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蒋登旭 冷原娴 +5 位作者 汪飞 赵登 钟锐 张钟 梁益建 胡正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0-358,共9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椎管内异常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5月于我院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重度CS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及波幅和双下肢经颅电刺激躯体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两组患者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共3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4例患者伴有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空洞8例,脊髓拴系2例,脊髓纵裂1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拴系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拴系2例。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40.9±3.3ms)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38.0±3.7ms)显著延长(P=0.03),除此以外,两组患者使用多模式IONM监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当,且在异常SSEPs发生率、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IONM监测可在重度CS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中提供良好的监测效果,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凹侧下肢SSEPs-P37潜伏期较不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显著延长,伴椎管内异常不会增加术中IONM监测报警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管内异常 三柱截骨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3
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8,共11页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提示术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神经损害 神经损伤 神经生理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脊柱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熊巍 王增春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出现SEP异常,17例出现MEP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SEP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麻醉方式有关(χ~2>6.219,P<0.05),而MEP异常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追加肌松剂有关(χ~2>4.12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对S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对M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手 全身麻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 运动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宇 张鸿祺 +2 位作者 凌锋 胡鹏 任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作为预警标准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McCormick分级作为"金标准",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多模态监测的灵敏度为75%(15/20)、特异度78.57%(33/42),阳性预测值为62.50%(15/24)、阴性预测值86.84%(33/38)。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运动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诱发电位预警标准以波幅降低≥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脊髓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虹钰 杨万超 +5 位作者 闫瑞旭 张学勇 王威威 曹红玲 王跃振 李文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脊柱外科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B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脊柱外科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B组、C组肌松维持时罗库溴铵泵注剂量分别为6、9、12μg·kg-1·min-1。记录获得基础电位时(T 1)、椎弓根螺钉置入前1 min(T 2)、椎管减压前1 min(T 3)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幅,以及术中意外体动、自主呼吸恢复及舌咬伤等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SEP波幅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右上肢T 2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右上肢及右下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C组双上肢T 2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双上肢及右下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左上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A组有5例(24%)在术中出现意外体动,B组、C组无一例意外体动(P<0.05)。A组有1例(5%)出现舌咬伤,B组、C组无一例舌咬伤。三组均未出现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结论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罗库溴铵最佳维持剂量为9μg·kg-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肌肉阻滞 运动诱发 体感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三强 邱俊荫 +4 位作者 史本龙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coliosis,CMS)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监测结果...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coliosis,CMS)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接受脊柱矫形手术的73例CMS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9例,平均年龄(20. 6±8. 9)岁。测量并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计算伴与不伴脊髓空洞CMS患儿异常SSEPs的比例。结果 73例患儿中,71例术中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73例均成功获得TCe MEPs监测结果。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异常SSE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CMS患儿凹凸侧之间SSEPs和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年龄、身高、SSEPs的P37与N50潜伏期、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而伴脊髓空洞组的主弯Cobb角显著升高、SSEPs波幅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伴有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相比具有较高的侧凸Cobb角及较低的SSEPs波幅。因此,伴脊髓空洞CMS患儿侧凸的病情进展较快,且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的损害主要表现在SSEPs波幅的降低上,这需要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脊髓空洞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7
作者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54,共11页
为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提出一套实用技术规范,以便监测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为脊柱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本共识参考国际类似规范和近年研究结果,经过对具有术中脊髓监护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咨询调查和充分讨论,提... 为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提出一套实用技术规范,以便监测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为脊柱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本共识参考国际类似规范和近年研究结果,经过对具有术中脊髓监护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咨询调查和充分讨论,提出基于专家共识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技术规范。描述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所使用的各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监测的技术要求和临床操作规范,阐明了脊柱外科手术中神经监测的基本原则。基于专家共识的临床实用规范草案,将有力地推广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为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 脊髓神经功能 体感诱发 临床操作 专家共识 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磊 张学军 +6 位作者 高景淳 郭东 祁新禹 白云松 曹隽 李承鑫 孙保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腰椎滑脱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19例,其中男2例,女17例,平均年龄(9.1±2.7)岁,均行后路复位融合固定手术。术中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及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阳性判定标准为: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80%、SEP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或者出现任何形式的肌电反应。结果19例术中均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的SEP及MEP波形,成功率100%。术中在触碰、推挤及牵拉神经根时,相应的自由肌电图监测均出现肌电反应,记录阳性率为100%。本组患者监测过程中SEP与MEP波幅或潜伏期改变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其中2例术中出现一侧连续爆发性肌电反应,及时暂停手术操作后,肌电反应明显减少,继续操作后再次出现肌电反应,术中唤醒并调整手术操作。术后出现该侧下肢神经灼性疼痛,肌力正常,症状均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结论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同时了解脊髓完整性及神经根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前移/外科学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凤平 吴劲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8-570,共3页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 脑运动区 直接刺激 脑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基线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伟 李娜 +5 位作者 刘磊 刘松涛 周海 刘杰 胡正权 王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8-2304,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基线的可行性。方法将2023年5-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对照组72例,男33例,女39例,观察组75例,男37例,女38例,对照组在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观察组在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满意度和操作时间,并比较两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刺激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对照组为(6.52±1.22)min,观察组为(9.44±0.8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100%,平均刺激阈值(225.00±22.13)V,对照组TceMEP基线引出成功率为84.72%,平均刺激阈值(342.01±31.07)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钉后监测TceMEP成功率为93.06%,观察组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eME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气管插管后即刻监测TceMEP基线成功率高,刺激阈值小,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术中脊柱暴露完成后监测TceMEP基线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位基线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腰椎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切除脑干胶质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戚生春 刘家传 +3 位作者 刘光杰 邵鸣 徐燊 王春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切除脑干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干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切除脑干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干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疗效、KP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6.66%vs.53.33%,χ~2=11.962,P=0.001);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情况(27.91±1.98)优于对照组(12.11±2.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2.669,P<0.001)。结论脑干胶质瘤患者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切除后,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导航 多模态融合 脑干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诱发电位预警标准对颈椎及胸椎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减压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
12
作者 李莉 李欢 +7 位作者 陈凯 刘佳 沈文文 王雨晴 吴秀芳 白玉树 李强 刘建民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98-2905,共8页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椎和胸椎两个不同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减压手术中的最佳预警阈值,及不同MEP参数对术后下肢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诊断为颈椎或胸椎OPLL且行减压手术的227...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椎和胸椎两个不同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减压手术中的最佳预警阈值,及不同MEP参数对术后下肢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诊断为颈椎或胸椎OPLL且行减压手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31例,女96例,年龄(60±10)岁。术中所有患者均全程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减压过程中MEP波幅变化的最小值与入室基线的比值Dmax,及减压结束后MEP终末波幅改变与入室基线的比值Dend,比较两个比值和术后即刻、1年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根据医学研究理事会肌肉力量评分(MRC)标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1分定义为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Dmax和Dend与术后即刻、1年下肢运动功能相关性,绘制Dmax、Dend预测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227例患者中,186例为颈椎OPLL,41例为胸椎OPLL。其中颈椎组在术后即刻、1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发生例数分别为7例(3.76%)、2例(1.08%),胸椎组分别为9例(21.95%)、3例(7.32%),胸椎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颈椎组(P<0.001)。颈椎组双侧下肢运动诱发电位的基线诱发率为98.92%(368/372),胸椎组为96.34%(79/82)。颈椎组和胸椎组的Dend与术后即刻双侧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Dmax,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组r=0.669、0.517,P=0.001 2;胸椎组r=0.882、0.727,P=0.003 6),而颈椎组和胸椎组的Dend及Dmax与术后1年双侧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组r=0.457、0.352,P=0.088;胸椎组r=0.760、0.625,P=0.098)。颈椎组在术后即刻及1年Dend的cut-off值均为0.853,Dmax的cut-off值分别为0.881、0.978;胸椎组在术后即刻及1年Dend的cut-off值分别为0.532、0.639,Dmax的cut-off值分别为0.532、0.64。结论 在OPLL手术中,MEP监测策略需根据手术节段调整,颈椎应侧重Dmax以平衡高灵敏度与特异度,而胸椎可灵活选用Dmax或Dend。颈椎OPLL术中需采用更高的MEP预警阈值(Dmax:术后即刻0.881、1年0.978;Dend:0.853),而胸椎OPLL的预警阈值则显著更低(Dmax/Dend:术后即刻0.532、1年0.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诱发 运动 胸椎手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