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军 梁学书 +6 位作者 应荣彪 赵湘婉 张春兰 姚俊 陶洒洒 黄海涛 罗世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920-922,共3页
目的:通过86例临床病例观察分析,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1997年6月-2011年9月共收治86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液... 目的:通过86例临床病例观察分析,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1997年6月-2011年9月共收治86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液平衡、应用抗生素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治愈时间为(9.23±3.12)天。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愈35例,治愈率81.40%,治愈时间为(13.23±4.10)天。在治愈率与治疗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倪小冬 江志伟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综合措施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治疗作用。 方法 :2 0 0 1年 5~ 12月收治 10例EPII病人 ,在一般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加施他宁及肾上腺皮质激... 目的 :探讨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综合措施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治疗作用。 方法 :2 0 0 1年 5~ 12月收治 10例EPII病人 ,在一般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加施他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并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液量、营养支持时间、住院时间、血常规、血生化及营养指标。 结果 :治疗后第 2天病人胃液量即显著减少 (P <0 .0 5 ) ,腹痛、腹胀等症状很快缓解 ,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 2 1天 ,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为 9天 ,平均住院32天 ,所有病人均治愈 ,未行手术治疗。 结论 :EPI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 ,采用胃肠减压、维持内稳态、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给予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综合治疗 ,能明显改善症状、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稳定 ,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有效地治疗EP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营养支持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钟漓 董陈诚 +1 位作者 冉福林 甘秦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98-34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EPII组,B组为非EPII组,C组是对照组。比较3组间术前、术后PCT、Hs-CRP的水平差异。结果:14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生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显示,3组间PCT水平在术前、术后第1天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术后第5天、第7天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hs-CRP水平术后3 d均持续升高,但在第5天时开始出现降低,至第7天时下降更为明显。并且A组hs-CRP波动幅度明显(P<0.01)。结论:血清PCT、hs-CRP是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良好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红芬 刘虹 +3 位作者 瞿紫微 辛玲芳 曾红玲 何美娜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芒硝外敷及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则...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芒硝外敷及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则配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中医症候疗效指数、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及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芒硝 外敷 通腑合剂 保留灌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宝 梁碧秀 杨玫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诊治,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妇科手术后EPII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在妇科手术后2~3天出现肠梗阻症状,仅1例在术后第5天出现,均表...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诊治,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妇科手术后EPII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在妇科手术后2~3天出现肠梗阻症状,仅1例在术后第5天出现,均表现为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平片均提示立位明显液平,卧位明显肠胀气。10例均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在妇科手术后确诊。所有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6天(3~10天),住院时间14~33天。随访1月至2年未见肠梗阻复发。结论:妇科手术后(EPII)均有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症状出现在妇科手术后早期。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能明确诊断。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效果良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汤化裁穴位贴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功能、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东林 王宏伟 李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771-2774,2778,共5页
目的:探讨承气汤化裁穴位贴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肠黏膜功能、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承气汤化裁穴位贴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肠黏膜功能、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注射24 h,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承气汤化裁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统计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D-乳酸、内毒素(Endotoxin,ET)、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5.0%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1.1%(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肠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DAO水平及血清微炎性反应状态指标TNF-α、IL-6、CRP、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承气汤化裁穴位贴敷利于促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症状的消退及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 承气汤 穴位贴敷 肠黏膜功能 微炎性反应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花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2001年—2007年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6例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红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严密观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2001年—2007年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6例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红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严格执行各项治疗措施,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结果]56例经积极有效的保守治疗和护理措施,均解除了梗阻而避免了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保守治疗和护理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
8
作者 孔欣 张娟辉 +1 位作者 李琴 黄雪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剖宫产 严重并发症 多发性肠外瘘 首发症状 腹部手术后 短肠综合征 重症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6
9
作者 孙家琛 陈俊榕 +4 位作者 刘亚男 卢祎 钟伟杰 孔宪和 李初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组)和鼻胃管联合...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组)和鼻胃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对照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观察组患者首个48 h腹围缩小程度和胃肠减压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液气平消失时间、梗阻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d观察组炎症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74,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生长抑素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斌 丁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腹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恢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药热敷 中药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雪青 石志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治疗。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0.25mg/h连续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治疗。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0.25mg/h连续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主要症状、肠功能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8.95%,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功能情况、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能明显改善术后EPII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调节血清CRP、TNF-α、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全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6期354-355,359,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病人术后2周以内发生肠梗阻者,营养由周围静脉供给,超过2周的病人由中心静脉供给,尔后逐渐过渡至EN或口服...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病人术后2周以内发生肠梗阻者,营养由周围静脉供给,超过2周的病人由中心静脉供给,尔后逐渐过渡至EN或口服饮食。结果:经营养支持治疗9~35d,全部病人均治愈。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过程,但可缩短病程。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营养支持 后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志雄 杨胜帮 +2 位作者 王图超 郭贵华 潘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03-20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口服或胃管注入。结果:36例临床治愈2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91.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口服或胃管注入。结果:36例临床治愈2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91.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大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振一 黄胜 +1 位作者 孙炜 何敏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完全肠外营...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7.1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时间概念最好定于1个月以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特点有:(1)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3~7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3)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4)大多数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5)保守治疗多半有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最好先试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治体会 保守治疗 诊断 支持治疗 全肠外营养 痊愈 结论 时间概念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德峰 晏成伟 廖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18-620,635,共4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al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2周内所发生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病因素多样,确切的致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临床研究 儿童 粘连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 发病因素 致病原因 动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健敏 程光明 +2 位作者 周克耕 禄琼珍 王彩维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2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中...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2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中药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1.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首选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部手 术后并发症 早期 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兴海 刘仕杰 +2 位作者 李萌 杨艳芳 李利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35-2638,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胃动素(MOT)水平、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O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AIO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MOT水平,有效调节血清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翠民 于金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复方大承气汤 术后肠梗阻 灌肠治疗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护理 腹部手创伤 粘连性肠梗阻 肠壁水肿 治疗方法 腹腔内 动力性 机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致顽固性不完全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学中 孔刚 吴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提高对横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脾曲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均表现为周期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或扭转,横结肠冗长胀大积粪。所有病例均经... 目的:提高对横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脾曲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均表现为周期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或扭转,横结肠冗长胀大积粪。所有病例均经长期非手术处理,有多次肠梗阻急诊入院经过。行脾曲松解12例,迂曲的脾曲切除10例,脾曲松解加横结肠部分切除4例,脾曲肝曲松解加横结肠切除2例。行结肠部分切除者6例行端端吻合,10例行侧侧吻合。随访3个月发现食欲好转,体重增加,1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结肠镜发现吻合口水肿,予以抗感染消肿治疗好转。结论:顽固性的脾曲综合征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简单,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脾曲综合征 不完全肠梗阻 顽固性 诊治分析 结肠部分切除 不完全性肠梗阻 老年女性患者 回顾性分析 非手处理 吻合口水肿 诊治水平 钡剂灌肠 结肠冗长 急诊入院 结肠切除 侧侧吻合 端端吻合 体重增加 后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