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学龄前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庄渊钊 谢文钦 +3 位作者 黄计璇 胡伟泽 郭育青 陈英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口服咪达唑仑组(M组,n=100)和口服糖盐水组(C组,n=97)。患儿由家属陪伴进入观察室,M组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C组给予5%糖盐水0.25 ml/kg,30 min后由“小丑”医师陪同进入手术室。记录入观察室前、入手术室前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依从性检查表(ICC)评分。记录术后即刻、术后6、24 h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以及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后1、7、14、30 d对患儿家属随访,采用儿童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估NPOBCs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入手术室前m-YPAS评分、麻醉诱导前ICC评分、术后即刻PAED评分、术后1、7、14、30 d NPOB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观察室前YPAS评分、术后6、24 h PAED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缓解围术期焦虑情绪,降低NPOBCs发生率,且不增加患儿苏醒延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口服溶液 儿童 疝囊高位结扎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欢 孙盈盈 +1 位作者 夏寅 李元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3,共9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88例,手术时间小于1 h,年龄4~10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n=44)和对照组(C组,n=44),E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88例,手术时间小于1 h,年龄4~10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n=44)和对照组(C组,n=44),E组麻醉诱导前20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预处理,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两组均采用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术前一天和入手术室时采用m-YPAS评估焦虑状态,记录诱导期ICC评分。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入PACU(T3)、入PACU后10 min(T4)、出PACU前(T5)患儿的HR和MAP。记录苏醒期间PAED、FLACC评分。留取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MCP-1、Cortisol、Epinephrine水平。术后第3天、第7天对所有患儿行PHBQ问卷评分。【结果】E组术后第3天、第7天术后出现不良行为改变(NPOBCs)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1.8%vs.63.6%,P<0.05;18.2%vs.40.9%,P<0.05)。E组术后第3天PHBQ中分离焦虑、睡眠焦虑、饮食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焦虑、攻击性、冷漠退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PHBQ中各项指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术后MCP-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和入手术室的m-YPAS是患儿术后早期NPOBCs的影响因素,且二者作为预测NPOBC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59(0.544,0.774)和0.918(0.849,0.988),敏感性分别为66.70%和92.90%,特异性分别为65.20%和8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U中PAED评分和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可以降低接受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儿童的术后早期NPOBCs的发生,且可能与降低术后MCP-1有关,同时不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焦虑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儿童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