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化时代民族院校本科专业调整研究——以六所委属院校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征 李金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8,共6页
大众化时代委属民族院校的本科专业在设置、布点、招生三个维度上都大规模增长,其科类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规模增长和科类结构变化均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其中工学的变化情况最为显著。文强理弱的专业格局在本科专业设置上已被扭转,... 大众化时代委属民族院校的本科专业在设置、布点、招生三个维度上都大规模增长,其科类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规模增长和科类结构变化均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其中工学的变化情况最为显著。文强理弱的专业格局在本科专业设置上已被扭转,但在布点、招生上得到延续,不过调整的重心在向理科转移。由于规模扩张,委属院校的校均专业数、点均招生数都随之大幅增长,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但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委属院校要继续推进本科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属民族院校 本科专业调整 规模 科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专业调整、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水根 王曼蝶 王露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3,共12页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协同发展是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系统耦合和空间协同视角,在梳理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机理及其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协同度模...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协同发展是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系统耦合和空间协同视角,在梳理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机理及其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协同度模型测算2003-2019年我国省域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协同水平,并建立面板、中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耦合协同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同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两者耦合协同发展不仅具有“1+1>2”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还通过资源整合、就业促进和创新提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但“空间涓滴”效应有待释放,“二三一”递减的产业异质性显著,这与当前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前述分析,提出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完善协同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专业调整 产业结构演进 耦合协同 经济效应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4,共11页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等理论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度、相对发展度、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从整体时序、阶段性演变、中部地区比较等视角研究湖...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等理论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度、相对发展度、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从整体时序、阶段性演变、中部地区比较等视角研究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水平的具体差异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本科专业调整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本科专业的调整速度较产业结构演进速度慢,两系统间差距逐渐扩大;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的整体协同度不断提高但增速放缓;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经历了"超前—同步—滞后"的阶段性演变历程,实现两者优质协同"Ⅷ类型"的压力较大;从中部地区六省比较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度略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基于此,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产教融合质量、深化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本科专业调整 产业结构演进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章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140,共19页
专业设置及其结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质量。本研究结合7次大规模的本科专业目录制定和修订工作,以大量数据和史料为依据,采用历史与逻辑、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5个历史发展时期,回顾和总结了... 专业设置及其结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质量。本研究结合7次大规模的本科专业目录制定和修订工作,以大量数据和史料为依据,采用历史与逻辑、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5个历史发展时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70余年曲折演进历程,并归纳了其特征和进行了未来展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70余年的专业结构改革和调整,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专业结构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现代化建设,也为新时期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奠定了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本科专业结构调整 专业目录修订 演进历程 特征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