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伊藤仁斋的朱子学观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景彦 王玉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3,共6页
江户时代是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儒学的时期,此间中国朱子学在日本获得了广泛传播。随着朱子学在日本传播的不断深入,由于日本儒学者对朱子学的理解和取舍的不同,因而在日本知识界产生了各种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江户时代是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儒学的时期,此间中国朱子学在日本获得了广泛传播。随着朱子学在日本传播的不断深入,由于日本儒学者对朱子学的理解和取舍的不同,因而在日本知识界产生了各种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朱子学观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对朱子学的观念的变化中可以揭示出伊藤仁斋创建和发展古学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朱子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朱子学研究发展之管窥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睿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朱子学跨出国门之后,日韩独领风骚,欧洲也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惟独在中国学研究日益兴盛的美国倍受冷落,这和美国中国学发展的战略政策不无关系。百年来,中西学者共同努力,朱子学研究逐步进入美国学术视野并赢得一席之地。朱子学研究在美... 朱子学跨出国门之后,日韩独领风骚,欧洲也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惟独在中国学研究日益兴盛的美国倍受冷落,这和美国中国学发展的战略政策不无关系。百年来,中西学者共同努力,朱子学研究逐步进入美国学术视野并赢得一席之地。朱子学研究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再现了美国中国思想史研究发展的社会、思想和学术背景,及其研究视角与进路的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美国中国学 陈荣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朱子学的阐述 被引量:2
3
作者 乐爱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5-620,共6页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既讲朱熹思想来源于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又特别强调程颐与程颢的差异以及朱熹与程颐的学派关系,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三个层次对朱熹思想的阐述,对于朱陆...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既讲朱熹思想来源于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又特别强调程颐与程颢的差异以及朱熹与程颐的学派关系,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三个层次对朱熹思想的阐述,对于朱陆两派之异同的重视以及从多个角度所作的探讨,对于朱子学之价值与局限的分析,不仅在民国时期开朱子学研究之先,在当今也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 朱熹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古本说》看李光地与朱子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敬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6,共8页
清初庙堂理学的典范李光地与朱子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不休又至关重要的学术议题。以李光地逝前二年(75岁)所倾心撰写的《大学古本说》为考察对象,可为这一问题的判释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在《大学》版本上,他尊奉古本而反对朱子改本;在“格... 清初庙堂理学的典范李光地与朱子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不休又至关重要的学术议题。以李光地逝前二年(75岁)所倾心撰写的《大学古本说》为考察对象,可为这一问题的判释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在《大学》版本上,他尊奉古本而反对朱子改本;在“格物”诠解上,他驳斥朱子格物补传,收缩格物指向;在“诚意”释义上,他以“意”为“心之主”来反驳朱子的“意”为“心之所发”,并以“诚意”取代“格物”作为《大学》一篇之要;在学术特质上,其《大学》诠释表征出“融通汉宋”和“兼采朱、王”的面向,融入和强化是时学术思潮。由此可见,李光地对朱子学的态度绝非已有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羽翼不二,更非是游移不定,而是秉持“发明道理,不为人也”的释经原则,对朱子学当批则批、当补则补,显豁出其尊朱而不述朱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地 《大学古本说》 朱子学 尊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前期朱子学官学化的确立与缘由
5
作者 徐公喜 《船山学刊》 2023年第1期71-84,共14页
经历元代初期成吉思汗对朱子学的接受、忽必烈对朱子学官学化的推进后,元仁宗皇庆二年诏令恢复科举与颁布《中书省奏准试科条目》,标志着朱子学官学化的确立,朱子学作为官学开始上升为国家意识,实现了科举、经术教育、朱子学三者的融合... 经历元代初期成吉思汗对朱子学的接受、忽必烈对朱子学官学化的推进后,元仁宗皇庆二年诏令恢复科举与颁布《中书省奏准试科条目》,标志着朱子学官学化的确立,朱子学作为官学开始上升为国家意识,实现了科举、经术教育、朱子学三者的融合,巩固了朱子学“四书五经”学术体系的地位。朱子之学适应了元朝经世致用治国之策的政治需要,与元朝文化高度契合,受到各群体的共同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前期 朱子学 官学化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子晚年定论》看阳明学和朱子学的历史联系
6
作者 张茂泽 王林枫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6期60-68,共9页
王阳明一生为学与朱子学相伴。《朱子晚年定论》作为王阳明学习与研究朱子学心得的记录,凝结着阳明继承朱子理学内容的心血;同时,它也标志着阳明学在朱子学史发展过程中开始获得独立地位。阳明继承和发展朱子学的关键在于提出“朱子之... 王阳明一生为学与朱子学相伴。《朱子晚年定论》作为王阳明学习与研究朱子学心得的记录,凝结着阳明继承朱子理学内容的心血;同时,它也标志着阳明学在朱子学史发展过程中开始获得独立地位。阳明继承和发展朱子学的关键在于提出“朱子之心”。“朱子之心”可谓阳明研究朱子学数十年的理论结晶。它表面指朱熹的内心世界,但在阳明的语境中,实际上多指朱子的本心;它落实于朱子学,也指朱子的思想主体、宗旨和精神,以及朱子学发展成熟、走向定型的趋势;它还指朱子的学术信心、真心和公心。这表明,阳明有一颗“朱子之心”,这决定了阳明学和朱子学在根本和主体上都相同,其间的差异只是具体见解不同,而非学派冲突。阳明学源于晦庵而非象山,是朱子学在明代发展的产物。世谓“陆王”,只是心学名号,而非师生授受;在阳明心中,他和朱子才一脉相承,心心相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晚年定论》 王阳明 “朱子之心”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
7
作者 高令印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 ,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 5 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 ,融合释、道 ,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 ,集濂、洛、关新儒学 (理学 )之大成 ,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 ,创立闽学 ,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 ,由内圣而外王事功 ,格物穷理 ,萌发近代意识 ,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 ,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 ,汪洋澎湃以至东亚 ,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 ,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学 新儒学 文化 东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东渡日本始末及其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洁 《日语知识》 2003年第5期33-34,共2页
朱子学的创始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朱子'一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其著作主要有<四书章向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等.后人编有<朱子语类>、&... 朱子学的创始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朱子'一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其著作主要有<四书章向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等.后人编有<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书.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具有寂然不动、'无造作'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而不有,虚而不无的东西.但却是气、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或本原.这个悬空而无形无象的理,必须有一个安顿、附着的去处;这就是气;理借助于气这个中介而展开动静、变化.理与气合,构成万物;包括人.这就是朱熹的'理气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日本 思想影响 江户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对朱子学的继承和超越
9
作者 陈代湘 《船山学刊》 200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冯友兰 朱子学 哲学体系 理学体系 理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燕岩朱子学认识的再论
10
作者 孔清清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4期76-85,共10页
[摘要]清朝时期社会上兴起了批判朱子学的思潮。当时作为进贺别史来到中国的朴趾源,通过和中国文人的笔谈,切身体会到了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学的态度。他认为这是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学御用化的抵抗。但是,他的这种认识是欠妥的。作为... [摘要]清朝时期社会上兴起了批判朱子学的思潮。当时作为进贺别史来到中国的朴趾源,通过和中国文人的笔谈,切身体会到了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学的态度。他认为这是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学御用化的抵抗。但是,他的这种认识是欠妥的。作为惟信儒学的朝鲜学者,燕岩从未怀疑过朱子学的正统性。尽管燕岩主张北学清朝,但是他从内心深处对清朝实际上还是采取了一种敌视的态度。《热河日记》中随处可见朴趾源对清朝的不屑与蔑视。此外,燕岩在做出这一判断之前并没有考虑到当时清朝社会上兴起的考证学风。当时学者们批判朱子学既因为朱子学自身逐渐脱离实际、空谈理气,还因为当时新兴汉学注重考证之风,批判朱熹等对传统经典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趾源 朱子学 汉学 中韩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角下的福建朱子学考究——评《福建朱子学》
11
作者 李志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I0002-I0002,共1页
朱子学,又称闽学,由于它发端于南宋初年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传承了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思想,并建立起庞大完整且更为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所以一般将朱熹作为闽学的创始者和领袖。朱子思想是... 朱子学,又称闽学,由于它发端于南宋初年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传承了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理学思想,并建立起庞大完整且更为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所以一般将朱熹作为闽学的创始者和领袖。朱子思想是我国继儒家思想之后又一思想领域的重要成就,从宋末至清代近800年间一直处于主流思想地位,被官方认定为正统的哲学思想。钱穆曾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观瞻全史,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朱子思想内容和学说还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传播到海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思想 罗从彦 朱子学 李侗 游酢 中国文化史 钱穆 历史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正蒙》注解的朱子学特色——以刘儓《新刊正蒙解》为例的考察
12
作者 邸利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明代程朱理学位居官学,加之理学自身的演变,体现在《正蒙》注解中的理论诠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刘儓《新刊正蒙解》代表了典型的正统朱子学诠释色彩。刘儓不但以“理”诠释《正蒙》中的“太虚”,也以“理”诠释其中的“体”“神”“道”... 明代程朱理学位居官学,加之理学自身的演变,体现在《正蒙》注解中的理论诠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刘儓《新刊正蒙解》代表了典型的正统朱子学诠释色彩。刘儓不但以“理”诠释《正蒙》中的“太虚”,也以“理”诠释其中的“体”“神”“道”,把“性”理解为“所具之理”,把“尽心”理解为“穷理”,反映出明代朱子学重视客观知识的倾向,但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这一理解模式的一些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正蒙》 刘儓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
13
作者 史少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朱子学正式流传日本的时期,在一般的日本思想史中被认为始于江户时代;然其实际上远在江户时代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而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特色体现在,在处于繁盛状态的佛教已经作为前提存在的情况下,为使儒学成为独立于佛教之外的存在,... 朱子学正式流传日本的时期,在一般的日本思想史中被认为始于江户时代;然其实际上远在江户时代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而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特色体现在,在处于繁盛状态的佛教已经作为前提存在的情况下,为使儒学成为独立于佛教之外的存在,试图在强调三纲五常的同时确立起新的修养论。江户时代,朱子学的批判者并非在朱子学广为流传后方始登场,而是与朱子学的理解实践成平行发展之样态。朱子学在其学说本身的传播之外,还给与一种新的问题意识与思想作为表现手段。朱子学对江户时代的贡献在于朱子学之学说本身的流布之上,各种新的问题意识及思想表现之手段,皆源自于朱子学这一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朱子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读《朱子性理语类》注释
14
作者 曾振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朱熹 中国哲学史 宋明理学 朱子学 元学 哲学家 统治地位 广泛 繁富 集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崎暗斋对朱子学的“日本化”吸收与改造
15
作者 孙传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第1期47-58,共12页
山崎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朱子学信奉者,一生致力于实现朱子学的纯粹化。他继承朱子"述而不作"的方式,摘录拔萃朱子学系诸书,极力想要确立其朱子学道统之继承者的身份。然而有意思的是,他却在祖述的过程中,对朱子学说作出... 山崎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朱子学信奉者,一生致力于实现朱子学的纯粹化。他继承朱子"述而不作"的方式,摘录拔萃朱子学系诸书,极力想要确立其朱子学道统之继承者的身份。然而有意思的是,他却在祖述的过程中,对朱子学说作出了"江户日本"这一不同时空下的解读与阐释。他通过强调理气的妙合,确立了他关于世界、人性的"妙合"原理,并通过强调"敬",发展了人需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的工夫修养论,在朱子学内部对朱子学进行了吸收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崎暗斋 朱子学 日本化 理气妙合 性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笔谈中的朱子学研究现状与前景
16
作者 金镛镇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4期71-78,共8页
明清时期,来自朝鲜朝的外交使节通过笔谈与中、日、朝野人士交流,留下了弥足珍贵、数量可观的朱子学笔谈文献。对此进行研究,可以从原生态、可信度较高的一手资料还原当时中、韩、日文人之间的真正焦点、问题意识,乃至他们的价值观等。... 明清时期,来自朝鲜朝的外交使节通过笔谈与中、日、朝野人士交流,留下了弥足珍贵、数量可观的朱子学笔谈文献。对此进行研究,可以从原生态、可信度较高的一手资料还原当时中、韩、日文人之间的真正焦点、问题意识,乃至他们的价值观等。文章主要回顾了近二十年中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燕行录》《朝鲜通信使》笔谈中朱子学论辩研究的概况,进而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朝鲜通信使》 中、日、韩 笔谈 朱子学论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兵两家在江户日本的碰撞与交融——前田勉《近世日本的儒学与兵学》评介
17
作者 王超 《孙子研究》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前田勉的《近世日本的儒学与兵学(近世日本の儒學七兵學)》是系统研究日本儒兵关系的开山之作。该书认为,在“兵营国家”的体制下,儒学与兵学的对立是近世日本思想史的一条主线。作者通过九位江户时代思想家的案例,展现了儒学与兵学对... 前田勉的《近世日本的儒学与兵学(近世日本の儒學七兵學)》是系统研究日本儒兵关系的开山之作。该书认为,在“兵营国家”的体制下,儒学与兵学的对立是近世日本思想史的一条主线。作者通过九位江户时代思想家的案例,展现了儒学与兵学对立的具体样貌,并指出这种对立在明治维新以后转化为“军国主义”与“平民社会”的对立。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书中新颖的研究视角为我们了解近世日本思想史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日本 朱子学 兵学 儒兵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陈瑸的儒学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翠红 朱智武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陈瑸是清初的理学名臣,不仅在各任内治绩颇丰,而且对朱子学有所发展与推行。综合考察其政治实践与毕生行事,安贫乐道、居官清廉、实心任事、敦行教化、关心民瘼等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在陈瑸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陈瑸 儒学思想 政治实践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东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0-67,共8页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学术 朱子学 格物致知之旨 阳明学 《明儒学案》 格君心之非 王守仁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百瑞与新儒学研究——读《东亚文明》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锦枝 《哲学分析》 2015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1919年,狄百瑞(Wm.Theodore de Bary,1919—)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排行第二。他自小对历史、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保持到大学时代。年轻的狄百瑞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参加过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主要... 1919年,狄百瑞(Wm.Theodore de Bary,1919—)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排行第二。他自小对历史、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保持到大学时代。年轻的狄百瑞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参加过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主要是反对战争,提倡民主和保护环境。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开始学习中文,并接触到黄宗羲的著作,自此培养了终身研究的方向。二战结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百瑞 新儒学 儒学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儒学思想 朱子学 儒家思想 新儒家 阳明学 钱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