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口北支小潮至大潮水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赵方方
李占海
李九发
陈炜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乌特列支大学海洋与大气研究所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2,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39003
41176069
40606024)
-
文摘
根据2010年4月23日至30日在长江口北支主槽内获得的流速和悬沙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从小潮到大潮连续变化过程中北支的水沙输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余流和单宽输水量不断增加,输水方向向海。单宽输沙量从小潮到大潮趋于增加,但输沙方向具有小潮和大潮向海、中潮向陆的特点。在各输沙项中,平流输沙占主要地位,其输沙方向向海,输沙量从小潮到大潮显著增加,大潮输沙量约为小潮的46倍;潮泵输沙占次要地位,其输沙强度和输沙方向随潮周期变化频繁;垂向净环流的输沙强度很小,输沙方向向陆。此外,从小潮到大潮的过程中,一些重要输沙项的贡献率随潮周期变化显著,这表明各潮周期的悬沙输运机制有时存在较大差异。
-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机制分解法
水沙输运
含沙量
-
Keywords
North Branch of Changjiang Estuary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method
water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
分类号
TV143.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温州瓯飞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枯季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吴创收
赵鑫
黄世昌
-
机构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6101)
浙江省科技厅科研院所专项(2017F30008)
+4 种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6E090004)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F50019
2016F50017)
浙江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RC1528
RC1319)
-
文摘
基于2013年4月瓯飞浅滩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同步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悬沙从小潮至大潮的输运特征,探讨不同水动力因子对悬沙输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余流从小潮到大潮期间逐渐增加,河口区余流值最大,其次是北部岛屿区,南部海域最小。欧拉余流绝大部分方向向海,而斯托克斯余流方向向陆。单宽输水量以北部岛屿区最大,向陆输运,其次是瓯江口,向海输运,输沙量以大潮输移为主,其输沙强度和输沙方向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瓯江口和鳌江口、南部北部岛屿区和海域向海输运,而飞云江口和中部海域向陆输运。在各个输沙项中,河口区以平流输沙为主,而北部岛屿区、中部海域和南部海域以潮泵输沙为主。
-
关键词
瓯飞浅滩
机制分解法
水沙输运
-
Keywords
Oufei Shoal
mechanism deposition method
flow and suspended load movement
-
分类号
TV148.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强潮作用下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机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李若华
马继侠
张舒羽
潘冬子
-
机构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095)。
-
文摘
基于钱塘江河口段上、中、下游3个站点连续5天高频次的流速、潮位、水深、含氯度等实测资料,采用通量机制分解法计算每个潮周期的含氯度输运通量,分析了含氯度输运通量与潮差的相关性、水盐输运分离现象、强潮作用下盐水入侵的动力机制及其对抗咸的启示。结果表明:河口段下游的含氯度输运主要受斯托克斯效应控制,而上游则受平流输运和潮泵输运共同主导,垂直切变作用对含氯度输运的影响非常有限;在河口段的上游存在水体向下游输运,而含氯度向上游输运的现象,该现象会加剧上游河段的盐水上溯;向陆的含氯度输运通量与潮差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可将潮差作为盐水入侵程度及抗咸调度的重要指标。
-
关键词
盐水入侵
通量机制分解法
潮差
钱塘江河口
-
Keywords
saltwater intrusion
flux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method
tidal range
Qiantang River estuary
-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枯季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过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施韩臻
李占海
汪亚平
贾建军
常洋
陈雅望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4-674,共11页
-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2019-01-07-00-05-E0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25021)。
-
文摘
开展枯季河口悬沙输运机理研究对于揭示弱径流条件下的陆海相互作用、河口季节性冲淤和水沙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2018年12月18—25日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连续13个潮周期的同步流速、流向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研究了各输沙项的特征、贡献和输运机理。结果表明,从小潮至大潮流速和悬沙浓度不断增加,由南槽上部至下部流速和悬沙浓度逐渐降低。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与平均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线性关系,但受底质空间差异影响,悬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枯季期间南槽存在着中上部向陆净输沙、下部向海净输沙的空间输运格局。平流输沙和潮泵输沙是影响和控制净输沙的关键因素,二者的强度和贡献存在明显的潮周期变化和空间变化,垂向环流输沙的强度很弱,对净输沙贡献很小。南槽涨落潮输沙不对称现象明显,流速、悬沙浓度和历时都具有一定的涨落潮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现象共同调节和控制着潮周期净输沙强度和方向的时空变化。
-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沙浓度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法
枯季
-
Keywords
Changjiang Estuar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dry season
-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兴化湾悬沙输移机理分析
被引量:8
- 5
-
-
作者
童朝锋
郑联枭
孟艳秋
时健
-
机构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339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409094)
-
文摘
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处理兴化湾各测站的水沙实测资料,通过探讨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垂向净环流输沙机理,分析研究了兴化湾海域悬沙输移特征,进而讨论了净输沙对研究区域地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潮汐作用下,外海泥沙沿兴化水道与南日水道向湾内输移,但对湾内淤积产生的影响较小;平流输沙和垂向净环流输沙对悬沙的净输移起主要作用,水深相对较大的区域主要受平流输沙的控制,而浅水区垂向净环流输沙影响更强;潮泵输沙以悬沙与潮流变化相关项为主,输沙量小于平流输沙和垂向净环流输沙的输沙量;浅水区垂向各层余流方向不一致,悬沙各层混合均匀,深水区表底层的余流方向基本一致,含沙量垂向变化明显;输沙造成湾顶淤积,造成海湾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泥沙。
-
关键词
通量机制分解法
悬沙输移
平流输沙
潮泵效应
垂向环流
-
Keywords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metho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dvection sediment transport
tidal pumping
vertical circulation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北槽中段枯季输盐输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王智罡
李占海
张国安
赵方方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灵璧中学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2,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069)
-
文摘
基于2012年4月15日至23日在长江口北槽中段获得的枯季水文泥沙定点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探讨了测点处从小潮到大潮连续16个潮周期的输盐输沙特征。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测点处向海输盐中,欧拉余流输移项贡献最大;向陆输盐中,小潮时以"潮泵效应"输移项为主,中潮和大潮以斯托克斯漂移输移项为主,垂向净环流输移项次之。在向海输沙中,欧拉余流输移项贡献最大;在向陆输沙中,以斯托克斯漂移输移项为主,垂向净环流输移项次之。由于盐水楔的出现,北槽存在重力环流,这对北槽泥沙输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小潮时水体垂向混合弱于大潮,盐水楔主要出现在近底部水层,这是导致垂向净环流输沙项对向陆输沙的贡献率从小潮向大潮不断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关键词
含沙量
盐度
机制分解法
长江口北槽
-
Keywords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alinity
mechanism decomposition method
North Passage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
分类号
TV148.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悬沙总体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陈斌
王义刚
黄惠明
孙继斌
-
机构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5,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B03B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2411)
-
文摘
利用2006年夏季江苏近海调查中流速流向以及含沙量资料,采用通量机制分解法,重点计算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地区悬沙输移总量以及各个分量,并对总体悬沙输运特点进行分析。辐射沙脊群地区悬沙输运受到潮汐系统影响,近岸有很强的向岸输沙,且呈现从近岸向外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辐射沙脊群区域,悬沙浓度大,地形复杂,悬沙输移也较强较复杂。悬沙输运主要以平流输移为主,其他项贡献很小,其中潮汐捕获项与垂向净环流项表现出与潮汐系统特点相关的辐聚辐散现象。
-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法
特征分析
-
Keywords
radial sand ridges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mechanism decompositionmethod
feature analysis
-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长江口北槽悬沙输移机理分析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郝林杰
邵宇阳
童朝锋
-
机构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8,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9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409081)资助
-
文摘
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了分析,将悬沙通量分解成了8个动力项,从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和垂向净环流输沙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江口北槽的悬沙输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文资料实测年份时,北槽输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来沙;平流输沙项占总体净输沙的比重最大;潮泵输沙所占比例较小;航道内的各测点的垂向净环流输沙主要受欧拉余流控制;深水区悬沙含量垂向变化明显,河口浅水区,表底余流方向不同,垂向净环流输沙作用增强。
-
关键词
通量机制分解法
悬沙输移
长江口北槽
-
Keywords
decomposition metiio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Nortii Passage of the YangtzeRiver Estuary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崇明东北潮滩泥沙输运过程的研究
- 9
-
-
作者
闫天阳
葛建忠
王宪业
周在扬
陆佳玉
丁平兴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崇明生态研究院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12,120,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0903,2017YFE0107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04)。
-
文摘
潮滩泥沙的输运过程是河口近岸泥沙输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潮滩侵蚀-淤积的重要动力指标,特别是在地貌演变过程显著的区域更具指示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岛东北部潮滩,在2018年3月30日—4月10日进行三脚架多参数观测,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流速、含沙量等剖面数据,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连续21个潮周期的泥沙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崇明东北侧潮滩观测站位的含沙量从观测开始至大潮阶段不断增大,在此期间底部含沙量也出现了最大值(7.82 g·L^(-1))。大潮过后直到小潮期间含沙量逐渐减少;观测站位单宽净输沙量有着明显的潮周期差异,从数量上看,大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为1.61×10^(4) kg·m^(-1),中潮期间为8.28×10^(3) kg·m^(-1),均远远大于小潮期间的单宽净输沙量,从方向上看,则具有大潮和小潮向口内,中潮向口外的泥沙净输运方向差异;大潮和中潮内的单宽输沙率均大于0.17 kg·m^(-1)·s^(-1),远大于小潮时的单宽输沙率。对各项输沙机制的结果分析来看,“潮泵效应”对输沙量的贡献最大,平流输运次之,而由于水深较浅,垂向环流对输运量影响较小。在观测期间出现了显著的从潮滩向主槽的泥沙输运。总体上看,潮滩泥沙输运过程指示了显著的向口内和主槽的泥沙输运,是北支河口区域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
-
关键词
崇明东北滩地
机制分解法
泥沙输运
-
Keywords
tidal flat of northeast Chongming Island
mechanical decomposition
sediment transport
-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西洋水道水动力及悬沙输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林伟波
尚进
李婧慧
陈晓燕
-
机构
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21,35,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项目“江苏省重点海域海洋环境容量研究”(HY2018-1,HY2017-6,HY2017-2)
-
文摘
基于辐射沙脊群海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西洋水道的水动力特征和泥沙沉降过程,并计算了实测测点的拉格朗日余流,同时对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冬夏季和大小潮的净进出水通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方法对西洋水道的泥沙输运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洋水道内平流输运占主导地位,对悬沙净输运的贡献最大,余流是引起悬沙净输运的决定因素;水道内水深、地形复杂,海流在垂向上变化较大,导致含沙量垂向变化和潮周期变化,从而引起垂线净环流作用对输沙的负贡献。
-
关键词
机制分解法
悬沙输运
余流
水动力特性
泥沙沉降
西洋水道
-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