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陆异同论的历史形态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公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朱陆异同演变的脉络牵涉朱学与陆学相互的纠结与转变、消融。按照时间的发展梳理其脉络,可以将其历史形态总结概括为朱(朱子)陆(象山)之辩、门户之见、朱陆之和、早晚之争、方法之变等五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在时段上往往又有一定的交叉,... 朱陆异同演变的脉络牵涉朱学与陆学相互的纠结与转变、消融。按照时间的发展梳理其脉络,可以将其历史形态总结概括为朱(朱子)陆(象山)之辩、门户之见、朱陆之和、早晚之争、方法之变等五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在时段上往往又有一定的交叉,且历史形态特征也并不完全按照同一意义理路加以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历史形态 义理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陆鹅湖之会异同新探
2
作者 朱光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117,共6页
九卦之序是鹅湖之会论辩中常被学人忽视的内容。朱陆对九卦之序的解读基本类同,与两人在宗旨之诗与教人之方上的差异形成一个朱陆异同诠释的理论困境。摆脱此困境的方法是,在朱子主旨思想为理气二分,性为理、心为气的基础上,否定牟宗三... 九卦之序是鹅湖之会论辩中常被学人忽视的内容。朱陆对九卦之序的解读基本类同,与两人在宗旨之诗与教人之方上的差异形成一个朱陆异同诠释的理论困境。摆脱此困境的方法是,在朱子主旨思想为理气二分,性为理、心为气的基础上,否定牟宗三所谓朱子性理"只存有不活动"的观点,确立"即存有即活动"的观点。如此,朱陆异同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两者同为以主体内在力量为核心的成德之教;朱子在心性二分的格局下显现出道德力量在客观层面落实的特征,在分殊上显示理一的全体大用;而象山在心性一体的格局下仅仅显现主体性的承担,而缺乏客观层面的必要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九卦之序 即存有即活动 性理降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视野下的朱陆思想分歧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见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文道观 诗学观 论学诗 理想人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朱陆鹅湖之会8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吴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朱陆鹅湖之会是学术史上一重要公案,在朱陆异同的辩难与发展中,彰显了理学与心学的分歧,但朱陆最终还是走向了和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属宋明理学,各有其发展、衍变的内在理路,然其宗旨不二。理学学派活动与民间书院的发展密切相关,... 朱陆鹅湖之会是学术史上一重要公案,在朱陆异同的辩难与发展中,彰显了理学与心学的分歧,但朱陆最终还是走向了和会。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属宋明理学,各有其发展、衍变的内在理路,然其宗旨不二。理学学派活动与民间书院的发展密切相关,书院成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理学作为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不限于中国境内,其在海外的传播、流变,以及海外的研究视野,对国内学术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之辩 朱陆异同 理学 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象山对阳明心学形成的双重意义——基于王阳明的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1,共11页
对阳明而言,象山心学既是基础,亦是动力。依阳明所论,象山心学在“大本大原处”为其确立了基础,而象山心学的“粗”“沿袭之累”“非纯粹和平”等瑕疵则成为其构建“精一心学”的学术动力。然而,究竟什么是“大本大原处”?“粗”“沿袭... 对阳明而言,象山心学既是基础,亦是动力。依阳明所论,象山心学在“大本大原处”为其确立了基础,而象山心学的“粗”“沿袭之累”“非纯粹和平”等瑕疵则成为其构建“精一心学”的学术动力。然而,究竟什么是“大本大原处”?“粗”“沿袭之累”“非纯粹和平”等又是指哪些不足?这些学界言而未详的问题,直接关乎陆象山于“陆王心学”贡献的评价。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象山在成就阳明心学体系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王阳明比任何人更有资格发言。王阳明对陆象山心学的评论大抵可分两个论域:一是“朱陆异同观”,即通过“朱陆异同”的讨论表达对象山心学的看法;二是“陆王异同观”,即通过“陆王异同”的讨论表达对象山心学的看法。透过此两个论域的考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象山之于阳明心学贡献的双重性质,而且能够真切感受象山心学行至阳明心学历程的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阳明心学 朱陆异同 陆王异同 双重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