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的单点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荣涵 王筱雨 +2 位作者 赵胜川 徐洪峰 刘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减少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期间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根据运筹学和交通流理论,以车辆延误和排放最小为目标建立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考虑小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利用V... 为减少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期间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根据运筹学和交通流理论,以车辆延误和排放最小为目标建立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考虑小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利用VISSIM软件设计交通仿真实验,使用MATLAB软件编制参数标定和模型求解算法,根据车辆行驶状况数据标定每条车道组每种污染物的两类排放因子,并验证双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与仅降低延误相比,双目标优化模型所获最优信号配时方案能使车均延误降低19%、交通排放减少11%.研究成果能有效减少交叉口延误和排放,为建立考虑交通排放的干道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信号配时 机动车比功率 交通仿真 单点交叉口 排放因子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被引量:39
2
作者 宋国华 于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行程速度 油耗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兆升 曲鑫 +2 位作者 林赐云 邴其春 龚勃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41,共7页
为了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优化控制的目的,首先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并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进行机动车排放的计算;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排放和延误的关系进行量化;之后建立一个以减少排放和降低延误为目标的交通... 为了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优化控制的目的,首先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并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进行机动车排放的计算;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排放和延误的关系进行量化;之后建立一个以减少排放和降低延误为目标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以此来优化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绿灯时长,从而达到低排放、低延误的交通信号多目标智能化控制.选取了长春市典型交叉口进行调查,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表明,延误减少了10.54%,排放降低了13.41%,从而证明了该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 低排放 多目标优化 行驶轨迹 机动车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车燃用汽油/天然气的高原道路排放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志磊 何超 +1 位作者 刘学渊 李加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302,共9页
为研究高原条件下轻型车燃用汽油、天然气时的道路行驶排放特征,参考国六排放法规,在1075、1400、1910 m海拔地区驾驶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分别燃用汽油、天然气进行道路排放测试,使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区的方法处理排放数据。结果... 为研究高原条件下轻型车燃用汽油、天然气时的道路行驶排放特征,参考国六排放法规,在1075、1400、1910 m海拔地区驾驶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分别燃用汽油、天然气进行道路排放测试,使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区的方法处理排放数据。结果表明:NO_(x)、CO、CO_(2)排放因子随着海拔降低而下降。NO_(x)排放与排气温度在大部分试验中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燃用汽油时的排气温度在高VSP区间升高迅速,使NO_(x)排放高于燃用天然气时的排放。在高海拔条件下,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能够减少NO_(x)排放。各海拔试验中,燃用天然气时的CO、CO_(2)排放因子分别较燃用汽油时平均降低了77.18%、22.32%。海拔越高,燃用天然气的CO_(2)减排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 高原道路行驶 排放特性 海拔影响 机动车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分布的轻型车速度排放修正因子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莹 宋国华 +1 位作者 何巍楠 程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4-220,共7页
速度排放修正因子(Speed Correction Factors,SCF)是评估速度变化对车辆排放影响的重要参数.然而,传统的SCF建立方法耗时长、成本较高,且获取的SCF分辨率较低.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SCF,基于北京市大量的实测工况数据和排放率数据,提出了... 速度排放修正因子(Speed Correction Factors,SCF)是评估速度变化对车辆排放影响的重要参数.然而,传统的SCF建立方法耗时长、成本较高,且获取的SCF分辨率较低.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SCF,基于北京市大量的实测工况数据和排放率数据,提出了北京市轻型车SCF的建立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工况数据进行60 s短行程划分及2 km/h行程速度的聚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道路类型和速度区间下的比功率分布(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然后,结合排放率和建立的VSP分布,建立不同道路类型、排放标准的各污染物的SCF.经过分析,得出相比传统的SCF建立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更能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特征、且获得的SCF的速度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速度排放修正因子 机动车比功率 排放 行驶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P与基于LN(TAD)的道路油耗微观模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琦 于雷 宋国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2-2669,共8页
在道路微观油耗模型中,基于功率需求类的参数因其与油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常被用来描述车辆运行特征。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和Ln(TAD)(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Total Absolute Difference of Vehicle Instantaneous Speed)都... 在道路微观油耗模型中,基于功率需求类的参数因其与油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常被用来描述车辆运行特征。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和Ln(TAD)(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Total Absolute Difference of Vehicle Instantaneous Speed)都是常用的基于功率需求类的参数,有必要对基于VSP和Ln(TAD)的微观油耗模型的准确性和特征进行对比。利用收集到的实际逐秒速度数据和油耗数据,分别建立基于VSP和Ln(TAD)的轻型车微观油耗模型,以及平均行程速度与VSP和Ln(TAD)的分布模型,,并将利用模型得到的油耗量和油耗因子测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归纳出这2种微观油耗模型的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耗模型 机动车比功率 Ln(TAD)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天然气车实际道路排放特征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琛 王军方 +3 位作者 付明亮 李刚 蒋涵 丁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3-1580,共8页
为掌握重型天然气车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的排放特性,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2辆国Ⅴ重型天然气车(简称“国Ⅴ车辆”)和2辆国Ⅵ重型天然气车(简称“国Ⅵ车辆”)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分析了CO和NO_(x)的排放特征和不同工况... 为掌握重型天然气车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的排放特性,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2辆国Ⅴ重型天然气车(简称“国Ⅴ车辆”)和2辆国Ⅵ重型天然气车(简称“国Ⅵ车辆”)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分析了CO和NO_(x)的排放特征和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1)国Ⅴ车辆在3种代表性道路类型(市区路、市郊路、高速路)下CO和NO_(x)的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中低速区域的加速阶段,而国Ⅵ车辆CO和NO_(x)的高排放区在市区和市郊路上主要集中在速度大于30 km/h区间,在高速路两种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分布较为零散.(2)根据MOVES模型划分机动车比功率区间(VSP Bin)后发现,国Ⅵ车辆在Bin 11~Bin 18区间,CO和NO_(x)排放速率基本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在Bin 21~Bin 28区间,CO和NO_(x)排放速率均随VSP的增加而逐渐升高.(3)国Ⅴ车辆综合工况下CO和NO_(x)排放因子分别为国Ⅵ车辆的1.1~3.9和3.3~8.2倍,其中,在市区路分别为3.0~25.0和11.3~30.2倍.(4)国Ⅴ车辆的NO_(2)/NO_(x)(浓度比,下同)远高于国Ⅵ车辆,且在高速路国Ⅴ和国Ⅵ车辆的NO_(2)/NO_(x)均最低.此外,对比不同研究的测试结果发现,本研究国Ⅵ车辆的CO和NO_(x)排放因子高于其他研究中国Ⅵ重型柴油车.研究显示,国Ⅵ车辆的CO和NO_(x)排放因子均低于国Ⅴ车辆,且在市区路下与国Ⅴ车辆差距更明显,因此,推广使用国Ⅵ天然气车,逐步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天然气车,能有效减少NO_(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车 天然气 排放因子 机动车比功率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VSP分布的交通状态对公交车动态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鹏史 刘永红 +2 位作者 黄玉婷 林晓芳 沙志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93-1800,共8页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1)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ES≤3.1,-2.9 k W/t≤VSP<1.2 k 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2)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g/km;(3)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g/km;(4)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 公交车 GPS VSP(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