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雷达机器人车辆地头转向路径规划 被引量:5
1
作者 封永 张欣欣 +1 位作者 黄林青 薛金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2期28-31,34,共5页
对差速转向机器人车辆进行果园行尾地头转向路径规划研究,通过车辆运动分析,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进行U型地头转向和K型地头转向的路径生成与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成路径优化选择,确定行尾地头转向路径;针对U型地头转向和K型地头转向... 对差速转向机器人车辆进行果园行尾地头转向路径规划研究,通过车辆运动分析,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进行U型地头转向和K型地头转向的路径生成与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成路径优化选择,确定行尾地头转向路径;针对U型地头转向和K型地头转向进行实验验证。对于最佳生成路径对应的实测路径,U型地头转向时方向偏角与横向偏移均值为15.0°,13.7 cm,K型地头转向时方向偏角与横向偏移均值为13.7°,13.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传感器 机器人车辆 行尾地头转向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新息动态转向力矩补偿 被引量:2
2
作者 顾爱博 陈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3-51,共9页
为了减小驾驶机器人车辆长期自动驾驶过程中转向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新息的驾驶机器人车辆动态转向力矩补偿方法。构建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驾驶机器人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以路径曲率及车速为输入、方向盘转向角为输出... 为了减小驾驶机器人车辆长期自动驾驶过程中转向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新息的驾驶机器人车辆动态转向力矩补偿方法。构建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驾驶机器人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以路径曲率及车速为输入、方向盘转向角为输出的驾驶机器人车辆转向性能离线自学习模型;建立了以方向盘角速度、角加速度及车轮转角为输入,转向机械手驱动力矩为输出的受控自回归在线辨识模型,并运用遗忘因子多新息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辨识,将迭代计算过程中的标量新息扩展为向量新息,提高了驾驶机器人车辆转向性能参数的辨识精度;驾驶机器人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利用离线自学习模型和转向机械手动力学方程计算出转向电机输出力矩,加上反馈回来的驱动力矩误差,实现对驾驶机器人车辆转向力矩的在线动态补偿。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方法辨识的转向力矩误差在0.1N·m以内,跟踪目标路径的横向位移偏差小于0.2m;所提方法有效减小了驾驶机器人车辆转向性能下降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机器人车辆 动态转向力矩补偿 多新息 转向性能 离线自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人机器人车辆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3
作者 安永植 郭伟 李清源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13-15,共3页
介绍了面向无人机器人车辆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对于提高机器人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实际意义,它是当今智能机器人车辆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机器人车辆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智能立体车库车辆搬运机器人模型及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程黎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1期19-21,26,共4页
【目的】车辆搬运机器人是智能立体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车辆智慧存取的关键,其核心功能包括车辆举升、全向行走等机构,提升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方法】课题组以某型车辆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三相异步电机、行走机构以及... 【目的】车辆搬运机器人是智能立体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车辆智慧存取的关键,其核心功能包括车辆举升、全向行走等机构,提升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方法】课题组以某型车辆搬运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三相异步电机、行走机构以及举升机构的控制模型,简述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要点,包括运行流程、主程序和子程序,对机器人受载荷时的夹臂变形量和行走精度进行测试;在车辆存取管理中,应重点关注机器人的误差控制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借助数学方法建立运动模型,同时要明确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由技术人员预先编写控制程序,借助PLC实现电机运行方向、运行距离、运行速度的精确控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2 t载荷对应的夹臂变形量均不超过5.0 mm,仅在3 t载荷下出现了一次变形量超5.0 mm,说明该机器人通过了夹臂变形测试;制动位置在超载时的精度基本在5.0 mm以内,10次测量中仅有一次超过5.0mm。【结论】该型机器人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有助于提升车库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车辆搬运机器人 模型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rse speed analysis and low speed control of underwater vehicle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晔 姜言清 +2 位作者 马珊 陈鹏云 李一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652-2659,共8页
Inverse speed is a reversible maneuver.It is a characteristic of underwater vehicle at low speed.Maneuverability in the vertical plane at a speed lower than inverse speed is different from one at higher speed.In the p... Inverse speed is a reversible maneuver.It is a characteristic of underwater vehicle at low speed.Maneuverability in the vertical plane at a speed lower than inverse speed is different from one at higher speed.In the process of underwater working for observation,AUV's cruise speed is always low.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inverse speed is important to AUV's maneuverability.The mechanism of inverse speed 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steady pitching equation was derived.The parameter expression of track angle in vertical plane was deduced.Furthermore,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inverse speed was obtained.The typical inverse speed phenomenon of the flat body and the revolving body was analyzed.Then the conclusion depicts that,for a particular AUV with flat body,its inverse speed is lower than that of revolving body.After all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analysis,a series of special experiments of inverse speed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imulation program,in the tank and in the sea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ater vehicle motion control inverse spe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