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大型复杂食管平滑肌瘤2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佳 邢国柱 +4 位作者 沈会华 徐亚伟 李秋芳 黄奕暄 李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食管平滑肌瘤通常位于食道的下2/3[1],多无任何症状,常偶然发现[2]。近年来,微创技术已成为食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术式,消化内科医师一般通过消化内镜摘除肿瘤,而外科医师则一般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3]。但当肿瘤直径>4 cm、形状不规则... 食管平滑肌瘤通常位于食道的下2/3[1],多无任何症状,常偶然发现[2]。近年来,微创技术已成为食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术式,消化内科医师一般通过消化内镜摘除肿瘤,而外科医师则一般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3]。但当肿瘤直径>4 cm、形状不规则、邻近重要脏器时,消化内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均难以保证在完整摘除肿瘤的同时不损伤食管黏膜及周边脏器。2021年11月和2022年4月,我们将消化内镜与机器人胸腔镜(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手术相结合,安全切除巨大、复杂平滑肌瘤2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平滑肌瘤 消化内 外科医师 胸腔 机器人辅助 肿瘤直径 食管黏膜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膈肿瘤1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勇 汤绍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18-518,520,共2页
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个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一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次/分,P: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 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个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一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次/分,P: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肿瘤 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 胸腔 达芬奇 占位性病变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的初步经验: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甘恩 王晨 +4 位作者 刘源 普佳睿 李帅 汤绍涛 李时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A组),传统胸腔镜手术32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儿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岁[(4.7±2.4)岁vs.(4.4±1.8)岁,P=0.19],平均体重21.7 kg[(23.6±7.5)kg vs.(20.9±6.1)kg,P=0.10],肿瘤大小[(5.2±3.1)cm vs.(4.5±2.3)cm,P=0.07]。所有手术均安全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结果显示神经节细胞肿瘤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9例,神经母细胞瘤16例,淋巴管瘤10例,前肠囊肿8例,脂肪母细胞瘤1例。1例患儿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平均麻醉时间为(127±25)min vs.(124±30)min(P=0.42),手术操作时间(84±17)min vs.(102±27)min(P=0.02),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4.6±4.4)mL vs.(15.4±5.3)(P=0.38),胸腔引流时间(3.7±2.5)d vs.(4.1±3.0)d(P=0.09),平均住院天数为(7.2±1.9)d vs.(7.4±2.3)d(P=0.40)。术后并发症A组乳糜胸1例,气胸3例,霍纳综合征1例;B组血胸1例,气胸4例,霍纳综合征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予以术后化疗。术后随访2~5年,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da Vinci手术机器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均安全可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优化的器械使其在体积大的肿瘤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肿瘤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Vinci机器人 胸腔 纵隔肿瘤 儿童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手术近期临床结果单中心趋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4
作者 唐黎 赵旭 +3 位作者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何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数据,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42例)和传统手术组(9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得到82例患者(每组41例),收集并对比了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住院死亡率等数据。结果: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患者性别、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方式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同期行房颤消融术[11(26.2)vs.26(26.2),P=0.583]。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4(33.3)vs.39(39.4),P=0.3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阻断时间,微创手术组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22±48)min vs.(91±50)min,P=0.031],体外循环时间微创手术组也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80±73)min vs.(136±72)min,P=0.033]。术后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18.6(12.0,36.2)h vs.24.0(15.5,33.1)h,P=0.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1级,3(7.1)vs.7(7.1),2级,0(0)vs.2(2),3级,1(2.4)vs.9(9.1),P=0.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人工血液透析比较[1(2.4)vs.4(4),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2]。2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vs.2(2),P=0.66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患者在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165±73)min vs.(122±74)min,P=0.053]和主动脉阻断时间[(119±48)min vs.(98±52)min,P=0.073]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输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1]。在住院30 d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人工血液透析需求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近期临床效果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尽管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其术后输血需求较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胸腔辅助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朱牡丹 张春兰 +1 位作者 施舟 沈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46)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插管后以2.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和MAP,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消耗量,单肺通气期间低氧发生率,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6和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术后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改善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降低,术后疼痛减轻,并且更快地苏醒和转回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视频辅助胸腔手术 疼痛管理 术后恢复质量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女性患者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6
作者 徐亚杰 夏道林 +8 位作者 方兆晶 张文文 张勇 朱丽丽 许汝坤 李子萱 姜雪 刘慈宝 王晓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与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于术前30 min接受术侧T_(4)及T_(6)节段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每位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在手术医师完成胸腔内操作前在两切口对应肋间于胸腔镜直视下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主要指标:术后24 h内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反弹性疼痛定义为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次要指标:术后6、12、24、36、48及72 h NRS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与T组比较,L组术后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及3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采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可降低年轻女性患者双孔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减少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后QoR-40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手术 反弹性疼痛 女性 胸椎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术前辅助定位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7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张致远 +2 位作者 苏天昊 金龙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VATS术前辅助定位技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神经冷冻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持续性肺漏气的应用
8
作者 孟庆宇 吴永坤 +1 位作者 王宇飞 郭占林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1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PAL的方法,但术后PAL发生率仍较高。膈神经冷冻术(phrenic nerve cryotherapy,PNC)通过可逆性抑制膈神经功能,诱导膈肌暂时性上抬,从而减小胸腔容积、促进脏壁层胸膜贴合,减少漏气。本研究探讨PNC在VATS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术后PAL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10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VATS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试验组术中额外行PNC。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术中、术后指标及漏气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肺漏气发生率(31.5%vs 29.6%)和术后PAL发生率(20.4%vs 14.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从术中漏气测试试验到术后24 h肺漏气过程中,共有8例(32.0%)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14例(46.7%);对照组从术后24 h肺漏气者进展为术后PAL过程中,共有6例(35.3%)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8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膈肌上抬更为显著,并在术后3个月恢复,但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PNC联合积极肺修补可作为术中漏气高风险患者的重要干预手段,减少术后PAL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手术 膈神经冷冻术 持续性肺漏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陶绍霖 陈大理 +6 位作者 康珀铭 齐东东 张祖旺 刘训 罗艺 刘成军 谭群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40 kg实验用雄性大白猪为手术对象,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并分析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40 kg实验用雄性大白猪为手术对象,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并分析围术期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成功使用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115 min,对接时间5 min,机器人腔内操作时间100 min,肺叶切除时间85 min、淋巴结清扫时间15 min、出血量约20 mL、术中无血管、肺、心包、神经等脏器结构损伤,未中转开胸。无器械腔内相互干扰、交叉打架、器械偏离视野范围情况,无器械盲目操作造成血管、肺及胸壁损伤情况,无术中器械故障发生。术中术后猪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猪肺叶切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腔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肺叶切除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短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27
10
作者 谢博恒 隋天一 +2 位作者 秦毅 苗顺铖 矫文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7-7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在现在的外科技术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同时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也提供了一种精准高效... 背景与目的肺段切除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在现在的外科技术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同时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也提供了一种精准高效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肺段切除术中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VATS及RATS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房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结果共166例患者接受肺段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VATS 85例,RATS 81例,术中淋巴结切除数在RATS组多于VA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7±5.08)个vs (10.81±5.74)个,P=0.010)],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的房颤、肺漏气(≥6 d)及术后肺炎发生率方面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VATS,RATS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淋巴结切除数目较VATS明显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手术 肺段切除术 肺部结节 短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子强 白向豆 +4 位作者 崔百强 金大成 成涛 吴旭升 苟云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 比较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R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2年8月同一术者完成的75... 目的 比较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R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2年8月同一术者完成的75例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RATS组37例,肿瘤直径(4.34±1.25)cm;VATS组38例,肿瘤直径(4.33±1.58)cm。术前均使用MRI或增强CT定位评估肿瘤。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与VATS组相比,RATS组总手术时间短[(72.3±17.2)min vs.(81.7±14.5)min,t=-2.567,P=0.012],术中出血量少[(49.6±20.8)ml vs.(71.1±13.1)ml,t=-5.355,P=0.000],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68.9±28.1)ml vs.(82.4±21.3)ml,t=-2.340,P=0.022],术后住院时间短[(3.2±1.3)d vs.(4.3±1.1)d,t=-3.699,P=0.000],但住院费用高[(5.2±0.3)万元vs.(3.8±0.3)万元,t=23.193,P=0.000]。2组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ATS相比,R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手术 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彬 康珀铭 +4 位作者 陶绍霖 沈诚 邓波 王如文 谭群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78-1582,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11例行微创前纵隔肿物切除手术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11例行微创前纵隔肿物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1例患者中,56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设为机器人组;55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设为胸腔镜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变直径、直径≥5 cm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胸引天数、联合扩大切除例数、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机器人组对比胸腔镜组,在病变直径[(4.6±2.2)vs(3.3±1.6)cm,P=0.002]、直径≥5 cm比例(22/56 vs 11/55,P=0.026)、术中失血量[(54.1±51.6)vs(89.9±91.0) mL,P=0.013]、联合扩大切除率(8/56 vs 1/55,P=0.04)、住院费用[(7.5±2.0)vs(4.2±1.4)万元,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胸引天数、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费用较高;与胸腔镜手术比较出血更少,在大血管周围和深部狭小空间内操作有一定优势,对直径较大或有明显外侵需联合大血管切除的前纵隔肿瘤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机器人手术 电视胸腔手术 微创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闭锁:国内首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国庆 张茜 +2 位作者 周莹 李帅 汤绍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6-1028,共3页
本文报道2020年5月采用da Vinci Si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出生15天Ⅰ型食管闭锁1例,采用非对称布局trocar,序贯扩张法置入trocar,镜头臂12 mm位于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2个机械臂8 mm trocar位于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和腋后线第7肋间,距离镜头tro... 本文报道2020年5月采用da Vinci Si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出生15天Ⅰ型食管闭锁1例,采用非对称布局trocar,序贯扩张法置入trocar,镜头臂12 mm位于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2个机械臂8 mm trocar位于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和腋后线第7肋间,距离镜头trocar分别为3 cm和5 cm,腋前线第6肋间放置3 mm trocar和辅助器械。总手术时间120 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碘水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术后15天出院。随访1个月,经口喂养80~100 ml/次,无呕吐及呛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胸腔 食管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安全性及短期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荣耀 王亨强 +3 位作者 李丰科 盛逢喜 张文强 黄壮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胸腔镜两种术式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短期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7年10月各数据库有关两种术式切除胸腺的...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胸腔镜两种术式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短期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7年10月各数据库有关两种术式切除胸腺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经过筛选,最终9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366例,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431例。利用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组相比,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组术后带管时间短(SMD=-1.165,95%CI=-1.880^-0.451)、术中失血量少(SMD=-1.255,95%CI=-2.240^-0.271)、术后住院时间短(SMD=-1.008,95%CI=-1.562^-0.455),而手术时间、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胸腔 胸腺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胃切除后手工消化道重建
15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5,共1页
达芬奇机器人可给手术医师提供光学放大10倍的高清立体图像,而且具有突破人手极限的可转腕手术器械,拥有7个自由度,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操作,比人手更灵活。腹腔镜下手工吻合一直是腔镜手术操作的一个难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手工吻合,可... 达芬奇机器人可给手术医师提供光学放大10倍的高清立体图像,而且具有突破人手极限的可转腕手术器械,拥有7个自由度,在狭窄解剖区域中操作,比人手更灵活。腹腔镜下手工吻合一直是腔镜手术操作的一个难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手工吻合,可充分利用机器人镜下优势,达到吻合确切、便捷,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为节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立体图像 手术器械 机器人辅助腹腔 手术医师 光学放大 手术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近期疗效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代锋 许世广 +7 位作者 徐惟 丁仁泉 刘博 孟浩 康云腾 孟祥瑞 林杰 王述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1,共6页
背景与目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代表了精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及行电视... 背景与目的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代表了精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及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两组各纳入45例并进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以及术后胸引液的总量。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50.30±32.33)m L vs(208.60±132.63)m L]与术后第1日胸引液的量[(275.00±145.42)m L vs(347.60±125.80)m 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胸腔镜组;机器人组与胸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2.67±9.67)个vs(15.51±5.41)个]及淋巴结清扫站数[(6.31±1.43)站vs(4.91±1.04)站]比较,机器人组均多于胸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在近期术后疗效上优于胸腔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电视胸腔手术 肺肿瘤 近期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肺萎陷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杭黎华 费叶晟 李玉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视野清晰、对呼吸生理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和加速康复等优点,在临床上日渐普及。非通气侧肺萎陷是胸科手术重要环节,萎陷不良将影响手术视野并延缓手术进程,因此高质量肺萎陷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如何短时间...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视野清晰、对呼吸生理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和加速康复等优点,在临床上日渐普及。非通气侧肺萎陷是胸科手术重要环节,萎陷不良将影响手术视野并延缓手术进程,因此高质量肺萎陷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如何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肺萎陷质量已成为麻醉科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已有多种加速肺萎陷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非通气侧加速肺萎陷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适用临床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手术 肺萎陷 术后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婷婷 王曾妍 +1 位作者 张程 崔宇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1,65,共3页
目的总结3例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或隔离肺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儿,通过特殊体位用物设计,规范小儿体位安置;根据人性化术前访视制定护理计划;细化术中配合... 目的总结3例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或隔离肺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儿,通过特殊体位用物设计,规范小儿体位安置;根据人性化术前访视制定护理计划;细化术中配合预防术中并发症等实施护理。结果3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低体温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细致的手术观察和精细娴熟的手术配合,能保证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胸腔 小儿肺叶切除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王兵 律方 +2 位作者 赵亮 杜闽军 高树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311,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 背景与目的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VIP、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集时间涵盖2006年5月-2016年5月的有关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共1,605例患者。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组(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8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手术时间(SMD=13.56,95%CI:4.96-22.16)、术中出血量(SMD=-33.68,95%CI:-45.70--21.6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SMD=-1.05,95%CI:-1.48--0.62)、胸腔引流量(SMD=-83.69,95%CI:-143.33--24.05)、术后疼痛程度(SMD=-1.68,95%CI:-1.98--1.38)、术后住院时间(SMD=-2.27,95%CI:-3.23--1.3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SMD=-0.48,95%CI:-0.80--0.17)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SMD=0.83,95%CI:0.54-1.29)、手术死亡率(SMD=0.95,95%CI:0.55-1.63)和1年复发率(RR=0.87,95%CI:0.34-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当,但二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全胸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完全电视胸腔手术 胸腔辅助小切口直视下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建东 左占杰 +2 位作者 张洪波 李伟 王坤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胸科医生选择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来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目前,仍然没有随机试验来比较VATS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胸科医生选择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来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目前,仍然没有随机试验来比较VATS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临床疗效。为此,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在治疗早期NSCLC患者过程中的疗效,以期为今后对此两种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地检索5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Embase和ISI web of science,收集时间涵盖2010年1月-2016年2月的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NSCLC的所有文献。最后,纳入了拥有足够患者数量和放疗剂量的原创中英文研究成果。在校正了中位年龄和可手术患者人数之后,应用多变量随机效应模型比较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后早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结果纳入相同时期的14个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研究成果(包含3,482个患者)和19个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研究成果(包含3,997个患者)。VATS组中位年龄和随访时间分别为64岁和43.4个月,SBRT组中位年龄和随访时间分别为74岁和29.5个月。VATS组校正前1年、2年、3年、5年平均总生存率分别为93.5%、84.9%、77.0%、76.3%。SBRT组校正前1年、2年、3年、5年平均总生存率分别为89.0%、73.3%、59.0%、36.7%。VATS组校正前1年、2年、3年、5年平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6%、88.6%、85.6%、75.6%。SBRT组校正前1年、2年、3年、5年平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3%、72.1%、64.9%、58.9%。然而,以中位年龄和可手术程度进行校正之后,预期VATS组1年、2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94%、92%、84%、71%,预期SBRT组1年、2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98%、95%、87%、83%。预期VATS组1年、2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为97%、94%、85%、75%,预期SBRT组1年、2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为88%、81%、74%、63%。结论在校正前,施以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临床表现(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不如施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但考虑到年龄与可手术程度,施以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年龄偏大,可手术程度偏低。以年龄和可手术程度进行校正后,我们发现两种疗法治疗早期NSCLC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手术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生存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