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机动车排放清单的时间分配方法
1
作者 王金萍 冯海霞 +4 位作者 赵欢欢 韩国华 霍苗苗 施庆利 宁二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为提高网格化机动车排放清单的精度,对时间分配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将反应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的拥堵延时指数与交通流三参数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基于拥堵延时指数的时间分配模型,并以济南市为验证区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该文构... 为提高网格化机动车排放清单的精度,对时间分配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将反应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的拥堵延时指数与交通流三参数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基于拥堵延时指数的时间分配模型,并以济南市为验证区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经该文构建的时间分配模型分配后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月、日、时的变化趋势与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一致;基于新模型分配后的网格化NO2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归一化平均偏差、归一化平均误差分别减少约21.6%和23.7%。该文提出的时间分配模型反应实际的交通流状况,弥补了抽样调查数据的不足,且符合交通流三参数模型,对机动车排放的精准管控、污染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时间分配 拥堵延时指数 网格化排放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及其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59
2
作者 马因韬 刘启汉 +2 位作者 雷国强 李潭峰 栾胜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8-316,共9页
运用模型估算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是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模型使用方面,国内主要借用MOBILE等国外较为成熟的模型,这在我国排放因子计算方面缺乏数据积累、基础研究薄弱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这... 运用模型估算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是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模型使用方面,国内主要借用MOBILE等国外较为成熟的模型,这在我国排放因子计算方面缺乏数据积累、基础研究薄弱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这些模型一般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发,在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难免会与国内实际情况不符。国内现有研究更多集中于对利用模型得到的排放因子进行分析,对模型适用性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从MOBILE,IVE,EMFAC,CMEM,COPERT模型在国内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模型类型,地域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参数可获性这几个方面,比较了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在国内的适用程度,指出了在不同地区情况和不同阶段,模型不同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模型 模型类型 地域性 数据库完整性 参数可获性 可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机动车排放VOCs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启钧 吴琳 +5 位作者 刘明月 方小珍 张静 毛洪钧 邵敏 陆思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18-3125,共8页
在南京富贵山隧道开展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对VOCs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隧... 在南京富贵山隧道开展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对VOCs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隧道进口与出口空气中共检测出93种物质,隧道进口处样品的总VOCs浓度(87.28±7.08)μg/m^3;隧道出口处总VOCs浓度(225.63±59.19)μg/m^3.隧道出口检测到的烷烃和芳香烃这两类物质浓度比进口浓度高.隧道进口与出口处的VOCs总臭氧生成潜势为101.48μg O_3/m^3和402.01μg O_3/m^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隧道进口处14种主要VOCs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HQ)在8.07×10^(-5)~2.66×10^(-1)之间,而在隧道出口处的HQ范围为3.18×10^(-4)~2.92×10^(-1).隧道进口与出口处的VOCs的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HI)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值在安全范围之内.但1,3-丁二烯、氯仿、四氯化碳、苯和1,1,2-三氯乙烷的致癌风险较大,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测试 机动车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健康风险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动车排放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世武 王琳虹 +2 位作者 郭栋 孙文财 杨志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从减少交叉口机动车排放量的角度,分析了信号控制对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阐述了信号配时–行驶工况–机动车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机动车行驶工况变化对排放的影响,建立了车辆完全停车、不完全停车以及不停车3种状态下的机... 从减少交叉口机动车排放量的角度,分析了信号控制对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阐述了信号配时–行驶工况–机动车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机动车行驶工况变化对排放的影响,建立了车辆完全停车、不完全停车以及不停车3种状态下的机动车排放计算模型;以交叉口车均排放增加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了信号配时方案的优化方法.以长春市某典型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交叉口机动车排放量降低了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信号控制 运行工况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 被引量:129
5
作者 蔡皓 谢绍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应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模型COPERT,在考虑行驶工况、油品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影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包括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LPG乘用车、汽油混合动力乘用车、汽油轻型货车、柴油轻型货车、汽油重... 应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模型COPERT,在考虑行驶工况、油品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影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包括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LPG乘用车、汽油混合动力乘用车、汽油轻型货车、柴油轻型货车、汽油重型货车、柴油重型货车、柴油公交车、CNG公交车、生物柴油公交车以及摩托车等不同车型在实施欧0,欧Ⅰ,欧Ⅱ,欧Ⅲ,欧Ⅳ,欧Ⅴ和欧Ⅵ等不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情况下的CO,CO2,NOx,PM10,NMVOC,SO2,N2O,CH4和NH3排放因子。计算结果为估算中国近年和未来机动车污染排放清单,提高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以及评估机动车污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绩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标准 排放因子 COPERT模型 NO NMV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机动车排放实时测算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郝艳召 宋国华 +1 位作者 邱兆文 王宏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6-402,共7页
根据浮动车检测技术可针对单车采集,所收集数据中的平均速度按照采样间隔连续的特点,利用道路实测数据建立了面向其应用的轻型车尾气排放实时测算模型.模型中引入平均速度增量(ASI)指标对平均速度进行细分,并以其来反映相同平均速度下... 根据浮动车检测技术可针对单车采集,所收集数据中的平均速度按照采样间隔连续的特点,利用道路实测数据建立了面向其应用的轻型车尾气排放实时测算模型.模型中引入平均速度增量(ASI)指标对平均速度进行细分,并以其来反映相同平均速度下的排放变化.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相比,模型对CO2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NOx、HC和CO的计算误差在15%以内.同时提出了模型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对路网中交通尾气污染的实时测算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实时测算 浮动车 平均速度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清宇 魏玉梅 田伟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2,共7页
基于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利用适应性调整后的IVE模型及改进的LEAP模型,结合机动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研究区域2004—2030年机动车CO,VOCs,NOx,PM10和CO2的动态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国Ⅰ和国Ⅱ规定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除摩托车外)对... 基于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利用适应性调整后的IVE模型及改进的LEAP模型,结合机动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研究区域2004—2030年机动车CO,VOCs,NOx,PM10和CO2的动态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国Ⅰ和国Ⅱ规定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除摩托车外)对降低各类机动车型污染物排放因子作用不大;而国Ⅳ标准将自2010年起执行,只有执行该标准才能显著降低所有汽油和柴油车型的污染物排放因子.研究结果同时显示,2010年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将继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 动态排放因子 IVE LE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动车排放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素兰 张谢东 +1 位作者 施俊庆 王晓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8,共7页
结合微观仿真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排放MOVES模型,以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仿真对象,研究交叉口信号配时与机动车排放之间的关系.元胞自动机模型将交叉口和路段划分为3.5 m×3.5 m的元胞,每辆车占2个元胞,交叉口内转弯车辆减速慢行... 结合微观仿真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排放MOVES模型,以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仿真对象,研究交叉口信号配时与机动车排放之间的关系.元胞自动机模型将交叉口和路段划分为3.5 m×3.5 m的元胞,每辆车占2个元胞,交叉口内转弯车辆减速慢行,直行车辆速度不受限制,提高了交通仿真的真实性和机动车排放测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最佳信号周期随着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而增加,使得交叉口通行效率达到最大化;行程时间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的车辆到达率,均存在一个极限值,当左转车比例低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变化不大,高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快速增加;从通行能力、行程时间和尾气排放的角度,交叉口具有不同的最佳信号周期,且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元胞自动机模型 仿真技术 机动车排放 信号配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空间分配模型评估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津津 樊守彬 +1 位作者 平萍 孙改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对大气污染管理至关重要,受数据采集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应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基于实际交通流信息计算机动车排放清单及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机动车自上而下的排放清单并进行空间分配模型... 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对大气污染管理至关重要,受数据采集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应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基于实际交通流信息计算机动车排放清单及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机动车自上而下的排放清单并进行空间分配模型及评估研究。该研究以北京城区为例,应用4种机动车排放的分配模型进行空间分布模拟,基于Hellinger距离参数对模拟数据和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机动车排放的空间分配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依据城市化面积比例、人口密度、主干路密度和城市化面积比例与主干道密度相结合的空间分配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参考数据之间的Hellinger距离分别为0.25、0.23、0.18和0.16,依据主干路密度的分配模型空间分配精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自上而下排放清单 空间分配模型 空间精度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速度-加速度耦合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亮 李孟良 +3 位作者 高佳佳 高继东 赵彦琳 金陶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利用OBS-2200车载测试系统,分别在高峰期、平峰期和低峰期的天津市典型路段进行了车载测试,并获得了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等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的逐秒数据.结果显示在这3个时段内,车辆的加速度大都集中在-1.... 利用OBS-2200车载测试系统,分别在高峰期、平峰期和低峰期的天津市典型路段进行了车载测试,并获得了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等车辆排放的污染物的逐秒数据.结果显示在这3个时段内,车辆的加速度大都集中在-1.5~1.5m/s2,速度大都集中在0~70km/h,并且HC、CO和NOx的最高排放率为0.0673、0.706和0.0178g/s,都集中在高速(速度(v)〉30km/h,加速度(a)〉0.5m/s2)工况范围内.通过拟合发现,HC、CO和NOx的排放率与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简称VSP)之间的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1、0.86和0.85,相关性较高,说明VSP可以作为评价车辆排放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污染 车载测试 耦合影响 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荣涵 龙梦 赵胜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为考虑温湿度、坡度、中型车比例、公交车比例、交通需求5种因素对小汽车、中型车、公交车的NOx、CO、HC排放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利用VISSIM软件获得每种试验方案对应的交通流量、速度等数据,结合MOVES模型得到每一路段不同车型不... 为考虑温湿度、坡度、中型车比例、公交车比例、交通需求5种因素对小汽车、中型车、公交车的NOx、CO、HC排放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利用VISSIM软件获得每种试验方案对应的交通流量、速度等数据,结合MOVES模型得到每一路段不同车型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因子.采用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处理正交试验结果,对坡度与排放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还比较了进口道与非进口道上、不同排放阶段下所得排放因子的差异.结果显示,温湿度、坡度、中型车比例、公交车比例、交通需求对机动车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当交通流处于非拥挤状态时,随着下坡坡度的减小或上坡坡度的增加,各车型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均增加;机动车排放因子及其随坡度的变化率在进口道上均为在非进口道上的1.5~6.5倍;国四、国五、国六阶段的机动车排放因子相比国三阶段分别降低约27.5%、38.8%、54.9%.研究成果表明,温湿度、坡度、交通流组成、交通需求、是否处于进口道以及排放阶段都对各类机动车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因素分析 正交试验 机动车排放 排放因子 排放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机动车排放污染三维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艳军 包芸 +1 位作者 陈新庚 彭晓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基于三维的对流-扩散方程,采用50 m×50 m×20 m的高分辨率网格对广州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扩散的宏观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上述方程。模拟过程综合考虑了广州市的路网结构、交通流和路网线源排放强... 基于三维的对流-扩散方程,采用50 m×50 m×20 m的高分辨率网格对广州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扩散的宏观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上述方程。模拟过程综合考虑了广州市的路网结构、交通流和路网线源排放强度等因素,进行了均匀风速的简单气象条件试算。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随交通流量而变化,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上风向污染物浓度大于下风向,模拟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污染 污染扩散 三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逆模型法与模式法评估机动车排放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兆文 邓顺熙 陶双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和实测下风向污染扩散浓度的基础上,利用HIWAY-2扩散模式逆模型法和Mobile模式法分别对高速公路CO排放因子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中型货车和特大型货车两种车型之外,用Mobile模式法算得的各车型排放因子均... 在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和实测下风向污染扩散浓度的基础上,利用HIWAY-2扩散模式逆模型法和Mobile模式法分别对高速公路CO排放因子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中型货车和特大型货车两种车型之外,用Mobile模式法算得的各车型排放因子均略高于逆模型法,而总体车流CO排放因子差异较小,分别为3.31g/(km·辆)和3.52g/(km·辆),与10年前相比降低了约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因子 逆模型法 模式法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排放因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荣涵 龙梦 +1 位作者 张文松 孙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为探讨机动车类型、污染物种类、采样分辨率、道路坡度等9个因素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红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影响因素分析的建模思路.假定道路坡度为0,对交通需求、信号配时方法、采样分辨率3个影响... 为探讨机动车类型、污染物种类、采样分辨率、道路坡度等9个因素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红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影响因素分析的建模思路.假定道路坡度为0,对交通需求、信号配时方法、采样分辨率3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实验.采用最佳采样分辨率,考虑信号配时方法、东西向坡度、南北向坡度进行正交实验.利用VISSIM软件,获得交通流数据,使用本文方法和MOVES软件,分别计算小汽车、中型车、公交车的CO、HC、NO_x的各类排放因子.结果显示,10 s的采样分辨率能保证计算精度,且减少计算量;上坡使进口道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增加,而下坡使其减少;每类排放因子可表达为道路坡度的三次多项式.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因子对交通需求水平、信号控制方案、采样分辨率、交通流随机性不敏感,但对机动车类型、燃油类型、污染物种类、信号灯色、道路坡度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机动车排放 排放因子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机动车排放物扩散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娜 刘志强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机动车排放物在城市街道的扩散规律的研究,可为城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城市街道建设,交通流量控制,城市街道大气污染的检测、评价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城市街道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适用于不同类... 对机动车排放物在城市街道的扩散规律的研究,可为城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城市街道建设,交通流量控制,城市街道大气污染的检测、评价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城市街道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适用于不同类型街道上的机动车排放物的扩散模型,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街道峡谷 交叉口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机动车排放清单与减排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计广 桂华侨 +5 位作者 陈金潮 王志伟 孙世达 杨志文 张潇文 毛洪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14-5124,共11页
基于唐山市机动车定期环保检测数据获取不同类型车辆的本地年均行驶里程,建立城区内典型车辆的"里程-注册年"特征曲线.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法获取唐山市典型国Ⅵ阶段轻重型汽车实际道路排放因子.利用COPERT模型进行机动车排放因... 基于唐山市机动车定期环保检测数据获取不同类型车辆的本地年均行驶里程,建立城区内典型车辆的"里程-注册年"特征曲线.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法获取唐山市典型国Ⅵ阶段轻重型汽车实际道路排放因子.利用COPERT模型进行机动车排放因子本地化修正,建立涵盖不同排放阶段和燃料动力类型的唐山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结合唐山市路网信息,建立基于ArcGIS的3km×3km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国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车(简称高排放车)不同淘汰与DPF排放治理比例情景下机动车减排与投入成本效益.研究表明,2020年机动车CO,HC,NO_(x),PM_(2.5),PM_(10)年排放量分别为92403.51,10034.53,70568.35,2036.51,2160.65t,其中:NO_(x),PM_(2.5)和PM_(10)排放主要来源于柴油车,分担率分别为92%,89%和89%;CO和HC排放主要来自汽油车,分担率分别为71%和73%.唐山市实施二环内国Ⅳ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区政策后,二环内CO和HC年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22.41%和21.68%;而NO_(x),PM_(10)和PM_(2.5)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年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78.60%,84.85%和84.79%.在高排放车淘汰与治理情景下,随着高排放车淘汰比例的增长,投入成本和NO_(x)年均减排量呈线性上升趋势,且NO_(x)减排效果更加显著,而PM减排辆略呈下降趋势.高排放车淘汰率每增长10%,NO_(x)年均减排量增加892.41t,PM年均减排量减少7.56t,年投入成本增加1.1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机动车排放 年均行驶里程 定期环保检测 DPF治理 减排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机动车排放清单与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孙世达 姜巍 高卫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9,共11页
以青岛市2000~2014年机动车保有量与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排放标准与燃油品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机动车在城市路、郊区路和高速路的行驶比例与行驶工况,基于COPERT模型和GIS技术建立了0.02°×0.02°高分辨率机动车排... 以青岛市2000~2014年机动车保有量与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排放标准与燃油品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机动车在城市路、郊区路和高速路的行驶比例与行驶工况,基于COPERT模型和GIS技术建立了0.02°×0.02°高分辨率机动车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青岛市机动车CO、VOCs与SO_2的排放置由2000年的168.68,33.57,5.27kt下降至2014年的155.14,17.51,2.44kt,NO_x、PM_(10)与CO_2的排放量则由23.88,1.22,2647.32kt上升至57.82,2.76,17736.06kt.其中,CO与VOCs排放主要贡献车型为轻型载客车和摩托车,NO_x与PM_(10)排放主要来自于重型载客车与重型载货车,而CO_2和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轻型载客车与重型载货车.机动车排放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递减趋势,并沿高速路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和城阳区机动车排放强度较高,平度市、莱西市与崂山区机动车排放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机动车排放 时空分布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信息的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登国 刘娟 +3 位作者 黄伟民 巢渊 黄成 刘小松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 以上海内环区域高架道路和地面主干道路的交通信息为基础,基于路段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NO_x扩散变化。结果表明: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为主,分别占高架路、主干路的77%和60%;1 139条路段工作日平均车流量为95万辆/h,车速为37.5 km/h;NO_x小时排放量为127 kg/h^2 019 kg/h,日排放量为25.8 t,重型客车NO_x排放量为道路机动车排放NO_x的主要来源;模拟NO_x质量浓度占环境空气比例为6.6%~73.4%,2:00 NO_x质量浓度最低,8:00最高,与交通密度低谷和峰值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ADMS-Urban模型 IVE模型 机动车排放 交通信息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MOD模型的乌鲁木齐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蔺尾燕 贾尔恒.阿哈提 +3 位作者 吕任生 邓文叶 马俊英 张清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例,将区域机动车排放清单数据作为排放源数据,利用AERMOD模型对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域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机动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例,将区域机动车排放清单数据作为排放源数据,利用AERMOD模型对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域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机动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机动车排放引起的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域大气污染物CO、HC、NOx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布均表现为新市区和米东区高于其他几个区域,最大影响浓度点出现在新市区河南路北侧和米东区,为机动车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模拟得到的各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在网格点最高值均低于相关标准浓度限值;显著影响区域范围内,NOx模拟预测浓度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浓度的44.12%,是区域环境空气中NOx的较为重要排放源,而可吸入颗粒物(PM10)仅占0.5%,说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不是乌鲁木齐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OD模型 大气污染物 机动车排放 数值模拟 空气质量评价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排放欧洲标准的环境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显强 马根慧 +1 位作者 刘琴 邢有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8,202,共7页
以2005年为基准年,在全面调查北京市城区道路交通、机动车保有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机动车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借助ADMS-城市模型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城区内的机动车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对国Ⅰ、国Ⅱ标准实施的污染物排... 以2005年为基准年,在全面调查北京市城区道路交通、机动车保有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机动车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借助ADMS-城市模型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城区内的机动车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对国Ⅰ、国Ⅱ标准实施的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估,并预测实施国Ⅲ、国IV标准后,在未来能取得的污染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北京市实施国Ⅰ、国Ⅱ标准已取得了明显的污染控制效果,若不实施CO、NOX浓度将分别达到2005年监测值的169%和184%。若在2005年基线情景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国Ⅲ、国IV标准,到2015年CO污染控制效果明显,浓度值降低12%,但NOX浓度只能维持在现状水平,若要进一步改善必须实施更严格标准或其它管理与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污染 欧洲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ADMS-城市模型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