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生物成因的豹斑构造 被引量:14
1
作者 齐永安 孟瑶 +1 位作者 代明月 李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发育了大量形态极具特色的豹斑状构造。豹斑为灰-深灰色,呈管状、斑块状或网状分布,主要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的白云石;而基质为灰白-浅灰色,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与豹斑界限明显。根据其形态及发育特征...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发育了大量形态极具特色的豹斑状构造。豹斑为灰-深灰色,呈管状、斑块状或网状分布,主要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的白云石;而基质为灰白-浅灰色,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与豹斑界限明显。根据其形态及发育特征,这些豹斑构造可分为条带状、花斑状、网格状3种类型。根据白云石及方解石含量,含有这3类豹斑构造的岩性分别定名为云斑状灰岩、灰质斑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研究表明,豹斑是由Thalassinoides造迹生物对沉积物扰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潜穴系统,并在成岩期优先发生白云岩交代作用所致。朱砂洞组发育的豹斑自下而上从条带状经花斑状演化为网格状,反映其沉积时的水动力逐渐降低、环境更加稳定,潜穴系统趋于复杂化、生物扰动强度增大,后期白云化程度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豹斑构造 Thalassinoides 豫西 朱砂洞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南下寒武统朱砂洞组软沉积变形中燧石的Sm-Nd年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洪水 吕明英 +1 位作者 张邦花 桑忠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济南南部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丁家庄段硅质白云岩中,发育地震引起的硅质触变脉、硅质触变沉陷构造和触变楔等软沉积变形构造。从同一地震触变沉陷构造中,采得一组灰黑色燧石样品。使用英国VG354同位素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测得每... 在济南南部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丁家庄段硅质白云岩中,发育地震引起的硅质触变脉、硅质触变沉陷构造和触变楔等软沉积变形构造。从同一地震触变沉陷构造中,采得一组灰黑色燧石样品。使用英国VG354同位素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测得每个样品的147Sm/144Nd和143Nd/144Nd同位素值。采用Sm-Nd等时线法,对燧石进行了测年。获得燧石的成岩年龄为530.8±6.1Ma,由于软燧石(硅胶体)成岩至少经历了0.1Ma的时间,所以,地震沉积事件发生在530.7±6.1 Ma,属早寒武世早期。由于测年结果与沧浪铺阶的下界年龄接近,山东朱砂洞组丁家庄段无化石且河南省标准地层剖面中的整个朱砂洞组属沧浪铺阶,这暗示济南地区朱砂洞组丁家庄段属沧浪铺阶。本次测年得到了鲁西地区第1个下寒武统的同位素年龄值,这对确定该地区早寒武世地震沉积事件发生的时间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也为深入研究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燧石 SM-ND同位素 朱砂洞组 地震沉积事件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似层状含水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元晴 周乐 +7 位作者 李伟 吕琳 邓启军 朱庆俊 徐蒙 马雪梅 何锦 王新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3-663,共11页
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是鲁中山区主要供水目的层之一,多具承压性、成井率高,地下水富集表现出"似层状"特征。通过岩石样品化学组分取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滑脱构造地质点详细观测,对朱砂洞组含... 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是鲁中山区主要供水目的层之一,多具承压性、成井率高,地下水富集表现出"似层状"特征。通过岩石样品化学组分取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及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滑脱构造地质点详细观测,对朱砂洞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朱砂洞组含水层厚度20~80 m,且自东向西呈减薄趋势,含水层多具承压性。朱砂洞组含水层碳酸盐岩可溶组分含量高达84.6%,构成了溶蚀发育的物质基础;沿太古宇—寒武系不整合面发育的滑脱构造带,朱砂洞组底部顺层形成不同规模的层间虚脱、构造带内部则发育碎裂岩带或揉皱带。外源补给、径流的地下水在溶蚀空隙、层间虚脱、碎裂岩带及揉皱层间空隙内赋存,形成了地下水相对均一的"似层状"富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朱砂洞组 岩溶水 滑脱构造 层间虚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古气候演变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樊钰超 齐永安 +3 位作者 代明月 庆国帅 刘炳辰 白万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6,共10页
河南登封地区发育完整的早寒武世朱砂洞组地层,记录了该地区气候演变的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综合方法对关口剖面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碳酸盐岩古气候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朱砂洞... 河南登封地区发育完整的早寒武世朱砂洞组地层,记录了该地区气候演变的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综合方法对关口剖面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碳酸盐岩古气候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朱砂洞组可分为下部的纹层状白云岩段、上部的豹斑灰岩段和顶部的纹层状白云岩段3个岩性段。纹层状白云岩中的顺层溶孔、燧石团块和石膏矿物,豹斑灰岩中的强烈生物扰动构造以及Mn含量、Sr/Cu值、Rb/Sr值、MgO/CaO值均反映出研究区朱砂洞组古气候从下部纹层状白云岩段的炎热干旱,到上部豹斑灰岩段的温暖潮湿,再到顶部纹层状白云岩段的炎热干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华北地区同期沉积物也显示出与研究区朱砂洞组具有相似的古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演变 朱砂洞组 登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鲁中山区地热地质特征及热水成因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元晴 周乐 +6 位作者 吕琳 李伟 王新峰 邓启军 宋绵 郑一迪 马雪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08-1918,共11页
鲁中山区五级构造单元莱芜凹陷、东平凸起及新甫山凸起分布有热水资源。研究发现,不同构造位置热水埋深、热储类型及成因机制不尽相同。利用鲁中山区各构造单元典型地热井测温数据,热水与其他类型水体水化学组分、同位素对比分析结果,... 鲁中山区五级构造单元莱芜凹陷、东平凸起及新甫山凸起分布有热水资源。研究发现,不同构造位置热水埋深、热储类型及成因机制不尽相同。利用鲁中山区各构造单元典型地热井测温数据,热水与其他类型水体水化学组分、同位素对比分析结果,对地热地质特征、热水成因及热储温度值进行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为鲁中山区热水补给来源;区内热水水化学类型为SO4-Na·Ca型及SO4·R-Na·Ca型(R为Cl或HCO3);较其他水体,地热水同位素δ^18O和δD表现为贫化特征;各热储温度值低于100℃,属于中低温热储范畴,且热水均为未成熟水,表明地热水水-岩相互作用尚未达到离子平衡状态,溶解作用仍在进行,或热水受到了外源冷水的混合作用。位于盆地内部的冷家庄地热系统属于热传导型,盆缘凸起的安驾庄及桥沟地热系统属于热对流型。研究结果对鲁中山区地热水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地热 朱砂洞组 水化学特征 大地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