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郭瑞敏 汪杜 杨卫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 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恢复率≥60%]49例和不良组(JOA恢复率<60%)53例,观察DTI量、术后JOA评分,分析DTI量化值与JOA的关系。结果良好组存在T2WI高信号比例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χ2=17.21,P<0.01)。良好组术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高于不良组,术后ADC值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3.59、6.38,P<0.001)。两组术后λ∥值、λ⊥值比较无显著差异(t=0.592、1.321,P=0.554、0.189)。良好组术后JOA评分与JOA恢复率明显高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7.22、15.1,P<0.0 0 1)。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术后FA值与术后J O A评分呈正相关(r=0.5 3, P <0.001),术后ADC值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42,P<0.001),术后λ⊥值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39,P=0.03)。结论 DTI量化值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关,DTI量化值与术后JOA评分有关,DTI量化值能够体现脊髓病理状态,并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量化值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神经功能预后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MRI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漩 王勇 +2 位作者 单体勇 李野 吴喜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一种进行性疾病[1、2],是引起成人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之一[3、4].CSM于1952年由Brain等[5]首次报道,其症状体征多样,主要包括双手麻木、双侧手臂感觉异常...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一种进行性疾病[1、2],是引起成人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之一[3、4].CSM于1952年由Brain等[5]首次报道,其症状体征多样,主要包括双手麻木、双侧手臂感觉异常、双手精细功动作障碍及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y征阳性等[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腱反射亢进 进行性疾病 症状体征 术后神经功能 脊髓MRI 颈椎退变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昊森 周非非 +4 位作者 陈欣 张凤山 潘胜发 王少波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随访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在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接受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术后3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颈后路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随访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在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接受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术后3个月随访时mJOA评分较术前下降≥1分)的患者,以术后10年随访时m JOA评分是否恢复至术前水平将患者分为未恢复组(n=5)及恢复组(n=1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围术期资料及术后3个月、1年和10年时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影像学数据[包括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比较两组患者历次随访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并比较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时两组患者mJOA评分不同项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未恢复组患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比例明显高于恢复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合并脊髓T2高信号、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基线信息以及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恢复组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及C5神经根麻痹,恢复组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所有患者完善影像学检查后未见减压不充分,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未恢复组与恢复组患者术前mJOA评分分别为13.30±2.46分及14.71±1.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恢复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m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随访明显改善且与术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0年随访时显著性高于术前及历次随访;未恢复组患者术后1年和10年随访时mJOA评分与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及NDI评分在术前及历次随访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术前及历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NDI亦无统计学差异。恢复组历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0年随访时SVA较术前增加明显;未恢复组历次随访时Cobb角及SV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恢复组ROM在术后历次随访中均较术前显著性减小,未恢复组术后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前及历次随访时Cobb角、ROM及SVA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恢复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时更易累及下肢运动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OPLL是发生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且术后10年难以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OPLL的患者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长期随访期更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 术后神经功能恶化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第二版/中文翻译版——神经内科微创介入血肿清除术治疗脑部血肿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彬彬 温艳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书名:《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第二版/中文翻译版编著:无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47834459定价:216元装帧:精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递增趋势,其中脑出血疾... 书名:《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第二版/中文翻译版编著:无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47834459定价:216元装帧:精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递增趋势,其中脑出血疾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治疗中,神经外科全麻下的皮骨瓣成形术是对脑部血肿进行清除的有效方法,在直视环境下借助吸引器将血肿取出,进而达到解除压迫及充分减压的效果。但采取上述方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对于机体脑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大,且不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 科学技出版社 神经内科 脑部血肿 血肿清除 微创介入 术后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外伤伴完全性瘫痪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证实创伤性脊髓损伤存在两个阶段:创伤直接所致的急性脊髓压迫和挫伤为脊髓损伤的第一阶段;随之继发的缺血缺氧损伤、电解质紊乱、神经递质蓄积、细胞坏死凋亡等一系列级联瀑布反应...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证实创伤性脊髓损伤存在两个阶段:创伤直接所致的急性脊髓压迫和挫伤为脊髓损伤的第一阶段;随之继发的缺血缺氧损伤、电解质紊乱、神经递质蓄积、细胞坏死凋亡等一系列级联瀑布反应为脊髓损伤的第二阶段[1~4]。脊髓损伤的第一阶段在损伤时即已产生,无法避免。对于颈椎外伤伴完全性瘫痪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瘫痪 脊髓损伤 颈椎外伤 缺氧损伤 减压 颈椎稳定性 时机选择 术后神经功能 细胞坏死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