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
1
作者
杨启蒙
《湖湘论坛》
1990年第2期10-11,14,共3页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思早已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中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但是在现实中这种联系(地租的本质,引者注)是不表露在外的;相反,地租在这里是以实际的土地来计量——因此,一切中介过程都被砍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与现象
资本主义地租
客观事物本身
对立统一关系
引者
矛盾运动
中间层次
中间阶段
外部表现
直观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质与规律属同一层次的范畴——与陈世清同志商榷
2
作者
吴乃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期21-22,61,共3页
陈世清同志的《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一文(下称陈文,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月刊》1987年第5期),对现行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本质与规律是属同一层次的范畴提出质疑,认为本质比规律更深刻,事物中存在有'现象的规律'...
陈世清同志的《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一文(下称陈文,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月刊》1987年第5期),对现行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本质与规律是属同一层次的范畴提出质疑,认为本质比规律更深刻,事物中存在有'现象的规律'。笔者认为陈文的观点值得商榷,本质与规律应属同一层次范畴;规律都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没育什么'现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清
中共福建省委
本质
关系
层次的
《逻辑学》
本质与现象
合题
矛盾运动
发展阶段
列宁主义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体育犯罪研究综述
被引量:
12
3
作者
康均心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共7页
体育犯罪是随着体育过度商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发展,并逐步产生的一系列带有体育特殊性的犯罪行为。在整理近10年我国体育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犯罪本质、现象、原因及防控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推进体育犯罪研究为己任,使更多...
体育犯罪是随着体育过度商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发展,并逐步产生的一系列带有体育特殊性的犯罪行为。在整理近10年我国体育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犯罪本质、现象、原因及防控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推进体育犯罪研究为己任,使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体育犯罪的研究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犯罪
本质与现象
原因及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互不可分的吗?——与张传湘同志商榷
4
作者
韩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71-73,共3页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张传湘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理念
黑格尔
不可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本质与现象
黑格尔哲学
《逻辑学》
外在表现形式
独立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
5
作者
王建武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6,共4页
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都表现。我的看法相反...
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都表现。我的看法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思维过程
辩证方法
感性活动
感觉主义
马恩
思维方法
现象
与
本质
费尔巴哈哲学
本质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思考
6
作者
李宝元
《商业时代》
CSSCI
1993年第11期25-26,共2页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必须坚持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一、坚持共性与特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特性的统一,是客观世界本来的辩证法。市场经济既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又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或条...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必须坚持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一、坚持共性与特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特性的统一,是客观世界本来的辩证法。市场经济既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又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或条件下独有的特征,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思考
辩证统一
辩证分析
本质与现象
假冒名牌
以伪乱真
生产要素流动
全方位开放
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言判断三题
7
作者
马正跃
《中州学刊》
1983年第6期55-57,共3页
假言判断是种复合判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判断形式。对这一判断形式,现行逻辑著述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囿于较窄的范围,一些内容还未充分地展开,也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模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 组成的理...
假言判断是种复合判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判断形式。对这一判断形式,现行逻辑著述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囿于较窄的范围,一些内容还未充分地展开,也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模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 组成的理解问题 现行逻辑著作把复合判断界说为包含有其他一些判断的判断,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它也包含了其他一些判断,是由两个肢判断组成的。如,“只有认识到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如果李同志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就都是由两个简单判断,即两个肢判断所组成的。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组成,这是假言判断结构方面的特征,从根本上,是由假言判断在断定上的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言判断
物情
三题
假言推理
本质与现象
条件关系
复合判断
逻辑模式
一般与个别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评黑格尔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
8
作者
徐卫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3-87,101,共6页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可知论
自在之物
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
小逻辑
可认识
唯物主义
本质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黑格尔“绝对理念”问题的管见
9
作者
王修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5-87,共3页
张传湘同志在他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概括为世界的本质、共性、普遍性和无限的整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认为黑格尔的“...
张传湘同志在他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概括为世界的本质、共性、普遍性和无限的整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客观世界之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的原理,去说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为“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没有时间先后。他说:黑格尔确实讲过逻辑在先,自然界在后的话,但是,“逻辑在先即第一位、首要、根本的意思,逻辑在后即第二位,次要非根本的意思。例如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质是逻辑在先,现象是逻辑在后,这意思是说本质是第一位的、根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理念
黑格尔
逻辑在先
客观世界
自然界
本质
和
现象
本质与现象
唯心主义者
小逻辑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严金狮子章》的美学价值三例
10
作者
安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狮子
美学价值
一与多
思维方式
艺术形象
心理美学
整体与局部
文艺美学
形象的直觉
本质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
1
作者
杨启蒙
机构
上海空军政治学院
出处
《湖湘论坛》
1990年第2期10-11,14,共3页
文摘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思早已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中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但是在现实中这种联系(地租的本质,引者注)是不表露在外的;相反,地租在这里是以实际的土地来计量——因此,一切中介过程都被砍去了。
关键词
本质与现象
资本主义地租
客观事物本身
对立统一关系
引者
矛盾运动
中间层次
中间阶段
外部表现
直观形式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质与规律属同一层次的范畴——与陈世清同志商榷
2
作者
吴乃欣
机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期21-22,61,共3页
文摘
陈世清同志的《本质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一文(下称陈文,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月刊》1987年第5期),对现行哲学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本质与规律是属同一层次的范畴提出质疑,认为本质比规律更深刻,事物中存在有'现象的规律'。笔者认为陈文的观点值得商榷,本质与规律应属同一层次范畴;规律都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没育什么'现象的规律'。
关键词
陈世清
中共福建省委
本质
关系
层次的
《逻辑学》
本质与现象
合题
矛盾运动
发展阶段
列宁主义问题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体育犯罪研究综述
被引量:
12
3
作者
康均心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共7页
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55SS09044)
文摘
体育犯罪是随着体育过度商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发展,并逐步产生的一系列带有体育特殊性的犯罪行为。在整理近10年我国体育犯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犯罪本质、现象、原因及防控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推进体育犯罪研究为己任,使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体育犯罪的研究中来。
关键词
体育犯罪
本质与现象
原因及防控
Keywords
sports crime
nature and phenomenon
reason and prevention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互不可分的吗?——与张传湘同志商榷
4
作者
韩震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71-73,共3页
文摘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张传湘同志。
关键词
绝对理念
黑格尔
不可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本质与现象
黑格尔哲学
《逻辑学》
外在表现形式
独立存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
5
作者
王建武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6,共4页
文摘
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都表现。我的看法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思维过程
辩证方法
感性活动
感觉主义
马恩
思维方法
现象
与
本质
费尔巴哈哲学
本质与现象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思考
6
作者
李宝元
机构
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商业时代》
CSSCI
1993年第11期25-26,共2页
文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必须坚持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一、坚持共性与特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特性的统一,是客观世界本来的辩证法。市场经济既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又具有不同社会制度或条件下独有的特征,即特性。
关键词
辩证思考
辩证统一
辩证分析
本质与现象
假冒名牌
以伪乱真
生产要素流动
全方位开放
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言判断三题
7
作者
马正跃
出处
《中州学刊》
1983年第6期55-57,共3页
文摘
假言判断是种复合判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判断形式。对这一判断形式,现行逻辑著述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囿于较窄的范围,一些内容还未充分地展开,也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模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 组成的理解问题 现行逻辑著作把复合判断界说为包含有其他一些判断的判断,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它也包含了其他一些判断,是由两个肢判断组成的。如,“只有认识到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如果李同志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就都是由两个简单判断,即两个肢判断所组成的。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组成,这是假言判断结构方面的特征,从根本上,是由假言判断在断定上的特点所决定的。
关键词
假言判断
物情
三题
假言推理
本质与现象
条件关系
复合判断
逻辑模式
一般与个别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评黑格尔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
8
作者
徐卫国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3-87,101,共6页
文摘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可知论
自在之物
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
小逻辑
可认识
唯物主义
本质与现象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黑格尔“绝对理念”问题的管见
9
作者
王修和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摘
张传湘同志在他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概括为世界的本质、共性、普遍性和无限的整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客观世界之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的原理,去说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为“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没有时间先后。他说:黑格尔确实讲过逻辑在先,自然界在后的话,但是,“逻辑在先即第一位、首要、根本的意思,逻辑在后即第二位,次要非根本的意思。例如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质是逻辑在先,现象是逻辑在后,这意思是说本质是第一位的、根本的。
关键词
绝对理念
黑格尔
逻辑在先
客观世界
自然界
本质
和
现象
本质与现象
唯心主义者
小逻辑
《逻辑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严金狮子章》的美学价值三例
10
作者
安民
机构
宁夏文联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狮子
美学价值
一与多
思维方式
艺术形象
心理美学
整体与局部
文艺美学
形象的直觉
本质与现象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本质与现象的中介及其作用
杨启蒙
《湖湘论坛》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本质与规律属同一层次的范畴——与陈世清同志商榷
吴乃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体育犯罪研究综述
康均心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互不可分的吗?——与张传湘同志商榷
韩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
王建武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思考
李宝元
《商业时代》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假言判断三题
马正跃
《中州学刊》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评黑格尔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
徐卫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黑格尔“绝对理念”问题的管见
王修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华严金狮子章》的美学价值三例
安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