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特征参数的再入滑翔飞行器机动模式智能辨识
1
作者 贺杨超 李炯 +2 位作者 邵雷 周池军 张锦林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再入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模式辨识问题是拦截方实现对其轨迹预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组与飞行器轨迹机动特点贴合的特征参数,根据构建的RGV机动模式轨迹库,搭建了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了对RGV机动模式的智能辨识。与传统模式辨识方法和... 再入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模式辨识问题是拦截方实现对其轨迹预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组与飞行器轨迹机动特点贴合的特征参数,根据构建的RGV机动模式轨迹库,搭建了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了对RGV机动模式的智能辨识。与传统模式辨识方法和其他典型特征参数的辨识网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文中所提特征参数在LSTM机动模式辨识网络训练中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精度高和鲁棒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滑翔飞行器 特征参数 机动模式 智能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昌艳 梅卫 冯小雨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中,机动模式提取方法实用性差和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窗口并制定了相对应的多时间窗口识别机制,使得机动模式的...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中,机动模式提取方法实用性差和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窗口并制定了相对应的多时间窗口识别机制,使得机动模式的提取和识别环节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机动模式的识别,时间窗口采用的是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对5种机动模式类型的识别率均达到了90%以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提取方法完全依赖特征点寻找、提取精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机动模式识别的准确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式识别 机动模式提取 多时间窗口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目标非弹道式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秦雷 李君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0-1385,共6页
由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高度、加速度不断变化,目标机动具有长周期机动特点,临近空间目标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给地面防御系统对其定位和跟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机动... 由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高度、加速度不断变化,目标机动具有长周期机动特点,临近空间目标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给地面防御系统对其定位和跟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无法给出精确的目标状态估计,跟踪性能变差。通过对跟踪滤波方法进行概述,介绍临近空间目标四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对不同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机动模式未知情况下的跟踪滤波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滤波精度,成功拦截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跟踪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非弹道式机动模式与跟踪滤波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君龙 秦雷 谢晓瑛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6,152,共9页
由于美国近些年来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它的高速和机动特性给地面防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在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中,非弹道式机动跟踪滤波问题是尚未攻破的技术瓶颈... 由于美国近些年来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它的高速和机动特性给地面防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在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中,非弹道式机动跟踪滤波问题是尚未攻破的技术瓶颈。介绍了临近空间目标3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并且从不同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方法、机动模式未知情况下的跟踪滤波方法、多种机动模式组合的跟踪滤波方法 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非弹道式跟踪滤波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跟踪滤波 预测 弹道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模式下星箭组合体冲击振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论 潘建平 +1 位作者 郝鹏飞 张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2,128,共6页
为了满足卫星在机动运输模式下的快速发射任务,卫星需经历振动条件相对苛刻的长时间公路机动运输环境。为测试卫星运输环境适应性,星箭组合体在机动运输状态下,经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机动运输,采集运输过程中传递到卫星的振动、冲击等横向... 为了满足卫星在机动运输模式下的快速发射任务,卫星需经历振动条件相对苛刻的长时间公路机动运输环境。为测试卫星运输环境适应性,星箭组合体在机动运输状态下,经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机动运输,采集运输过程中传递到卫星的振动、冲击等横向和纵向力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仿真分析,验证卫星运输过程中结构及各分系统单机疲劳破坏或失效情况,为机动快速发射装备选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式 星箭组合体 冲击振动 运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空间多模式机动目标的稳健IMM算法
6
作者 卢山 李晴 张世源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针对空间非合作多模式机动目标跟踪中传统交互多模型(IMM)算法模型概率计算奇异,造成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稳健IMM算法。考虑空间目标的常见机动模式,设计了以C-W方程、扩维C-W方程、渐消C-W方程为子模型的IMM模型集,以较低的计算复杂... 针对空间非合作多模式机动目标跟踪中传统交互多模型(IMM)算法模型概率计算奇异,造成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稳健IMM算法。考虑空间目标的常见机动模式,设计了以C-W方程、扩维C-W方程、渐消C-W方程为子模型的IMM模型集,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模型集与真实系统匹配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对传统IMM算法中模型概率计算过程出现奇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模型概率更新方法,避免了目标发生机动模式切换或状态突变时算法无法准确估计目标状态甚至终止估计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传统IMM算法的位置精度提高了18.4%以上,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实现对非合作目标多种机动状态的稳定相对状态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 相对状态估计 机动模式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建模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武虎子 王瑾 +1 位作者 齐万涛 金开保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80-2190,共11页
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是飞机安全飞行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小翼载多功能组合操纵面布局飞机,采用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数值微分方程建立了低空机动飞行仿真模型,构建了考虑越障能力、... 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是飞机安全飞行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小翼载多功能组合操纵面布局飞机,采用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数值微分方程建立了低空机动飞行仿真模型,构建了考虑越障能力、飞机坡度限制及爬升梯度等约束下的不同机动舵面模式的使用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解决舵面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同时,为设计机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飞机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提供了可行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机动舵面配置 小翼载 多功能组合操纵面 机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机动水下航行体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华 权晓波 +1 位作者 魏海鹏 王凡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航行体水下高机动运动控制问题,建立基于水下航行体动力学方程的六自由度数学仿真模型,分析控制力和推进力对航行体水下机动过程的影响,提出小攻角机动和大攻角漂移机动两种弹道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实现小攻角机动控制力需求大,航... 针对航行体水下高机动运动控制问题,建立基于水下航行体动力学方程的六自由度数学仿真模型,分析控制力和推进力对航行体水下机动过程的影响,提出小攻角机动和大攻角漂移机动两种弹道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实现小攻角机动控制力需求大,航行体运动速度高;漂移机动模式能够大幅降低控制力需求,弹道参数及稳定性受航行体运动速度影响显著,尽可能晚地施加推进力有利于姿态稳定控制,但航行体运动速度衰减较大。通过开展航行体水下机动实航试验,验证和确认了漂移机动模式的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动 运动控制 机动模式 小攻角机动 漂移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的多模型多意图融合轨迹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丽 郭杰 唐胜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速度快、机动强导致轨迹预测精度低且窗口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模型多意图融合轨迹预测方法。首先从目标的控制规律出发,构建了纵向、侧向解耦的时变预测模型集,以升力参数、阻力参数与倾侧角幅值为特征参数,通...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速度快、机动强导致轨迹预测精度低且窗口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模型多意图融合轨迹预测方法。首先从目标的控制规律出发,构建了纵向、侧向解耦的时变预测模型集,以升力参数、阻力参数与倾侧角幅值为特征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与高斯假设设计纵向模型;以倾侧角符号为特征参数,针对攻击意图、规避禁飞区以及C/S型机动等典型动作设计侧向模型。然后考虑意图距离、航向角与规避禁飞区等因素设计意图代价函数,基于贝叶斯理论推导预测模型与意图的后验概率递推公式,通过多机动模式、多意图的双层次融合提高轨迹预测准确性与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应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的复杂机动,有效提高了长时轨迹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 轨迹预测 机动模式推断 意图推断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意图推断的高超声速滑翔目标贝叶斯轨迹预测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凯 熊家军 +1 位作者 李凡 付婷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8-1265,共8页
为解决高超声速滑翔目标机动给探测防御造成的困难,研究基于意图推断的贝叶斯轨迹预测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气动参数设计机动模式集。假定高超声速滑翔目标必定攻击某目标,结合飞行意图合理构造意图代价函数,借鉴贝叶斯... 为解决高超声速滑翔目标机动给探测防御造成的困难,研究基于意图推断的贝叶斯轨迹预测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气动参数设计机动模式集。假定高超声速滑翔目标必定攻击某目标,结合飞行意图合理构造意图代价函数,借鉴贝叶斯理论迭代推导机动模式和运动状态递推公式。通过蒙特卡洛采样实现轨迹预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目标机动不确定条件下轨迹预测的精度,当多目标可能被打击时,通过对预测轨迹进行在线重新规划,降低目标误判给轨迹预测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轨迹预测 意图推断 贝叶斯理论 机动模式 蒙特卡洛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轨迹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春耀 熊家军 +1 位作者 张凯 兰旭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91,共7页
针对轨迹预测在目标交接班和基于预测命中点拦截制导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滑翔段轨迹预测的可行性。结合典型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其运动轨迹特性、机动模式、转弯半径、最大射程以及可达区域,提出了... 针对轨迹预测在目标交接班和基于预测命中点拦截制导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滑翔段轨迹预测的可行性。结合典型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其运动轨迹特性、机动模式、转弯半径、最大射程以及可达区域,提出了基于不变力预测法的轨迹预测思路。认为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在滑翔段,运动轨迹几何特征明显、转弯半径大、保持大升阻比,便于实施中长期轨迹预测,但难以实现全程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 轨迹预测 运动特性 机动模式 可达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非弹道式目标跟踪修正变结构滤波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雷 周荻 李君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82-1589,共8页
以X-51A和HTV-2为代表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快而且其加速度不规则,难以精确估计其运动状态。针对临近空间目标4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设计了一种修正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modified variable st... 以X-51A和HTV-2为代表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快而且其加速度不规则,难以精确估计其运动状态。针对临近空间目标4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设计了一种修正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modified variable structure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MVSIMM)算法。该算法采用当前统计模型作为中心模型,左右两边采用匀速转弯模型,相比传统变结构多模型算法,提高了模型切换速度,实现更加实时,可以更高精度跟踪临近空间目标飞行器。仿真结果表明,针对4种非弹道式机动模式,修正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效果优于固定结构多模型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修正变结构交互式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非弹道式目标跟踪滤波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亚杰 李君龙 秦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1358,共8页
近些年来各国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有了迅猛发展,其中以X-51A和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试验相继成功为代表,它们多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其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因此存在非弹道式目标加速度估计与轨迹... 近些年来各国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有了迅猛发展,其中以X-51A和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试验相继成功为代表,它们多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其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因此存在非弹道式目标加速度估计与轨迹跟踪预报难的问题。分析了临近空间目标4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对目标弹道方程及跟踪滤波器设计进行了深入讨论,应用4种跟踪滤波方法对高超声速目标加速度进行估计并仿真。仿真结果得出针对以上4种非弹道式机动模式粒子滤波算法的优势明显,该算法保证了目标跟踪精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跟踪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和EKF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轨迹预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云鹏 孙成志 闫晓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94-2105,共12页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拦截问题中,轨迹预报是成功拦截的重要基础。针对HGV机动能力强、轨迹多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轨迹预报方法。在HGV的滑翔段机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将HGV的机动运动分...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拦截问题中,轨迹预报是成功拦截的重要基础。针对HGV机动能力强、轨迹多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轨迹预报方法。在HGV的滑翔段机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将HGV的机动运动分解为纵向运动模式和侧向运动模式,进而对运动模式的特征参数予以标定,形成SVM的训练集。建立地基单雷达轨迹跟踪模型,采用EKF对HGV滑翔段轨迹进行稳定跟踪并实现对运动模式特征参数的估计。基于SVM,建立了HGV运动识别框架,实现了对HGV滑翔段轨迹的预报。对平衡滑翔和跳跃机动2种典型机动模式进行数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对该类目标的轨迹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GV) 机动模式 支持向量机(SVM) 运动识别 轨迹估计和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ustion modes on th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of a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 under low-medium loads 被引量:1
15
作者 JIN Shou-ying LI Jin-ze +2 位作者 ZI Zhen-yuan LIU Ya-long WU Bin-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13-2224,共12页
Research on dual-fuel(DF)engin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engine manufacturers seek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here a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using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s as ... Research on dual-fuel(DF)engin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engine manufacturers seek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There a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using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s as DF engines.However,different combustion modes exist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ixture.This research used a simulation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explore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partially premixed compression ignition(PPCI),and double pilot injection premixed compression ignition(DPPCI)combustion modes under a low-medium loa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PPCI combustion mode provides higher gross indicated thermal efficiency and more acceptable total hydrocarbon(THC)emission levels than the other modes.Due to its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DPPCI mode eng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diesel dual-injection strategy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In the DPPCI mode,a delay in the second pilot ignition injection time increased THC emissions(a maximum value of 4.27g/(kW·h)),decreased the emission of nitrogen oxides(a maximum value of 7.64 g/(kW·h)),increased and then subsequently decreased the gross indicated thermal efficiency values,which reached 50.4%under low-medium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pilot-ignited natural gas engine direct injection of natural gas combustion mode thermal efficiency EMIS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ustion simulation and ke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opposite axial piston engine in small-scale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雷 徐海军 +1 位作者 潘存云 徐小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97-3408,共12页
As potential alternative power sources used in portable electric generators, opposite axial piston engines in small-scale were investigated to show their advantages in power density. A novel cylinder charge system was... As potential alternative power sources used in portable electric generators, opposite axial piston engines in small-scale were investigated to show their advantages in power density. A novel cylinder charge system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which a quasi-dimension model and a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were established. Comparison of those two models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quasi-dimension model. Furthermore, optimal diameter of charge cylinder and speed were determined after evaluating the quasi-dimension model based on different parameters. High agreement between the quasi-dimension model and the CFD model validates the quasi-dimension model.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the power of engine increases with the diameter of charge cylinder. However, a too big charge cylinder lowers the fuel efficiency instead. Taking economic influenc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rge cylinder should be 1.4 times power cylinder, which could ensure the power density, volumetric efficiency and fuel economic at the same time. Axial piston engine running at 1.0×104 r/min could achieve a better overall performance. The maximal power of engine with optimal parameters is 0.82 k W, which fits the power need of the portable electric generators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osite axial piston engine quasi-dimension mode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optim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force control of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 under active loading mode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宇鹏 张立勋 +1 位作者 马慧子 秦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21-4132,共12页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to carry out the bench press training in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Firstly, a dynamic model of cable driven unit(CDU) was established whose accuracy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model identification. Secondl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he speed of the active loading, an active loading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CDU. Finally,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test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loading with the maximum phase lag of the active loading being 9°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error being 2% at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 Hz. The controller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 model identification hybrid forc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