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初步经验(4例报告)
1
作者 祝相煜 季旭然 +5 位作者 孟乐 刘华 张国灵 李欣牧 薛岳 王春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1-775,共5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对大体积BPH(≥80 ml)目前有多种手术选择,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对大体积BPH(≥80 ml)目前有多种手术选择,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以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ALP)。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来确定哪种手术方案适用所有BPH患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初步经验 方案 BPH 泌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减退
2
作者 李静 王林峰 +8 位作者 张高杰 黄勇 高英英 孙蕊 曹扬 李秋辰 何浩 魏子凌 刘佳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后肾功能减退的效能,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733例肾细胞癌(... 目的:探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后肾功能减退的效能,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733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行RAPN患者的临床数据,整合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围手术期参数,构建7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解析关键预测因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a under the curve,ROC-AUC)评估模型性能。结果: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最优(AUC=0.84)。SHAP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肿瘤直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对术后肾功能减退有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预测工具,可帮助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术后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 肾功能减退 机器学习模型 SHAP分析 预测模型 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阚艳侠 汤苏红 +1 位作者 谢鑫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麻醉用药、使用降压药和升压药次数,术后24 h内的去向、头晕头痛情况、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根据RARP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存在PONV,将患者分为两组: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判别效力。结果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 67例(10.8%)。与非PONV组比较,PONV组BMI、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和术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脑血管疾病史比例、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和切口疼痛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OR=0.900,95%CI 0.818~0.990,P=0.030)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OR=0.945,95%CI 0.894~0.999,P=0.047)与RARP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负相关,脑血管疾病史(OR=3.788,95%CI 1.501~9.558,P=0.005)、术后24 h内头晕(OR=4.191,95%CI 2.111~8.320,P<0.001)和术后切口疼痛(OR=3.881,95%CI 1.175~12.821,P=0.026)与PONV的发生率明显正相关。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AUC为0.539(95%CI 0.462~0.616),截断值0.5,敏感性11.9%,特异性95.9%。BMI、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切口疼痛联合预测PONV的AUC为0.739(95%CI 0.674~0.804),截断值0.1,敏感性68.7%,特异性67.4%。结论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 h内的头晕和切口疼痛与PONV明显相关,BMI越高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PONV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脑血管疾病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林飞 王聪 +6 位作者 魏灵 郑俊 沈娟 李雪梅 封建立 孙道东 王永权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0-1805,共6页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收治的23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eGFR<90 mL/(min·1.73 m^(2))伴肾脏损伤标志,或eGFR<60 mL/(min·1.73 m^(2))]的肾肿瘤患者。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策略,将患者分为MAC组(n=129)和SAC组(n=102)。术前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全息三维重建技术制定个体化肾动脉阻断策略。采用酶法检测术前3 d、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并基于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99mTc-DTPA或99mTc-MAG3)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术后3 d,SAC组患肾GFR下降幅度显著低于MAC组[(8.3±7.7)vs(16.0±10.2)mL/(min·1.73 m^(2)),95%CI:-10.2~-5.2,P<0.001]。Scr增量分析显示,SAC组升高幅度更低[8.2(2.5,18.7)vs 15.5(5.8,28.3)μmol/L,95%CI:-12.3~-1.8,P=0.027],eGFR下降更轻微[3.0(0.5,7.8)vs 7.5(2.0,14.3)mL/(min·1.73 m^(2)),95%CI:-6.2~-0.8,P=0.015]。术后3个月,SAC组Scr水平更低[(89.2±23.1)vs(95.3±22.1)μmol/L,95%CI:-11.9~-0.3,P=0.042],患肾GFR更高[(33.5±10.5)vs(26.1±10.9)mL/(min·1.73 m^(2)),95%CI:4.6~10.2,P<0.001]。结论对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肿瘤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SAC策略较MAC能更好地保护术后肾功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功能不全 肾部分切除 机器人辅助 血管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潘家骅 邵晓光 +7 位作者 朱寅杰 迟辰斐 钱弘阳 徐凡 王艳青 沙建军 董柏君 薛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结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及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NCHT)对术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结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及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NCHT)对术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行RARP+ePLND治疗的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初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初始肿瘤TNM分期、Gleason评分、新辅助治疗方案、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156例患者年龄为(67.9±6.9)岁,初始PSA为56.5(8.4~629.0)ng/mL,Gleason评分≥8分者占63.5%(99/156),临床分期≥cT3者占95.5%(149/156),35.3%(55/156)的患者存在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为(186.7±35.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18.8±9.9)g/L,住院时间为5(3~66)d;2例(1.3%)出现直肠损伤,3例(1.9%)在扩大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出现髂血管损伤;64.1%(100/156)的患者术后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6.4%(10/156)的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T0),25.6%(40/156)的患者切缘阳性。51.3%(80/156)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15.4%(24/156)的患者出现病理升期。35例确诊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而直接行RARP+ePLND(non-NT组),54例先接受4~6个周期NHT再行RARP+ePLND(NHT组),67例先接受4~6个周期NCHT再行RARP+ePLND(NCHT组)。NCHT组初始PSA和TNM分期高于NHT组和non-NT组(P均<0.01),但3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T组与NCHT组术后PSA达到根治水平以下的患者分别为72.2%(39/54)和82.1%(55/67),高于non-NT组的17.1%(6/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HT组和NCHT组分别有57.4%(31/54)和68.7%(46/67)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而non-NT组仅8.6%(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RP+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术前新辅助治疗并不增加RARP+ePLND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可提高手术根治率、改善术后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 机器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扩大淋巴结清扫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化学治疗 病理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护理 被引量:34
6
作者 屈晓玲 方汉萍 +2 位作者 陈小芹 王晶 赵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0期47-48,56,共3页
目的总结快速康复护理策略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根治性切除术,按快速康复策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体位准备及压力袜,... 目的总结快速康复护理策略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根治性切除术,按快速康复策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体位准备及压力袜,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漏尿、高碳酸血症、明显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1d伤口愈合出院。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具有术前准备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机器人 根治性切除 快速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膀胱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前列腺癌的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琦 徐智慧 +2 位作者 祁小龙 刘锋 张大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膀胱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后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尿控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12例HoLEP术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在我科行经膀胱途径纵切口RARP。患... 目的探讨经膀胱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治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后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尿控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12例HoLEP术后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在我科行经膀胱途径纵切口RARP。患者年龄为60~69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为1.5~8.7 ng/mL,HoLEP术后Gleason评分均≤7分,术前TNM分期T1a^T1b期。所有患者均经HoLEP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均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12例经膀胱途径RARP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15~130 min,平均(116.2±15.1)min;术中出血量80~210 mL,平均(125.1±20.3)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6.7±1.7)d。术后7 d拔除导尿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11例(91.7%)获得即时尿控,1例2周后无漏尿。术后病理提示8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6分,2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7分,1例患者Gleason评分为8分,1例术后病理未见癌组织。1例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术后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3个月后均获得良好尿控。结论前期HoLEP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难度。经膀胱途径纵切口行筋膜内RARP治疗HoLEP术后前列腺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达到肿瘤根治目的的同时尽量完整保留尿控功能相关的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可在术后短期拔除导尿管并早期恢复尿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经膀胱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入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中改善排尿控制的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承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5-639,共5页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部分患者发生尿失禁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由于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操作灵活性、三维视感等方面的特点,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同时提供了更...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部分患者发生尿失禁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由于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操作灵活性、三维视感等方面的特点,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同时提供了更多改善术后尿控的技术方法[1]。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目前尚未见确切定义,一般认为每天使用一个以上的尿垫可被认为术后尿失禁,早期尿控一般指术后3个月内的尿控情况,远期尿控一般指术后半年以后的尿控情况[2-3]。由进入学习曲线平台期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ARP)术后一年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4%~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 排尿控制 神经血管束 外科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袁杰 王明超 +2 位作者 俞世成 朱世斌 李恭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介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及初步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RARP中运用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 目的介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及初步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RARP中运用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主要步骤:(1)确定膀胱颈前列腺连接部位置,分离表面脂肪组织,直至暴露尿道前壁;(2)从膀胱前列腺三角区的相对疏松组织层面向深面解剖,直至暴露精囊前层面,沿此层面分离暴露尿道侧壁;(3)进一步解剖暴露尿道后壁。观察并记录保留膀胱颈成功率、保留膀胱颈口分段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均在RARP中运用了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保留膀胱颈成功率为93.3%(28/30),2例患者因前列腺中叶不规则突向膀胱而未完整保留膀胱颈。术中保留膀胱颈分段时间为8~10 min,平均(9.2±0.8)min。30例患者术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RARP中运用三步法解剖性保留膀胱颈技术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机器人 腹腔镜技 解剖性保留膀胱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膜外耻骨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纯前列腺切除术15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平 夏丹 +6 位作者 孔德波 秦杰 景泰乐 叶孙益 朱意 李诗琪 汪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总结经腹膜外耻骨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纯前列腺切除术(RAS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经腹膜外耻骨上RASP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经腹膜外耻骨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单纯前列腺切除术(RAS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经腹膜外耻骨上RASP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命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的差异。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控制台时间)为(92.0±28.3)min,术中出血量为(105.0±42.5)mL,没有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2±0.5)d,术后引流时间为(1.8±0.6)d,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5.7±1.2)d,术后住院时间为(4.1±1.3)d。术后3例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并发症,1例发生Ⅱ级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IPSS、QoL、PVR和Qmax均较术前改善(P均<0.01)。结论经腹膜外耻骨上RA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机器人 腹腔镜技 单纯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杰 成功 +4 位作者 曹强 张成 郑雨潇 徐浩翔 华立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比较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6年9月5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途... 目的:比较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6年9月5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途径41例,年龄56~80岁,平均70岁;经腹膜外途径12例,年龄59~78岁,平均68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5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比较经腹和经腹膜外两组年龄[(70.4±6.0)岁vs.(68.3±6.8)岁]、BMI[(23.7±2.5)kg/m^2vs.(24.1±3.2)kg/m^2]、术前PSA[(22.2±21.6)ng/mL vs.(14.9±9.0)ng/mL]、Gleason评分[(7.5±0.7)分vs.(7.3±0.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和经腹膜外组的总手术时间[(223.4±26.8)min vs.(186.5±16.6)min]、装机时间[(23.6±4.9)min vs.(27.9±5.5)min]、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2.4±0.6)d vs.(1.9±0.6)d]、术后肠道恢复排便时间[(3.6±0.5)d vs.(3.2±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侧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途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快,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侧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的技术比较和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晓晨 傅文晴 +2 位作者 胡兵 张成 王共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1-756,共6页
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 目的比较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两种手术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分别行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或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入路RARP组22例,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6.9±7.5)ng/mL,Gleason评分7分(5~8分),前列腺体积(42.3±11.2)m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4分(9~20分),临床分期cT1c期9例、cT2a期4例、cT2b期3例、cT2c期6例;经膀胱入路RARP组13例,术前tPSA(18.6±8.7)ng/mL,Gleason评分6分(5~7分),前列腺体积(35.4±9.6)mL,IIEF-5评分15分(10~21分),临床分期cT1c期8例、cT2a期2例、cT2b期2例、cT2c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手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尿控恢复时间、术后IIEF-5评分的差异。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后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23.4±31.7)min、术中出血量(48.2±12.8)mL,经膀胱入路RARP组手术时间(135.3±25.6)min、术中出血量(65.2±19.8)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后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6例、pT2b期6例、pT2c期8例、pT3a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7分(5~8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病理分期pT2a期8例、pT2b期3例、pT2c期2例,术后Gleason评分6分(5~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RARP组切缘阳性5例(22.7%),经膀胱入路组RARP切缘阳性3例(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拔除导尿管,后入路RARP组18例即刻实现尿控(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RARP组患者12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后入路RARP组IIEF-5评分为11分(4~13分),经膀胱入路RARP组为12分(5~1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肿瘤生化复发表现(tPSA均<0.2 ng/mL)。结论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治疗体积较小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效果与后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相当,具有较好的术后即刻尿控效果,但性功能恢复需要进一步随访。经膀胱入路保留Retzius间隙RARP技术可行,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保留耻骨后间隙 经膀胱入路 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绍霖 陈大理 +6 位作者 康珀铭 齐东东 张祖旺 刘训 罗艺 刘成军 谭群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40 kg实验用雄性大白猪为手术对象,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并分析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40 kg实验用雄性大白猪为手术对象,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并分析围术期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成功使用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115 min,对接时间5 min,机器人腔内操作时间100 min,肺叶切除时间85 min、淋巴结清扫时间15 min、出血量约20 mL、术中无血管、肺、心包、神经等脏器结构损伤,未中转开胸。无器械腔内相互干扰、交叉打架、器械偏离视野范围情况,无器械盲目操作造成血管、肺及胸壁损伤情况,无术中器械故障发生。术中术后猪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锐?单孔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实施猪肺叶切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腔镜手 机器人辅助 肺叶切除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模式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初菁菁 冶超 +1 位作者 金雯 殷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LP)和传统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RP)的疗效和术后功能恢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EBSCO、CINAHL、CNKI、万方、...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LP)和传统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RP)的疗效和术后功能恢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EBSCO、CINAHL、CNKI、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查找RALP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 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RALP组合计1 621人,LRP组合计1 89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方面,RALP较LRP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WMD=-120.29,95%CI(-182.20,-58.39),P=0.000 1]和降低输血率[OR=0.44,95%CI(0.25,0.79),P=0.006],术后第3、6、12个月的控尿率显著提高[OR=2.76,95%CI(1.99,3.82),P<0.000 01;OR=2.50,95%CI(1.72,3.63),P<0.000 01;OR=2.28,95%CI(1.51,3.46),P<0.000 1]。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方面,RALP和LR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LP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输血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远期疗效评价仍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随访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前列腺切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梦秋 易倩琳 +2 位作者 武加林 陈万丽 肖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725)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分层(非超重、超重和肥胖),比较2组中各BMI亚组间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25.37±50.92) min vs.(135.68±44.55) min],机器人组中3个BMI亚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60.46±45.20) mL vs.(92.88±105.13) mL、(72.01±62.03) mL vs.(115.02±123.38) mL及(65.59±37.92) mL vs.(125.16±96.07) mL],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2.04±0.83) d vs.(2.19±0.63) d和(1.97±0.54) d vs.(2.19±0.5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各BMI亚组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低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围术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锻炼模式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瞿旻 贾泽鹏 +4 位作者 连碧珺 朱峰 陈欢 王燕 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底肌锻炼(PFMT)模式如何影响术后尿失禁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单术者完成的18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且康复时间≤3个月)、缓慢康复(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但康复时间>3个月)和尿失禁(每天使用尿垫数>1块)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快速康复组和缓慢康复组患者PFMT模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失访,共126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快速康复组66例,缓慢康复组26例,尿失禁组34例,患者诊断年龄分别为(62.7±6.8)岁、(67.0±7.5)岁、(70.3±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性神经保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6%(38/66)、26.9%(7/26)、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2例术后尿失禁康复患者中,8例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尿失禁即康复,其余84例术后进行PFMT,其中快速康复组58例,缓慢康复组26例。快速康复组坚持每天进行PFMT、选择在白天进行PFMT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缓慢康复组[70.7%(41/58) vs 38.5%(10/26)、69.0%(40/58) vs 23.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年龄(OR=1.09,P=0.044)、术中不保留性神经(OR=2.73,P=0.034)、术后不坚持PFMT(OR=6.30,P=0.034)和主要PFMT时间段不在白天(OR=6.76,P=0.006)是术后尿失禁快速康复的危险因素。结论 PFMT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尤其是快速康复)的重要方法,患者年龄、是否保留性神经、是否坚持PFMT和PFMT主要时间段与术后早期尿失禁快速康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培训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超 花梅免 +9 位作者 王富博 过菲 王辉清 彭广 徐梦璐 宋丽 杨波 盛夏 许传亮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培训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机器人模拟培训系统,对3名受训医师进行基础操作训练的吻合模拟训练,评价培训前后总体评分、吻合时间、运动距离、器械碰撞次数、器械离开视...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培训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机器人模拟培训系统,对3名受训医师进行基础操作训练的吻合模拟训练,评价培训前后总体评分、吻合时间、运动距离、器械碰撞次数、器械离开视野次数和脱离目标次数等关键指标的变化。随后3名受训医师利用机器人系统对9例患者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膀胱尿道吻合,评价吻合的可靠性。结果训练后3名受训医师总体评分由训练前的(65.0±10.8)分提高至(92.7±3.5)分,平均吻合时间由(279.0±48.0)s缩短至(119.3±12.5)s,运动距离由(459.0±59.2)cm缩短至(239.3±33.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器械离开视野次数和脱离目标次数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3名受训医师均顺利完成9例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膀胱尿道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23.4±8.6)min。患者术后引流液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升高,未见漏尿。术后第7天膀胱造影均未见造影剂外漏,术后第8天顺利拔除导尿管。结论对泌尿外科医师进行机器人模拟系统培训可使医师迅速熟悉操作,提高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操作水平,从而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虚拟现实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切口多通道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正军 聂钰 +6 位作者 卫义 周放 任尚青 范世达 吕倩 田景芝 王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多通道(无需使用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装置)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2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改良单切口腹膜外途... 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多通道(无需使用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装置)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2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改良单切口腹膜外途径)60例,B组(多切口经腹腔途径)60例。A组平均年龄67.5(60~78)岁,其中,Gleason评分≤7分50例,8分10例。前列腺体积62.4(25.0~200.0)ml。B组平均年龄68.3(57~80)岁,其中,Gleason评分≤7分48例,8分12例。前列腺体积63.2(29.5~120.0)ml。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切缘阳性率、尿控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和B组术后通气时间分别为25 h(12 h~50 h)和81.5 h(48 h~16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个月、尿控满意率患者分别为20例(33.33%)、55例(91.67%)和6例(10.0%)、18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切口多通道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及肠道功能恢复快,不受特殊装置制约,易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手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 腹膜外入路 前列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控尿恢复时间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瀚 刘越 +13 位作者 陈宇珂 司龙妹 张萌 范宇 张中元 唐琦 张雷 吴士良 宋毅 林健 赵峥 谌诚 虞巍 韩文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及影响控尿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单一术者行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及尿道周围全重建术的患者资料,纳入临床分期为cT1~T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及影响控尿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单一术者行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及尿道周围全重建术的患者资料,纳入临床分期为cT1~T3、cN0、cM0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常规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48 h、1周、4周、12周、24周后的控尿情况及相应时间节点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s score,IPS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将24 h使用尿垫≤1片或24 h漏尿量≤20 g定义为完全自主控尿,记录患者拔除尿管之后至达到完全自主控尿的时间,并分析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6.2±6.7)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8.51μg/L(4.69~13.20μg/L)。共59例(35.5%)行双侧淋巴清扫,28例(16.9%)行保留性神经的手术。术后病理情况:pT1期1例(0.6%),pT2期77例(46.4%),pT3期86例(51.8%),28例患者切缘阳性(16.9%)。在所有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7例(11.9%)发现淋巴结转移。控尿情况:患者恢复控尿的中位时间为1周,65例(39.2%)患者在拔除尿管48 h之内即实现控尿,32例(19.3%)于术后1周内恢复控尿,34例(20.5%)于术后4周内恢复控尿,24例(14.5%)于术后12周内恢复控尿,9例(5.4%)术后24周内恢复控尿,有2例(1.2%)在术后24周时仍未恢复控尿。在拔除尿管后48 h、1周、4周、12周及24周时控尿率分别为39.2%、58.4%、78.9%、93.4%和98.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OR=1.589,95%CI:1.025~2.462,P=0.038)。在拔除尿管后48 h、4周、12周和24周时能够控尿组患者的平均OABSS均显著低于不能控尿组。结论: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早期控尿,糖尿病是影响术后控尿恢复时间的危险因素,拔除尿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与能否控尿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机器人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造瘘管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炳燕 金萍 +1 位作者 黄媛媛 张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比较膀胱造瘘管与导尿管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老年病人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目的]比较膀胱造瘘管与导尿管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老年病人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留置导尿管,观察组使用膀胱造瘘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1周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老年病人应用膀胱造瘘管可以有效降低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造瘘管 导尿管 机器人 腹腔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并发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