(降幅89.6%),y轴角度误差RMS值降低92.9%。钻孔实验中,位置与轴向误差最大值分别降至0.08 mm(降幅88.7%)和0.03°(降幅72.7%)。铣削实验中,补偿后轨迹平均位置误差由1.35 mm降至0.04 mm,最大误差仅0.12 mm,最小误差达0.003 mm。综合来看,该方法在空载、钻孔及铣削场景下,位置误差降幅均超88%,角度误差降幅达50%~99.5%,显著提升机器人位姿精度,验证了视觉闭环反馈与模糊PID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姿态精度 视觉引导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加工的并联机器人振动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刘永兴 桂方志 王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0-98,共9页
针对并联加工机器人的振动控制,设计一种并联机器人多重调谐质量阻尼(MTMD)系统。建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识别出其谐振模态频率为91.0~128.1 Hz。将质量阻尼系统设计为两个方向的并联配置,并建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系统阻抗模... 针对并联加工机器人的振动控制,设计一种并联机器人多重调谐质量阻尼(MTMD)系统。建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识别出其谐振模态频率为91.0~128.1 Hz。将质量阻尼系统设计为两个方向的并联配置,并建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系统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阻抗模型的多目标变振动特性优化方法。最后,通过模态试验和加工试验验证了所提并联机器人多重调谐质量阻尼系统阻抗系统在抑制机器人加工振动及提高加工质量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共振模态的振幅沿X、Y轴分别降低38.8%和40.7%,所提MTMD系统可抑制20%~30%进给方向的振动和40%~50%径向方向的振动,工件的平均波纹度降低32%,粗糙度降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加工机器 振动控制 阻尼器 谐振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
3
作者 李莎 高威 +1 位作者 陈磊 梁晓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231,共6页
激光加工机器人在执行复杂相贯线切割任务时,由于无法对大量三维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导致其容易出现轨迹规划精度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相贯线数学模型,切割... 激光加工机器人在执行复杂相贯线切割任务时,由于无法对大量三维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导致其容易出现轨迹规划精度不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激光加工机器人复杂相贯线切割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构建相贯线数学模型,切割过程中相贯线的具体形态;然后,运用平面转换结合插补递推技术,对相贯线的切割误差实施补偿处理,确保切割的精确性;最后,以经过补偿处理的相贯线作为切割轨迹,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完成激光加工机器人的切割轨迹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激光加工机器人切割轨迹规划效果更好、精度更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线 激光加工机器 矩阵变换 插补递推方法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加工系统的轮廓误差补偿策略研究
4
作者 张晶晶 李慧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9-74,共6页
为了提升机器人的加工精度,基于系统误差模型提出一种轮廓误差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根据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刚度,建立估计实际刀具中心点的系统模型,并通过系统模型和力扭矩传感器预测刀具的实际位置。利用插值得到的参考位置和预测的实... 为了提升机器人的加工精度,基于系统误差模型提出一种轮廓误差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根据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刚度,建立估计实际刀具中心点的系统模型,并通过系统模型和力扭矩传感器预测刀具的实际位置。利用插值得到的参考位置和预测的实际位置计算轮廓误差,在此基础上设计机器人加工系统的前馈轮廓控制器,通过修改参考位置来补偿预估轮廓误差,以最小化轮廓误差来提高加工精度。最后,通过机器人铣削加工实验,在不同进给速度下对所提轮廓误差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文献[16]基于无线力传感补偿法方法相比,该算法可将轮廓误差降低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轮廓误差 前馈控制器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机器人加工工艺优化
5
作者 吴福森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以KUKAKR60L30HA型工业机器人加工砂岩为例,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机器人加工磨削力的预测和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加工工艺参数对磨削力信号的影响规律;其次,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机器人加工磨削力预测模... 以KUKAKR60L30HA型工业机器人加工砂岩为例,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机器人加工磨削力的预测和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加工工艺参数对磨削力信号的影响规律;其次,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机器人加工磨削力预测模型训练并进行预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磨削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磨削工艺参数对3个磨削力分量和磨削合力的影响主次顺序不同,基本上都随径向切深a_(e)、轴向切深a_(p)、进给速度v_(w)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主轴转速n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符合预测要求;同时,采用遗传算法得到的优化磨削工艺参数组合是a_(e)=2.28 mm,a_(p)=2.98 mm,n=9586.65 r/min,v_(w)=2207.67 mm/min,此时的材料去除率预测值_(RMRRP)=14999.79 mm^(3)/min,材料去除率试验值R_(MRRT)=14194.44 mm^(3)/min,试验值相对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正交试验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加工复杂轮廓误差控制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帅 邓强国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46,共7页
针对机器人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提出一种面向加工轮廓误差的控制策略。通过向量的形式定义了机器人加工任务的轮廓误差,结合双向搜索、斐波那契搜索和球面线性插补算法,对机器人轮廓误差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加权轮廓误差分量补偿... 针对机器人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提出一种面向加工轮廓误差的控制策略。通过向量的形式定义了机器人加工任务的轮廓误差,结合双向搜索、斐波那契搜索和球面线性插补算法,对机器人轮廓误差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加权轮廓误差分量补偿到机器人任务空间的速度指令中,设计了机器人加工任务的轮廓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位置和姿态轮廓误差,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差异非常小,且与单纯的跟踪控制相比,位置和方向轮廓平均误差大约降低了30%,验证了所提加工轮廓误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轮廓误差 位姿控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焊缝打磨方法
7
作者 王永青 艾靖超 +2 位作者 李特 兰天 刘海波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8,368,共9页
针对管内机器人高精度加工难题,以管内焊缝余高修整打磨为例,提出了一种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磨削方法。首先基于轮式管内加工机器人建立了考虑气动支撑装置刚度特性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加工载荷和位姿下的变形关系;... 针对管内机器人高精度加工难题,以管内焊缝余高修整打磨为例,提出了一种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磨削方法。首先基于轮式管内加工机器人建立了考虑气动支撑装置刚度特性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加工载荷和位姿下的变形关系;然后建立了基于高度特征的焊缝识别方法,采用三次B样条模型建立了焊缝母线参数方程,从而提出了融合刚度补偿量的加工轨迹点生成方法;最后通过机器人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管内焊缝打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约1 mm的焊缝余高精确修整至0.2 mm以内,加工后焊缝平均余高与设计余高的误差不超过5%,能够实现焊缝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机器 机器加工 刚度 焊缝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G全局优化的机器人手眼标定
8
作者 王一凡 黄涛 张小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聚焦于机器人加工视觉导引中的机器人手眼关系X的精确求解。奇异值分解方法求解时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传统分步标定方式将手眼关系X中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分量分开估计,容易导致标定误差逐渐积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VRG优化方法的标定... 聚焦于机器人加工视觉导引中的机器人手眼关系X的精确求解。奇异值分解方法求解时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传统分步标定方式将手眼关系X中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分量分开估计,容易导致标定误差逐渐积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VRG优化方法的标定方法。采用Kronecker积和奇异值分解来求解标定方程,得到初步解,并随后通过SVRG迭代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升解的精确性。通过不同噪声水平以及不同标定数据数量的仿真标定试验和机器人手眼标定平台数据集进行了算法验证与分析,并与4种经典求解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VRG方法有效控制了迭代过程中噪声方差的收敛,其几何误差的平均值为0.564,标准差为0.271,相较其他4种经典求解方法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均具有优势,有助于提高工业机器人加工测量过程中的精度以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全局优化 手眼标定 SVRG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器人铣削颤振抑制用磁流变弹性体吸振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鹏 李波 +3 位作者 赵威 崔光裕 田威 廖文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9-1710,共12页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的低频颤振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吸振器。利用MRE特有的流变特性,研究了不同质量配比的MRE磁流变效应,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确定了吸振器...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的低频颤振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吸振器。利用MRE特有的流变特性,研究了不同质量配比的MRE磁流变效应,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确定了吸振器内部的线圈匝数及所通电流大小。通过模态仿真和振动台扫频激励试验发现,设计的MRE吸振器具有17.35~45.21 Hz范围内的移频特性。建立了吸振器固有频率-电流映射关系,在KUKA KR500机器人铣削加工过程中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转速加工条件下机器人容易在其低阶固有频率处发生颤振,通过MRE吸振器实现了颤振抑制。相对于不加吸振器的工况,通电调频后机器人主轴X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峰峰值降低了70.7%,均方根值降低了64.7%;Y方向峰峰值降低了54.7%,均方根值降低了49.9%。此外,铣削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 MRE吸振器 机器人铣削加工 颤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加工误差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健冬 席文明 黄沅松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机器人本体误差和工具误差最终都传递到工具末端形成加工误差,为提高加工精度,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各类误差的解耦标定,再标定安装于机器人末端的工具。利用轴旋转法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标定,并分析初始零位值对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精度的影响... 机器人本体误差和工具误差最终都传递到工具末端形成加工误差,为提高加工精度,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各类误差的解耦标定,再标定安装于机器人末端的工具。利用轴旋转法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标定,并分析初始零位值对机器人几何参数标定精度的影响。采用新MDH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对位置和姿态关节进行解耦,利用解析法求取位置关节角,用牛顿迭代法求取姿态关节角。在工具标定时,建立机器人加工装备的数字化模型,利用实际装备与数字化装备的映射一致性,求取工具的安装与制造误差。采用新MDH法可方便设置基坐标系,易于计算初始零位值。实验结果表明,初始零位值补偿后,机器人本体和工具标定后的轨迹精度可以达到0.2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精度 本体与工具标定 初始零位值 新MDH法 映射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加工机器人旋量建模及几何求逆优化
11
作者 赵佳伟 李卫东 +1 位作者 周勇 胡吉全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在铣削加工应用中的性能,将旋量理论应用于铣削加工机器人的建模中。针对仿真过程中逆解计算太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几何法对求逆过程进行优化。该方法以库卡KR60铣削加工机器人为例,考虑铣削加工位置相对固定,忽略了... 为了提高机器人在铣削加工应用中的性能,将旋量理论应用于铣削加工机器人的建模中。针对仿真过程中逆解计算太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几何法对求逆过程进行优化。该方法以库卡KR60铣削加工机器人为例,考虑铣削加工位置相对固定,忽略了机器人前三个关节引起的逆解变化,从而简化了逆解的求取。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的几何法相对MATLAB软件自带求逆方法能够极大提高运算效率,减少仿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加工机器 旋量理论 运动学逆解 几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TCP设置及其在机器人数字化编程与加工中的应用
12
作者 林长鸿 夏子瑜 +2 位作者 孙健冬 黄沅松 席文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27,共5页
数字化制造中,机器人加工装备在数字化空间中实现轨迹生成、优化和加工仿真,需要利用TCP坐标系对轨迹进行转换并实现与实际加工一致的轨迹运动仿真,提高加工精度。当机器人采用工件在手的作业方式时,其TCP坐标系和轨迹点同时处于机器人... 数字化制造中,机器人加工装备在数字化空间中实现轨迹生成、优化和加工仿真,需要利用TCP坐标系对轨迹进行转换并实现与实际加工一致的轨迹运动仿真,提高加工精度。当机器人采用工件在手的作业方式时,其TCP坐标系和轨迹点同时处于机器人末端,无法驱动机器人运动。通过设置虚拟TCP坐标系并利用虚拟TCP坐标系与轨迹点重合的约束条件,统一工件在手和工具在手的轨迹转换方法。在运行轨迹点时,机器人的TCP坐标系依次与转换后的轨迹点重合,保证仿真过程与机器人实际加工过程的一致。通过设置多个虚拟TCP坐标系,可以对相同轨迹点进行复用,提高编程效率。为验证虚拟TCP坐标系设置的正确性,分别在机器人铣削和磨削加工的数字化空间中设置虚拟TCP坐标系,通过对实际产品的加工,验证了两个空间中轨迹运行的一致性。通过调整数字化空间中的虚拟TCP位置,其磨削精度可以达到0.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空间 虚拟TCP坐标系 轨迹转换 机器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加工系统及其切削颤振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战玺 张晓宇 +2 位作者 李飞飞 张顺琦 秦现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7-155,188,共10页
采用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来实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装配现场加工,是非常有效的技术途径。由于机器人加工系统的整体刚度过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较易自激产生颤振现象,造成加工失效甚至断刀现象,是当前机器人加工系统应用研究需要解决的技... 采用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来实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装配现场加工,是非常有效的技术途径。由于机器人加工系统的整体刚度过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较易自激产生颤振现象,造成加工失效甚至断刀现象,是当前机器人加工系统应用研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机器人加工系统的研究综述,重点分析机器人加工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切削颤振问题,以机器人加工系统的刚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期进一步揭示机器人加工系统切削颤振机理。为提高机器人加工系统的加工精度和动静态性能而设计出更适合的切削颤振主动抑制技术,并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系统 切削颤振 刚度模型 动力学模型 主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陶波 赵兴炜 +1 位作者 李汝鹏 丁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阐述了机器人加工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典型的机器人加工过程为例,分析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建立了加工误差及其传递模型,并分别计算分析了测量误差、坐... 阐述了机器人加工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典型的机器人加工过程为例,分析了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建立了加工误差及其传递模型,并分别计算分析了测量误差、坐标变换误差与机器人执行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将机器人测量加工一体化方案用于飞机机翼和机身装配垫片的磨削加工,由点云数据得到工业机械臂的加工轨迹和工艺参数规划数据,通过在机械臂末端安装顺应打磨头来消除工件法向的位置误差,实现恒力打磨。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加工方案能够实现飞机装配垫片的变厚度磨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测量加工一体化 误差模型 飞机装配垫片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机器人扫描加工系统加工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剑峰 郭永康 +2 位作者 朱建华 徐敏 汤青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69-1074,共6页
将机器人三维扫描系统应用到工业加工中,建立了机器人在线测量加工系统.利用已知半径的标准球体作为参照工具,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线精确地标定了便携式三维扫描系统和机器人的位姿关系,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提出... 将机器人三维扫描系统应用到工业加工中,建立了机器人在线测量加工系统.利用已知半径的标准球体作为参照工具,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在线精确地标定了便携式三维扫描系统和机器人的位姿关系,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提出一种使用虚拟刀具工具中心点和预补偿机器人系统误差的方法,提高了机器人的加工精度.对吉他的边缘进行扫描和加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高精度、易于自动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机器加工 激光三维扫描仪 在线标定 加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器人约束加工的制造单元调度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炳海 黎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为了有效解决机器人制造单元中考虑机器人约束加工(Robot Restricted Processing,RRP)的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约束集的调度策略.通过内外驻留和基本周期等概念对RRP问题进行描述,以系统平均制造周期最小作为目标,建立综合考虑RRP、... 为了有效解决机器人制造单元中考虑机器人约束加工(Robot Restricted Processing,RRP)的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约束集的调度策略.通过内外驻留和基本周期等概念对RRP问题进行描述,以系统平均制造周期最小作为目标,建立综合考虑RRP、驻留及资源约束的调度数学模型.为最优化机器人作业顺序,提出了一种禁忌循环时间点(Tabu Circulatory Time Point,TCTP)搜索算法.并且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约束加工 制造单元 驻留约束 时间约束集 调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轮廓的机器人加工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宪伦 喻洋 崔玉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359,367,共6页
针对多轮廓零件机器人加工的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最小外接三角形法的机器人加工路径规划新方法。采用基于改良圈的遗传算法优化任意选择的走刀路径,得到轮廓加工序列,而最小外接三角形法对该轮廓序列动态寻找各... 针对多轮廓零件机器人加工的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最小外接三角形法的机器人加工路径规划新方法。采用基于改良圈的遗传算法优化任意选择的走刀路径,得到轮廓加工序列,而最小外接三角形法对该轮廓序列动态寻找各轮廓入刀节点,构建走刀路径,经过反复迭代,得到了一条优化的走刀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构建机器人走刀路径,缩短空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加工 多轮廓 路径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最小外接三角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机器人在相贯线切割中的轨迹规划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海波 李定街 +1 位作者 张毅 罗元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8,共7页
针对激光加工机器人在相贯线切割过程中对激光头的姿态要求严格以及相贯线位置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激光头位置和姿态的连续轨迹规划方法。将激光头与切割点处待加工曲面的法线方向保持同轴,通过求解激光头与切割点处待加工曲... 针对激光加工机器人在相贯线切割过程中对激光头的姿态要求严格以及相贯线位置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激光头位置和姿态的连续轨迹规划方法。将激光头与切割点处待加工曲面的法线方向保持同轴,通过求解激光头与切割点处待加工曲面的夹角来确定激光头的姿态;根据相贯线模型的特点,给出一种由圆柱面上三点(任意两点不在同一条母线上)确定相贯线轨迹的激光头位置插补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轨迹规划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对激光头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该方法计算量小、操作方便,对工业机器人在三维加工时的轨迹规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机器 相贯线 轨迹规划 姿态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切削加工机器人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效岳 黄玉美 +3 位作者 刘永超 张广鹏 景蔚萱 董立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结构切削加工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刚度较高的关节结构和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快速组装成相应的刚度较高的切削加工机器人布局形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机器人能完成切削加工任务。
关键词 切削加工机器 结构 刚度 切削 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切削加工机器人运动功能方案的解析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广鹏 黄玉美 +2 位作者 王效岳 刘永超 雷晓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加工表面和刀具为输入信息,基于解析方法的切削加工机器人的运动功能方案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突破传统设计模式的约束。
关键词 切削加工机器 运动方案 运动规划 切削 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