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鼻内给药用于小儿术前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贾旭 裴凌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鼻内给药用于小儿术前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7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K、D1及D2组各20例;术前30 min,D1、D2组于分别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2μg/kg滴鼻,K组予氯胺酮5 m... 目的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鼻内给药用于小儿术前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7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K、D1及D2组各20例;术前30 min,D1、D2组于分别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2μg/kg滴鼻,K组予氯胺酮5 mg/kg滴鼻,A组予生理盐水0.3 mL滴鼻。观察4组患儿术前镇静状态、分离状态、术后全麻恢复期循环、苏醒情况,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及疼痛评分、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及镇静程度的加深,D1组与D2组HR均有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并且血压平稳。K、D1、D2组术前镇静效果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P均〉0.05;与A组比较,P均〈0.05。停药至清醒拔管时间,K组〉D2组〉D1组〉A组,全麻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为A组〉K组〉D1组〉D2组,但D1组与D2组比较,P〉0.05;D1、D2组与K组比较,P均〈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全麻术前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达到与氯胺酮相似的镇静效果,且能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全身麻醉 术前镇静 后躁动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及其分别复合氯胺酮、咪达唑仑滴鼻用于患儿术前镇静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晓娟 李解 +2 位作者 吴礼国 康玲 王飞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单独或分别复合咪达唑仑、氯胺酮作为儿童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患儿75例,年龄2~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组(DM组)和右...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单独或分别复合咪达唑仑、氯胺酮作为儿童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患儿75例,年龄2~12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组(DM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DK组)。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啶1μg/kg、右美托咪啶1μg/kg+咪达唑仑0. 2 mg/kg和右美托咪定1μg/kg+氯胺酮3 mg/kg分别滴鼻给药,观察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25 min(T5)、30 min(T6)时患儿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2)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D组比较,DK和DM组T1~T6时心率降低(P<0. 05);与D组、DK组比较,DM组T1~T6时收缩压降低(P<0. 05);与D组、DK组比较,DM组T1~T6时舒张压降低(P<0. 05)。与D组比较,DK组和DM组T1~T6时镇静评分升高(P<0. 05);与DM组比较,DK组T2~T6时镇静评分降低(P<0. 05),无镇静过度。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氯胺酮3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且无滴鼻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咪达唑仑 氯胺酮 术前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喷右美托咪定在儿童牙科患者术前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嘉良 王志林 +2 位作者 王娜 陈洁虹 陈玉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162-166,共5页
目的观察鼻喷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儿童牙科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门诊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观察A组(n=36)及观察B组(n=... 目的观察鼻喷右美托咪定运用于儿童牙科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门诊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观察A组(n=36)及观察B组(n=42),对照组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A组给予鼻喷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B组给予鼻喷右美托咪定2μg/kg。比较三组患儿HR、SpO_(2)、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离焦虑评分、儿童麻醉诱导合作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在给药前、给药后15、30 min的HR、SpO_(2)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三组在给药前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B组在给药后15 min的HR下降幅度大于观察A组,且与观察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给药后30 min的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给药后15、30 min的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给药前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B组在给药后15 min的SpO_(2)下降幅度大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给药后30 min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 min,三组患儿的镇静评分均上升,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 min,三组患儿的镇静评分均下降,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喷右美托咪定在儿童牙科患者术前镇静中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对儿童的心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影响小,也可以较好地缓解患儿治疗中的分离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喷 右美托咪定 儿童 术前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喷右美托咪定在儿童牙病科患儿术前镇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在儿童牙病科患儿术前镇静中应用鼻喷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200例儿童牙病科择期行全身麻醉(全麻)下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镇静给予咪达唑仑口服,观察组患儿术前镇静给予... 目的探讨在儿童牙病科患儿术前镇静中应用鼻喷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200例儿童牙病科择期行全身麻醉(全麻)下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镇静给予咪达唑仑口服,观察组患儿术前镇静给予右美托咪定鼻喷。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用药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术前合作与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7.08±1.13)、(11.27±1.72)、(13.18±2.6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9.81±1.52)、(15.32±2.27)、(20.16±3.1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0、20、30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前后各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0、2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20、30 min,两组患儿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本组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鼻喷应用于儿童牙病科患儿术前镇静中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苏醒质量,且不会导致患儿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剧烈波动,镇静效果较好,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喷 右美托咪定 儿童牙病科 术前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镇静治疗在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东燕 姜雪丽 +2 位作者 刘清兰 杨永艳 赵兴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7期67-68,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术前镇静治疗方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儿外科短小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术前给予鲁米那5 mg/kg肌肉注射;M组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口服;D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3μg...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术前镇静治疗方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儿外科短小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术前给予鲁米那5 mg/kg肌肉注射;M组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口服;D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3μg/kg滴鼻。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M组药物接受满意度评分高于D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的亲子分离评分低于A组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0~30 min,D组HR水平低于A组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口服及右美托咪定滴鼻患儿更易于接受,且能预防苏醒期的躁动,均可作为小儿术前镇静的选择;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效果好,亲子分离佳,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更佳;但右美托咪定滴鼻入室镇静治疗需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及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镇静 右美托咪定滴鼻 咪达唑仑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腺样体手术患儿术前母婴分离镇静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长松 李云祥 +2 位作者 李小静 孙灿林 姜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0μg/kg氢吗啡酮滴鼻术前镇静,对照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术前镇静。比较两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5 min(T1)、15 min(T2)、25 min(T3)各时间点镇静程度(RASS)评分,母婴分离时(T4)的镇静情绪评分,开放静脉时(T5)的睡眠障碍量表(ESS)评分及各时间点脉搏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的变化,全麻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T1~T3时间点RASS评分、T5时间点ES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惊醒哭闹患儿例数和需辅助麻醉患儿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0~T5时间点HR、SpO_(2)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术前滴鼻,安全有效,利于腺样体手术患儿与父母安静分离,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氢吗啡酮 儿童 滴鼻镇静 母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苯巴比妥钠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镇静作用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原甜甜 卢敏 +5 位作者 唐浩英 凌宏劲 王璟 叶炳林 曾昭荣 明国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8-982,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苯巴比妥钠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拟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患者分别接受鼻内喷注右美托咪定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爱荷...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苯巴比妥钠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拟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患者分别接受鼻内喷注右美托咪定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爱荷华州麻醉满意量表(ISAS),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和眼内压,术中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苯巴比妥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有较低的VAS评分和较高的ISAS评分、术中收缩压更稳定、能更好地降低术中眼内压,且有较低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比较,右美托咪定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经鼻给药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术前镇静 白内障手 苯巴比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对全麻手术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改善作用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瑞玉 张奉超 +1 位作者 杜冰 吴小乐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对全麻手术治疗股沟疝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NPOBCs)的改善情况。方法90例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M_(1)、M_(2)、C组各30例。病房接患儿前M_(1)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对全麻手术治疗股沟疝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NPOBCs)的改善情况。方法90例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M_(1)、M_(2)、C组各30例。病房接患儿前M_(1)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M_(2)和C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进入手术室后M_(2)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M_(1)和C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三组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采用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在病房给药前、进入手术室即刻使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对三组患儿进行术前焦虑评分。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术后2、4、6、12和24 h对三组患儿进行行为学疼痛评分(FLACC)。分别于术后第1、7、14和30天观察患儿术后行为学改变情况(PHBQ评分)。结果与M_(2)、C组比较,M_(1)组患儿入手术室即刻m YPAS评分低(P均<0.05)。与C组比较,M_(1)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第1天NPOBCs的发生率低(P均<0.05)。与C组比较,M_(1)组患儿术后第1、7天分离焦虑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术前在病房给予咪达唑仑可减轻七氟烷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降低术后NPOBCs发生情况,减轻患儿分离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镇静 咪达唑仑 苏醒期躁动 不良行为改变 分离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于田 刘颖 李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行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的8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使用艾司氯胺酮镇静、镇痛。依据手术过程中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K1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行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的8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使用艾司氯胺酮镇静、镇痛。依据手术过程中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K1组、K2组,其中K1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mg/kg,K2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8mg/kg,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情况,用药前、用药1min后、麻醉诱导时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K2组气管拔管时间较K1组长(P<0.05),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前,两组患儿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1min后、麻醉诱导时,K2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K1组(P<0.05),且K1组麻醉诱导时Ramsay镇静评分低于用药1min后(P<0.05)。K2组术后1h、6h、12h VAS评分均低于K1组(P<0.05),两组术后24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K2组术后2h、4h心率基础值略高于K1组(P<0.05),两组术后12h、24h心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33%VS 20.00%)(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均可提高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术前镇静效果,安全性良好,但0.8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时镇静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更好,0.5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麻醉恢复情况更好、对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术前镇静 后镇痛 艾司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